為什麼核四爭議不斷?臺灣真的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06/23/2021 Greenpeace綠色和平)
2021 年適逢福島核災 10 年、車諾比核災 35 年,再次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關注,5 月全臺接連停電,更引發公眾對供電吃緊以及能源轉型的疑慮,能源議題在臺灣社會引發洶湧聲浪,隨著「重啟核四」公投即將於 8 月舉行投票,更引發擁核與反核兩方的激烈辯論。究竟核四電廠存在哪些爭議?臺灣是否真的需要這座核電廠?除了核能,臺灣還有哪些能源方案?
臺灣能源現況
在討論核四爭議前,先與您看看臺灣目前的能源現況。以臺灣近十年來的全年發購電量為例,火力發電量約占 80%,核能僅占約 12%,顯見臺灣電力目前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在夏季用電尖峰時段,核電亦只佔 6 至 7% 的發電量。
事實上,根據台電公司所公布的歷年發購電量各能源別占比,自民國 105 年(2016年)起,核能占比都低於 15%,在 109 年(2020年)也僅佔 12.7% 。換言之,核能並非臺灣最主要的電力來源,而為了因應日趨嚴重的氣候危機,目前臺灣的能源政策規劃:「2025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總體發電量的 20%」,若提高再生能源發展及用電占比是能源政策主要目標,臺灣還需要將資源投注於發展核能嗎?
核能的優缺點
目前世界上的核能發電,主要是利用輻射物質——鈾-235 進行「核分裂」反應來發電,發電前首先須開採鈾礦,鈾礦經過提煉及濃縮程序後,製造成一般核反應爐可用、鈾濃度約為 3% 的燃料棒,再將大量的燃料棒放入反應爐之中,確保足以核分裂達致臨界並持續產生熱力,熱力所產生的蒸氣即可推動發電機發電。
核能發電的整個供應鏈,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以及燃料棒後續處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以及碳排放,完成發電後的乏燃料棒(spent fuel)最終處置方法也尚未有最佳解方。因此全球主要的國際能源組織對於核能,多以「低碳能源」或「潔淨能源」稱之,但不會稱為綠能(green energy)或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顯示核能整體生命週期對環境的破壞力仍大。
換言之,核能支持者認為核電具備低碳與穩定供電等優點,卻忽略了核能在開採、提煉、濃縮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泥漿、廢水與輻射均為巨大污染,此外核能發電過程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成為懸而未解的環境問題。自 1951 年12 月 20 日人類首次用核反應爐產生出電力,至今 70 年過去,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及地區可以解決「如何安全處置核廢料」的問題。(延伸閱讀:《全球核廢料危機報告》:大量核廢料難以處理)
為什麼臺灣社會聞「核四」色變?
核電廠最具爭議之處,就是「核安」問題。自 1950 年代開始,全球已發生三哩島、車諾比、福島等重大的核災事故,這三場不同類型的核災發生原因包括設計缺陷、人為疏失,以及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的系統故障,造成爐心融解、反應爐爆炸、氫氣爆炸等事故,並且對當地環境造成大規模的輻射污染,即使經歷多年,依然難以復原。(延伸閱讀:福島十年核災處理無期 綠色和平盼望臺灣平安終結核電)
臺灣位處地震帶,板塊運動本就頻繁,存在地震釀災的風險。然而目前的 4 座核電廠,都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皆分布於北海岸,與人口眾多的臺北市直線距離僅不到 30 公里。而核四廠半徑 80 公里海域內有 70 幾座海底火山,其中有 11 座為活火山,2011 年,中央地質調查所也確認,有一條長達 2 公里的 S 斷層位於核四廠的正下方,貫穿整個廠區。《華爾街日報》更在福島核災後,將臺灣 4 座電廠列為最危險等級。
目前討論聲浪最熱烈的「核四」,因預算不足而無法採用大多數核電廠的「統包」方式,轉而將貨就價採「分包」作法,將核四建廠由台電自行進行統籌施工與整合,分拆給美國、日本等跨國公司負責不同部份的施工,最後。因為分包關係造成元件與元件間的介面複雜程度提高,系統不一致且難以整合,而這不穩定的系統整合,最後卻交由過去沒有相關整合經驗的台電處理,讓許多電力專家擔憂核四的安全性。
於 1999 年正式動工的核四電廠,由於建設時間超過二十年,許多系統零件已經老舊不堪使用,原製造商也沒有生產對應零件,如果重啟,需要再進行系統全面的修復跟維護,保守估計須要投入 800 億新台幣以上資金, 1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電,若正式發電後還有營運、核廢料處置的成本。重啟核四不僅曠日費時更所費不貲,也無法回應近期經濟成長的電力需求。將大量資源與金錢投入一座最快 10年後才能發電,而且存在核安疑慮的核電廠,真的是最佳的決定?
