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日記
大家打疫苗了嗎?
我今天去打疫苗了🥲
一早起床就吃了 一禾堂 麵包本舖 的純素麵包 #瑪格麗特 ,上層是滿滿的純植物乳酪,番茄醬很香喔❤️搭配維他命C發泡錠和百香果,然後就緊緊張張又活力滿滿和朋友去慈濟搭疫苗了,騎機車🛵的時候超緊張的啦,我們一直在想要不要回家😂
去了之後就一路量體溫、填資料、登陸資訊、問診,然後醫生姊姊很貼心的問要打哪隻手,我還傻傻的說哪一隻手不會痛(整個嚇傻),結果選了非慣用手的左手,在緊張會不會痛的時候,嗯就打完了🥺也沒辦法反悔了.......,醫生和服務人員都很友善,還建議大家吃素(超想舉手說我我我我我吃素❤️)
結束後除了小黃卡,還獲得一包止痛藥(也太貼心),還有豆漿粉、勸素書籤和平安符,整個緩解了緊張的情緒,朋友說好像參加市集活動的感覺(笑)
因為工作會接觸很多不同的人,從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大堆人,所以最後決定要打疫苗,最後還是希望疫情趕快平息,好想不戴口罩四處趴趴走的日子!打完到現在11個小時,目前很好,除了臉頰熱熱的,一直很餓就是了(這是副作用嗎?)剛剛吃了6顆晴王葡萄🍇好,我要去繼續喝水囉,繼續趕月餅文囉❤️希望一切順利❤️
#疫苗日記未完待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慈 濟 番茄 泡 麵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心火鍋湯愈煮愈毒】林杰樑醫師的火鍋健康守則
台灣人愛吃火鍋,隨處可見平價或精緻路線的火鍋店,即便是炎熱的夏天,依舊有許多人到火鍋店用餐,不少民眾喜歡到麻辣鍋名店打包鍋底外帶,或是聚餐完後將剩餘的鍋底打包回家。
然而,過去研究都指出火鍋煮得愈久,湯汁愈有毒,特別是許多人吃到最後,喜歡將麵條丟下鍋一起煮,用吸飽湯汁的麵條做為火鍋的完美收尾;也有些人喜歡直接將湯汁淋在飯上配著吃,皆導致不少毒素跟著下肚。
■當心火鍋湯愈煮愈毒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翁正昊」表示,火鍋食材中的肉類與海鮮類,下鍋煮後常釋出蛋白質、普林與磷酸鹽,其中蛋白質煮久了可能出現致癌物質異環胺,普林可能造成急性痛風或腎臟疾病。而蔬菜涮下去也可能釋出鉀離子,若鉀離子過高對於腎功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引發心律不整,因此並不建議喝火鍋湯。
除了麻辣鍋,泡菜鍋或酸菜白肉鍋等鍋底也很受歡迎,翁正昊醫師指出,醃漬類的食材都有大量鹽分或硝酸鹽,鹽分太多會升高血壓,心臟或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可能會水腫,硝酸鹽則可能致癌。
譚敦慈也補充,很多人都以為湯很營養,只喝湯卻不吃肉,其實湯水本身營養度不高,肉類、蔬菜等才是營養來源,所以千萬不要一個勁地喝湯,結果喝了一肚子水,卻得不到多少營養。
若真的想要喝湯,「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鍋底剛端上來時,趁加熱到沸騰時先盛一碗起來喝就好,雖然愈煮到後面湯愈好喝,但可能的毒素也愈多。【註1】
■打包回來的鍋底,應儘速食用完畢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陳泰源」在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表示,打包回來的鍋底,應儘速食用完畢,避免再循環食用。如需先保存再食用,建議先煮沸過放涼,並將料與湯分別包裝,存放於冷藏、冷凍環境,減少微生物滋長。
陳泰源建議,湯底包盡量在冷藏庫解凍,或以流水解凍、微波解凍等方式,避免在室溫下緩慢解凍,才不會讓微生物生長,導致湯底腐敗。食藥署也提醒,解凍後要立即復熱烹調,且徹底煮沸,才能杜絕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由於火鍋鍋底含有油脂,加熱沸騰後的溫度可能比沸水溫度更高,所以熱麻辣鍋湯底應稍微放涼後再打包。【註2】
■林杰樑醫師的火鍋健康守則
一些火鍋業者標榜天然湯頭食材,最近也有火鍋業者被踢爆用人工調味而非標榜的天然食材。其實火鍋湯頭及食材準備容易,不需要太多烹飪技巧,準備食材在家自己煮健康又經濟。到底火鍋怎麼吃才健康安全呢?
