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 #公民社會 #臺灣科技 #國家政策
How Civic Technology Can Help Stop a Pandemic
🇹🇼Taiwan’s Initial Success Is a Model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FA》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事務暨外交政策期刊,對於全球外交政治圈,扮演議題倡議者的角色。這個月 20 號,FA 刊登了一篇專文,名為 <如何以「公民科技力量」抑制疫情氾濫 − 台灣模式的成功為世界立下典範>,「台灣模式」(Taiwan Model)四字貫穿全文,分析台灣如何以一個島國,而且是被 WHO 排除在外的小國,結合科技和民間力量,在災情下,比科技領頭大國的美、中還堅毅。
台灣在已知病例中的發病率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美國的比率還不到被廣泛讚譽的新加坡的十分之一。感染仍可能再次激增,特別是隨著全球傳播使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成為該病毒的媒介。然而,台灣最初取得成功的故事值得分享,這不僅是因為它掌握了遏制當前大流行的經驗教訓,而且還因為它掌握了應對技術和民主緊迫挑戰的廣泛經驗。
台灣的成功在於技術,行動主義和公民參與的融合。台灣是一個小型但技術領先的民主國家,生活在兩岸超級大國的陰影下,近年來,通過使技術對民主的有利而不是不利於人民,台灣發展了世界上最活躍的政治文化之一。這種公民技術文化被證明是該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強免疫反應。
Focusing on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done worst, however, may be less useful at this point than considering which country has so far done best: Taiwan. Despite being trea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part of China, and despite having done far broader testing than the United States (meaning the true rate of infection is far less hidden), Taiwan has only one-fifth the rate of known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ess than one-tenth the rate in widely praised Singapore. Infections could yet spike again, especially with the global spread making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vectors of the virus. Yet the story of Taiwan’s initial success is worth sharing not just because of its lessons for containing the present pandemic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broader lessons about navigating pressing challenges around technology and democracy.
Taiwan’s success has rested on a fusion of technology, activism,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A small but technologically cutting-edge democracy,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uperpower across the strait, Taiwan has in recent years developed one of the world’s most vibrant political cultures by making technology work to democracy’s advantage rather than detriment. This culture of civic technology has proved to be the country’s strongest immune response to the new coronavirus.
最具草根性的科技,最有公民意識的防疫
其實在台灣可以看到很多例子都不是由政府籌備,反而是 公、私部門互相合作 發展出來的,最厲害的是,在這些開放式平臺、及公民參與的活動中,並沒有刺激假訊息滋長,大家因為想保護彼此,有相關資訊便會在保護個資的情況下主動提供,這種風氣明顯與歐美當前的恐慌蔓延、或是中國的權威隱匿截然不同。 台灣政府也把面臨到的危機丟出來與社區對話,而非把自己塑造成一種全知者 ,好比唐鳳的所有會議都直接用串流直播。
台灣的訊息傳遞方式,也常常是從民間發起,形成公開透明且 有公民意識的防疫作戰陣線 。史丹佛醫學院報告指出,台灣這次有 124 種「抗疫」方式,迅速掌控疫情。其中很多是以社區倡議、黑客松、和一個名為 vTaiwan 的線上政策交流平台在運作。台灣人雖然分散在不同社區,但是運用通訊軟體 Slack 和 工程協作平台 HackMD 創造出許多佳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7的網紅吸管英語ssuglis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漢肺炎的大爆發造成全球緊張,呼籲大家如果不舒服記得要戴口罩、盡量不要出去人擠人、好好增加自我免疫力;認真防疫的同時也來學學一些常見的武漢肺炎相關單字吧!! 0:48 冠狀病毒 coronavirus 1:59 肺炎 pneumonia 2:11 肺部感染 lung infection 2:44 ...
