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陷入了對兒時電視節目的懷舊思維中。近期有個朋友聊起,大概20年前曾在年代MUCH播放的《超暴力激鬥》,讓我忍不住上網查了查這節目的許多後續及發展。其實我甚至不知道其實這節目在台灣有不少粉絲,甚至新一代的機器人戰鬥節目《Battlebots》在網飛上還有播。不過今天就簡單聊聊這個當年我曾經一度癡迷的節目。
《超暴力激鬥》(《Robot Wars》)是英國所製作的節目。用最簡單的理解,便是武裝遙控車相互戰鬥的擂台賽,這些機械多半是由參賽隊伍自行設計和改裝。聽起來很無聊,但看著眼前重達百多公斤的機器相互攻擊,男孩心中的那股機器人夢想好似成真,看得欲罷不能。
印象中,早期參賽者的思路都很簡單,幾乎是將五金用品店能找到的最大型武器都裝上,像是大型圓鋸、斧頭、鏈鋸、焊槍、重型鐵鎚、刺針,甚至是油壓剪,都裝在了機器上。不過很快就遇到了問題,那就是這些重型武器攻擊成功的機率簡直感人得沒效率,不然就是這些張牙舞爪的武器,很容易就因為撞擊或各方面的問題,導致故障或失能。例如大型圓鋸受到強烈撞擊,變形或斷裂都不奇怪。
那時看比賽,幾乎心中都有了成見,那就是大型機器都輸面大,速度越快和武器越小的,反而能有效攻擊。看到兩台一大一小的機器人上台,我下意識地便會覺得小台的應該會勝出。
因為規則寫明,一旦機器人無法移動就會判定失格,於是便有參賽者突破腦洞,理解到與其將對手機器人破壞殆盡,不如想辦法將其翻覆,導致其無法運作。於是這股風潮,引領多數參賽者重新設計思路,那些大型武器再也不受歡迎,出現了大量能使對手翻覆的「氣動翻板」。這一次的攻擊型演化,引來了競爭環境的改變,開始有隊伍設計機器人翻覆後能翻回來的保險機制,甚至出現有隊伍設計正反兩面都能順利運作的機器人。其實光看不同武器的演化,導致競爭環境的改變,就能感受到相當樂趣。
《Robot Wars》後來熄燈許久,由美國《Battlebots》重新再次引領機器人戰鬥節目的風潮,這幾年《Robot Wars》似乎也有過幾次復活。
我記得兒時的一大問題,便是台灣有沒有能孕育這類節目的環境?
當時的我無法回答這問題,但現在我能斬釘截鐵的說「沒有」。最常聽到的答案是台灣沒有車庫文化,多數家庭無法擁有自行五金改裝DIY的空間,當然我覺得這也是原因之一,但其實多數中南部的透天都有足夠大的空間能實行改裝或DIY。
我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台灣的教育文化。台灣教育重視理論和考試,鮮少鼓勵學生實作。要做出這些具備敏捷和攻擊性的遙控機器人,不只是要求理論設計,對實際裝卸和細部微調的經驗更是講究。台灣學生下課不會有去搞這類改裝電子機器的機會,父母會更希望孩子專心在課業上。等到這些孩子長大後,也不可能在工作之餘,單純為了興趣而搞台改裝遙控車。
我覺得「實作」的經驗是無價的。另一檔值得懷舊的科學節目《流言終結者》,就是最佳的代表。他們實際將電影中許多的爆炸和科學情節,以實驗的方式重新驗證,並告訴觀眾哪怕是聽起來再荒誕不羈的假設,都有實驗的價值。而《流言終結者》的幾名固定班底,如傑米海納曼,以及這幾年逝世的格蘭今原,他們多年前設計的機器人也曾在《Robot Wars》中大放異彩。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實作」從未被教育體系重視過。
想來,我對「馬力」和「扭力」,最早的認識,也是來自於對四驅車齒輪比的實作。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萊嗯的麵包學 #新書哪裡買 各大實體書 / 網路平台 - 將於 ( 1/7部分網路平台預購、1/12日起 ) 正式上架 哪裡買包含了台灣、星馬、大陸、港澳、美國......等通路 ★★★ 新書哪裡買 (實體/網購) 總覽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1...
