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了不會後悔的100件事
My wish list.
你完成了幾個?✅
土耳其熱氣球
新西蘭飛機跳傘
去秘魯馬丘比丘
減肥10公斤✔️
埃及金字塔騎駱駝漫步在尼羅河畔
馬德里漫步
巴黎鐵塔✔️
巴釐島學會衝浪✔️
俄羅斯晃蕩
中國旅遊30個城市✔️
學會滑雪,去北海道體驗粉雪
阿爾卑斯山滑雪
京都住賈伯斯的那種日式溫泉旅館
嘗試or學會網球
嘗試or學會高爾夫️ ✔
學會打保齡球✔️
嘗試打桌球✔️
學會化妝✔️
吃過各大菜系,學會分辨✔️
學會保持內心的balance,不糾結別人的觀點✔️
日本看櫻花✔️
意大利撒丁島度假✔️
考潛水OW證書,在海島至少住一周潛水✔️
讀MBA,美國或者中國
去澳洲出海捕魚
體驗一次空中開飛機
登上世界最高樓
體驗極致的高空彈跳
徒步翻越雪山,看金色日出
用自己喜歡的風格設計裝修一次房子
用盡全力工作幾年,測能做到什麼程度,努力加班✔️
做溫暖的烘焙給親朋好友️ ✔
親手種植蔬菜水果,看生命從種子到開花結果✔
試試養寵物,貓狗金魚龍貓都可✔️
和愛的人去海島度個沒人打擾的假期✔️
嘗試跳槽加工資✔️
上海外灘餐廳吃過一輪✔️
努力研究做中西餐✔
看F1賽車現場
嘗試小小的紋身
看萬人演唱會現場✔️
聽古典交響樂團現場✔️
穿自己的風格參加音樂節live✔️
有宗教信仰✔️
跑一次馬拉松,即使用爬的完成
騎山地or公路車60km✔️
認真學會煲湯煮粥✔
結婚一次,不離不棄
有自己的寶寶,學會愛她(他)
學會做韓國泡菜
吃一次壽司之神的壽司
水族館看大鯊魚✔
長灘島看海角日落
巴釐島住懸崖酒店
熱帶雨林漂流
pelagie island的海面
看新疆伊犁的杏花開
送自己各個一線奢侈品牌的禮物✔️
迪拜住海底酒店,看魚群在床邊游
不計較後果的深深投入的愛一個人✔
堅持看書,包括英文原版✔️
堅持欣賞身邊人的優點,包容缺點✔
體驗在酒吧喝掛一次,一次就夠✔
體驗當主持人✔️
泰國看人妖✔️
去一次南極看企鵝🐧
有機會做一次演講者✔️
吃河豚且還活著
戶外徒步爬山✔️
說不同語言,也就是學1-2門新語言✔
在熱帶海島曬傷一次✔️
練習寫好鋼筆字✔️
澳門或拉斯維加斯賭一把✔️
體驗太空旅行
遊艇出海玩✔️
去一次同性戀酒吧✔️
戶外燒烤✔️
吃海鮮到打嗝,再也不想吃為止✔️
插花課✔️
堅持畫水粉或者油畫的愛好✔️
有自己喜歡的電影list,看著哭看著笑✔
西班牙吃美食
紐約華爾街
華盛頓首府晃蕩
新疆徒步
學習經濟學知識✔️
帶爸媽一起去國外旅行✔
非洲看動物遷移,住樹上玻璃酒店看長頸鹿
住美美的海洋孤島房子airbnb
香港米其林餐廳吃一圈✔️
旅行超過30個國家
穿比基尼在粉紅色沙灘拍照
去迪斯尼玩過山車
背包出去流浪旅行一個月,歐洲或者西藏
去普羅旺斯薰衣草盛產地
帶爸媽完成一次他們的心願✔
南美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鹽湖
自己的更衣間還有幾百雙高跟鞋
高速開的重機摩托車
給男友打扮一次我愛的風格✔
冰島看極光
自駕美國一號公路
玩滑翔傘
帆船出海
土耳其吃烤肉
東歐 匈牙利 立陶宛 捷克 斯洛伐克
北歐 瑞典 挪威 芬蘭
去越南吃河粉
懸崖酒店南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面對全球暖化。物種滅絕,我們還有解決方案嗎?
