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Epicurean不發霉環保砧板+ OXO廚房用具』補貨團
好物一起開~ 其實是因為我工作室需要新工具,特別安排這一團給自己買 XDD
👉下單連結: https://gbf.tw/uboyt
👉團購優惠:
(1)Epicurean不發霉環保砧板,原價58折起。
(2)OXO系列: 單件/兩件,原價85折。三件以上,原價79折。(加入購物車後會顯示折扣)。滿2000元,加贈潭酵天地-味琳1入(限量)
👉辣媽砧板分享文: https://goo.gl/rGmUZt
👉『美國Epicurean不發霉的環保砧板』尺寸比對,在照片裡
-------
#美國Epicurean不發霉環保砧板
上次開團Epicurean不發霉環保砧板,是2019年。這兩年間,好多朋友詢問這系列的砧板,但全球航運因疫情關係,遲遲沒辦法開團。現在好不容易開團,喜歡的朋友請手刀喔。
這系列的砧板,之前團購時,每一團都是訂購超級踴躍!因為選項很多,若有選擇障礙的朋友,可以參考辣媽私心推薦款。
📌辣媽私心推薦款
(1)全功能L 44.33cm款: 尺寸大、一次可在上面備好多料。雙面可用,雙面止滑,單面溝槽(切肉時可裝肉汁)。
(2) 全功能(M)37x28.5cm: 若家中流理台,沒辦法擺放上面全功能L尺寸的朋友,可以挑選這款全功能M尺寸的。這個尺寸,放在一般家中流理台,大小剛剛好。
(3) 手把美型砧板-碳黑色(尺寸B)35.6x19cm: 有把手,很方便。我最常拿來放烤好的麵包,像蜂蜜芝麻軟法,直接在上面切,然後用砧板擺盤上桌,麵包看起來更誘人。
(4) 手把美型砧板-碳黑色(尺寸A)22.9x19cm: 這款我也很常拿來放麵包,比較寬一些,我會拿來放兩條麥穗麵包,大小剛剛好。
(5)多功能砧板架: 買了砧板,一定要準備砧板架來收納。這款砧板架,底部加高,不會讓砧板直接檯面接觸。一次可收納兩片砧板。
-------------
『美國最高衛生機構NSF的衛生認證』
普通砧板最怕的就是髒,難清潔。 以前曾用過塑膠砧板,久了切痕地方就黑黑髒髒的,或是用木頭砧板,久了就變形或是有裂痕,這些都是可能會藏細菌的。
這款Epicurean環保砧板採用的是,航太工業中高密度抗菌耐用的天然木纖維材質,經高溫加壓製成,所以砧板表面,毛細孔極小,具有高密度不吸水的特性。有了這樣的特性,砧板洗水後,不用擔心因為沒擦乾,而長出霉菌來。也因為這樣的特性,Epicurean環保砧板獲得美國最高衛生機構NSF的衛生認證喔。
『外型簡約』食物怎麼擺放都好看。
『耐高溫』 Epicurean環保砧板,可以耐高溫到176度,剛煮好的肉類可以直接在板上切。
『好清洗』可入洗碗機。如果手洗的話,因為砧板不吸水特性,用少量洗碗精,就可以洗得非常乾淨了。
『當麵包板也好漂亮』
這次除了,方形的砧板外,還有我特愛的手把型砧板,因為我很常做麵包,麵包放在上面馬上就變成麵包板了~~ 直接上桌,直接在沾板上面切都很方便!長的短的我都喜歡!
------------
#美國OXO廚房用具
這也是一團再團的好商品,家中若有需要汰換的品項,可以趁這次團購,好好挑選。
這次的餅乾器,是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現貨(之前團購採預購),喜歡做手工餅乾的朋友,是一款可以幫你省力的好工具。
--------
📌OXO餅乾器
人氣商品:超懶人擠花餅乾器,覺得擠花袋擠得很費力的朋友,這款可以買!麵糊放進瓶身中,輕鬆按壓,就可做出12種不同造型的餅乾喔。很推薦大家一定要買,下個星期就是清明掃墓+兒童節。小朋友在家,可以一起動手做餅乾。
👉OXO餅乾器使用方法 https://goo.gl/5UEDfH
👉OXO餅乾器食譜- 原味奶香餅乾 + 巧克力餅乾 + 三色餅乾 https://goo.gl/9EBJ55
📌OXO好好握 12 吋矽膠餐夾
大推!!必買!!!
