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小小的成就感,讓人生習慣「勝利」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挑戰:
壺鈴一萬下Swing計畫。
在研究體能訓練,翻閱資料時,
看到自已非常敬佩的兩位大神Dan John跟Pavel Tsatsouline不約而同提過這個訓練計劃,
也都對計畫的成果抱持正面評價,
(體態更精實、肌肉量增多、瘦體組織增加、
握力進步、核心訓練動作進步、腹肌更明顯、
臀部肌力大幅提升…等)
而且因為幾個月疫情居家期間,
重新燃起對壺鈴訓練的喜愛,
(在自已身上確實看到看到顯著的改變和進步)
所以決定完成這個一萬下盪壺挑戰。
我用32公斤跟24公斤的壺鈴搭配,
做兩天休一天,每天500下,
分成五個循環,每個循環100下再切成四組,
每個組中間搭配一個動作,
然後連續把五個循環做完,
每個循環中間安排30-60秒休息。
我自已平均完成五個循環的時間是29-33分鐘。
(詳細菜單會分享在文章最後)
決定開始這個計畫前,
評估了一下自已的身體狀況,
覺得一天「區區」500下,應該輕鬆愜意,
但是,開始之後,發現自已太低估這個訓練…
前兩個循環(1~6天)
每天500下身體雖有輕微的疲勞感,
心裡的想法:「500下真的還好,可以負擔」,
沒想到,不過從第三個循環(7~9天)開始,
就像溪水無預警暴漲一般,心裡壓力大幅上升,
因為為了在三十天內完成十個循環,
所以不論身心狀況如何,訓練都要進行,
雖然做二休一,
但是前四個訓練日一共2000下累積的疲勞
開始疊加在持續進行的數量上,
做完第三個循環的時候心底浮現了小小的懷疑,
覺得一萬下還很遠,會不會做不完中途放棄…
第四到第七個循環(10~21天),
真的每次都是咬著牙做,
每天要開始之前,會盯著壺鈴發呆5-10分鐘,
「要不要晚一點再做?」
「累累的,要不然今天多休一天?」
「重量要不要換輕一點?」
諸如此類的聲音一直從腦子裡冒出來。
雖然每天乖乖完成進度,
不過對於自已的意志力這麼薄弱有點不敢置信,
剛開始時信誓旦旦滿腔熱血,
但居然在第十天就動搖…
不過最後三個循環(第22~30天)
反而身心感覺都輕鬆了起來,
雖然疲勞累積的程度比前面七個循環更多,
不過因為精神上意識到
挑戰剩下最後30%就能完成,
(也可能是身體適應了這個訓練節奏)
狀態明顯反彈,
反而可以用比之前更短的時間完成每天的份量,
(每天500下加上組間動作,
大概都能在30分鐘內完成)
最後一天甩完的時候,神清氣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完成之後心底仍然浮現濃濃的成就感與滿足,
這個時刻,
其實我發現這個訓練除了有形的成果之外,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勝利感」,
雖然微小,但不容忽視。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出現那種希望自已能夠有所突破的時刻,
或是某一天醒來,希望自已可以變得跟昨天不一樣,更強壯、更有智慧、更勇敢、更有信心…等等,但是我們常常也就是想想而已,
我們會為沒有採取行動找到千百種原因解釋,
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突然想到,
會不會是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期待的時候,
往往給自已太大的壓力或是抱著太高的期望?
從一個不愛運動的人,
變成每天不運動身體就感覺不對勁;
從一個把書本當成安眠藥的人,
變成手不釋卷的書痴;
從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變成表演大師溝通專家;
這些改變對我們大部份的人來說,
都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
會不會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懶散,
而是其實我們都對自已太嚴厲,
給自已太少的時間去完成太大的轉變,
所以才沒辦法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我們想要的那個地方?