積極發展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
臺灣政府目前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再生能源主要發展項目,並預計在 2025 年達到總體發電量的 20%。隨著全球各地政府相繼承諾淨零碳排目標,許多大型企業如 Apple、微軟等紛紛提出潔淨產業鏈的要求,以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也是臺灣在能源政策上應該積極發展的方向,現正站在能源轉型路口的臺灣政府,若能集中資源,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儲電及節能,不僅可以比核四更快彌補短期用電缺口,更可減少碳排放與空氣污染。
台電獨立董事許志義教授也於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新的能源系統將是綠能為主,電力供需則應以分散式供電,取代以往穩定供電的觀念。除了多元開發再生能源,在電力需求端必須思考更多節能、儲能或調配負載的方案。另外在綠電市場開放的狀況下,企業及公眾能夠成為電力「產銷者」,除了用電外,可以透過公民電廠、自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甚至是儲能系統,成為電力供應者的角色,這些行動都能夠協助減輕臺灣電力系統的負擔,並在電業當中成為貢獻系統的部分力量。
綠色和平因反核運動而誕生,五十年來,始終秉持反對核能、核武的立場。邀請您一起加入呼籲政府落實能源轉型的行列,淘汰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及高風險的核能,轉用更加永續、潔淨、安全的再生能源,使您我及下一代無須再擔憂可能發生的駭人核災,或為艱難的核廢料處理問題苦惱。
綠色和平小教室:
統包(Turnkey):由一個得標的統包商負責整個工程興建的統籌,根據電力公司所需的規格,包辦設計、施工到測試,在建廠過程中從頭到尾把關,再交由電力公司進行運轉與管理。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核電廠(包含臺灣核一、二、三電廠)都是以統包方式建設而成。
完整圖文以及更多參考資料請見: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5521/
♡
成大光電所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科技力打造採檢金鐘罩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
#新冠肺炎疫情 被聯合國稱為「二戰後最大的危機」,多個國家封城鎖國,對經濟活動帶來強烈衝擊,面對全球疫情持續升溫,臺灣也迎來最大的威脅,確診數急遽攀升,全國面臨三級警戒疫情。為協助政府防疫,經濟部促工研院漏夜將技術處科專緊急防疫研發專案開發的採檢設備「#正壓採檢亭」,從原置放於臺大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與新竹馬偕醫院的兩台採檢亭,暫時先拆裝至臺北中興醫院與剝皮寮兩地支援採檢,透過臺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副院長璩大成、總院長特助劉嘉仁與中興醫院院長蔡景耀的協助,在半天內完成測試後隨即加入採檢行列,以宛如「#採檢金鐘罩」般,讓採檢人員安全無虞在正壓環境裡進行採檢,加乘守護臺灣防疫第一線力量,展現以科技捍衛國人健康的使命。
事實上,外界很難想像,採檢對醫護人員而言是非常大的煎熬,除了必須穿上俗稱兔寶寶裝的白色連身防護衣,還必須戴上N95口罩、護目鏡、面罩、頭罩、防水隔離衣、三層手套和腳套等防護裝備,這對現在動輒逼近40度高溫的醫護人員來說真的是苦不堪言,不到20分鐘就會全身上下都濕透。
為了貼近醫療人員的需求,工研院研發團隊去年開始在設計之初,針對諸多採檢的癥結,三顧茅廬向多位醫師請益,包括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室曾毓淇醫師(當時為為新北聯醫)、聯合醫院顏慕庸醫師、新竹馬偕解晉一醫師、臺中慈濟李冠儀醫師、成大紀志賢醫師,以及慈濟賴佩芳醫師等熱心醫師,與工研院的團隊攜手合作,確保設計出來的正壓採檢亭可以接地氣,符合實際採檢需求。
在集結第一線醫師群的智慧後,工研院以五大特色打造此一採檢金鐘罩。首先是「#安全設計」,採檢亭運用正壓設計,空氣只能由內往外送,受污染空氣進不去採檢亭,醫護採檢零風險。第二是「#採檢量高」,採檢亭雙面設計且符合人體工學,一小時至少可採12位,在疫情緊張時,一天可採檢數達240位。
第三是「#節能舒適」,採檢亭內裝設冷暖氣機,無論是酷暑或寒冬,24小時恆溫恆濕維持亭內舒適溫濕度,更運用智慧節能科技,即使24小時運轉,每天用電也不超過10度。第四是「#獨立潔淨」,採檢亭採用與無塵室同等級的風機濾網機組來清潔過濾空氣,讓任何空氣傳播感染的風險降至最低。第五則為「#佈建迅速」,採檢亭搬運組裝迅速,利於機動搬遷,快速佈建。
值此疫情嚴峻之際,工研院的「#正壓採檢亭」運用臺灣十多年來在建置IC晶圓廠及光電廠無塵室的優勢與經驗,打造出可移動的迷你正壓無塵室,能夠幫助醫護人員在零風險的環境下安全採檢,滿足此刻大量篩檢之需求,成為對抗疫情最強而有力的後盾。團隊背後的最大功臣,來自於本院生醫所與綠能所的團隊,在林啟萬、王人謙兩位所長、鄭名山副所長、陳廷碩組長以及業者等共同努力下,連夜組成快速供應鏈平台,整合為採檢亭國家隊,目前已陸續提供近30台給市政府、醫療院所、外島等單位使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有研究指向新冠病毒的來源可能是人類過度侵犯大自然的結果,顯示過去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帶來極大的負擔,也是反映對大自然不尊重的警訊。此一疫情讓全球人類一夕覺醒,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兼顧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平衡。
我相信疫情終將過去,但未來大自然反撲的力量,仍將以極端氣候、大型流行病蔓延的方式威脅著我們。對此,人類要更要尊重大自然,不要破壞大自然的次序,讓各行各業各司其職發揮專業,工研院將持續與產業界以科技力共同守護地球,與大自然共生共存,衷心祈求「#天佑臺灣、#國泰民安」,我們要再讓世界看到臺灣人民高度自制、以科技力挺過疫情的不凡力量!