矽膠頭能保護表面耐熱、不刮傷,不沾鍋,鐵鍋都可以用;夾子兩側,有適當的張力方便夾取食物。連夾剛出爐的小麵包都不會變形(當然你不能夾得太用力啦)。另外設計有吊掛孔,拉起即可開闔收納。我每天都在用喔!!
📌OXO打蛋盆
直播詢問度高:漂亮又好用,不鏽鋼材質,手感很好,有份量,但卻不重手。邊緣很好握,不像有些鋼盆邊緣很扁平,握久了都會痛!另外底部具有止滑設計,使用時,不需要加墊毛巾或止滑墊來止滑。有兩個尺寸可選擇,建議兩個都帶回家。但這款不是適合將鋼盆隔水加熱。
📌OXO好好握矽膠不銹鋼鍋鏟
這款也非常好用喔!!適合拿來煎豆腐/煎蛋/煎鬆餅,前鍋鏟非常的薄,將柔軟食物翻面的時候,可以保持他的原狀。
這款鍋鏟,有輕薄柔軟的鍋鏟面搭配不鏽鋼的設計,鍋鏟面材質柔軟卻富有彈性,鍋鏟面與把手的幅度,用起不會卡卡的,很順手。
📌OXO輕鬆看量杯
是擁有專利設計的產品,也得獎無數。『OXO輕鬆看量杯』,這次有四種容量可以選擇,這四款均可以直接從上方就可讀取刻度,這點好便利。把手部分,還具有防滑設計,使用起來很順手~。
📌OXO好好握矽膠刮杓
難得找到比較窄的刮刀,而且品質還好的! 一般刮刀都比較寬。而這款前端設計較窄,若有時需要攪拌的容器口不大時,這個刮杓就很適合喔!而且矽膠耐熱達280度C,可用於不沾鍋、鑄鐵鍋等。
📌OXO 好好握矽膠刮刀
兩邊形狀不一樣,圓弧的那面適合鋼盆,可以將麵糊順利的刮下來,不會浪費喔!而且矽膠耐熱達280度C,可用於不沾鍋、鑄鐵鍋等。
📌OXO矽膠餅乾鏟(可以跟餅乾器一起買)
這款鏟餅乾超順手的!常做餅乾的朋友,可以考慮購買。有時做圓形蛋糕片時,用它鏟蛋糕片,能輕鬆鏟起,又不破壞形狀喔。
📌OXO POP 保鮮收納盒(按壓氣密封)系列-新款
這系列的保鮮盒超級方便的,只要單手按壓,就可密封、開啟。方便推疊收納,擺放起來超整齊的,看了心情就好。
📌OXO 按壓式蔬菜脫水器 (大)
它有濾籃、沙拉盆兩個子母盆設計, 輕輕按壓,即可甩出蔬菜表面水分;按壓黑色按鈕可停止旋轉,很適合炒菜前,將菜葉水分甩乾,若要做生菜沙拉時,輕鬆鬆鬆即可產生高速離心力、甩出多餘水分。
📌OXO蔬果活性碳長鮮盒
長鮮盒超實用的!我用小的長鮮盒,放入薑,可以保存很久還好好的! 如果直接放入冰箱,就會乾吊,如果放在塑膠袋裡面,又會發霉,放到長鮮盒非常適合!
📌草莓去蒂器:之前分享文在這邊 https://bit.ly/36XB56B
👉下單連結: https://gbf.tw/uboyt
👉團購優惠:
(1)Epicurean不發霉環保砧板,原價58折起。
(2)OXO系列: 單件/兩件,原價85折。三件以上,原價79折。(加入購物車後會顯示折扣)。滿2000元,加贈潭酵天地-味琳1入(限量)
👉運費: $70 元 外島120元。總金額(不含運費)滿5000元免運!
