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男人送香奈兒給妳,妳自己要先買得起LV。
一個很可怕的事實,那就是:
「你的男朋友,可能也在嫌你窮。」
這個社會,似乎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道理:男人要有車和房,才是成功的定義。
那麼女人呢?
有些女生,自己一個月兩萬塊,但嫌貧愛富,要求男人高富帥。
網美在直播許願,
生日禮物希望對方送她香奈兒2.55。
我問一位富二代男士,你會送嗎?
男人回:「我可以送啊,但我為什麼要讓她愛慕虛榮?」
這句話,很顯然的是,
除非她本身的能力條件就都在穿戴這些名牌精品。
男士說,如果一個女性朋友,她是白領階級,那他當然不敢買太差的禮物,
一位千金小姐,如果平常用名牌,那他如果被邀請參加她的生日派對,他當然會去百貨專櫃挑一個不失禮的物品,
它不可能是屈臣氏可以買到的開架沐浴乳。
(當然送禮是心意心坎~35元的金沙巧克力和100元的肥皂也可以收的很感動,我只是用這個方式比喻)
網上最近流行一個段子:
「現在的女生,你如果平常背的包是Chanel、Dior,那你的男朋友會送你 Longchamp 嗎?如果你平常穿的鞋是Prada,那你的男朋友會送你Bata嗎?」
答案是,肯定不會。
女人總希望男人給予、嫁入豪門,但自己卻沒有讓男人可以久留在身上的魅力,若妳把自己當成「商品」的廉價,那麼妳會變成以下:
有錢人不是傻子,投資報酬率他們算的很精明,
如果妳沒有內涵智慧,妳很淺薄的只會在意淨膚雷射、水晶指甲、接睫毛...整天翻雜誌那一季的名牌要購入,相處久了沒有可談的話題,枯燥乏味,
娶了妳10、20年以後,妳是貶值的,但他的錢卻不會平白無故的減少,反而逐年增長,而妳的美麗、年紀,是每年遞減,
那他為什麼要購入一個賠本的「商品」。
但若妳當初吸引她的不只是外在,妳除了漂亮,還有妳的有趣、妳的廚藝、妳的個性....等等,欣賞妳可以在眾人面前彈奏蕭邦,也可以在萬人面前完美的演講,欣賞您可以為家裡擺上一桌宴席;
如果妳很尊貴,妳尊重自己的價值,妳不會把自己成為供品,不會只想著用外貌來取悅男人。
當妳一無所有,卻想著從別人那裡擁有,妳的感情、婚姻也不會太有尊嚴(除非遇見的是好夫家)
女方普通家境,男方家財萬貫,在婆媳之間,婆婆大多會看輕她,因為這樣的婚姻很清楚是男方要養她整個人,
妳陪夫家出席的企業盛會行頭、記者會要曝光的品味...這些是妳半年的薪水都買不起一套Dior的洋裝,而且這只是治裝方面,其他的生活開銷更是不可想像。
你自己工作都養不起自己,想必你的父母,夫家也必須顧到,那等於要養妳整個家族,這樣的關係婆婆能多好臉色,
如果妳還什麼才能都沒有,會被當成家裡的下人來看待,除非真的撿到一個好婆婆,這跟中樂透一樣難,
有一個女生,輟學後就去當飯局妹,之後在飯局上認識了她現在的先生,某國家地下首富(千億資產),
賽馬場也是夫家的,他們夫妻總是鎂光燈的焦點,女生出席活動記者會都會戴上老公為她買的稀有限量蛇皮柏金包(一個包900萬以上)、手上鴿子蛋(不知道的可自行google)出門有大批保鑣、隨扈陪同,
平常傭人下廚的炒飯裡面是頂級和牛,魚翅剃牙、燕窩漱口,這真的不是玩笑話。
還有一個我和閨蜜曾經同事一場的女生,跑去全身上下大整形改造自己,和某國的王子在一起,平常住在皇宮般的故事裡,交通工具是私人飛機、直升機這類的基礎,
她們的生活是有些女人夢寐以求的電影情節,
她們真的快樂嗎?她們早上7點起來跪拜奉茶,老公時常不在家,三妻四妾是家常便飯,因為老公也不知道是爸爸第幾房妻子的孩子,
她們沒讀什麼書,不知道和老公聊什麼,老公的事業她們不懂更插不上他們和兄弟在美國留學的趣事,或是在巴黎參加的時裝發表會。
有錢的人飯碗和水深不是你可以想像,
我有看過我可以想像的到,所以我寫出來給大家分享參考,當然也有嫁的很幸福的豪門。
如果妳也和對方家條件相當,妳自己都能給的起自己,夫家的付出會很甘願,
因為他們知道妳本來就是公主,公主就是要穿禮服戴皇冠。
其實還有比這些物質更重要的事,就是價值觀、生活習慣、眼界...