「懷舊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RE:[閒聊] 用ChatGPT跟AI繪圖做懷舊射擊遊戲-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延緩老人認知退化之懷舊治療(reminiscence therapy) 吳雅玲... 的評價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我的阿爸我的子】第66集-森雄月滿護女上門理論發哥甩態黑 ... 的評價
- 關於懷舊理論 在 RE:[閒聊] 用ChatGPT跟AI繪圖做懷舊射擊遊戲- 看板C_Chat 的評價
懷舊理論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樂讀|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讀完《瘋潮行銷》之後再繼續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過癮!讓我覺得很像在看續集,只不過說到人,就會多了一些情感與同理。
在此之前,我和大多數的人一樣,覺得不可能有改變他人這種事情發生,唯一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可是,並不是任何事情只要改變我們的觀點就能讓狀況好轉,例如,孩子不吃蔬菜,顧客總是不買你的單,同事一直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工作上,以及戒不掉的菸癮等,甚至是政治操作,等一下,大部分應該改變的不是我們吧?!
明顯可以了解《如何改變一個人》指的是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與想法,而非本質,有時候那個人也會是我們自己。然而,每當我們理直氣壯的要求對方改變,卻常常讓自己碰一鼻子灰,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於如何改變他人總共有五個大重點,分別為:「抗拒心理」、「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以及「佐證」,這些看起來有點硬的標題,其實也依照順序一個影響著下一個。
不過,搭配Jonah Berger說故事的魔力,變得一點都不難理解,我實在太喜歡他的分析以及歸納整理,當中也如同《瘋潮行銷》一樣運用一些心理學的理論,人人都可以學習如何讓對方(或自己)發自內心地改變。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當我們試圖改變企業文化或努力讓孩子吃青菜時,總以為堅持到底就會獲勝,只要提供更多資訊、更多事實、更多原因、更多主張,或是只要再稍微多施一點力,人們就會改變。這種做法的言下之意是人像彈珠,朝一個方向推,他們就會滾向那邊。不巧的是,這種做法通常都會有反效果。
.人們試圖帶來改變時,很少想到要移除障礙。
.改變有時不需要更多馬力,只需要放開手剎車。
.改變想法與改變行為,有時只需要改變其中一個,另一個也會跟著改變,不過有時候不需要改變人們的想法,就能刺激他們行動。
.禁果分外香甜。比較甜的原因在於,吃下去等同於奪回自主權。
.縱使是被要求做某件事,而不是不要做,同樣也會心生抗拒。
.態度與行為互相衝突時,人們會感到不安。為了減少那種心虛的感受,人們會採取步驟讓事情回歸正軌。
.人們會改變的前提是把話聽進去,是信任跟自己對話的人。在那之前,你說破了嘴也沒用。
.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別再努力說服對方,要鼓勵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當我們太輕易地歸因於懷舊時,背後有意想不到的因素正在起作用。
.每當人們考慮是否要改變時,他們會拿現況去比較。
.事情要是沒那麼糟,不是很好、但也還過得去,人們就沒那麼容易改。
.改變的好處一般要過了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要等書來了、開始讀了之後,才會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新程式終於開始運轉後,要幾星期、幾個月才看得出成效。