感染infection線上看 在 跟著菜鳥人妻搬去匈牙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24疫情案例更新】文長慎入⬇
最近我是不是太懶惰了(是!😹),整個荒廢更新疫情。
截至3/24,匈牙利累積確診案例為187例,看起來這陣子歐洲瘋狂各自鎖國後,好像跟台灣一樣有許多匈牙利人逃回來匈牙利,使得採檢量一下子大增📊,也讓許多潛在個案被找到。
雖然這種每天新增加的個案數真的讓我心慌慌!不過目前匈牙利的確診數比起其他歐洲國家算是小咖的了,這也仰賴於匈牙利政府有一些作為是令民眾滿意的(如下列幾點)。
#匈牙利疫情
#匈牙利武漢肺炎
#匈牙利新冠肺炎
#匈牙利疫情更新
✂- - - - - - - ✂
✍來說說最近匈牙利對於疫情做了甚麼事✍。
1⃣以防疫物資來講,匈牙在今天已經向國外買足防護衣和口罩,為的就是要保護第一線人員,於3/24這天也送達匈牙利機場。
(👏👏這一點我很為匈牙利政府拍手,因為看到有些案例爆炸的國家來說,許多醫護人員因為防疫物資不夠,醫護人員暴露於高危險中的畫面真的很讓人覺得感到難過。匈牙利無法自己生產防疫物資,所以馬上毫不猶豫趕快購買防疫物資來保護醫護人員,至少可以保護這些努力守護民眾健康的醫護人員👏👏) 所以匈牙利是很努力在避免醫療體系崩潰的。
2⃣預先蓋方艙醫院🏥
這算是預先超前部屬嗎?XD 我還蠻訝異匈牙利政府會說要先蓋方艙醫院,或許是因為看到一堆歐盟國快要醫療崩潰,所以先蓋起來吧,由此見得匈牙利真的很認真在防疫,還好匈牙利總理是清醒的。
3⃣有人的地方要間隔1-2公尺。
這個在歐洲各國完全就是大家可以做得到的,也會乖乖做到的,最常見的就是去超市時🛒,都規定要每個人要間隔1-2公尺。連去郵局排隊都會看到大家隔的超級遠XD 但這樣是好事啊,畢竟外國又買不到口罩,如果有人突然咳嗽或是哈啾🤧,至少還有間隔距離。
4⃣有些公共場所會規定要有口罩才能進入。
有些比較謹慎的公司都會自己規定顧客要有口罩才能進入,就像是最近我們新家要買家具需要去自取,IKEA就規定你一定要有戴口罩才能進入😷。這一點我覺得根本就是變相阻擋顧客進入,哈哈哈哈。因為匈牙利很難買得到口罩啊,有口罩的人就是很少很少,所以變相地就是讓顧客不要去的意思。(這樣的招數還挺聰明的XD😂)
5⃣民眾的維生方案很快就定案。
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歐盟國都像匈牙利一樣,如果職場宣布停班,匈牙利人還是可以領到80%的薪水💶,並且當月免繳稅,人夫的朋友就有透露,其實這樣比起上班還要爽XD 果然歐洲國家的納稅錢都是用來照顧人民福利的。
6⃣許多商家都只營業到下午三點或甚至不營業。
其實在匈牙利有許多店家不是改店休就是改線上購物的方式營運🧑💻。連同學校都是改成線上教學,減少cluster infection(群聚感染)。這裡講一個故事,婆婆的同事有三個孩子,每個孩子都需要用電腦上課,所以家裡又多買了好幾個電腦(電腦業者此時笑呵呵...)。
7⃣民眾相對是乖的。
之前匈牙利是規定公共場所禁止100人以上群聚,卻有電影院說那就99人進場就好👾。結果此舉一出,讓民眾一片撻伐這家電影院,這也可以見得匈牙利一般民眾對於不遵守防疫的人也是很兇的喔!🙅♀️ 千萬不要惹匈牙利人。當然,也是有一些豬隊友啊🐷,這時候還要出國真的該死。
8⃣鎖國很快速,不給入境就是不給入境。
匈牙利這次鎖國非常快速,快到有點讓我還傻在那邊。而他們的鎖國效率快到我覺得根本以前就有經驗,連同邊境、火車的管制都很有一套😳~ 就在匈牙利確診案例還沒破百之前,匈牙利就已經選擇鎖國,拒絕非匈牙利公民入境匈牙利。(雖然我不知道這樣對疫情是否成效好,但至少在大爆發之前可以讓人民快速減少移動時間)
我覺得匈牙利現在的做法者要是集中於「避免大爆發💥」,以上總總我覺得匈牙利政府算做得不錯的,至少現在匈牙利讓人民覺得有安心感,讓我們覺得自己不是在超危險疫區國家啊!!! 最後祈禱全世界這場疫情快點結束吧!🙏🙏
感染infection線上看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類與COVID-19:誰是地球病毒?誰是白血球?