像高曉松在談論「最好的感情」時說:
「我們各自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那才是最好的感情。」
而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們最好一開始就平起平坐,門當戶對。
我之前舉例那些 任達華、霍建華、陳小春、...寵愛自己老婆,什麼都買給她們,但那也是那些女人自己也給得起自己,你們看看他們的老婆每一個都很有事業魅力。
記者問楊冪,妳看這個房子(3億人民幣)妳老公同意嗎?她回答:我不用他同意,我自己買得起。
這是多麼霸氣的一句話。
女人,總希望麻雀變鳳凰,但不要忘了灰姑娘本來就是伯爵的女兒;
當妳想男人送妳一個玻璃鞋,妳自己必須先坐在南瓜馬車裡,
記住,那個馬車,要是妳自己買的。
#順便分享最新短髮照
#歡迎直接轉發
#如果是複製貼上請註明出處
#尊重著作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愛慕 電影 鴿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好雷] 愛慕(amour)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好雷] 愛慕(amour)...轉自PTT-movie板 - PCMAN+BBI 404畫面 的評價
- 關於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愛路(野鴿子) 1977 唱.關菊英詞.黎彼得曲.三木たかし原曲.山鳩 ... 的評價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想要男人送香奈兒給妳,妳自己要先買得起LV。
一個很可怕的事實,那就是:
「你的男朋友,可能也在嫌你窮。」
這個社會,似乎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道理:男人要有車和房,才是成功的定義。
那麼女人呢?
有些女生,自己一個月兩萬塊,但嫌貧愛富,要求男人高富帥。
網美在直播許願,
生日禮物希望對方送她香奈兒2.55。
我問一位富二代男士,你會送嗎?
男人回:「我可以送啊,但我為什麼要讓她愛慕虛榮?」
這句話,很顯然的是,
除非她本身的能力條件就都在穿戴這些名牌精品。
男士說,如果一個女性朋友,她是白領階級,那他當然不敢買太差的禮物,
一位千金小姐,如果平常用名牌,那他如果被邀請參加她的生日派對,他當然會去百貨專櫃挑一個不失禮的物品,
它不可能是屈臣氏可以買到的開架沐浴乳。
(當然送禮是心意心坎~35元的金沙巧克力和100元的肥皂也可以收的很感動,我只是用這個方式比喻)
網上最近流行一個段子:
「現在的女生,你如果平常背的包是Chanel、Dior,那你的男朋友會送你 Longchamp 嗎?如果你平常穿的鞋是Prada,那你的男朋友會送你Bata嗎?」
答案是,肯定不會。
女人總希望男人給予、嫁入豪門,但自己卻沒有讓男人可以久留在身上的魅力,若妳把自己當成「商品」的廉價,那麼妳會變成以下:
有錢人不是傻子,投資報酬率他們算的很精明,
如果妳沒有內涵智慧,妳很淺薄的只會在意淨膚雷射、水晶指甲、接睫毛...整天翻雜誌那一季的名牌要購入,相處久了沒有可談的話題,枯燥乏味,
娶了妳10、20年以後,妳是貶值的,但他的錢卻不會平白無故的減少,反而逐年增長,而妳的美麗、年紀,是每年遞減,
那他為什麼要購入一個賠本的「商品」。
但若妳當初吸引她的不只是外在,妳除了漂亮,還有妳的有趣、妳的廚藝、妳的個性....等等,欣賞妳可以在眾人面前彈奏蕭邦,也可以在萬人面前完美的演講,欣賞您可以為家裡擺上一桌宴席;