.如果改變代表著現在就要付出成本,好處以後才會顯現,人們就會什麼都不做。
.網路與社群媒體共同帶來智慧上的隔離狀態,人們很少接觸到不同觀點,再加上大家偏好點選支持自身觀點的資訊,演算法導致人們在同溫層裡取暖的現象益發嚴重。
.了解反對的意見從何而來,就能獲得更為深入的觀點。
.接觸到事實非但不會改變錯誤想法,通常還會增強誤解。你給予人們正確資訊,使他們更可能相信相反的事。
.不確定性會降低「換個方式做事」的價值。
.錢不是唯一阻擋著改變的障礙,甚至也不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說你有尾巴,你會大笑,覺得碰上了瘋子。但如果有三個人這麼說,你會轉頭看看自己的屁股。
.聰明的公司不會對潛在的客戶死纏爛打,通常會讓老客戶代表發言。
.成癮,那是疾病,那是你無法光靠自己就能克服的事。
.我們推動改變時,太常把重點擺在自己身上。我們關注的焦點是我們期待的結果、我們希望見到的改變,過分盲目相信自己是對的,還以為只要提供更多資訊、事實或理由,其他人就會舉白旗投降。
.改變想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觀察一下各種重大轉變,就知道羅馬鮮少是一天造成的。
-
作 者|Jonah Berger(約拿.博格)
譯 者|許恬寧
出版社|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愛讀者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懷舊理論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在家好讀,書單 ≣
●疫情結束後,我要為自己辦一場「轉變儀式」
疫情的結束,將是你我重生的起點。
若你正好在疫情中畢業,若你疫情後要換工作、創業、結婚、出國,或是打算在疫情後展開任何新計畫,強力推薦你趁著疫情在家期間,讀一讀這本書。
你將會發現,媒體上熱中討論的景氣起伏、天災人禍,都只是數十億人每天都在經歷的「外在改變」。許多常被人們掛在嘴上的所謂「人生大事」──畢業、結婚、生小孩、換工作、升遷、退休......,也同樣只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外在改變」。
而你我人生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看似與這些「外在」的「改變」(change) 有關,但其實關係不大。
重要的,是要看我們遇到外在改變時,「內在」有沒有跟著「轉變」(transition)。
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快樂,大家都有很多理由,但作者威廉‧布瑞奇發現,真正原因都不是口頭上說的那些,實際上若仔細探究下去,會發現多與自己「不放手」有關。
例如一位新手媽媽,明明覺得小baby如天使般降臨,生活增添甜蜜,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就是難以自拔地天天在憂鬱中度過。why? 因為心裡還在眷戀沒小孩時的輕鬆自在。
有個退休族明明已經不缺錢,可以天天遊山玩水,結果卻罹患了恐慌症,天天靠藥物助眠。why? 同樣是無法忘懷有職務、感覺被重視的昨日。
還有一位剛升官不久的主管,同樣因為不快樂而跑來向作者求助。雖然加了薪、頭銜更響亮,但老覺得工作壓力太大,同事感情變了,職場關係緊張。Why? 因為他仍然留戀著升官前熟悉的工作內容以及常常獲得掌聲的良好表現,如今得學習當主管,變成要為別人(部屬)鼓掌的角色,不再是享受掌聲的那個人。
總之,明明好事一樁,卻因為捨不得對自己的過去「放手」,而搞死自己。痛苦的不是活著,而是我們不願成長。
不願成長的人,畢業後會帶著學生時代的心態踏入社會。計畫結婚時會帶著單身的習慣,與另一個人共組家庭。生了小孩之後,將會因為對自在生活的依戀而把孩子當出氣筒。跳槽時,會帶著前一份工作的包袱到下一份工作。升遷後,會帶著部屬的心情當主管。熟年後,會帶著對職場光環的眷戀邁入退休。然後,這種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常常不開心,動輒這個不爽,那個不滿,輕則在挫敗中沮喪,重則一步步掉入憂鬱谷底。
放手、成長為什麼如此困難?