之前大家的觀念誤認為只要青菜吃很多就健康、湯底煮到最後最營養,最好再加點飯、加個蛋煮成粥,火鍋吃到最後熬煮的粥,是很多人的最愛,在火鍋店飽餐後還會將煮過很多食材的湯底帶回家下一餐繼續吃,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觀念。
林杰樑醫師的火鍋健康守則
❶ 不用醃製菜當湯底,如:泡菜、酸菜、榨菜等,若用醃製菜先燙過,減低亞硝酸鹽含量。
❷ 煮食過程中加水不加高湯。
❸ 湯非營養含量高,而是易累積毒素,儘量不要喝湯。
❹ 若喝湯把握煮食前半小時(磷、鈉、亞硝酸鹽較低),喝湯勿超過一碗約300 CC。
❺ 糖尿病、痛風、腎臟病、三高族群和心臟血管疾病,以洋蔥湯或白水取代高湯。
❻ 可採用鴛鴦鍋一邊放清水一邊放高湯,高湯煮熟後再以清水涮一下減少鹽份油脂攝取。【註3】
■火鍋健康嗎?
以一個60公斤輕度活動者為例,一天的建議熱量為1800大卡,但一頓火鍋吃到飽的熱量,常常就超過2000大卡,甚至3000~4000大卡都有可能!卡路里攝取過多不只會造成肥胖,更可能因為肥胖而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此外,鈉含量也是必須留意的重點之一,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與鈉攝取過多有關。衛福部建議每日的鈉攝取量為2400毫克,若長期超標,對身體來說可是沉重的負擔。
以蔬菜、麻辣、酸菜白肉三種常見的火鍋湯底為例,熱量、鈉含量可說是天差地別。還有,只要吃火鍋不喝湯,熱量是可以有效降低的。
■火鍋這樣吃,健康無負擔
▶控制食量
養成一餐只吃七~八分飽的好習慣,避免選擇吃到飽的用餐方式,若是短時間吃下大量食物,除了增加腸胃道負擔,更可能因吃下過多熱量而累積脂肪。
▶清湯鍋底
選擇以蔬菜熬製的健康火鍋湯底,例如昆布、番茄,避免麻辣、酸菜白肉湯底,如此一來就能夠大幅減少熱量和鈉的攝取,對於減肥中又想吃火鍋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低鈉、低熱量的湯底有哪些選擇?市面上許多沙茶鍋、咖哩鍋、牛奶鍋等等的湯底,往往為了提味而添加許多調味料,使得熱量及鈉含量高得嚇人。
其實,一般民眾可以選擇以自製高湯的方式,選用當令蔬菜熬煮,如高麗菜、大白菜、洋蔥、紅蘿蔔、番茄、昆布,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多吃蔬食
可以選用當令蔬菜加入火鍋配料的行列,像是高麗菜、茼蒿、菠菜、蘿蔔、各式菇類,好處是這些天然未經加工的健康火鍋食材,不但熱量、鈉含量較低,更可以補充纖維質、增加飽足感。
▶減少沾醬
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這些常見的醬料不但熱量偏高,鈉含量更是驚人!另外,有些人喜歡在醬料中加入生雞蛋,可能有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
吃火鍋時若一定要使用沾醬,可選擇蔥、蒜、蘿蔔泥、香菜等天然食材,可以有效減輕對身體的負擔。
▶少吃加工食品
炸豆皮、三角油豆腐、百頁豆腐、芝麻麻吉燒、貢丸、火鍋餃類,這些都是火鍋食材中高熱量、高脂肪、高鈉的代表。
下次選擇火鍋配料時,可用芋頭、玉米、南瓜、海鮮等天然食材取代加工火鍋料,才是享受火鍋又無負擔的上上之策。
▶少碰飲料甜點
檸檬紅茶、還原果汁、汽水、冰淇淋,這些都是火鍋店最常見的飲料及甜點,雖然這些甜滋滋的食物深受許多人喜愛,但是高糖分、高熱量卻會把你推向肥胖的深淵。建議大家可用水果取代甜點,也可以撫慰一下想嚐點甜頭的味蕾。【註4】
■聰明吃火鍋6要訣