過去數周我介紹過一些有關傳染病學的概念,包括R0:一個疫症的基本傳染度,R:經containment(圍堵)和mitigation(紓緩)措施干預後的實際傳染度,CFR(Case Fatality Rate,個案死亡率),和IFR(Infection Fatality Rate,感染死亡率),然後我再以感染曲線圖來解釋不同處理疫症政策的效果。大部分國家為了表現對國民負責任,採取各樣隔離、旅遊限制,停止社交和經濟活動,藉此希望盡力flatten the curve(壓扁曲線),主要原因是擔心高峰期時,重症數量太多,將令到醫療系統崩潰。同時壓扁曲線亦可為研發疫苗、藥物,以及急速增建ICU設施等工作,爭取寶貴時間。我也指出過愈努力壓扁曲線,亦代表必須付出愈大經濟代價。
同時我也公平地解釋過相反做法,不過度干預疫情蔓延度,所謂pox party(疫症派對)政策的利弊,表面壞處就是醫療系統崩潰的機會增大,推高CFR,導致死亡人數大幅上升。表面好處可能是經濟上的犧牲較小。但其實亦可能有醫學上的好處,最主要是可藉此達到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而此臨界點HIT (Herd Immunity Threshold),則與R0有正比關係(1-1/R0),以COVID-19為例,如R0約為3,HIT就大概為66%,亦即是說當被感染的人口比例達到HIT,疫症就將停止蔓延。當然這是個很高比例,如「真正」死亡率,真的接近所謂專家估計的較低IFR,只約0.3%至1%,那麼這「疫症派對」做法是值得考慮的。但最大問題是IFR仍然是個謎,缺乏科學證據,因為沒有做隨機測試。
英「疫症派對」抗疫 遭國民唾棄
我亦指出「疫症派對」的真正最大壞處是政治上,這是場豪賭,稍有差池,代價可以很高。在紙上討論一下無所謂,但勢估不到英國的約翰遜政府,不單止夠膽嘗以「疫症派對」來作抗疫政策,更瘋狂到向傳媒和公眾承認此舉!上周末英國政府的科學總顧問Sir Patrick Vallance醫生,在一次BBC訪問中,被問到為何英國的學校仍遲遲未停課,他竟然提到讓部分人,尤其年青人,故意受到感染,未必是壞事,對達到群體免疫有幫助!英國民眾以至全球,聽罷此言都同表嘩然,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怎可能蓄意讓國民受到病毒感染,簡直等同蓄意謀殺!在英國的中港留學生當然馬上嚇到雞飛狗走,父母狼狽撲機票回來,即使炒高至20萬港元都在所不惜!
對國民來說,laissez-faire的自由經濟政策可以,但laissez-faire的自由公共健康政策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使要做,也必須秘密地執行,一旦被公眾發現,必遭口誅筆伐,甚至被國民唾棄 。
早前特朗普也曾嘗試把此疫症看輕,形容它為流感,死亡率很低,受感染人數極少,亦將很快過去。所以國民無需減少任何活動,甚至即使染了COVID-19,仍可繼續上班!但很快民眾即發現他即使面對嚴重疫情,仍不斷講大話,個案不止沒有下跌,反而開始以幾何級數上升,CFR更曾一度高至7.6%!在這情况底下,連特朗普也不可能再故意拖延測試,以掩耳盜鈴方法繼續舉辦這「疫症派對」! 雖然為時已有點晚,但美國也被迫模仿中國式嚴厲政策。數天前舊金山已實行「shelter in place」的封城措施,紐約市在短期內亦可能同樣做法。
英國的情况也類似,面對公眾壓力,加上鄰近意大利疫情非常嚴重,所以被迫改為停課,亦將考慮停止更多經濟活動。
意大利確診個案已超過35,000宗,死亡人數逼近3000,短期內或將超越中國。最恐怖的是CFR已升至9%,與SARS相差無幾,亦把全世界的CFR拉高至4%! 面對這麼高的死亡率,西方各國怎可能不寧願犧牲經濟,都要先企圖控制疫情(成功與否是另一個問題)。
意大利死亡率高或因用錯藥