本文刊登於今日工商時報:
https://view.ctee.com.tw/processing/29664.html
#團結防疫 #守護臺灣 #臺灣加油 #正壓採檢亭
成大光電所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應該是要跟大家談防疫,但日前北門蘆竹溝設置太陽能光電廠,造成居民與政府的對立、衝突,本人非常不捨,最近在網路與地方甚至有人惡意抹黑本人,所以必須在此時說明此事。
太陽光電,蔡英文總統也說過,綠能發展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也是國家核心政策的產業,同時也是在顧及下一個世代的產業的競爭力,在全球許多大廠都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包括APPLE、GOOGLE等國際大公司,台灣雖然是OEM某些零組件,但包括台積電等大廠,在國際上的商業模式也會被要求必須使用綠能,所以台灣環境與產業的確需要更多綠能發電,但要達成這目標必是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才能達到。
4月20日下午,北門蘆竹溝自救會來服務處陳情,對於居民捍衛自身生存環境的權利,我完全能理解與尊重,我也認為居民在過程中提出來的疑義,主管單位及施工單位也有必要出來說明清楚,讓在地民眾安心後再施工!
所以在5月8日地方說明會,在許多支持者希望我能到場關心,我放下了所有母親節活動,只是想親自到場了解民眾需求,期待雙方能達成共識。
整起事件過程中,團隊中有兩名對大北門地區熟悉的秘書,一個有支薪,另一個則是志工,實地了解地方需求與聲音,期能促成雙方對於事情的歧見。但近日地方與網路不斷有人在抹黑攻擊本人,暗指本人指使秘書去協助廠商捐緣金,但本件事本人並不知情,更非本人所指示,對於廠商的私下請託秘書,本人也認為這樣行為實在非常不妥,未能管理好團隊兩位成員,以致造成大家誤解,未來會嚴格要求團隊每一位同仁嚴守分際,但對於國家政策方向,我也期待能達到政府與居民雙贏結果。
成大光電所 在 成大光電系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此社團為成功大學光電系所相關同仁的交流組織,提供光電系所的畢業系友、在校學生、老師與系所職員們相互聯絡的訊息平台。 歡迎大家一同參加這溫馨的光電系所大家庭! ... <看更多>
成大光電所 在 成大光電所教授請益-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幸運正取成大光電甲,想請問以下教授評價:(是否大部分學長姐2年畢業?實驗室操勞程度?),1. 周維揚特聘教授,2. 鄭弘隆特聘教授,3. ... <看更多>
成大光電所 在 [問題] 中央VS成大光電-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中央光電與成大光電的選擇
因為表弟之前才剛備上某間
然後兩邊都找好了不錯的教授
表弟他對光學說蠻有興趣
所以在決擇要不要去中央
我是建議他去中央 因為其實光電來說 中央應該好蠻多
但是在種種因素之下 還是猶豫不決 因為一般人家還是會認為成大校名好一點
他是北部人
我舅也是建議他去中央
他是某間半導體廠的經理...
他說其實在上位的人 根本不會去管那麼些微的校名差距
除非就電資來說 台交某些系 或 台清交純血統 才會特別區分
我舅是認為在中央光電學的應該會比較多 所以也建議他留在北部
他說我們這些年輕人好像對校名的差一點點排名看的很重
他說其實對他來說 中央跟成大都是不錯的學校 根本沒差多少= =
但是其實這兩間可能真的不太好選
謝謝 請各位給點建議@@
PS: 西班牙踢不進... 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31.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