👉付款方式: 信用卡/匯款
👉出貨時間:最慢 04/16 (含)出貨完畢。
|訂單客服資訊|
📌 客服諮詢E-MAIL:miffy9420@gmail.com
📌客服諮詢@Line:@arw3840d (帳號有含@)
📌客服粉絲團優先回覆 https://goo.gl/SJApXd (請先加入粉絲團以私訊發問)
(周一~五 AM10:00~PM3:00 國定假日不服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
愛與痛的邊緣簡譜 在 HelloDaisy黛西吃飽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豬狗嫌的3歲
幫黛西做了一個超級醜的生日蛋糕,口味是好的,等我練習到像樣一些再來分享食譜,今天先聊面對「3歲幼兒的育兒心得」。
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育兒專家,單純想分享調整心態和方法後的正向回饋提供大家參考。
有位媽媽朋友說直接分享紅酒清單比較實在,但現實是殘忍的,宿醉後還是得面對欠揍的孩子。
3歲前後的黛西令人超頭痛,態度變得囂張跋扈,常一言不合就暴跳尖叫,有1個月的期間衝突不斷,尤其龜毛先生這種理智置於感性之前的爸爸,和黛西關係愈漸緊繃,每次和媽媽朋友聊到育兒我太陽穴就緊到不行、胃不斷翻騰。
覺得這孩子怎麼突然變得不可愛了,甚至質疑教育方向是否出錯了,很擔心她往後變成小霸王,於是又回頭翻了教養書,發現自己真的得調整育兒方式:就是得再更加耐心、同理心和包容(看到這裡就翻白眼的話,繼續看眼珠可能滾到喉嚨去)。
⭕️「觀察孩子,試著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用心去觀察孩子的暴躁與不耐,試圖從孩子的角度觀察父母和身邊環境一樣。
大人和小孩接收的訊息肯定有差別,例如龜毛先生剛開始會認為「 孩子在挑戰我的底線」這句話的出發點是由大人的角度看孩子,對孩子超級不公平,我不認為孩子會無端挑起戰爭,行為背後一定有目的,例如需要更多的關愛、要求多一點掌控自我事務的權利等,同理孩子的需求,才能從根源解決。
⭕️「練習等待孩子」
我把書上的話刻在心上,開始調整心態和方法,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妥協和學習,並騰出額外的時間給孩子,然後一旁耐心等待,例如等待她把鞋子穿好、等待她洗好手、等待她情緒過去之類,我的經驗是大約15-30分鐘,這「學習的時間」未來會慢慢縮短。
⭕️「預留給孩子的學習時間」
舉個最近的事情,黛西回家明知道鞋子應該脫在玄關,她穿進客廳,我請她先看我將鞋子脫在哪邊,她先刻意唱反調,我再次說明鞋子為什麼不能穿進客廳(細菌感染容易生病、家裡會弄髒等)接著再次請她脫鞋,她不願意,我再次重複剛剛的兩次說法;
她開始動作脫鞋,但仍將鞋子留在原地,我在玄關等待,平和而堅定地對她說鞋子應該擺在玄關,她想了想,起身將鞋子擺在正確的位子,自此之後,她回家偶爾會將鞋子脫在正確的地方,不合作時就再重複一次以上作法,直到她能脫鞋在正確的位置。
給予「學習的時間」時,需搭配堅定、溫柔且適時的提醒和教誨,這時候大人耐住性子很重要,大人開始不耐煩,孩子也會立刻受影響進而感到煩躁,大人因為孩子的煩躁又更爆炸,最後就想用傳統的大聲斥喝和威脅鎮壓孩子的不安。
再舉個最常讓父母不耐煩的例子:和孩子出門遲到,之前常我的部分準備好,黛西還在拖拖拉拉,於是我生氣,她哭鬧,結果遲到。
現在調整成比原本再多「15分鐘的預留時間」,我在準備出門的事務時,先口頭預告黛西剩下多少時間要出門了,她有哪些事情得完成,例如刷牙,我邊洗臉邊預告她等等來刷牙,她當下可能在畫畫、玩玩具,但她有了「心理準備」,知道晚點得刷牙;
我仍然一邊處理自己的事務,一面提醒她需要完成的事務,最後再試探性地跟她說「來吧,媽媽將漱口水和牙刷準備好了,來刷牙囉~」可能她會立刻過來,可能她會再拖延,就再循誘她刷完牙等等出門會有什麼好玩的事情、課等等,希望她能加快速度。
⭕️「需事前告知」
「預告」和「解釋」非常重要,大人熟悉的日常,我們看一眼時鐘立刻知道現在是幾點、該做什麼事,但每日對孩子來說其實都是新鮮事。
但3歲的孩子尚未建立時間觀、每日的事情大都隨大人安排,因此很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和叮嚀,例如「現在是早上,待會得吃早餐、遊戲、出門玩耍、上課等」讓孩子慢慢建立時間的觀念和日常生活的好習慣。
⭕️「訓練孩子看時鐘,培養時間觀念」
