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17關係是一面鏡子
每一個出現在身邊的人
都是來協助我們看清自己的人
這些關係 好像是一片片的鏡子
我們透過對方看見每一個層面的自己
但是
大部份一開始我們都無法從這樣的關係中去看到
是因為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
會批判 比較 懷疑 否定 接納...等等
從不會去看到事件後面的真相是什麼
唯有當我們願意如實的面對自己時
你才會發現
你已經慢慢開始有能力從他人身上看見自己
親愛的
面對自己不難
難的是
你不願意面對自己
踏上幸福之路的第一步 如實的面對自己....
合十 回到心 從心愛自己
心靈的覺醒 始終來自於身體覺醒
#愛自己從如實面對自己開始
#圓滿身心靈從愛自己開始
#透過他人看向自己
#每一段關係都是來協助自己成長與蛻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
愛自己從如實面對自己開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有學生問我,到底是怎麼樣在教學、專業、工作,還有生活當中,去取得平衡?
他會這樣的問我的原因,是因為他參與我的課程,他發現我會盡可能的去回覆每一個學生寫給我的信。
然後呢,在每一期的課程裡面,我也會開放名額,讓同學可以申請回來當學長姐、回來復訓。
所以隨著我的課程開的越來越多,然後呢我的學生越來越多,那是不是我要照顧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到一個已經是無法負荷的狀況?
因為我就一個人,而且我的時間有限,那如此這般延長累積下去的話,它一定會到一個我沒有辦法應付的臨界點。
我想他會問這個問題,是來自於他很細膩的觀察,也當然了是來自於對我的關心哦!只是呢,我想透過他問這個問題的機會,來跟你分享一下什麼叫做「界限」?
對我來說呢,所有參與課程的朋友,你寫信給我,我都會好好的回覆;但是前提是什麼?前提就是請你寫信給我;如果你是用訊息的方式,就算寫一樣的東西,我還是會請你寫信給我。
然而當你寫信給我之後,你會在上我的課程的過程當中,明確的知道我最晚會在什麼時候回覆給你。
然而在回覆的內容裡面,我盡可能回答你的問題,但是如果你的問題,超過了這一門課能夠處理的範圍,我也會如實的告訴你。
最後呢,如果你參與完這一期課程,在未來的課程,想要回來當學長姐,來參與復訓的話,我也會明確的告訴你遊戲規則。
不管你是誰,只要你按照這個遊戲規則跟我申請,並且願意配合,你都可以再一次的回鍋、再一次的學習。
所以從我開課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很多朋友,他不止一次的參與同樣一門課程;甚至於隨著課程的精進跟改版,他幾乎付了一次學費,但每一個版本他都上過了!
可是你聽到這裡,我仍然沒有回答,我怎麼樣平衡我自己的這個問題嘛!而且聽起來,好像還是會越來越累的感覺。
其實哦魔鬼在細節裡面,這個細節就是,你有聽出來嗎?我的每一個善意的背後都有它的「規則」。
也就是說,有很多學生為了自己的方便,他發訊息給我,而不是寫信給我;那我就明確的告訴他,請他寫信給我,我才會回。
我會一直堅守這個原則,因為如果每一個私訊我都要回覆,那請問一下我還有生活品質嗎?
可是如果一個人,他願意把他的狀況,完完整整的寫一封信給我;那是不是也代表著,他真的想要面對問題,他也才值得我好好的回覆他,不是嗎?所以呢,細節就是我有我的規則!
再來關於回鍋、再次參與課程的部分,其實我也一樣有我的規則啊!這份規則,可以讓我不需要無時無刻的,去應接所有上過我課的同學,來跟我提出,他想要回鍋的申請。
我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裡面發出訊息,然後所有願意回來的人,按照規定發訊息給我;這樣的安排對我的生命整體而言,我是不是就不用為這件事情,一直要保持著關注,我可以把我的心力放在更重要、更值得的事情。
或者是反過來說,一個願意配合規則的人,是不是才是真的有心想要回來好好的再次學習的人呢?
如果你聽我的例子,有一點似懂非懂,那麼我再舉一個回到你工作裡面的狀態。在你的工作裡面,你有沒有設下你自己的規則呢?
如果任何人,在任何時刻發訊息給你都要回覆,如果任何人,在任何時刻發郵件給你都要馬上回信;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先不要談生活品質,你的工作品質一樣會降低很多。
然而如果你很明確的告訴所有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你只會在什麼時候回覆訊息;或者是你只會在什麼時候看信並回信。
那大家不管在任何時刻發訊息給你,或者發信給你,他們心中是不是有一個明確的可預期的結果?