【因應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從陸地到海洋,科學家們積極尋求解方。像是牙買加周圍的珊瑚礁,就透過育苗方式緩慢復育,順利吸引魚群回來;委內瑞拉政經長期動盪,罕見的熱帶冰川消融卻一刻不能等,才能及時挽救當地物種;就連簡單的種樹也不能草率,堅持原生種才能留下原本的棲息地。美聯社近期透過紀錄片的方式,讓大家看見科學家們的努力。】
{內文}
(影片旁白)
大自然是我們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我們和大自然相互依存
當地球暖化變得刻不容緩,越來越多人開始問,我們是否來得及尋求解方。牙買加,加勒比海上的島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水與樹木」之意,當地人靠海為生,尤其是有著「海洋熱帶雨林」稱號的珊瑚礁,庇護著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Belinda Morrow/懷特河魚類保育區)
我離開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大概在1980年代的時候回來,發現整個海洋的情況徹底改變了
(Stuart Sandin/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
牙買加的珊瑚礁肯定遭受了一場完美的風暴,就在1970和1980年及其後的過度捕撈 疾病,然後相繼來襲的颶風,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一步步受到巨大的破壞
在遭逢一連串災難後,牙買加周圍曾經富饒的珊瑚礁消失了85%,取而代之的是快速生長的藻類,捕魚量也降至上世紀50年代的六分之一,科學家們形容,就像毀壞的大教堂被森林覆蓋,海底生活也如同一場慢動作的太空競賽,魚和珊瑚相互依賴,當太多的魚消失時,珊瑚便跟著遭殃。
(Belinda Morrow/懷特河魚類保育區)
我們能如何使魚再生,魚要怎麼才會回來呢?因為魚並不喜歡孤立生活,你知道它們住在整片棲息地,因此我們需要恢復珊瑚礁,振興魚類棲息地的珊瑚礁,我們必須這麼做,因為這是一道障礙,你知道我們一直沿著這裡的海岸線,這裡是一個度假勝地,它保護著我們的海岸線,它保護著我們的度假村,在這裡保護我們在牙買加的工作
身為命運共同體,當地的漁民和酒店業者聯合成立了一個海洋復育協會,共同找尋失落珊瑚礁的解方。
(Inilek Wilmot/奧拉卡貝薩灣魚類保護區)
基本上,我們是從野外攫取珊瑚,然後將他們分成小塊,每個小塊都會長成新的珊瑚,因此我們基本上是在複製它們,這涉及了很多層面
過程和育苗沒有兩樣,被稱為「珊瑚園丁」的漁民,通常會潛入水下七八米處搜集小珊瑚,將它們「移植」到礁石上,這部分需要用魚線固定,以便珊瑚的灰岩骨架能夠自然生長附著,有的採用曬衣吊掛的方式,也有像樹枝攀附草根階層證明了,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牙買加珊瑚礁從絕望的懸崖邊搶救回來。
(Everton Simpson/珊瑚園丁)
當我自己去看魚的時候,因為當你去珊瑚育苗場看的時候,看到了很多魚,所以我們知道魚正慢慢回來
牙買加的故事證明了,大自然的確具備自我療癒的能力,只要人們願意付出一些照顧與奉獻的精神,成長再緩慢的珊瑚礁也能重獲新生,問題是太多天災背後夾雜著人禍,諸如委內瑞拉政治經濟的長期動盪,就嚴重威脅該國脆弱的高山生態系統。
(Alejandra Melfo/安地斯大學教授)
每個星期都有人問我為什麼還沒離開,或者更好的是,他們問我什麼時候才會離開,有些東西使我們與這個地方相互連結,我們在確保多年的努力不會消失,這似乎顯得有點曲高和寡,當你身處人道主義危機和諸多問題的國家時,還要關注生態,但這是一點也無法再等待的事
