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講座記錄~貝貝的筆記】
去年秋天,貝貝就讀小學四年級,第一次跟著媽媽來參加《雙城記藝~紐約藝術漫步》講座,當時她那數張滿滿的筆記已經讓人驚艷不已。
一年後,貝貝也共同來追尋《名畫裡的甜點》,大人們品酒吃甜點,貝貝則啜飲著果汁。依舊是有禮有節,乖巧懂事,好可愛的小女孩,也再次以驚人統整能力條列出洋洋灑灑好幾頁系統清楚的重點摘要。根據媽媽說法,貝貝還表示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講座一下子就到了尾聲。
那些古埃及、希臘、羅馬與歐洲文化,乍看似乎與才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並不相干,但若以更寬廣的角度思考,所有文化範疇,包含藝術,其實也是因人類生活經驗所創造、積累的成品,換句話說,歷史距離我們其實並沒有那麼遙遠。
都說美感要從小培養,讓孩子習慣接觸藝文活動,熟悉美術館與博物館氛圍,培養相關禮節,自然而然,也會累積素養與氣質。即使沒有3C產品的動態炫目,還是可靜心感受並主動學習,貝貝就是例證,而台中場甚至還有年紀更小的孩子每回都來參與。
一直思考也嘗試著,在傳統藝術欣賞敘事方式之外,是否還能以更多元、有趣的角度,詮釋這些不只發生在藝術史,也被社會發展及歷史脈絡所牽動的故事。如此或許才較能與生活經驗有所連結,也才真能打動人心。
比如我們在講座裡探究了餅乾(biscuit)來源,也炮製源自數百年前的風俗,以手指餅乾(lady fingers)沾著甜香檳食用;同時呼應畫作中美好年代的巴黎,富裕資產階級人士在香舍麗榭大道酒吧裡,品嘗甜點搭配酒飲的精緻享受。另者巧克力、核果與陳年時間較長的波特酒(tawny port wine),以及諾曼地古法釀製蘋果酒和蘋果派餅(apple galettes)的搭配,都見證歷史、藝術、文化與現代生活皆可輕易融合,並且觸手可及。
這些淺薄個人興趣分享,無論是藉由講座中口語表達或是粉絲頁文字敘述,能夠獲得共鳴和理解,對我確實是超.級.大.動力。也衷心希望每回講座與每篇文章,都能為大家的生活增添一絲趣味。
貝貝的筆記太可愛太動人,忍不住也想讓大家瞧瞧。主辦單位 #livart藝術美學策劃 真貼心,特地準備檯燈,提供充足光源讓貝貝好好寫筆記。
感謝貝媽Fanny Chiang提供圖片。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