然而如果你已經說的很清楚,但是還是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在乎你的需要,任意的踩踏你的界限;那我想你心裡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而你可以把他怎樣做擺放。
其實喔我常常說:「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是每件事上」。
或許立下規則的你,會讓別人覺得好像你有點硬、比較沒有彈性;可是如果你真的知道怎麼樣尊重自己的界限。
你會更清楚的明白這些界限、這些規則,是把你的柔軟、把你的耐心,把你的愛跟關注,投注給那些會尊重你、會好好珍惜你的人,因為你很值得這份珍惜啊!
所以說到這裡,就讓我想到蘇格拉底,他曾經針對兩個詞彙,去做一些定義。第一個詞彙叫做「愛好知識者」;就是「愛智者」。
而第二個詞彙叫做「辯士」,辯論的辯、「辯士」。他說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愛好知識者、愛智者」,他們很知道自己對什麼是無知的;正因為如此,他們對自己欠缺的知識,求知若渴。
所以因為一開始,他就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局限跟無知;所以他們在跟辯士辯論當中,他沒有義務要回答任何問題,沒有那種非回答不可的。
但是如果反身到這些「辯士」們,「愛智者」只需要探討、研究他們的答案就好了,完全不必擔心自己會失敗。
然而「辯士」的辛苦就在於,他要處理所有的問題,他要對所有的問題有所回應;這一切的源頭就在於他是個「辯士」,他不是個「愛智者」。
在我自己專業,跟生活的道路上我很清楚知道,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愛好知識、愛智者」;所以呢,我也會很明白的說我的局限。
我會跟我所有的學生講,我不是聖人;我也只是一個學習心理學的普通人。
我能告訴你的、我能帶給你的,那個邊界是非常明確的;一直延伸到我能給你什麼樣的幫助,在什麼樣的前提、在什麼樣的規範底下?
我不會一開始就讓你覺得我是無所不能,反而我會一開始就讓你知道,我是有局限的。
因為我想對於每一個想要追求生命更平衡的朋友來說,第一步或許是要先承認自己的局限。
正因為我們常常幻想自己必須要接應所有的事情、必須要處理好所有的任務、必須要是無所不能的;所以我們一點都不快樂、一點都不平衡。
而也因為你把自己活的跟個「辯士」一樣,所以是不是反過來說,你也吸引到很多根本不尊重你界限的人呢?
或許今天的分享,值得你好好的思考跟體會;然而如果你對於今天的分享,很有感觸、很有共鳴的話,特別是想要好好立下自己的界限、檢視自己的界限。
透過「界限」讓你能夠平衡,也讓你的關心跟愛,投注給那些真正值得的人;而讓那些不在乎你、踐踏你的人,慢慢淡出你的生命主弦律。
如果這是你需求的話,那麼我們最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人際斷捨離】,從即日起,一直到3月13號的晚上12點,這一門課有季節限定的優惠。
你只要在這一段時間,加入這一門課,你就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參與學習。
這一門課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會讓你很明確的,透過一步一步的學習,學會怎麼樣尊重自己,學會怎麼樣活出一個平衡的人生。
讓那些困擾你的、辛苦你的、不尊重你的,慢慢的淡出你生命的舞台,讓你的生命裡只留下「對的人」。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是YouTube的朋友,請記得打開訂閱旁邊的小鈴鐺。
然而如果你透過Podcast來收聽我們的節目,那也請你訂閱我們;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那麼要是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人際斷捨離】,我們在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愛自己從如實面對自己開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潛行夢境繪畫展 張玉穎專訪
隱身在捷運明德站附近的小巷弄,藝術家張玉穎的工作室就在一棟老舊公寓的頂樓。工作室和住家相距大約5分鐘車程,「靜謐」給了玉穎一個更好進行創作的空間,也因為頂樓的特性,彷如身處空中花園,隨意眺望,或休息、或深呼吸,都是暫時充電的好方法。
靦腆的笑容,與玉穎害羞的個性不謀而合;瘦瘦小小的她,帶領我們走進創作的小房間,窗明几淨且一塵不染,若干瓣乾燥花及小巧可愛的作品點綴了書桌,角落的陶瓶中插著些許芒草,靜謐祥和的氣氛,最適合創作了,我想。