其實我們不必祈求有瞬間移動的能力,
可以彈指之間從A點飛到B點;
其實我們不必希望自已一覺醒來就變成超人;
其實我們不必苛求自已在很短的時間就要達到心中的理想目標。
改變需要時間,成長需要堆疊,勝利需要累積,
我們是不是能從一些小小的挑戰跟計劃開始,
讓自已一點一點的品嘗勝利的美味,
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口也好,
然後一次一口,但每次份量多一些,
讓勝利的美好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讓追求勝利(不論大小)成為人生中的習慣,
就像這次的經驗,
其實只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挑戰,
雖然途中對自已產生懷疑,
但是在合理範圍內要求自已堅持下去,
然後在完成的時候,
我對自已一樣多了一些認同跟肯定,
然後我可以運用這份勝利感,
去面對下一個目標,
讓成果可以一個疊著一個,
如果一次沒成功,沒關係,
告訴自已,下一個小目標我可以扳回來,
接受自已會有失敗的時候,
不需要否定自已的努力,
就像對待孩子們一樣,
帶著有期許但不揠苗助長的態度餵養自已,
是不是就可以慢慢的看見自已的轉變跟成長?
要求自已要一次瘦15公斤,
或是一公斤一公斤慢慢減;
要求自已可以一擊必殺,
或是一拳一拳打好慢慢進步;
要求自已一個月看完十本書,
或是一次挑一本自已有興趣的慢慢看;
要求自已很快可以舉起自已體重兩倍的槓片,
或是一片一片慢慢加;
一步登天V.S.按部就班,
以自已的經驗,我覺得好好的跨出第一步,
然後鼓勵自已可以一步接著一步堅持下去,
對自已的人生是比較良善,也比較溫暖的要求,
而良善溫暖不代表胸無大志或是放任,
而是選擇用更有感情的方式,
去愛你自已跟提升自已,
也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態,
走得更久,走得更遠的,
甚至走到自已沒有想像能到達的地方。
人生很短,但不代表急躁苛刻會改變結果,
就像我最近聽到一句感覺很深刻的話:
「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累積成就感,
讓我們的人生習慣「勝利」的滋味。
完整一萬下盪壺訓練的菜單:
選擇適合自已重量的壺鈴
(實際做看看,你會知道哪個重量最適合自己)
一個循環的份量
第一組:10下
組間動作
第二組:15
組間動作
第三組:25下
組間動作
第四組:50下
休息30-60秒,
進行下一循環,共五個循環
組間執行的肌力訓練動作建議:肩推(槓鈴肩推或單手肩推)、雙槓下推、酒杯式深蹲、反手引體向上、前蹲舉、倒立肩推、寬握引體向上等,多數動作建議使用1-2-3的次數。
舉例:10下盪壺,1下肩推,15下盪壺,2下肩推,25下盪壺,3下肩推,50下盪壺,休息30-60秒,開始下一循環
想挑戰的話值得試試看哦!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獺友們莎哇迪咖~ 這禮拜幾大科技巨頭過得不太愜意 需要解釋的解釋、收攤的收攤 甚至還有iPhone禁售的情況發生 但其實實質損害又沒有那麼高... 怎麼回事哩? #科技小電報 #高通 #微軟 #iPhoneXR 拍攝...