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聰明吃火鍋的6要訣,教導民眾如何健康選,避免肥了肚皮瘦了荷包,失了健康:
一、拒絕冤枉吃
提醒民眾不要讓吃到飽餐廳成為餐廳名單中的一項選擇,建議民眾選擇定量的餐廳,並養成餐餐吃八分飽的習慣。
二、選清湯
麻辣鍋及酸菜白肉鍋等湯頭有高熱量、高鈉的問題,除選擇昆布湯外,應避免喝熬煮過久的湯頭,火鍋煮過久後,肉湯加上肉類食材不斷烹煮,湯底會有高普林,攝取過多恐引發痛風疾病。少喝湯也可減少熱量及鈉的攝取。
三、少加工
避免選擇肉類加工品,如:貢丸、火鍋餃,這類加工肉製品會使用肥肉來增加口感,並避免選擇油炸的豆製品,如炸豆皮、豆包等,這些都是造成過多油脂或熱量攝取的來源,且加工類的食品含鈉量也很高,對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要避免選食。民眾可選擇當季天然無加工的食材,如米飯、南瓜、芋頭、玉米作為主食來源,亦可選擇低脂類的肉品(如魚肉或雞肉類)或豆製品(如豆腐)作為蛋白質來源。
四、先吃菜
建議以蔬菜取代過多肉類的攝取,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同時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取,如菇類、蔬菜,熱量低又富含營養素及纖維質。
五、少沾醬
避免使用沙茶醬、芝麻醬及蛋黃等高熱量醬料,這類的醬料不但熱量高且含鈉量也高,攝取過多確實造成身體的負擔,民眾可利用蔥、薑、蒜、檸檬汁、蘿蔔泥或自製蕃茄泥做健康又具獨特風味的火鍋沾醬,降低熱量及含鈉量的攝取。
六、 少甜食
甜湯、甜飲料等在吃到飽的店裡常是無限供應的,民眾不可忽略這些額外提供熱量的來源。【註5】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早安健康)吃完麻辣鍋還要打包鍋底外帶?記得這樣做才更安全:http://bit.ly/3unFA7o
∎註2
(中時電子報Campus]打包火鍋湯底越煮越毒?專家揭驚人真相:http://bit.ly/2NmftNL
∎註3
俠醫林杰樑醫師的<火鍋健康守則>:https://bit.ly/2Mekt6k
∎註4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 iHealth)火鍋熱量、鈉含量圖表總整理!健康吃火鍋的6大關鍵:https://bit.ly/3qJLdus
∎註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火鍋大餐 吃一頓可胖半公斤」:https://bit.ly/3qLTKgB
➤➤照片
∎俠醫林杰樑醫師的<火鍋健康守則>:https://bit.ly/2Mekt6k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挑三『減』四」吃火鍋:http://bit.ly/37EEZVh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食品安全 #健康體位 #火鍋
林口長庚醫院 / 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慈 濟 番茄 泡 麵 在 顥曼日記 好慢旅行中 Small Pac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在『旅行以前』就大概知道全世界食物浪費的問題很嚴重,
但在『旅行以後』親眼去見到的那種心裡衝擊是無可比擬的
#知行合一
什麼是Food bank食物銀行?