為何意大利的死亡率那麼高?最主要原因肯定跟重症太多,醫療系統崩潰有關,人口老齡化亦應是原因之一。但近日有報道或有另一原因,可能意大利醫生用錯藥!似乎他們頗喜歡用ibuprofen作為消炎退燒藥,但在某些COVID-19個案,包括一些年輕病人,反而令病情轉壞,甚至引至死亡!法國健康部和世衛,都已警告不應再為COVID-19病人開ibuprofen。如果這無心之失屬實,真的太可惜,不止影響病人健康,亦推高CFR,令到各國更難放棄嚴重傷害經濟的隔離政策。
到底COVID-19有多大真正殺傷力?首先引發這病的病毒是SARS-CoV-2,事實上真的可算是SARS的變種。跟很多的變異一樣,似乎SARS-2毒性變得較輕,但傳染度就提升了不少。
看過一位史丹福醫學院的著名傳染病學家Dr. John Ioannidis的文章,他的觀點竟然跟我一模一樣,同樣認為現時各國領袖,嚴重缺乏可靠COVID-19的IFR數據,因此無法作出最合理政策決定,可因過敏政策反應而無故犧牲經濟,隨時出現社會動亂,甚至戰爭。
缺可靠IFR數據 過敏政策或犧牲經濟
他以鑽石公主號郵輪為例,全船3500多人全接受測試,約700人呈陽性反應,雖不幸,但到現時為止,只7人死亡。因全船人都測試過,所以CFR=IFR=1%。大家亦需記得,郵輪乘客年齡偏高,所以Dr. Ioannidis說如把這小樣本的數據,投放到美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上,IFR可能只約0.125%!即使容許數據的不確定性,IFR的範圍也約為0.05%至1%之內!0.05%死亡率,就真的跟流感差不多。
但7人死亡的數據實在太少,絕不足夠以此下結論,所以他亦呼籲進行經常性隨機抽樣測試,才能以統計學準確計算出真正的IFR。
但我需要指出一點,即使COVID-19的IFR真的比流感高出不多,但明顯需要住院的重症比例非常高,約20%,其中約3%至5%更需要進入ICU,而即使年輕病人的住院率都超過10%。對比流感,住院率只約0.6%,ICU比例只約0.1%至0.2%。
無論如何,如COVID-19的IFR真的只有0.05%至1%,對比SARS的近10%,那麼可說SARS-2的毒性比SARS-1低90%至99.5%!
但因經歷了SARS-1的經驗,所以中國以至全球採取對抗COVID-19的各種隔離政策,則反而比SARS-1時嚴厲十倍甚至百倍!SARS-1的經濟損失,估計只約500億美元,主要在中國,今次COVID-19的全球經濟損失,GDP減少過萬億美元,股市損失約20萬億美元,全球極可能已進入經濟衰退。如全球經濟繼續停擺只數個月,Allianz總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甚至預測全球大蕭條(Depression),美國財政部長估計,如無有效刺激方案,連美國失業率都可飈升至20%!
Flatten the curve比疫症派對好交代,但是否一定更好呢?短期內病例增長較慢,但醫療系統能否應付頂峰期病人數量仍是個謎。紐約州的ICU牀位只有3000,預計45天後的高峰期重症量高近4萬,社交隔離措施,能否把峰頂壓扁90%以上?
亦請不要搞錯,絕不可以SARS-1為榜樣,以為同樣可以全面消滅SARS-2。COVID-19的R0明顯比SARS高不少,且已散播全球,所以除已成為pandemic(大流行),亦極可能成為每年重臨的endemic(風土病)。
除不可能消滅COVID-19外,壓扁曲線亦等如把疫情拖長,英國的Sir Patrick亦提醒壓扁曲線的措施,一用上就必須維持數月以上,絕非以周來計算(經濟代價可想而知),且當放手時,病毒隨時可再度入侵,帶來第二個峰潮(香港已正出現)。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實源頭是在美國或法國),第一個峰潮出現於當年1至3月,沉寂一段短時間後,竟在盛夏的8月再出現毒性更強的第二個峰潮,死亡人數更遠多於第一輪!