3歲的孩子已經能開始認簡單的數字,可以找學習時間的書或家裡擺個時鐘,慢慢植入孩子時間的觀念,教導他們時間不是無限的、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做哪些事情、事情有先後順序等。
⭕️「生氣要在點上,做任何處罰,請等雙方冷靜下來」
耐心與包容的教養不代表大人都不能對孩子生氣,而是生氣要在點上,並認清是對孩子的情緒生氣還是對整件事情的對錯生氣。
⭕️「給自己和孩子情緒和時間上的緩衝」
瀕臨崩潰臨界點時,孩子的哭鬧會令人更加煩躁,若當下真的太氣,做不到深呼吸冷靜,那先離開案發現場,例如去喝杯水、上個廁所等,怒氣被打斷後較不易持續往上累加。
這點是需要不斷練習的,等到兩方氣消大半了,再來針對事件的對錯說教,討論剛剛發生的事情和未來希望彼此能改善的部份。
有時候大人會將孩子的負面情緒和先前孩子的問題行為做混淆,看到孩子尖叫爆哭反而更加憤怒,開始像無頭蒼蠅責備孩子,雙方情緒愈加高昂,最後甚至下重手;孩子憤怒和傷心的當下是無法真心理解大人希望他們能改善什麼,反而覺得難過委屈、甚至更加氣憤,最終兩敗俱傷。
據我觀察,龜毛先生已經慢慢步上正軌,且他能適時切斷集氣的當下,先去一旁冷靜後再回頭安撫黛西,等他情緒更平穩、反省過後還會跟黛西道歉,這對他來說是超巨大的進步(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啊)。
但是,我懂,有時候真的好煩,覺得快抓狂,這時候請當一位現代女性,舉手求救,找可靠的人選來幫忙你,舉凡老公、保姆、公婆、娘家家人、朋友們都可以,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例如運動、看電影、甚至找朋友吃頓飯等轉換心情,但強烈建議不要將壓力轉為暴食垃圾食物,只會使心情波動更大。
⭕️「多些溫柔的肢體接觸,例如牽手、擁抱」
最後我想說,在孩子需要你安慰時候,請不要甩開他的手,努力冷靜下來,即使氣頭上也給他一個擁抱或拍拍。
數次在街頭看過孩子被處罰哭得好傷心,主動要求牽手和抱抱,卻被媽媽甩開或拖走,甚至看過有位媽媽一邊過馬路一邊說:「我不想牽你,你走開。」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孩子尾隨在後哭哭啼啼。
⭕️ 「實施以上的教養方式後,成效如何?」
上面這些建議簡而言之就是正向教養,這兩個月來的觀察是,生氣和和氣的比例大約一半一半,頑皮事不會少,但她慢慢進步,願意學習生活常規,偶爾我們一起唱歌、玩耍;偶爾我們有衝突,彼此給予時間去解決,至少從她眼中我看不見對父母的畏懼,而是面對挫折、哭泣、生氣、溝通、盡力完成等的一種值得大人佩服的努力。
一路以來實施正向教養的心得是,得先學會正向面對孩子的任何難題,我知道這真的比出家修佛還難,需要透過不斷練習,可是不要忘了,是大人選擇生下孩子,不是孩子自行選擇誕生在這世界。
還有一點總是不斷提醒我自己的,父母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全部,他們愛我們遠勝於我們給予的愛,總有一天他們會轉換這份愛給同儕、伴侶、工作等,現在請好好珍惜這份無私又天真的愛。
致有3歲兒女、正在崩潰邊緣的爸媽們,一起加油。
⭕️ 重點整理:
「觀察孩子,試著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預留給孩子的學習時間」
「給自己和孩子情緒和時間上的緩衝」
「需事前告知」
「練習等待孩子」
「訓練孩子看時鐘,培養時間觀念」
「生氣要在點上,做任何處罰,請等雙方冷靜下來」
「多些溫柔的肢體接觸,例如牽手、擁抱」
#HelloDaisy的正向教養
#最近黛西在戒睡眠奶嘴成功的話再寫一篇分享
愛與痛的邊緣簡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穿梭於複疊時空的精靈――李蘋芬新詩的時間敘事,以〈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為例 ◎蔡牧希
前言
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結多首得獎作
品以輕靈之姿迴旋於文字與韻律之間,光影時或乍現,譜出意象的多重交響之曲。
詩人自言:「詩意的發生總是從譬喻開始,因此詩集名以譬喻形式呈現。
『初醒』意味每一天的開始,都是面對世界的新穎開始,若古典詩表現了渾然飽滿的物我合一與同質性,現代詩中,更多的是我與世界協商和質疑的過程。藉由『飛行』一般的思想馳騁,以詩的形式,將外在世界轉化為內在風景。」(註1)
