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_不懂生氣,你怎麼做自己?!
.
「生氣」是一種情緒,若好好使用將對人們有益,但要是不知如何運用,不論是對自己或他人都將造成危害。在突如其來的憤怒之後,多數人多感到後悔,因為忍不住怒火做出攻擊性言語與行為導致失去工作、難以適應學校生活、夫妻離異等人際關係問題,甚至是面臨法律的訴訟。
那麼,生氣就一定不好嗎?
不!極端地表現出憤怒雖是問題,但抑制怒火也同樣是個問題。長期以來到諮商所的來談者,多數是無法正確表現「生氣」這種情緒而讓自己承擔了許多痛苦。
他們多半是忍了又忍,明明在生氣卻又不發作,把忍耐視為理所當然,猶如一種毫無情緒的人那樣地生活著。
基本上,整個社會對於情緒表達這件事並不重視,以至於人們在這方面的技巧是生疏的,尤其是憤怒情緒更被擺放在禁忌的角度。諸如個性不好、無情、火爆等生氣行為,都會連結到「負面情緒就是不好」的這種根深蒂固想法,也在不知不覺中透過家庭、學校與宗教深入人心,特別是國內社會氣氛相較於個人更重視團體文化與共同組織之下,因憤怒會打破和諧必須積極控制的傾向又更形嚴重了。
人不可能完全沒有負面情緒,然而許多人面對負面情緒的錯誤觀念,反而造就了否定與抑制個人相當程度的情緒表現,當不平衡的情緒持續累積壓抑,極可能造成身體出現如胸悶或胸痛等各種狀況。
不久前諮商室來了一位身心都出現狀況的病患,由於長期抑制個人怒火而導致影響了人際關係,他可說是長期將生氣誤解為負面情緒的代表,認為生氣是一種錯誤行為,不僅會讓關係變差還會損害自身形象,所以擅長忍耐。
不過他在諮商過程中逐漸有所改變,認知並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也首度體認到表現情緒沒關係,理解所有情緒都是對的這一事實,於是開始學會了適當調整自己的情緒。
本書收錄不知如何正確生氣而生病的案例,他們有的因瞬間憤怒而爆炸,有的則過度壓抑而憂鬱,你可以藉由這些故事,看到他們如何透過心理諮詢而能適當表現憤怒,學會調整負面情緒的變化與成長。若這能讓有著相似問題,也就是不斷忍耐、不斷自責的人獲得具體協助,那將令我們無比歡喜。
.
以上文字摘自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瑩真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韓國N號房事件轟動全球,除了犯罪手法駭人聽聞之外,高達26萬會員的規模也令人匪夷所思! 韓國引爆全民憤怒之後,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 台灣又應該如何借鏡呢? 請收看今天的影片! 按讚FB https://www.facebook.com/%E7%91%A9%E7%9C%9F%E5%BE%8...
憤怒之後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閱讀心得 如何面對壞情緒,決定了你的成就。(露西亞篇:P.12~P.1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經歷不如意的狀況,面對突發狀況時,每個人會依循自己的習慣決定該如何解決問題。但因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有時候個體所選擇的解決方式並非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單純逃避問題甚至是製造出更多更大的問題,好暫時無暇去想到原本的問題。
在本書P.12~P.18當中,用七名不同個性的主角為例,故事的開頭都是發生某件意外打亂了一天行程,接著又面對工作上的不如意、老闆的刁難等狀況;而七位主角在面對壞情緒時,因為處理方式的不同而影響到後續的發展。
主角一號露西亞一早就被故障的熱水器嚇醒,面對突然故障的熱水器與做水災的廚房,雖然她被嚇了一大跳,但很快地就去善後這一切,並且讓自己沖了個冷水澡讓大腦更加清醒後才去鞋店上班。
露西亞的興趣是平面設計,只是因為還沒找到相關工作,為了生活才先在鞋店上班,對於這點她並沒有太過糾結;那天她想在櫥窗展示一點創意,結果去被老闆嫌棄得沒一處好,甚至當眾辱罵露西亞。
她感受到自己既羞恥且憤怒,離職的念頭更是直接湧上心頭,但她也意識到自己現在太憤怒了,不適合立即做這樣重大的決定,因此她將注意力轉移到現場的客人身上,以燦爛的笑容服務客人。
下班後的露西亞決定不要馬上回家,而是去散散步讓自己釋放一下上班時所累積的壓力;她在散步時回想著早上與老闆之間的對話,並且想像著自己可以如何反擊老闆,這讓她感覺到自己沒有一早那麼的氣憤了。
她打了電話給摯友,彼此交流著上班時的情形。她在回想時發現老闆情緒化問題好像持續一陣子了,所以今早老闆沒來由的暴怒可能不是因為她的創意,也不是因為鞋店;也許老闆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讓他變得這麼情緒化。
在與摯友聊過天後,她意識到了自己必須多去傾聽內心的感受,因此露西亞決定整理她的繪圖工具,並且在空閒時間裡重新開始練習畫畫。
當露西亞回到家後,雖然心情已經平靜許多,但仍舊感到情緒低落,因此她決定讓自己好好的休息一下;她準備了一些美食,抱著毛毯在沙發上一邊享用美味的晚餐,一邊看她最喜歡的電視劇。
她慵懶地想著該如何轉換跑道,去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但飯後的她感覺自己累了,於是她早早就去睡覺了,隔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露西亞在面對自己情緒時都有接納並妥善地去處理,因此沒有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露西亞並非是一個樂觀或總是開朗的人,她同樣也會被壞掉的熱水器嚇到;被老闆的批評惹怒;為自己無法做想做的事情而沮喪;為一整天的不順利趕到情緒低落。但她在面對情緒時沒有做出抵抗或是否定,而是接納了自己當下的情緒,並且採取適當的對應方式去處理。
一早就被壞掉的熱水器給嚇醒,她選擇了盡快排除故障問題,並且不再被壞掉的熱水器給影響自己心情。已經關掉水源,廚房的積水只要拖乾即可;已經聯絡維修人員,既然無法立即過來處理,乾脆就沖個冷水澡讓頭腦更清晰再去上班,反正不管怎樣維修人員都是得隔天才會來的,何必浪費時間生悶氣?