「愜意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社頭鄉最有名的開心農場,阿公最愜意的老年生活就是要有夢想 ... 的評價
- 關於愜意解釋 在 她在Youtube上看書看了13000小時,Lofi Girl成1200萬網友的 ... 的評價
愜意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藍天白雲·大草原 #擎天崗 #全家親旅行
人多地方不能去,走向自然最愜意(伸懶腰~
前陣子工作在家帶小孩,當下不覺得有體力超支的感覺,直到工作結束,準備好好休息幾天,卻沒有真正放鬆的感覺。
喜歡用盡全力奔跑的感覺,但跑到筋疲力盡這件事,卻是個人的性格本能。這樣根深柢固的性格,與成長過程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您也跟我一樣,常常用力過頭,推薦好友們看 #過度努力 這本書。)🤣
·
在工作時期,就發生過 #自律神經失調 這件事。
那時被賦予一個新人講課的機會,不知道是想要盡善盡美的自我期許過高,還是很怕自己做不好的壓力使然。
在某一天上班日,發現自己不能說話了。
卡得緊緊的喉嚨,嚥個口水都不太順,我那時要跟主管報告事務,只能用喉頭勉強擠出「嗯嗯,啊啊。」的聲音,跟主管兩人面面相覷得嚇壞了。
只好比手畫腳表明立馬去看急診,還記得走出百貨公司門口,整個人超茫然的,搭上計程車去北醫,我打開手機記事本,打上「請帶我去北醫急診室」然後指指自己的喉嚨,表示不能說話。
開車是個五十幾歲的運將,安靜半晌,他打破沈默說道「阿妹啊,妳是怎麼不舒服嗎?年紀輕輕,身體要顧好耶!」然後,看看後照鏡。「我年輕的時候,也很有抱負,在工地做監工,常常做到很晚,為了賺錢喔,加班什麼我都衝第一啦!」
我抬頭看著後照鏡,他誠懇以眼神傳達關心。
「但後來沒多久厚,我常常覺得人不爽快!胸口會悶會痛喔!去檢查你知道醫生說什麼嗎? 說我這是淋巴癌啦!」聽到這個病徵,我吃驚的看著前頭的司機「那時候啊,要治療什麼的,常跑醫院,我老婆要顧小孩,也要照顧我,忙到常常在家裡大哭,我工作也沒辦法去了,待在家裡不知道日子怎麼過,後來,控制住病情了,好一點了我就改出來開車,這樣比較好,要是有什麼不舒服喔!我就直接開去醫院。」
聽著聽著,我就掉下眼淚,不知是深表認同,還是覺得自己也差不多一樣沒在顧慮身體。
運將大哥看我在默默在低下頭擦眼淚,連忙道歉解釋說,「阿妹啊,歹勢啦!我不是在嚇妳喔,我是想說,有時候做事情不是什麼都要用盡全力啦!這樣喔!身體負荷不了,要做什麼都不行了耶!再來家人會很辛苦啦,這樣不是很好啊。」
我聽了點點頭,表示認同。
·
這幾天,讓自己在工作中暫時離線,照顧小孩之餘,想著從以前到現在,答應過自己幾次,要好好珍惜健康。
喜歡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啦!哈哈!就是因為太喜歡,所以不知不覺就卯足全力。
(醫生和我說,若是腦袋常處於在起跑狀態,就是一種壓力累積,只是輕微壓力不容易察覺。)
「妳應該是那種,家人都會鼓勵你衝啊、加油、要努力,妳就從得到肯定,覺得很開心的人吧。」下車前,運將大哥說「我也是啊!沒有事事順心,妳才有機會停下來,看看到處的風景啦!像我喔,每天都在看來來去去的行人,或是跟乘客聊天啦!身體好很多捏!」
·
對啊,都離開上班職場了。
生活可以安排得很彈性,怎麼不轉個角度看看人生風景哩!#講給自己聽 如果你也與我一樣愛忙碌,總是有辦法把自己塞得很滿!
就去大自然裡走走吧!這是我試過鬆開緊繃發條,最有效也最舒服的方式!