就在上世紀初,科學家在委內瑞拉西北部發現了極其罕見的熱帶冰川,由於山脈地形獨特,洪堡冰川(Humboldt Glacier)被鑲嵌在海拔4942公尺,洪堡峰頂部的斜坡和鞍部上,但隨著山區氣溫逐漸升高,洪堡冰川面積在近30年,快速降至不到0.1平方公里,等於是大幅減少了80%以上,科學家預測,委內瑞拉最後的奇蹟冰川,極有可能在20年內完全消失。
(Luis Daniel Llambi/安地斯大學教授)
問題是植物 苔蘚 地衣和土壤,將如何產生新的生態系統,並與氣候的快速變化維持同步
科學家們急切地想要記錄下安地斯山生態系統中溫度與植物生命的變化,但當地政經的全面崩盤卻成了最大阻礙,逼得他們必須忍受缺電沒水 物資缺乏,抓緊時間挺進山區。
(Luis Daniel Llambi/安地斯大學教授)
無論阿爾卑斯山 洛磯山脈或者喜瑪拉雅山,都找不到這些物種,我正在對溫度及植被變化進行長期監測,這就是溫度晝夜變化的方式,如果我們沒有記錄下來,沒有人會知道地球上許多獨特的物種可能消失
預定行程延宕了好幾個月,最終抵達洪堡冰川的時間已是當地五月,又濕又冷的雨季,再加上高海拔讓人呼吸困難,搶救冰川的努力,搏的是人的意志力。
(Alejandra Melfo/安地斯大學教授)
我們真的很瘋,在這樣一個遙遠的地方工作,已經很孤立無援,我們還增加了它的困難度
畢竟抗暖化這場戰爭從不簡單,即便如種樹這等輕鬆捕捉二氧化碳的動作,也在不少國家遭遇挑戰,尤其是在亞馬遜和阿帕拉契山區,要恢復因採礦而遭受破壞的景觀,得解決很多困難。
(Jhon Farfan/亞馬遜科學創新中心)
馬德雷德迪奧斯(Madre de Dios)位於秘魯東南部,它也是南美亞馬遜雨林的一部分,它絕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是一個獨特的地區,擁有非常自然的景觀,其中部分還沒有遭人為改變過,但現在當你穿越這片退化的土地時,卻像在走在沙漠中一樣
曾經美麗的大地在過去半世紀,因開採金礦而崛起且伴隨著人們非法砍伐樹林,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這裡成了荒土廢地,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土壤,還能孕育出怎樣的森林。
(Jhon Farfan/亞馬遜科學創新中心)
迄今為止,CINCIA已經種植了75種樹木,這是波萊娜,它是一種生長快速的樹
科學家們透過嘗試不斷蒐集資訊,盡量找尋在地原生種,重新復育因採礦而退化的土地,且從南美到北美,類似的土地都因而找到了生機,像是美國的西維吉尼亞州,也正因採礦賠掉超過九成的原始紅雲杉林,但環保團體堅持重新種回的樹,並不是一比一數量相當而已。
(Chris Barton/綠色森林工作組織)
您知道人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你們砍掉一棵紅色雲杉時,種回的是一棵紅松樹,紅松樹並非生長於此地,紅松樹也無法成為棲息地,這裡有很多物種,但是紅色雲杉卻可以
一個小小的舉動,卻是挽救地球生態的關鍵行動,科學家們身體力行,正在向世界證明,氣候解方的確存在而改變永遠不會太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TaiAV3UX0
懸崖酒店南美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秘魯400米高懸崖膠囊酒店 敢挑戰嗎
在南美國家秘魯,有人用奇思妙想搭建出了一家位於懸崖上的透明膠囊酒店。酒店照片一經發布,不少人大呼不敢住。那麼這家酒店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