如果妳很尊貴,妳尊重自己的價值,妳不會把自己成為供品,不會只想著用外貌來取悅男人。
當妳一無所有,卻想著從別人那裡擁有,妳的感情、婚姻也不會太有尊嚴(除非遇見的是好夫家)
女方普通家境,男方家財萬貫,在婆媳之間,婆婆大多會看輕她,因為這樣的婚姻很清楚是男方要養她整個人,
妳陪夫家出席的企業盛會行頭、記者會要曝光的品味...這些是妳半年的薪水都買不起一套Dior的洋裝,而且這只是治裝方面,其他的生活開銷更是不可想像。
你自己工作都養不起自己,想必你的父母,夫家也必須顧到,那等於要養妳整個家族,這樣的關係婆婆能多好臉色,
如果妳還什麼才能都沒有,會被當成家裡的下人來看待,除非真的撿到一個好婆婆,這跟中樂透一樣難,
有一個女生,輟學後就去當飯局妹,之後在飯局上認識了她現在的先生,某國家地下首富(千億資產),
賽馬場也是夫家的,他們夫妻總是鎂光燈的焦點,女生出席活動記者會都會戴上老公為她買的稀有限量蛇皮柏金包(一個包900萬以上)、手上鴿子蛋(不知道的可自行google)出門有大批保鑣、隨扈陪同,
平常傭人下廚的炒飯裡面是頂級和牛,魚翅剃牙、燕窩漱口,這真的不是玩笑話。
還有一個我和閨蜜曾經同事一場的女生,跑去全身上下大整形改造自己,和某國的王子在一起,平常住在皇宮般的故事裡,交通工具是私人飛機、直升機這類的基礎,
她們的生活是有些女人夢寐以求的電影情節,
她們真的快樂嗎?她們早上7點起來跪拜奉茶,老公時常不在家,三妻四妾是家常便飯,因為老公也不知道是爸爸第幾房妻子的孩子,
她們沒讀什麼書,不知道和老公聊什麼,老公的事業她們不懂更插不上他們和兄弟在美國留學的趣事,或是在巴黎參加的時裝發表會。
有錢的人飯碗和水深不是你可以想像,
我有看過我可以想像的到,所以我寫出來給大家分享參考,當然也有嫁的很幸福的豪門。
如果妳也和對方家條件相當,妳自己都能給的起自己,夫家的付出會很甘願,
因為他們知道妳本來就是公主,公主就是要穿禮服戴皇冠。
其實還有比這些物質更重要的事,就是價值觀、生活習慣、眼界...
像高曉松在談論「最好的感情」時說:
「我們各自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那才是最好的感情。」
而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們最好一開始就平起平坐,門當戶對。
我之前舉例那些 任達華、霍建華、陳小春、...寵愛自己老婆,什麼都買給她們,但那也是那些女人自己也給得起自己,你們看看他們的老婆每一個都很有事業魅力。
記者問楊冪,妳看這個房子(3億人民幣)妳老公同意嗎?她回答:我不用他同意,我自己買得起。
這是多麼霸氣的一句話。
女人,總希望麻雀變鳳凰,但不要忘了灰姑娘本來就是伯爵的女兒;
當妳想男人送妳一個玻璃鞋,妳自己必須先坐在南瓜馬車裡,
記住,那個馬車,要是妳自己買的。
#順便分享最新短髮照
#歡迎直接轉發
#如果是複製貼上請註明出處
#尊重著作權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敬告 自述長篇 三千字請慎入*
謝謝讀者喜歡我的作品,有讀者寫信希望能多介紹一點自己,那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是的,是簡單介紹,不然會是九萬字的書頁(笑)
瞭解作者,才會明白為什麼他會寫這類的文章,也因為特殊經歷,道破人性,好幾次受邀出版。
那又為何不保留被看見的初衷,成為小小的影響力呢。
剖析自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讓讀者更認識自己,一方面企圖表現自我最佳的一面,一方面又擔心名不副實,這兩者的分寸實在不易拿捏,