很多人寄望於夏天的殺病毒能力,失望地仍無實驗證明,且COVID-19在新加坡,甚至南半球夏季的澳洲都在肆虐,所以即使溫度對疫情有一定影響,但也不太可能根絕。
未來當然希望成功研發疫苗和藥物,但呼吸道病毒很狡猾,經常出現基因變異,估計無論是被感染過或打疫苗,免疫有效期可能只約6至18個月。除Remdesivir和其他抗病毒藥外,似乎在中國和韓國的臨牀經驗,很舊的瘧疾藥chloroquine,內含zinc,對治療COVID-19亦非常有效。
生活需「妥協」 郵輪等行業難復蘇
但現實點來說,到最後,唯一的可行辦法就是人類跟COVID-19「妥協」,接受這病如流感,將長久跟人類並存。關鍵是在哪個時間點作此妥協,亦即開始解除各種隔離和經濟停擺政策。較理想當然是如中國,先把疫情控制下來(即使只是第一峰潮),新增個案大為降低後,才逐漸解封經濟。當然亦需為疫症再來的準備,大概率個人衛生,生活和消費習慣,甚至經濟結構都必會出現中長期改變。郵輪業和自助餐應頗難復蘇,即使旅遊也極可能變得較麻煩,需要填表、檢疫甚至隔離。實體零售、電影院、展覽會,甚至教育等,也將面對線上虛擬化挑戰。
但如不能把疫情先控制下來又怎麼辦?譬如美國是否真的可以把紐約、舊金山,以至全國長期封鎖下去?近日美國已出現食物、廁紙和槍械搶購潮,如民眾因缺糧、缺錢、失業、疾病或cabin fever(悶過頭),而變得很憤怒,會否出現暴力動亂呢?
特朗普從不承擔責任,否認錯誤解散NSC的pandemic委員會,更沒有準備好測試儀器,但仍自稱表現滿分。最恐怖的是他近日故意多次把COVID-19叫作"the Chinese virus"(中國病毒),企圖轉移視線,把責任推缷到中國身上,亦明顯故意挑起種族仇視。如繼續往此危險方向走,戰爭的風險也在上升!
最佳對策仍是依賴科學,每個國家盡快進行大量隨機測試,準確計算出IFR範圍,然後用數據與人民坦誠對話,共同選擇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公共健康與經濟之間的取捨。如IFR真的低於1%,實在不值得長期犧牲經濟!
這場抗疫戰非常艱鉅,亦非常需要全球合作。我亦曾解釋過,新疫症出現的頻率上升,極可能跟氣候變化有關。但請嘗試換一個角度來看疫情,如把整個地球看作一個生命體,全球暖化可能代表地球生病,發燒了。但感染地球的「病毒」可能正是人類,而COVID-19和其他新型病毒,可能才是保衛地球的「白血球」!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感染infection線上看 在 吸管英語ssuglis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武漢肺炎的大爆發造成全球緊張,呼籲大家如果不舒服記得要戴口罩、盡量不要出去人擠人、好好增加自我免疫力;認真防疫的同時也來學學一些常見的武漢肺炎相關單字吧!!
0:48 冠狀病毒 coronavirus
1:59 肺炎 pneumonia
2:11 肺部感染 lung infection
2:44 具有傳染性的 contagious
3:44 傳播、擴散 spread
5:21 疑似病例 suspected case
6:27 確診案例 confirmed case
7:13 疫苗 vaccine
7:35 隔離 quarantine
7:47 大爆發 outbreak
9:18 隱瞞 cover up, hide, keep (something) from (someone)
10:17 控制 contain
11:00 口罩 mask
11:47 口罩 respirator
12:07 舔共、拍馬屁 ass-kissing, ass-licking, brown-nosing
影片中出現的單字會不定期新增在IG/粉絲頁
看到生字沒關係,記得常常複習,多看幾次就變熟了!
💎IG:https://www.instagram.com/ssuglish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suglish
【蘇式口訣】👍🏻Like按讚 ⚡️Subscribe訂閱 🤸🏻♀️Share 分享 🚀Follow追蹤
※※※
Ssu 蘇蘇
15歲前往袋鼠國開始流浪🦘
語言課程 + 高中在布里斯本、大學在墨爾本讀工業設計
期間去了蘇格蘭交換、當背包客走過許多地方
2016年初回到台北定居,從此以爆肝設計師 + 英語家教雙重身份在江湖打滾
💣https://www.ssudio.com
2020下定決心在線上分享自己對教英語的熱情
提倡學英語就該開開心心🍻
#武漢肺炎 #時事英文單字 #跟著蘇蘇學英語
#吸管英語 #按讚訂閱分享追蹤
#學英文 #線上學英文 #生活英文 #日常英文 #英文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