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鞋店工作,露西亞知道這是現階段為了生活必須做的妥協;她嘗試將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發揮到展示櫥窗上,算是彌補自己無法做平面設計相關的工作。
原本以為老闆會喜歡結果卻換來一頓辱罵,絲毫沒有考慮到店內還有其他客人在看著;感覺羞愧且憤怒的露西亞沒有憑著這股憤怒提出辭職,雖然她也想轉換跑道,但這樣重大的決定需要深思熟慮才行。
露西亞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眼前她能夠處理的事情上面,且她是用燦爛的微笑去服務客人,而非受老闆影響擺臭臉給客人看;這讓她沒有使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像是被客訴服務態度很差,又再度被老闆責罵。
露西亞也沒有因為下班就感覺解脫,她意識到自己一整天下來累積了許多壓力,她需要去做點什麼釋放壓力。
她一邊散步一邊幻想著自己如何與老闆對罵,在辱罵老闆的過程中釋放了自己累積的氣憤;幻想雖然很不實際,但卻是釋放情緒的好方式之一,且不用擔心會傷害到他人。
在釋放完憤怒之後,她開始感受到自己還有其他的情緒,像是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感到沮喪;她選擇了一個可以同理她的感受並且懂得傾聽的好友談心,這讓露西亞意識到需要多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鞋店的工作不可能做一輩子的。
回到家的露西亞順從自己身體的感受,她準備了美食與電視劇讓自己心情放鬆,並且去思考轉換跑道的問題;她知道這不能夠是一個衝動下的決定,而是得經過計畫才能進行的,因此她並不急於一定要在當下理出頭緒來。
當她在晚餐後感覺疲憊了就直接上床睡覺去,沒有嘗試拒絕身體的需求。
本書最後有說到露西亞的後續,她沒有立刻離開原本的工作,直到現在仍舊還是在做原本的鞋店工作,但她已經有在接案子做些與興趣相關的設計工作。
追求興趣同時,露西亞也很理智的明白在她羽翼未豐之前,還是得有一份穩定收入才能夠得以生活;生活的基本條件被滿足了,才有餘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每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在告訴自己有問題需要被解決,若我們刻意壓抑某種情緒,那些情緒將會累積成對身體的傷害;或是另一種極端地放任情緒控制自己行為,雖然情緒能夠得到釋放,但卻會引發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露西亞若是在被老闆辱罵後直接甩頭走人,那麼失去工作的露西亞雖然不用再面對情緒化的老闆,可是緊接而來的經濟壓力將再次擊垮她;因此面對情緒時,感受到當下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能夠感受與接受自己當下的情緒時,才能夠想出適當的應對方式。
七名主角中,只有露西亞能夠透過接受自己情緒並且適當的解決問題,下一篇開始將會分享其他主角們,在過度壓抑或是過度使用某種情緒所造成的後果。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憤怒之後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心靈小品】覺察抱怨,健康疏導情緒
✒文:陳慧蓉🖼圖:菊子
遇到不如意事,我們免不了會「抱怨」以抒發情緒。但是你可曾發現,一開始抱怨,不順眼的事情就愈來愈多,負面情緒愈滾愈大?