「歷史」
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
若將食物銀行定位為「將社會多餘的物資,轉給需要的人」,那麼,世界上各地早已存在類似食物銀行的機制,例如歐洲中世紀在教會禮拜之後,往往會將剩餘愛餐分給社區中的貧窮家庭;又如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時期,歐美各地到處可見慈善廚房(Soup Kitchen)的設立,讓需要食物的人前來領取。然而現代我們所熟習、且具深遠影響、並第一個以「食物銀行」(Food Bank)命名的機構,則起源於美國。
當講到1960年代的美國,大部分人所聯想到的是黑人民權運動、學運、反越戰、嬉皮文化;卻鮮少提及這個充滿熱情的世代,也關注到了資本主義下的貧窮問題,進而在1967年創立了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Food Bank)」。現今,全美最大的食物銀行聯盟―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擁有兩百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一年救助超過七分之一的美國人口。
John van Hengel可以說是食物銀行的靈魂人物。1965年,當時42歲的John van Hengel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慈善廚房擔任志工,每晚將食物分送給鳳凰城內的遊民。然而他深知慈善廚房的不足,因此在St.Mary教堂的資助下,他租了一間廢棄的麵包店作為食物貨倉,並收集鄰近多餘的蔬果、無法再販售的民生必需品、賣相不佳的食物等,再通知鳳凰城的慈善機構前來領取。1967年,John van Hengel將他的食物貨倉取名為「聖瑪莉食物銀行(SAINT MARY’S FOOD BANK)」,來紀念資助他的St.Mary教堂以及一位單親媽媽。至此,全世界第一間食物銀行於焉誕生。
聖瑪莉食物銀行成立後,在第一年便分送超過25萬磅的食物給 36 家慈善機構,此後食物銀行也如雨後春筍地在全美設立。1979 年在 John van Hengel 主導下,更成立了全國性的食物銀行聯合組織 Second Harvest,也就是今日「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的前身。賑濟美國現今是全美第三大的非營利組織(僅次於美國聯合勸募、The Task Force for Global Health),目前有多達200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佔全美食物銀行網絡的90%。
台灣每年有275萬噸的食物被浪費
有多少人沒有食物可以吃?
如何搶救這些資源?
下則影片是台灣食物銀行的短片:
http://www.foodbank-taiwan.org.tw/home/
食物銀行是否為弱勢家庭才能領取呢?
在美國其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組織已經會把食物,優先分配給更需要幫助的人,而多餘的食物才會出現在食物銀行供大家領取,當然是只要領取自己真正需要的食物即可,若食物不夠還是禮讓給更有需要的民眾。
在台灣食物銀行應該就是幫助弱勢家庭跟需要幫助的人。
就我們去食物銀行觀察,我們在食物銀行排隊一小時,待了兩個小時,我只看到一個流浪漢,其餘都是正常的人們,很多人都開著車來載食物,並沒有看到流浪漢在附近,從加拿大到美國觀察了這些homeless,有的根本不是要食物,而是「錢」
我們在加拿大downtown看到有人坐在地上要錢,有人拿整包全新的餅乾給他吃,我親眼看到他吃了幾口後把整包餅乾倒在地上⋯我當時有點傻眼,怎麼會這樣浪費?
回歸食物銀行的經驗分享
位於美國西岸的城市「奧林匹亞Olympia」
這間食物銀行
Thurston County Food Bank
我們抵達食物銀行的時候是中午12點半,工作人員Marc看到我們就熱情招呼,還叫我們單車直接停進去裡面!
Marc很開心的問我們:你們來自哪裡?
我們答:台灣🇹🇼
Marc接著問:你們要騎去哪裡?