·
對了,如果 #自律神經失調 症狀不影響生活,我的醫生不建議吃藥,他會建議先從調整與改變生活的壓力源,多分配點時間來放空放鬆。😌
·
上週,小孩沒上課的平日,全家來擎天崗散步,山上輕爽微涼,陽光下,走著走著~身心都暖和起來,像是曬棉被般一掃陰鬱的舒服輕快。
我們走到坡頂,坐在草坪上,彷彿融入自然的一部分,靜靜地感受著,遠方的白雲綣動,風吹草動,白鷺飛過,學著牛兒躺在草地上,慵懶地享受午後和煦的太陽浴。
·
最近勞累讓好友們擔心了,我會逐步調整好身體狀況,適時的給自己放鬆,沒問題的😉
愜意解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睡前故事:【樹海的貓】
白色窗紗翩起,風鈴的鐵片清脆地相互碰擊,風要來了。
這是樹海深處的一間小屋,是陽每年暑假都來避暑的地方。不過,與其說避暑,不如說是避世。今年,他厭倦了庸碌的城市生活,於是狠下心腸辭掉自然科學教師的工作,決定在樹海裏住上好一段時間,完成藏在肚子裏,計劃已久的小說。
每逢颱風季節,風雨欲來之時,即使是樹海中央,溫度也可以高達三十度。儘管說來避暑,但陽也享受這樣炎熱的樹海。他喜歡站在高聳的樹叢之間往上看,看陽光透過葉隙照出悄悄在蒸騰的水氣,聽蟬鳴從四面八方聲嘶力竭地襲來,嗅泥土、植物、水點與太陽密鑼緊鼓的降雨計劃。預測每天的降雨機率與時間,是他感受大自然的方法。
樹海裏懂氣象的不止他一個,還有老是跑到陽屋頂來的山貓。不過,牠腳步很輕,即使走過那些竹瓦片搭成的屋頂也不會作聲。幾次大雨過後,陽一次外出回來,發現濕漉漉的牠躲在屋後簷蓬的一角,他才知道山貓的存在。這樣幾次後,每逢風雨將至,陽都故意打開氣窗,好讓山貓能竄進來避雨。
這次陽回到小屋數天,天盡是放晴,一直未見山貓。聽到風鈴鐵片碰撞的聲音漸趨頻密,他簡直樂透了。陽及早準備了好幾個山貓喜歡的沙甸魚罐頭,喇叭奏起輕爵士,還有預備多一把風扇,因為愛避暑的,不只他一個。
白色窗紗翩起,風鈴的鐵片拼命相互碰擊,雨終來了。
陽把屋的氣窗都打開,如常寫着小說。雨滴答滴答打着屋頂,風很大,他突然想到他不在的時候,山貓一直獨個兒面對這樣的天氣,他感到內疚。但又想到這本是這野貓習慣的生活,自己的來臨與這屋子的存在,於貓而言本來無關重要,甚至是對牠家的一種強行侵佔。他期待着山貓的到來,但同時又想到自己,也正是因為討厭被與己無關的人事介入而選擇走到這樣偏遠的地方生活的。
因此陽沒有再想着山貓,但雷聲與閃電交加使他煩燥,他泡了壺花茶喝着喝着就睡了。
貓果然沒有來,陽翌日清晨像第一次遇見貓時那樣走到屋後找牠,但那只有一堆尚未開花的鼠尾草。他想山貓應該已經忘記他了,況且,貓沒有責任在陽回來時乖乖回來,儘管非常失望,但陽知道自己要給予貓自由選擇的時間。於是隨後每天,他都掛起雨天娃娃,希望雷雨每天都來,貓才有機會來找他。