因為我們習慣透過環境來定義自己。作者說,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在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人際關係,以至於明明生活環境變了,實際上的行為仍在不知不覺中,緊抓著過去的生活節奏。「大家都在恭喜我開始新的人生,」一位學員說:「而我卻在懊惱過去的時光不再。」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古老部落,會為不同的人生階段舉行儀式(例如成年禮),只是這些儀式如今被很多現代人視為迷信。
不,這些儀式看似不科學,其實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幫助當事人「清除過去記憶」,從今以後要時時提醒自己:別賴在過去,該成長,該「轉變」了。
布瑞奇的研究發現,我們年輕時從父母身邊脫離、開始獨立生活那一刻的心理狀態,會影響接下來我們處理外在改變的行為模式。如果我們很幸運的在人生起步階段,就體驗到轉變的滋味,日後在不同階段遭遇改變時,也比較容易提醒自己放下過去、敞開雙臂迎向未來。反之,如果在這個階段沒做好心理準備、帶著怨懟心情走進人生新階段,那麼在接下來的路途上,很容易複製同樣的行為模式,一輩子惡性循環。
《轉變之書》首版完成於一九八○年代,先後經歷兩度修訂。出版以來,蘇珊經歷了重病、喪夫之痛,也目睹了世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最新英文版於去年推出,增加了作者妻子兼事業夥伴蘇珊‧布瑞奇撰寫的「小提醒」、「練習曲」與「後記」,還有好友兼暢銷作家史戴尼爾的推薦文。
多年來,威廉與蘇珊也將這套轉變理論導入企業管理,輔導企業因應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困惑。舉例來說,科技推陳出新,如何避免在懷舊心態中故步自封? 「今天世界變化之快,」 蘇珊說:「讓許多曾經被奉為典範的組織顯得過時了。」經營環境的變化──市場漲跌、職場冷暖等等──布瑞奇指出,都是兵家常事。
重點是:當確定環境已經改變,企業有沒有跟著「轉變」的決心。身為經營者,要不要跳出原本的舒適圈(或不舒適圈)?要不要認真探索新的生意機會?他們的研究發現,那些緬懷於自己過去成功經驗的經營者,往往會錯失接軌未來的商機。
「我們面臨的改變之劇烈,是史無前例的。破壞性的改變通常來得又快又猛,影響的人也更多,讓整個社會瀰漫著不確定感與恐懼。」蘇珊在本書後記中寫道:「但人生的真諦,就在轉變之中。在轉變中,人生有希望、有創造力、有洞見、有無窮的機會,是人生大改造、人生重啟的關鍵。」
「當我們成功擺脫了過去所依戀及執著的事物,跟隨生命的邀請向新能量與新目標打開時,我們的人生也將展開新頁。」
疫情中,共勉吧。
📚延伸閱讀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肯尼斯‧克利斯汀,2017)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2020)
。兩個餌只釣一條魚(平裝版):許文龍經典人生語錄(林佳龍,2021)
懷舊理論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萊嗯的麵包學 #新書哪裡買
各大實體書 / 網路平台 - 將於 ( 1/7部分網路平台預購、1/12日起 ) 正式上架
哪裡買包含了台灣、星馬、大陸、港澳、美國......等通路
★★★ 新書哪裡買 (實體/網購) 總覽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11059
《 BrianCuisine不萊嗯的麵包學 》
圖文詳盡的7萬字麵包科學知識
8堂麵團入爐前的必修課
31道必學經典甜麵包、
21款原創天然酵種歐陸麵包
8道私房抹醬
對應45支專業影音示範
烘焙新手以至麵包職人皆實用的必備工具書。
本書融合了麵包科學、經典甜麵包、原創天然酵種歐陸麵包、私房抹醬等,是麵包初學者必備的工具書,更是麵包進階研習者,進一步深入麵團科學烘焙原理最佳參考書。全書字字珠璣,篇篇都是讓你豁然通曉的麵團烘焙知識,不萊嗯老師以3年的時間,用食物科學的角度,研究從小麥到麵包所發生的所有歷程;從不同酵母到不同食材如何改變麵包外型、風味與質地等,是本扎實麵包理論與完整實作的麵包工具書。
超過20萬字的《BrianCuisine不萊嗯的麵包學》,帶你從烘焙的科學原理,掌握麵包製作的訣竅;用科學的方法,做出健康美味的麵包。
這本書裡不僅搭配了細膩的照片與步驟,在我的廚房裡翔實記錄了每一篇麵包科學理論的實況,是一本將三年來的累積與探索,整理成理論與實用並重的麵包書。對我而言,書中的每篇章節與知識,都真實無比且彌足珍貴,相信對於你的自學之路,將有著很大的助益。
希望你們隨著書中不同的食譜,逐漸鍛鍊出自己的手感,從歸納好的字字句句裡,實現在家做麵包,從90分進階到100分出爐的滿意成就。
By Brian Lin
本書特色
●7萬字麵包科學 ─ 教你如何建構麵包完美質地與成功外型,不必依賴運氣;一百次出爐都能精準不差的烘焙實驗室脈絡思維,在科學篇章裡,處處是手藝不斷精進的職人祕笈!