我們回:我們從加拿大溫哥華騎下來預計騎行到墨西哥
Marc一臉驚訝😂
然後指引我們去櫃檯填寫資料
領取食物的流程大致上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
填寫資料就是填寫姓名、住址、是否為素食,家裡有沒有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幾歲以下兒童等,大概是因為這些食物是過期的關係,怕影響老人與小孩的健康?
第二
填完資料便開始排隊
(大概等了一小時)
第三
排到你的時候,將填寫完的資料拿到窗口,工作人員會幫你建檔
第四
開始領取食物
領取食物的過程,我們拿了一盒雞肉串,想說一盒就好,結果工作人員一直問:你們真的這樣就夠了嗎?我們可不想讓你們餓肚子 ⋯⋯於是我們又拿了一盒漢堡肉⋯工作人員又說⋯你們這樣夠吃嗎?
我們回:這樣就夠了,非常非常感謝
領到麵包區情況也是,工作人員一直問我們需不需要在拿⋯我們只拿了兩個!
這裡的食物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被丟棄的食物非常之多,不知道能溫飽多少個家庭⋯
我們領取完食物後,詢問Marc相關食物的來源時
Marc說了:
各大超市、星巴克、7-11⋯等等都有(順手拿了我們領到的餐盒就說這就是星巴克的食物)
我仔細一看,天哪還真的是星巴克的餐盒!!
至於我們問了Marc:
是有什麼條件的人才能領取這些食物?
例如:弱勢家庭、流浪漢⋯等等
Marc說著:
沒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來拿!
如果食物沒有被拿完,它們還是會被丟到垃圾桶去。
我們這時才瞭解到,食物銀行並不是只有把食物給那些需要的人,而是食物供多於求時,將所剩的食物再次的分享給任何一個人!
我們領取的食物跟其他人比真的算很少很少,因為我們只想領取真正需要的食物就夠了,而且我們也沒有冰箱
而這些食物很多都是過期,有的過期兩個月,有的過期一個月,冷凍漢堡肉過期三天,有的過期一天,有的根本沒過期我們拿的一罐花生醬到明年2019年1月才到期⋯等等
最後領取的這些食物,我們到附近的公園享用,番茄一盒裡面只壞了大約五顆,香蕉根本就是完好的,中午我們就吃了星巴克餐盒、7-11超大漢堡、水煮蛋、漢堡肉等⋯
我們很久沒有吃那麼好吃的食物了,平常都是義大利麵跟泡麵交互吃⋯吃到這些食物超級感動,沒想到這些都是要被丟棄掉的食物⋯😭
在公園看到遊民路過,我把手上的香蕉、番茄分享給他,他卻不要,我發現很多流浪漢真的不缺食物而是缺「錢」😅😅😅
我們在食物銀行領取的食物會分享給路人跟旅行者,騎乘的時候偶爾會看到徒步旅行者,我都會把食物分享出去,希望這些食物不要就這麼被浪費掉,也能再次分享出去。
食物銀行的食物我們整整吃了四天還有剩,真的很感謝Food bank
我們之後發現食物銀行的食物,基本上是發不完的,永遠都會有剩下的食物,最後也是丟到垃圾桶裡面去,其實你也可以是拯救這些食物的人。
最後我們把食物裝好要離開時,同樣是領取食物的民眾搶著跟我們合照,也有人要拍我們,還有人送我們zippo打火機,我想應該是很少有單車旅行的人來Food bank領取這些食物,所以民眾對我們感到好奇。
下午兩點半我們離開食物銀行,裡面所剩食物還是很多,這間食物銀行每個禮拜只有禮拜五有,中午11點到下午3點,看來剩下的食物還是要丟到垃圾桶了⋯之後我們沿著美國西岸,會比較難遇到FOOD BANK因為還要配合發放食物的時間,這次應該算難得的經驗,而後機會也很少,我想還是去超市買會比較符合我們旅行上的需求。
此篇獻給想來美國單車旅行,卻沒有經費預算的騎行者們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