沙甸魚罐頭,開了又蓋上,幸好是罐頭,不容易變壞。陽想起去年夏天,離開時,他把所有剩下的罐頭打開,全部送給山貓,待牠肚餓時自己吃,但山貓彷彿能意會到甚麼般,一個也沒有吃,只竄到屋子的一角板着臉蜷縮着。收拾行李後,他知道不可能把山貓待在家裏,於是花了很大力氣才把牠拖出房子,還被牠抓傷了手腳。山貓的嘶吼聲淒厲,但陽很生氣,一直指罵牠不要跟來,還用樹枝把牠打傷,山貓才站着不再追隨陽離去的背影。事後陽心感愧疚,但他認為自己是不可能把山貓帶回城市的,那貓本來屬於樹海,若他這樣做,他更加不能原諒自己。
此刻陽有點忐忑不安,他在想當時山貓會否失血過多或者細菌感染而死?他後悔那刻沒有為山貓包紥好傷口才離去。想到這裏,他不渴求山貓回來,只希望牠沒有因為自己而死去,但他知道是生是死,除非看到山貓的屍體,否則他也不可能知道的。
這樣好幾晚陽也夢到山貓,但都是重覆的惡夢。夢開始時,他重遇長大後的山貓,貓原諒了他,一下子跳到他的懷抱裏,然後是陽餵飼山貓的融洽畫面。這樣的日子維持了好一段時間,直至有天陽接到城市來的一個長途電話,他再次執拾行李,山貓於是在屋子裏四處抓刮,推倒屋子的許多東西。那是陽漸行漸遠的女友的來電,陽嘗試向貓解釋自己必須回到城市的需要,但貓沒有理會,如常跳這跳那地向陽表達着不滿。陽一怒之下拿起山貓,從高處擲向牆,貓的頭無情地淌血,四腳朝天,就那樣死了。
如是者陽好幾晚也沒睡好。這樣連續下了一星期的雨,貓也沒有回來。山貓就那樣消失了,他在想,或許貓本來從來也沒出現過。他知道山貓是不會再回來了,而且他害怕,如果貓回來,他會再一次那樣傷害牠。於是他決定放棄對貓的思念,把全部沙甸魚罐頭煮掉,專心寫作,把這頭山貓寫進自己的小說裏,以另類方式紀念牠。
不再回來的貓,失去聯絡,簡直像死掉了的人,所以自己更應該接受現實,他想。這樣獨居生活的自己,不與人聯絡,在許多人心中,也許也像個死人吧。沒有向人宣告死亡的喪禮,等於沒有跟人說「我要死了」的權利,這樣的離逝比正式的死亡更要可憐。不過陽意會到反正生和死彷彿都一樣,陽不介意這樣的生活了,因為這樣的「死亡」他活得更自在。
一週的大雨過後,天又重新放晴,氣溫回到廿一、二度的水平,蟬和鳥又悠哉地叫了起來。微涼的風默默吹來,風鈴愜意地偶爾碰撞,發出零丁幾下「叮叮噹噹」的聲音。陽往樹海裏看,他彷彿看見了那頭,嘴銜着魚的山貓站着,帶距離地看着他。
就讓牠去吧,他想。
Storyteller:野客 @wild.guest
Illustratior:KungJengHang 龔正荇 @edwinaku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睡前故事 #野客 #wildguest #KungJengHang #龔正荇 #edwinakung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愜意解釋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獺友們莎哇迪咖~
這禮拜幾大科技巨頭過得不太愜意
需要解釋的解釋、收攤的收攤
甚至還有iPhone禁售的情況發生
但其實實質損害又沒有那麼高...
怎麼回事哩?