本文欲由〈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三首詩,探察詩
人如何沿著多重時序的敘事結構,飛行於碎裂的生活間隙,建構全新內在的風景,並將日常真實一一轉譯,投影到讀者意識之湖。
二、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更迷人的所在――一場真實的詩風暴
李蘋芬於2019年道南文學獎作家講座曾以「明天,我們把暴風雨搬進
來」為題,講述詩作的概念與呈現方式。她以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作品Storm House為例,其設計概念,是讓群眾置身於日光燈閃爍的室內,以水瀑營造暴雨來襲的環境。
而「製造」具體風暴屋的呈現,就是詩人在作品「刻意營造」的概念。在詩人的刻意營造之下,「詩」可以構築某種空間、凝縮不同的時序。
「我坐在水中/水坐在白色裡面/白色的石頭。手臂。風箏。」開篇以水與白色的概念錯置,先破除讀者既有的概念認知,重新構建自我的詩空間。在「每一扇白色的門」之後,都有一個漂浮的世界,時間與空間在意念飛騰的瞬間,寂然解構。「我向棲身夢中的人們告解/白色在印象派裡翻灑/起身為瀲灩的雲/容易生皺/容易散」述說的是門後的世界。而開啟潛意識之門後,真實的告解逐步上演,如雲彩一般,既真實而又虛幻,正如陳義芝評析此詩:「彷彿宇宙洪荒無形的關卡,是時間、空間、形象、聲音所幻化──等待她開啟的渾沌之門」(註2)。
在思緒跳躍之際,令人不免質疑,究竟敘事的真實性何在?若詩篇的真實性
或敘事線無法被讀者理解,詩行只是作者孤獨的囈語。米克․巴爾
(Mieke Bal) 在《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提到:「真實的價值意思是在行為者結構範圍內,行為者的真實性。」(註3)
楊牧〈詩與真實〉:「虛與實,對一個持續完整的創作生命說來,彷彿又是實與虛,這二者矛盾相生,若有若無。」(註4)虛/實在時序的跳接之間恆常相生,在夢與醒的邊境,時間已悄然變形。
「總在寅時,我醒轉他方/當未知的神/赤腳通過/這一扇不再是門的門/這一葉,眠床如舟」。詩篇裡具體的時間點一旦出現,醒轉與眠夢之際的裂隙,即刻融合。詩人的想像不斷暈染真實生活,席捲真實的生活意識。
素材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為「轉折點」(crisis)與「展開」(developement)。所謂的「轉折點」(crisis),表示事件被壓縮進一個短暫的時間跨度; 「展開(developement)則「顯示出一種發展的較長時期」(註5),較為接近真實的生活經驗。
在此詩之中,詩人善於在短暫的片段時間內,孕育室內的風暴,並且消解醒與夢之間的疆界:「我總是醒來/伴隨暈眩/焰火自水中微微顫動/欲望在廚房的邊緣迸碎如蘋果/掉落。讓我們去喚醒/不識歌謠的女巫/去潛水,去跳舞,去推開/每一扇白色的門」
白色是所有光線的總和,也是生活現實的各式光譜。當酸甜苦辣所有的生活知覺,在詩人的筆下凝於此時間的轉折點,我們終於在生活的深淵,找到一處夢與生活的棲息地,不僅打開潛意識的大門,也讓內心的風暴有一個真實的出口。
三、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母親的房間—―新的空間維度
李蘋芬〈在母親的房間〉一詩,在人物繪像之外,打造出另一個時間維度的
空間。「母親住進來以前/我安置每一件傢俱/她的地圖漸小/從窗台開始,學習樹的學名/生衰的方位與影子/默記不同深淺的蟲蝕」詩人有意識地藉由擺設,安排空間的語義內容(註6)。在敘事結構中,空間可以「靜態地」(steadily)或「動態地」(dynamically)起作用。詩題〈在母親的房間〉,以靜態空間的形式奠定主題化的固定結構。生命與衰亡、光與影的對位關係,在時間光譜上,拉開時間的縱深。而蟲蝕所暗示的時間線索,讓時序隨著詩句往回追溯,同時沿著語意順流而下。
「她住進公寓房子/我的眼睛像她,鼻子不像/在母親的房間/神祇有人的知覺,祂們橫臥,戀愛/與貪嗔。她給我平安與永恆的錯覺/我們一起簡居防火巷/走進傾斜的頹牆,我們一起生活/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