所以我追隨福爾摩斯這位卓越的真相追求者的訓示
「我絕對不能把謙虛與其他美德並列,服膺邏輯思維的人,對所有的是都應該實事求是,貶低自己與自我誇大,同樣是違背了真理」。
所以用中庸清淡下的包裝卻也不失強烈的溫度,用真實的筆觸帶給大家。
大家對於我的印象也許是從「韓雨恩」這個名字,在廣告、八點檔看過我的身影或是網路上言詞犀利,所以關注我的文章,
但很少人真的認識我,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一個女生,經歷過什麼樣的故事。
不認識我的人,看到我的文章、照片,認為我攀權榮華、愛慕虛榮,想麻雀變鳳凰,總是喜歡高談權貴、階級意識;實際上,認識我的人明白我早已看透那些「習以為常」,那並不是我夢寐以求的,我淺嚐過味道,我用知道的真相,事實的本質,分享給大眾。
而我的文章題材廣泛,有感情、有生活、有文學,內文並不是都談富貴階級,(你們可自行回顧判別)
我過著許多女孩嚮往看似名媛生活,但真實生活的我,經歷過家庭的異變、財務的困窘、家產的變賣、異鄉生活...流轉幾次的愛情裡,改了許多的名字,浮浮沉沉,
現在沒有了華麗的外衣,在沒有包袱下,活出最真實的樣貌,但我依然可以用環境所見和大家說故事。
我出生在台北市天母,我在一個小康家庭長大,父親是上市公司營造業董事長、建設公司董事-總經理,母親是中華協會副主席,父親學識淵博,母親年輕是老師,從小耳濡目染;
我的書法遺傳了父親與爺爺的一手好字,爺爺是高階官位,聽老人家說,以前有很多居住的地方環境保護很好,由於屬於管制範圍,因此有衛兵站哨,進出需要通行證,普通人是無法進入的。當時生活比較單純,治安良好,地方這邊的房子多半是日據時期海軍官所遺留的。
我們家族是軍事化的教育,大大小小的規矩、禮儀,例如:腰桿挺直、椅子坐三分之一、走路腳跟不能拖著地、外面不可蹲著、吃飯在飯桌、碗在桌上不能對口、菜只能夾上層、有人夾菜就不可也動手、筷子標準拿法(可夾起芝麻)...等等
除了教養費,我的父親不會給我多餘零用錢,他要我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同理心的價值觀。但是只要是學習的費用、鋼琴、畫具、鋼筆、毛筆硯台、書櫃或是家用品,一定給最好的,我非常感激他養育之恩。
暑期時期在親戚新光三越百貨櫃位上班、在國父紀念館舅舅的咖啡廳煮咖啡、端盤子,在報紙上刊登徵人的飲料店打工,一小時70元。
市民小井的生活的卻值得一寫,不過那時候國高中的年紀,涉世未深,都還在探索世界,沒有太深刻的體驗,都是幾天、幾小時臨工,短暫的停留,還無法用那些經驗道出社會、人性面向。
那時候社會風氣還傳統保守,沒有手機還在用BB叩,學生都在聊課業和下課吃哪間雞排,沒有太多資訊交流談什麼偉大抱負。
20歲後才算出社會,進入東森集團、三立電視台,開過餐廳、當過副總、執行長,也當演員、製作人,出品、製作戲劇,跟著親友參與國際活動、經濟會議、金融市場、公會、市議會,一直到30而立的年紀,自然累積身邊人士的厚重故事,也因年紀日漸成熟,看事情的認知與角度又和少女時期不同,漸漸寫下了看到的人之常情。
所以當我寫在這之中遇見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都是高舉名利權勢,但這只不過是我生活的日常,我在演藝圈拍戲自然認識明星,聽他們的想法,我在政治圈自然認識政治家,在商界自然接觸企業家,自然說他們與我的發生。
如果我是櫃姐,我可能就會寫今天哪位客戶和我買保養品的業績,我是護士,我會寫病人醫生職場的生活日記,我曾經在一間品牌公司工作,我也會寫在那時期遇見情況遭遇,化為一篇文章。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他最緊密的關聯,