#科技小電報 #高通 #微軟 #iPhoneXR 拍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X5fwlwuHWs/hqdefault.jpg)
愜意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做麵包發不了達,而且錢都留不下多少給兒女,兒孫自有兒孫福,食多少穿多少都有定數,不如參與多點社區工作幫助別人更好!」美琪飽餅店老闆鄧先生說。
今年四月,上水老字號美琪飽餅店門外,張貼了一張海報,寫着「愛心麵包計劃」,每逢星期一及四,向老人家免費派發麵包150個。這些免費派發的麵包,絕非賣剩的隔夜麵包,而是個個新鮮出爐,包好後才派發給老人家。
「四個月前的某天,有一個約60歲男人,想到每區幫助老人家,問我們是否願意參加『愛心麵包計劃』,他跟我們以成本價購買50個麵包,再委託我們免費派發給長者。」鄧生解釋。
這個神秘男子不願透露身份,在網絡上亦查不到任何與計劃相關的資料,只知道各區有不少老店響應。「過往都常與區內社區團體合作,覺得他這個計劃可以幫助到很多老人家,加上我在這區出生成長生活,可以幫助這區的老人家是好事,
所以答應。」鄧生說。
除了神秘人委託的50個麵包,鄧生又另外加派100個麵包,有時看到排隊的老人家多過150人,他也不會截掉人龍:「對我們來說派200至300個麵包不算多,最重要是不要讓老人家失望。」
別家免費派包,只有一個款式,他們卻有五款:「菠蘿包、雞尾包、餐包、麥包及豬仔包。」還顧及老人家早上取包後捨不得吃,會留至半夜及隔天,故不派有餡的麵包,「怕他們處理得不好,甚至不處理,天氣熱時肉類會變壞,就很麻煩。」
有人做生意一心賺到盡,五毛一角都不能蝕。鄧生卻覺得做生意要取之有道,就算是免費派發的麵包,拿上手均是重甸甸的,吃下有飽足感,絕對不會輕飄如風。「光顧的都是朝見晚見的老街坊,有些小朋友早上來拿麵包上學,接着下午他媽媽會來付錢;有些搬走了,但假日也會回來探望我們,所以我製作出來的麵包,必須要吃得飽人。」鄧生說。
吃得飽還要吃得安心,所有如膨脹劑、乳化劑、防腐劑、色素、調味劑、液態蛋,都不會在美琪裏找到。每個麵包西餅都堅持真材實料,招牌菠蘿包,放久了不會變形縮小,皮仍然脆口不易散;坊間蛋撻都用現成的液態蛋漿,他們堅持用新鮮雞蛋製作,一出爐即滿滿蛋香。「自家工場在店後,麵包師傅都是家人,家庭生意,可以每款不用製作太多,所以全日不停出爐,就能保持着麵包新鮮熱辣。」鄧生說。
這份25年來的堅持,除了得到街坊熟客愛戴,附近餐廳、幼稚園均前來訂貨,還有不少人慕名前來購買,當中不乏名人富豪。對於這些名利,鄧生卻看得淡然,亦從沒想過要把店發展成賺大錢的生意,只想靠一雙手讓生活愜意已是滿足:「老店有老店的特色,盡量把東西保留維持,做些街坊日常需要的,也算是舊社區特色之一。」鄧生說。
美琪飽餅店
地址:上水新成路85號地下
電話:2671 169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6am-8pm
詳情: http://bit.ly/2RzyWYn
採訪:劉明慧
攝影:關永浩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BdY-piW-iw/hqdefault.jpg)
愜意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魚兒的肚子裏,都藏着故事。
沒有驚天動地,並不淒美心悸,卻滲着一點點真摰,打動着你我的心。
這要由漁翁的每個清晨說起。
半白頭的他跟她,踏着單車經過山水,這是夫妻倆走了半輩子的小徑。
他是泰叔;她是泰嬸。這裏,是泰記魚塘。