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研究所的玉穎,在高中時便可看出未來成為藝術家的潛能,課本上的塗鴉彷彿預言著玉穎的未來,在高中課本中,畫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藍圖。
玉穎的父母對於子女教育非常民主開明,且有所規劃。很多人會覺得藝術家這條路艱辛難行,多半阻力是源自於親人的反對,但玉穎的阿姨是位名書畫家、舅舅曾是獨立接案的設計師、姊姊則是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均是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社會人士,更增添了玉穎在藝術創作上的無所畏懼。阿姨對於玉穎的創作非常的支持鼓勵,也曾對玉穎的媽媽說:「玉穎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希望支持她讀上研究所」。玉穎的阿姨對玉穎藝術的啟蒙及影響力可謂非常深遠。
細說創作主軸
玉穎偶爾會覺得,人與人的相處似乎隔著一層摸不清又看不透的膜,模模糊糊的臆測摸索,並且往往游離於虛假與真實之間,面對不確定的恐懼感,是那麼讓人躊躇卻步,但卻又不足以完全地掩蓋過那點不斷溢增的探求欲望,人在渴望著汲取溫暖和安定的同時,也捉緊了矛盾。
靠近是一種距離上的變化,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交集所因應而生的某種溫度變化,隨著距離的拉近,我們開始感受自己以外世界的溫度。而人們彼此間總是存在著距離與隔閡,有時候,這樣的一種界線限制,讓我們很難以直接、純然的方式交流彼此,有時候卻也因為這樣的一種界線,讓我們能夠遠離險惡的種種。透過創作,玉穎欲描繪傳遞的是一種心靈溫度的變幻,一種渴求,一些安逸的寄託,觀察著社會的轉變,思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舉止、表情、氛圍…,玉穎希望能夠透過一些意象或抽象時空的擬構,來詮釋一種心靈的寧靜之境。
求學時期的經歷
面對獨自一人的空間,玉穎回想,或許那時離開台北隻身來到台南讀書,最初學會的便是享受獨自一人的寧靜,一種自由平靜不受拘束的狀態,如同沉浸於創作繪畫那種自得其樂的自在,有時藉由色彩的縮減,維持在一個和緩的調子裡打轉,一如學習著調節現實生活中鬆懈與緊繃的節奏。
創作系列中,以鳥為主體展開,羽翼沒有了翱翔天際的意象,刻意忽略足部的描寫,整個畫面營造的是一種靜的氛圍。敘述著追憶過往至今的成長歷程,普通的家庭,普通的生活,在沒有太大的波折且安逸舒適的環境下長大,卻隨時有種會被淹沒在社會人海中,如同一個小透明的存在。為此,在潛意識裡將自由與駐足限制在一個平靜安穩的表面下,小心翼翼的構築,並蜷縮在看似舒適的範圍圈內,舔舐、捉摸、囈想、顧盼。或許刻意遺忘了羽翼翔空時的絢麗,在意識層面下恐懼著凌空與墜落。
展出畫作特色
仔細觀察玉穎的作品,將發現,些許畫作因水而將畫面區隔成「水面上」、「水面下」兩種狀態,玉穎解釋這就像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而她也透過顏料將自己對於事情的看法描繪出來。在其它作品裡,也充滿了許多大自然的生物,例如鳥類、花草植物等。大自然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餽贈、是一種恩典,從它們的姿態可以發現很多哲理,而鳥類也可視為是玉穎的自我投射,若隱若現的的藏身其中,也十分像極了自己的個性,不想要特別的突出。
有時候在從家裡前往工作室的途中,瞥到路上大雨過後的花花草草,感受到它們生命力的旺盛,因而入畫,也是玉穎對於大自然細膩的觀察所使然。
每個時期的畫作,因心境不同,所呈現出的顏色基調也自然不同。以大學時期的藍色系來說,當時玉穎對於未來思考較多,甚至思考藝術創作應暫時擱下,直接進入職場工作;而研究所時期則是暗色系,對於畢業後的前景也極為憂心,呈現焦慮的狀態;而現在的作品較為繽紛,是為彩色系,玉穎放下過去幾年的煩惱和擔憂,如實的反映在畫作中。
平日的興趣及嗜好
平日裡喜歡做些手工藝品,連轉蛋機、紙花…等對玉穎來說都不是難事,現在也在朋友開設的金工工作室幫忙,興趣也能作為工作選擇之一,對玉穎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詢問到玉穎平日裡的其它嗜好,她笑著回答說:「只要有必需品,應該可以幾個月都不出門」。但真實的狀況是,待一幅作品完成後,她會故意不理那件作品,沉澱一下,與三五好友出門,看看展覽,了解現在的藝術圈脈動。
(文:金車文藝中心)
張玉穎簡歷:
學歷:
2010-2014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碩士畢
2006-2010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