我從來不曾想過當一位演員或寫寫東西的作者,父母親都希望我當律師或是醫生,阿姨在司法界,曾經因為她的鼓勵,努力K六法全書,參加司法特考,因為我很喜歡爭辯討論,但後來卻意外進了電視台,因此打開了鎂光燈聚焦的演藝之路。
小時候成績優異,拿獎狀是家常便飯的事,是小老師,是模範生也是學校的司儀,乖乖牌這字眼正是那時期的樣貌,求學讀天主教的女校,在嚴謹的校園學習,和父親的紀律嚴苛如出一側,父親喜歡在書房研讀,涉獵各種領域,他在工作上備受尊崇,雖然最後也因為壓力過大而逃避學業造成一些遺憾。
父親和母親的個性恰恰相反,母親溫柔、大而化之,對人友善慷慨,而父親是沈靜卻堅毅的人,對於事情很保守,從他們做生意和投資的角度就可以清楚分辨,我母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到處行善的人,父親也時常以身作則做公益。
我也因為父母的影響,從小熱衷參與各種公眾事務,也因此在這樣的環境蓬勃成長,可以因為想研究飛機空難造成的原因,深入收集各種報告,或是因為恐怖攻擊事件,延伸研究伊斯蘭教國家的極端恐怖主義,我喜歡研究的東西和我外型有些許的衝突。也因此自己投資拍了一部驚悚的微電影,把自己化身為嗜人肉的女主角。
關於才藝,他們也栽培我電子琴、鋼琴、素描、水彩、書法、速讀、珠算心算、插花、肢體....還有各種家教。
我學心理學、醫學、哲學、社會科學...近來愛上了史學,歷史刻劃人性,是很值得一看的讀物。
前面提過在東森工作,那時候我學到的經驗對我而後來說可說是助益匪淺,之後跟著母親投資涉略,有錢人真的是錢滾錢,我當時也很難想像龐大金錢入袋是什麼感覺,原來當自己在那之中會變得沒有感覺,
那是他們的Money game。需要雄厚資金與心臟,長期下來,我玩不起。
才20幾歲的自己,每個月收入7快8位數,少年得志,走偏的生活態度,那些快錢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也因靠錢滾錢,什麼都用錢解決,做事就花錢請秘書、助理,並未累積靠手掙來的真正的專業與實力,現在認為腳踏實地更為安心牢靠。
所以那時候說起生活習慣,大概能用傲慢挑剔來形容,朋友圈非富即貴,黑白道的後台,年輕氣盛仗著自己擁有的資源時常用很堅硬的態度來處理事情。
出國外交官大使館、也聘請嚴凱泰、王力宏的御用專人帶領,連去日本這樣很講究規矩的國家,我們都不用排隊,直接被禮遇,保安護送到達現場,更不用說在台灣的便利與特權。
而衣食住行娛樂則是,出國搭飛機,非頭等艙不坐、非五星級以上飯店不睡、非豪車不坐、非名牌不戴,餐廳是政商名流聚集的富豪飯堂。
身邊的人物頂尖非凡,冠蓋雲集,他們名副其實的富家少爺小姐,都是名門望族,皇室貴族,家族血脈有歷史留名的權貴。他們的親友鄰居都是巴菲特、湯姆克魯斯的等級,中國石油元老、軍隊富可敵國的臥虎藏龍;
私人飛機、勞斯萊斯、遊艇、畫作、雪茄、黑珍珠(魚子醬)手上的鴿子蛋,百達翡麗、黑卡,嫂子們百萬柏金包裝尿布給家傭提,則是他們的日常。
平常練習場在長輩建設公司興建的高爾夫、出入俱樂部、出國滑雪可以有三星集團封街,有節日、生日的時候,在私人招待所或是在外面狂歡聚會,是紅布條封路,有隨扈在旁待命,和總統可以比擬。
而身邊姊妹也物以類聚,出國私人飛機、生日用幾公斤計算的魚子醬,香檳加金箔燕窩豪飲,紙醉金迷的生活,正式當時的寫照。
不同的是她們向來低調謙虛,而我過去總是指高氣昂。
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時總要自己去體驗、去見世,享受過、浪費過、跌跤過、潦倒過、落魄過、樸實過、真實過,受傷結痂才會更強壯,雖然無法阻止別人走什麼樣的路,也許有些人嚮往那些生活,但至少告訴他們:一路小心。