●8堂麵團入爐前的必修課 ─ 在走進造型千變萬化的麵包花花世界之前,「扎實基礎」永遠是麵包出爐立於不敗之地的必備工夫。從攪打/手揉麵團、強化麵團筋度的方法、麵團發酵的控制與判斷到入爐烘烤所該注意的事項,統統在這8堂課一覽無遺。
●31道必學經典甜麵包(內含延伸變化食譜) ─ 時下火紅的生吐司、懷舊卡通「小天使」裡出現的「少女的白麵包」、有著加拿大風情的「楓糖鹽可頌」、麵包山頭最具挑戰的「經典法式可頌」……,想要開始學習做麵包,就從這些個最親民、最簡單、也最容易獲得成就感,並贏得讚賞的麵包著手吧!
●21款原創天然酵種歐陸麵包 (內含延伸變化食譜) ─ 最受歡迎的「不萊嗯家常鑄鐵鍋白麵包」、歐包也有軟口感的「Q軟桂圓歐式麵包」、歐包入門款「基礎歐式鄉村麵包」、研習歐式麵包的畢業代表作「24小時低溫發酵麵包」……,讓天然酵種麵包,一次顛覆大家對正統歐陸麵包既有的乾硬印象吧!
●8道私房抹醬 ─ 各式各樣的果醬與抹醬是麵包風味變化的餐食戲法,它擺在麵包旁,永遠是吸睛度滿分的搶戲配角。麵包呀!就是少不了這些抹醬們的陪襯,在這個章節裡,你將學會迷人的麵包私房調味魔法。
●45支專業影音示範─由加拿大知名電視製作人Pierre大師專業掌鏡、一鏡到底實境拍攝,流暢的剪接與清晰的口語說明,在YouTube頻道上,觀眾對影片內容滿意度,更達到98.3%的超滿意評價,是學習麵包人最佳鎖定的頻道,QRCODE一掃,專業麵包大師Brian,如同跟你在同一個廚房裡,隨時指導提醒攸關成敗的作業環節。
懷舊理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懷舊理論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做生意最大死穴?》 - 希望你無俾我講中! 做生意最大死穴是什麼? 最近最多哪類型的商舖執笠? Why?
。。。。。。。。。。
Proofread 咗四萬次,終於今日 hit PRINT 啦!? 358頁,6月份正式出街! 爸爸、媽媽、老婆、三個女設計的封面,all in one book!
我新書《李根興的生意哲學》 將於2020年6月份出版。內容包括 (1) 我至愛的創業勵志故事,(2) 生意理論,(3) 商舖知識,(4) 創業隨筆。合共約360頁,定價HK$198。現接受預訂,可以whatsapp我 (+852) 90361143。 按收到order次序交書。新書有我親筆簽名及封面message (特別封面版 - 數量有限)。
。。。。。。。。。。。。。
全文內容
前兩日見到個做懷舊相機嘅朋友, 係邊個就唔好講啦, 我同佢交流下生意點做嘅時候,就同佢講你有無留意到你盤生意可能係一盤好難做嘅生意。
最大死穴係.... 你做緊「一次性」生意。 你sell完一大輪嘢,人客幫襯你買部幾百幾千元嘅舊相機之後,一次,之後唔知幾時再回頭。 一社運/肺炎,生意額就會大跌。 今個月可以賣1000部機,下個月就分分鐘一部都賣唔出。 根本好難預測下個月或者下年嘅收入。 飯都需要日日食, 但懐舊相機可以十世都唔買。
咁就死啦,生意好嘅時候就入一大批貨, 招兵買馬,開好多分店,飛機大砲樣樣齊, 砸住曬啲現金係道。 大吉利是,一個生意差,就執都執唔切,啲貨分分鐘要用跳樓價清貨。
我話做生意, 盡量要客人 (1) 重複性購買,(2) 累積性, 即係盡量下年今日嘅客,就多過今日嘅客。十年後嘅客,就多過下年嘅客。 你嘅客,貨底或金額可以累積上去。年年增加。 今日我揸住廿間舖,下年大慨知道會多過廿間。今日我有100個基金客,下年我大慨知道會多過100個客。 個個月收租金,個個月收基金管理費,係重覆性嘅,係累積嘅。