「母親」進入房間之後,「我」的出現,終能進一步為人物形象定錨。但詩人並未在「母親」的人物特徵上做更多定義,反而打破時間序列,將神祇降為與「我們」同為眾生,有愛恨貪嗔;又或將我們提升與神祇同高,進入靜謐的平安與永恆。因此,時序的交錯將過去與未來混而為一(註7)。在「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的寂靜裡,「房間」成為靜物畫式的描述,並將場面凝固起來(註8)
詩的第三、四小節中,「房間」成為背景裡模糊的環境。「睡眠的海洋高溫擴張,漫淹記憶的窪地」,隨著睡眠漂流,詩篇的「母親」從單一人物形象,衍伸為母語、土地或國家的象徵:「(她曾是,其他孩子的母親/她曾有,海峽另一端的生活/方言走音成一千種聲腔/我的舌已不能模仿)/她在北方的炕上烘起一爐子熟爛的冬/她曾圈養一群雞,一座黃土院子」,描繪出母親的群像。眾多意象的聚集,在第五小節化為對原鄉的盼望:「她展開世界地圖/指出太平洋上突起的島,我們的島/它是疣,感到痛/它是密封的氫氣,兀自膨脹」,此處不住高漲的希望,在世界地圖上卻無所依傍,只能如氫氣球孤獨地飄浮,而後不知所向。
最後兩節的焦點,又回視到「母親」的人物形象上:「母親很少,從詩裡認出我/好像我同她一樣/都是鉛版上的一個姓名,被重複印刷/但是她知道嗎/每一次印刷/就像一樣的魔術背後有不同的呼吸」。在重複而單一的鉛板上,「詩」與「姓名」被賦予生命與呼吸,其語義與象徵不斷擴充,與「我」同步成長,逐漸遠離母親原本的認知。
詩的最末節:「我睡在母親的枕上/她把失眠遺傳給我/將我留在月台。不期然下一班車的來臨/讓空調把晨曦轉進來/輕輕的,輕輕⋯⋯」,將「房間」此一環境,悄然過渡為「月台」。已然失效的物理環境,亦將母親與潛意識海洋封存。在無眠的夜裡,「我」終於能擺脫單調的日常,期待晨曦輕輕地灑進來,重新組構自己的意義世界。
穿梭於複疊敘事時空——〈那樣的人〉
李蘋芬〈那樣的人〉(註9)一詩,綰合時間與空間的敘事變化,進一步臨摹眾生
的孤獨群像。
詩的開篇先解構「一般人」的組成:「大概有那樣的人/見過之後,錯身進入,不同建築/領子邊上,被他人的髮掠過/有那樣的人,為他編造集體記憶/鬆動鎖鍊般的骨節/以為就此可以碰觸,可以相視」。
這種跳躍式的人物臨摹的手法,如楊牧自述其「戲劇獨白」體的技巧:「我在使用一種詩的策略發展那特定的故事,但又不一定順頭中尾的次序呈現,二就像古來那些啟人疑竇,卻回味無窮的傳奇之類的敘事文學一樣,行於當行,止於當止,或發端於敘事末而徐徐倒敘或以跳躍的方式省略,銜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是以「一條孤獨的線/如何複疊成空間/有時我不貪心,把誤認看作遊戲/揣想一種最好的遇見」在時序折返的敘事線上,人的物理特殊性已然泯除,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時空精神次元:「後來,我談起拯救/無從抗拒質變,冰封的花和白日執念/某些默契懸在危險的線上/易脆,有時不可見」,在真實與隱密之間,生活與意識的碰撞,讓個人不斷產生質變。而詩人走在時空的鋼索之上,極度真實卻也隱密的心跡,多重意義的歧異性與不確定,正與詩的美學不謀而合。
結論:讓我們也成為那樣的人
李蘋芬靈慧地在時序的罅隙,擾動一場密室的詩風暴,讓讀者隨著思緒的
飛行,不自覺改變了日常的節奏。如此走在新的理解軌跡上,我們看似亦步亦趨,卻能在另一個日常的裂隙裡,搬進一場暴風雨,開始敘述自己的生命時空。
註:
1.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序》,啟明出版,2019年4月
2.陳義芝,〈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收於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啟明出版,2019年。
3.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246頁。
4.楊牧,〈詩與真實〉,《一首詩的完成》,洪範書店出版,2011年,206頁。
5.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頁250。
6.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空間方面的語義內容,可以像人物的語義內容那樣建立起來」,頁160
7.胡亞敏,〈敘述〉,《敘事學》,頁71
8.胡亞敏,〈故事〉,《敘事學》,頁165
9.李蘋芬〈那樣的人〉,發表於《聯合報》,2020-04-02。
--
美術設計:蔡牧希