停泊好單車,泰叔穿過圍着魚塘的繩子,來到伴隨着烏漆的塘邊蹲下來眺望,這是他每天起來的第一個工作,觀察魚塘。看看昨晚就啟動着的水泵附近,有沒有魚兒,又看看塘邊有沒有魚蝦,若果沒有缺氧的情況,他接着就把水泵關掉。水泵停下的剎那,泰嬸已經背上除草機,帶頭走向塘邊的草堆。泰叔站於近水位置,把割下來的草拖到塘裏,他解釋:「啲草要嚟餵鯇魚嘅,草鯇啊嘛。」
泰記目前有八個魚塘,主要養淡水魚,包括烏頭﹑鯇魚﹑大頭魚及鯽魚。其中只有鯇魚是吃草。除草完成,泰叔就走向另一個魚塘,塘邊放着如小山丘般高的麵包堆,只見他執起耙子,把麵包推入魚塘內,又邊說:「我哋唔餵飼料,麵包冇加工,健康啲。」凡事都有代價,以麵包餵養的壞處,就是養殖時間要多花兩至三個月,但於泰叔而言,最重要是魚的質素,所以他還以昂貴的花生麩餵養,因為吃花生麩的魚兒較美味,黃油較多。語畢,泰叔登上由泰嬸掌舵的小艇,把一整包的花生麩慢慢撒放到塘裏。
完成了魚塘工作,夫妻二人仍未能喘息。泰叔提着工具箱,步至一堆舊水泵及電線跟前,開始維修起來。畢竟魚塘已經歷近四十年的風霜,很多「架生」都跟人一樣逐漸老去。
泰叔自八歲起,就跟隨父親養魚﹑捉魚﹑賣魚至今,堪稱是「老行尊」,見證這行業的興衰。大陸未開放之前,新界很多地區都是魚塘,香港人吃的魚當中,本地魚佔八成。但自從開放大陸市場,魚價開始變成賤價,養淡水魚漁民收入驟降,令大量漁塘結業,加上政府收地,令此行業如今奄奄一息,他嘆了口氣:「以前成個天水圍都係魚塘,而家?做呢行搵唔到食㗎啦,尤其是得一﹑兩個魚塘嗰啲,難聽啲講,收入同啲阿婆執紙皮差唔多。」再者,即使有堅持下去的塘主,如今都已經老邁,下一代不願接手,養淡水魚一業只能面臨夕陽。斜陽漸近,把魚網補完的泰嬸,趕急地收好網子,準備好晚上捕魚的功夫。
待泰叔把塘水注滿貨車的大水箱之時,夜幕已低垂。隔壁魚塘的塘主都來到設好魚網的塘邊,穿上水衣準備落水幫忙捕魚。眾人挨黑於水中出盡力把魚網及魚兒扯回岸邊,十分齊心。泰叔一邊把捕捉到的魚兒分類,一邊笑言:「我哋呢行冇競爭,同行間你幫吓我,我又幫吓你,好好感情。」看着一尾尾生猛的肥魚,他笑得愜意,縱使肩痛,腳又痛:「有時痛都頂硬上,見我太太一個人做得咁辛苦,點忍心。」飯後,他們又期待着翌日到臨。
翌日的晨曦下,大貨車已經載着魚兒駛抵街市門外,把一桶又一桶的大魚送到檔口。八時未至,已經有客人來買魚。不只有住在附近的居民,更有不少跨區光顧。泰叔親切地跟客人打着趣,又有主婦大讚魚兒新鮮美味,泰叔眼睛瞇成一線:「呢啲咪就係我做落去嘅動力囉,原來我養啲魚真係好食。」
這大半輩子,他們沒有過得很富裕。
生活平平,故事淡淡。淡水卻養成了不可數算的鮮魚,成就了屬於他們的小故事。
採訪:黃寶琳
攝影:周文禧﹑鄧廣基
漁翁小店
郭木泰魚場
地鋪:荃灣香車街街市F8
電話:9317 7133
營業時間:8am-6p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vmQyr4JEM/hqdefault.jpg)
愜意解釋 在 她在Youtube上看書看了13000小時,Lofi Girl成1200萬網友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窗檯上趴著一隻貓,愜意地搖著尾巴。 ... 官方在沒有任何說明時進行的,遭到大家強烈反對後, YouTube 趕緊恢復了頻道,而他們對此解釋只是失誤。 ... <看更多>
愜意解釋 在 社頭鄉最有名的開心農場,阿公最愜意的老年生活就是要有夢想 ... 的推薦與評價
社頭鄉最有名的開心農場,阿公最 愜意 的老年生活就是要有夢想中的田園啊! 陳樂樂Hedy is here ... 一切都是可以 解釋 的! 陳樂樂Hedy is he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