做懷舊相機, 做二手車, 包括我以前做咗12年生意買賣都好, 人客幫襯完一次之後,下次真係唔知幾時返嚟。 問題就四萬個,生意就只做一次。 呢盤生意真係好難做,仲記得,我2009年曾經一年我就賣咗172盤生意,但2010年做幾多單,嗰時真係估唔到。 因此過幾年後我我決心轉型。
咁做懷舊相機,點樣可以令到人客係重覆性同埋累積性呢? 我話佢講,你冇諗過把你盤生意變成會員制。例如, 我亂噏啲數字啦,你每個會員收月費300, 咁上嚟你個舖頭嘅時候就免費有杯咖啡, 兼每個月可以換兩部3000蚊以內嘅相機玩下。 如果你收到1000個會員, 咁就已經每個月三十萬穩定收入。
入會再加1000蚊按金,咁就已經130萬 upfront 先袋落袋。 想換多啲次數或者可以玩貴啲嘅相機? 每月就收會費500 800, 甚至1000。分 Entry,Gold, Platinum 或 Diamond 等級,預繳一年嘅,再畀個八折佢。預繳兩年,就再畀個七折佢。咁upfront 及持續性就袋更多錢。 一千個會員,唔會個個月都返嚟。做 Gym 一樣,好多人畀咗錢就唔記得,但即使全部機租出去,一千部機,每部機當成本800蚊,你入貨價就係80萬。 成本80萬,upfront 已經袋咗百幾二百萬, 再加埋佢每次返嚟嘅時候你提供其他配件、服務、 影相團、 進階工作坊等箍住個客, 所有其他嘢都係成本價,但會費先至係純利潤。 條數點計,你自己諗。
或者客人根本唔使親身上嚟,每個月佢寄返部機畀你,你就馬上就換部新機,寄返畀佢玩下。 網上教埋佢點玩,每個月限換兩次機又好,限十次又好,無限次都好,Netflix 當年(1997)就係咁樣開始,郵寄 Movie DVD,會員制度, 畀多啲錢嘅,就無限次更換, 速遞都快啲。 打低咗當年嘅巨無霸 Blockbuster, 成為今日市值近2000億美金嘅公司。
行以上嘅制度,你就累積緊會員,同埋今個月大約知道下個月能夠收幾多會員費, 打風落雨/社運/國安法/肺炎,全街無晒人,都無咁驚。
記住做生意無論點大都好,最忌就係「做一次性」嘅生意。 你睇下而家坊間蝕大本/執笠嘅公司,好多都係一次性的, 大咁又點? 話執就執。
重複性、累積性,你盤生意做唔做到呢?
盛滙商舖基金公司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講生意)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講舖)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懷舊理論 在 延緩老人認知退化之懷舊治療(reminiscence therapy) 吳雅玲... 的推薦與評價
懷舊 治療是以社會心理學中Erikson的發展理論(Development Theory)和Atchley 的持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作為概念架構。其基本假設是即使個體很年長,甚至到了其失智 ... ... <看更多>
懷舊理論 在 【我的阿爸我的子】第66集-森雄月滿護女上門理論發哥甩態黑 ...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阿爸我的子】第66集-森雄月滿護女上門 理論 發哥甩態黑臉扮到底|主演:石英、劉秀雯、 ... 帶領大家重溫舊時回憶 歡迎訂閱#華視 懷舊 頻道 ... ... <看更多>
懷舊理論 在 RE:[閒聊] 用ChatGPT跟AI繪圖做懷舊射擊遊戲-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