圖片來源:蔡牧希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蘋芬 #人白色的門 #在母親的房間 #那樣的人 #時間敘事
愛與痛的邊緣簡譜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或是從這裡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室裡,我經常要面對很多同學,跟我討論「他講話很直、他這一個人就是比較真誠」這樣的一個議題。
然而在他的「直」跟「真誠」的背後,他又覺得很受傷;因為呢,別人並沒有按照他的想法,或他喜歡的方式對待他。
他就會開始討論一件事囉,難道真誠不對嗎?難道個性直,是一個缺陷、是一個缺憾嗎?
好!那關於這件事情哦,我最近剛好在網路上,讀到一個大陸的專欄作家叫劉潤,他寫了一篇文章。
我在這裡面喔,就引用他的例子來跟你討論,到底什麼是「真誠」?什麼是叫做「直」?
這一篇文章它討論一件事,就是「什麼是我們看事情的視角?」。
我們來想像一下喔,如果你拿著一杯Starbucks走在路上,一個人從對面走過來,看到你手上拿著Starbucks。
突然呢,他眼神中透露出鄙夷的眼神看著你,那這個時候或許你能夠讀出他心裡的mama…
就是哦:「唉!現在人真虛榮,拿著一杯Starbucks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到底你喝的是不是Starbucks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別人知道,自己正在喝Starbucks。」
你看這個潛台詞的背後多酸啊!但如果你繼續拿著你的Starbucks往前走,結果呢,你遇到一個約好的企業家朋友。
這個時候,他看到你手上拿著Starbucks他也很驚訝,但是他沒有說什麼。這個時候你也可以猜出他心裡的潛台詞…
可能是「哎!你還真是太省了,居然還在喝Starbucks;你早就可以喝精品咖啡了,還在喝這種大眾咖啡,真是不講究。所以呢,影響力不帶來品味,雖然你很有影響力,但你的品味不過爾爾啊!」
你看喔,這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一樣都是手上拿著Starbucks,但是對兩個不同的人他們的觀點、他們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視角的問題。
對於第一個人來說,他是仰望Starbucks,所以他覺得一個普通的人喝Starbucks就是在裝闊、就是在擺譜。
但是對於第二個人來說,他是俯看,他是從上位往下看Starbucks。所以他覺得像你這樣子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還喝Starbucks,這真的是很不講究、很不入格的哦!
但是談到這,究竟他們兩個人心裡是不是這麼想,你我永遠不會知道;而且呢,我們在真實人際裡,也不會真的去問對方嘛!
但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回到那個手上拿Starbucks的人,不管你認為的是如何?我就是喜歡喝Starbucks啊!我管你怎麼看呢?
可是關於自己喜歡這兩個字,在第一個人的心裡,你就是在裝嘛、你就是在擺譜嘛;但是在第二個人心裡,你就是不講究。
所以呢,透過這個例子啊!劉潤他就說喔:「不要輕易的用我們自己的視角,去斷言別人的生活。」
可是很令人遺憾的就是喔,那些EQ比較低的人,他很難從自己的視角裡跳出來,他很難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看問題,尤其是當沒有清晰的對錯標準的時候。
我們真實的人生裡,多數的事情都沒有清晰的對錯標準;所以討論對錯,根本是沒有意義的。可是呢喔,在這裡比EQ低,更可怕的就是把EQ低,當作是真誠啊!
到底什麼是「EQ」?EQ的本質,就是我們能夠為他人著想,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去感受他人的感受;而EQ高的人,會比較容易跟別人交流、比較容易跟別人合作。
可是呢,那些EQ低的人他們很喜歡說:「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啊!你不要放在心上。」來,我們來感受一下哦,在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在他的心理狀態是如何?