什麼是抱怨?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抱怨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心中懷藏怨恨」,另一種是「對他人訴說心中的不滿、怨恨」,相似的詞彙還有懷恨、埋怨、訴苦。更深入一點看,「怨」的涵意除了恨,還有哀愁,舉例來說,我們說愁眉苦臉的人很「哀怨」,其實就是在形容不抱希望的無力感。
生活中不論是大小事,都有可能成為抱怨的對象,抱怨的方式因人而異,心理教育學家鄭石岩分析,抱怨有兩大類型,一種是外顯型,性子急的人會與人爭吵,較平和的人就念一念、講一講;另一種是內隱型,雖有不滿,但只在內心嘀咕或生悶氣。但不論是什麼形式,抱怨都包含憤怒、瞋恨與無力感等負面情緒。
當心抱怨副作用
吐露怨氣確實可以逞一時之快,但是太頻繁地抱怨、過度倚賴抱怨回應問題,會在生理、心理與人際關係留下副作用,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抱怨打壞人際關係
有些人習慣將抱怨當作拉近人際關係的手段,例如以抱怨打開話匣子,或是在聚會中抱怨家人、天氣、社會,瞬時間大家同仇敵愾,你一言、我一語地爭相說出心中的不滿,從中獲得某種程度的歸屬與支持。
然而黃文翔指出,這樣的支持與安慰只是揚湯止沸,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表達不滿,把一切自己感受到不圓滿的部分,歸因於外在的人事物,這樣的抱怨是帶有攻擊性的。這種攻擊性、負面的情緒,會一直散發負面的能量,對別人與自己會有負面的影響。
●抱怨破壞身心健康
有人認為抱怨可紓解內心壓力,有助身心健康。對此國防大學心理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曾麗娟表示,抱怨某個程度是壓力跟負向情緒的出口,適切的抱怨是有功能的,但是過度的話,會不斷累積負面能量,對健康有傷害。
黃文翔也指出,身心是緊密連動的,念頭會透過中樞神經,傳導至自律神經,影響肌肉、器官與內分泌系統。抱怨的攻擊性言語,會讓身心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如果抱怨的對象是自己,怨自己命不好、能力不好、沒有好的家世背景、外貌等等,會產生對自己的攻擊,容易導致憂鬱。若是怨別人、怨環境,這類對外的攻擊,會產生憤怒,但是憤怒之後,接著會有一種無力與挫折感,之後還是會回到憂鬱的狀態。
●抱怨限縮自我功能
「抱怨時,腦子以為問題已經解決,跳過深思、面對問題的過程,會限制問題解決的能力。」鄭石岩分析。許多人抱怨完,就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或許在富含情緒的怨言中,對方根本沒有理解他的訴求;或是跟完全不相干的對象抱怨,問題當然依舊存在,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還是會重複抱怨。
更嚴重的是,一味把問題歸咎他人,會消磨自我功能。因為這樣做,一來無法學習解決問題,二來無法養成健康的情緒習慣,三者會導致缺乏穩定、堅毅與承擔的人格特質,潛能與創意無法全然開展。
「同樣地,如果抱怨形成社會風氣,人們只用抱怨來回應公共問題,彼此互相指責,卻沒有人採取真正有助益的行動,社會也會陷入停頓,無法進步。」鄭石岩語重心長地說。
抱怨之外的選擇
「抱怨是將注意力放在自己不要的東西上,做為藉口逃避自己嚮往卻沒有完成的目標。」將「不抱怨運動」推展到全世界的鮑溫牧師(Will Bowen)指出,抱怨不會改善我們的處境,只是原地打轉,甚至將目標愈推愈遠;而且過度抱怨與習慣性抱怨還侵蝕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轉念與採取積極的作為,才是最重要的事。
曾麗娟分享避免過度抱怨,可以透過禪修提高覺察力,「觀察自己所說的話中,正面的多,還是負面的多?知道自己在抱怨時,就停下來,對眼前的事不給批評、不給比較,以直觀的方式看待,並嘗試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心境就能夠轉變。」
黃文翔也肯定正向思考的作用。他指出,正向思考的時候,大腦處理訊息的速度比較快,而且會散發正向能量,讓身邊的人覺得舒服、喜歡接近,自然匯聚好人緣,因此比較容易成功。當遇到抱怨不停的病患,他會提醒:「你只是想抱怨嗎?還是真的想要改變?」引導病人將力氣放在真正有用的事情上。
我們每天有無數個念頭上上下下,每個念頭都牽動情緒,情緒又影響了身心健康。如果經常處於負面情緒中,就好像生活在垃圾堆裡面。想要迎接清爽開朗人生,就從覺察抱怨開始吧!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367期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憤怒之後 在 瑩真律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韓國N號房事件轟動全球,除了犯罪手法駭人聽聞之外,高達26萬會員的規模也令人匪夷所思!
韓國引爆全民憤怒之後,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
台灣又應該如何借鏡呢?
請收看今天的影片!
按讚FB https://www.facebook.com/%E7%91%A9%E7%9C%9F%E5%BE%8B%E5%B8%AB-2063884560513158/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lai.908/?hl=zh-tw
#N號房 #韓國 #公布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