他是真的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還是他心裡其實是透著驕傲;什麼樣的「驕傲」呢?就是我只是實話實說,你愛不愛聽是你的事!
如果你不愛聽,那是你的問題、那是你心胸狹窄。其實啊!在我的實務工作裡,我真的遇過太多這樣的人。
他們把自己的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去理解別人,包裝成「直」、包裝成「真誠 」;然而骨子裡呢,是一種被動的優越感。
在心理學裡面喔,我們常說有一種現象,叫做「被動攻擊」。什麼叫「被動攻擊」?
舉一個簡單例子哦,如果你跟你的同事,一起研究一個專案要怎麼執行。你呢想到一個很棒的方法;而且呢,你有你一定的堅持,你希望大家一起配合。
這個時候呢,你的同事比較好的狀況,就是一起想怎麼樣完成目標;但你一定會遇過有些人,他呢用一種話,什麼樣的話呢?
他說:「哎呀!我沒有像你那麼聰明、哎呀!我沒有像你這麼有企圖心。」
你聽出來了沒有?這句話的背後,他感覺好像是把自己放低姿態;但是事實上骨子裡好驕傲啊!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你的汲汲營營,我根本看不上眼;好像自己的超然世外,自己的以退為進,是一種比較高尚的表現。
其實喔,這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直、一般說真誠,最可怕的地方。
當一個人不斷的標榜,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像這樣的一個表達,都是對於自己EQ的放棄。
但也有很多人說,我更喜歡真誠的人,我不會那些耍嘴皮子的花招,其實這又是另外一個很可怕的想法。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想法的背後,跟我剛剛說的「被動攻擊」其實是一樣的,他透過矮化EQ高的人,把自己的EQ低合理化,你這樣子就不用提高了嘛!
甚至於還有一種優越感,好像那些在乎別人的感受,去雕琢自己說辭的人,都是巧言令色的人。
所以呢,有時候讓我最心疼的一點就是,那些跟別人交流能力很差、合作夥伴很少、被邊緣化的人,最後他們都會責怪這個環境、這個社會;他們會說這個社會,沒有人喜歡聽真話。
我為什麼用「心疼」兩個字呢?因為其實某種程度來說,如果一個人他真的不在乎,剛剛說的合作的問題、跟人互動的問題、被邊緣化的問題…;他如果真的不在乎這些,他連講這樣的話都不會發生嘛!
一件你真的不在乎的事情,你連提都不會提!這裡面的矛盾就在於,他其實很在乎,但是他可能感覺到挫折、他可能感覺到無能為力。
然而這個挫折跟無能為力的背後,就是他可能用錯了方法;或者是他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他給自己一個合理化的說辭。
因為畢竟面對自己真正的問題,跟把這個問題推給別人,後者永遠是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嘛!
然而說到底,我們到底要怎麼去區分一個人,到底是真的在乎還是不在乎?很簡單,你不要去管你是「真誠」還是「直」。
你只要倒過來想就好了,怎麼倒過來想?就是別人如果用你對待別人的方式,一樣這樣的對待你,你會不會不舒服呢?
如果你不會不舒服,這意味著今天討論的議題,根本也不會走到你的心裡嘛!
然而我遇過多數的人,就是當別人對他直、當別人對他真誠的時候,他會說別人惡劣,或者是他會很痛苦~為什麼別人對我這麼壞?
所以啊,今天的分享透過劉潤的這一篇文章,我們不妨一起想一想。我也很難跟你說對錯,因為這種事情它不是客觀事實,它是主觀的視角。
只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你究竟是直、真誠,還是你願意提高自己的EQ呢?
如果你真的認為你就是直、你就是真誠,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別人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你也不會有任何情緒?
甚至於這個問題你連提都不會提,因為真正的不在乎,就是如此嘛~然而你在乎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頻道,還是我們的Podcast。
你沒有聽錯,我們現在已經有Podcast,你可以在蘋果或Android手機裡面,訂閱我們的Podcast的服務。
當然如果你有用Spotify的話,你也可以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那無論你透過哪一個管道收聽我們的內容,我都很歡迎你可以把我們的頻道,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然而如果你對於起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關於「人際」這個議題啊!
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EQ,讓你在跟人互動的時候更圓融,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2020年4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教會你怎麼樣去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4月30號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0IOCDmEyG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