這就是我寫文章的出發點,用自身的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我並不是為了談炫耀而寫,因為這些算得上充裕,但我的家庭是小康,不是大富大貴,有錢人那世界又是另外一個頂端,那是我遙不可及的,但也不是我追求的。
那些財富只是暫時在地上的掌管,我們的財寶應要積在天上。
我喜歡創作,這一路走來對我來說都是珍藏記憶,希望大家看見的不光是名貴之說,而是內文的本質,文章的意涵與反思。
一個人的人生不可能一篇文寫完,但可以慢慢用文字認識一個人。文字顯示了他的優劣、素養、價值觀、人生哲學,互相尊重不同立場,
這社會有分階級,但我的文章沒有高低分,不管是菜販夫婦或是企業夫妻,這世界「真理」就只有一種;
我統一價值觀,我也還在學習的就是:
自我本質、定位、自愛、誠信、原則、自律、公義、價值、愛的委身。
我在談的都是這些沒有偏離。
一個人的魅力不在於地位,而是智慧,
但我相信一個女人男人,他是有實力有品格的人,相對另一方不會差到哪裡去,除非是他本身眼光有問題。
也許我們住在不同樓層,你在頂樓我在地下室,或是你在樓下我在樓上,看到的人和風景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藉由「電梯」,開放性的對話與同理。
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質,只是有些人願意寫出來,有些人低調保留,互相欣賞、交流與尊重,是一種學習課題。
我傲慢,但我寬心樂於幫助,
我散漫,但我細心研究人性,
我是一個衝突又矛盾的女人,謝謝你喜歡或討厭,
我依然繼續寫故事。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好雷] 愛慕(amour)...轉自PTT-movie板 - PCMAN+BBI 404畫面 的推薦與評價
些這方面的企圖----淹水的狹長通道,從天台闖入的鴿子,仔細想想,還真可 ... 影機》的謎底真像始終沒揭開----不難預料,《愛慕》這部電影,當然也不 ... ... <看更多>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愛路(野鴿子) 1977 唱.關菊英詞.黎彼得曲.三木たかし原曲.山鳩 ... 的推薦與評價
... 月20日公開上的日本 電影 ,改編自大江賢次的同名作品,為山口百惠文藝作. ... 起舞與君相偕老癡心怎得永能日夕共 愛慕 在愛路, 相思傾吐偎倚對月禱告 ... ... <看更多>
愛慕 電影 鴿子 在 [好雷] 愛慕(amour)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去穿件外套。我快好了,等下一起出去吧。"
這是《愛慕》的最後一句對白。大概就在這個時候,我終於流下眼淚。
結尾的這一幕,在老先生的幻想中,這對老夫妻彷彿又回到了,那遙不可及的「日常」。
他們終於能一起執子之手,離開這個他們廝守終身的,家。
如果你夠敏銳,你會發現:「家」這個場景,在這部電影裡有多麼重要。自從老婆婆中風
以後,導演近似偏執的,把所有剩下來的電影時間,都侷限在這個「家」裡面。只有在一
場惡夢中,老先生才滿懷警戒地離開了家。可是一出門,他看到的是崩壞的電梯、淹水的
長廊,最後甚至被莫名其妙的手攫住,以致無法喘息發聲。
是的,你出不去了。永遠出不去了。
這是你的家,原本溫暖的家。但現在,它已變成你的囚牢。你們的囚牢。
這還不夠殘忍。如果你還記得這個家長什麼樣,請稍微在腦中勾劃一下平面圖。它的設計
其實很有趣。從大門進去,右邊一端是明亮的書房、客廳及用餐室,那裡有成排的書籍、
莊嚴的平台鋼琴,以及美麗的窗景。但在左邊的那一端----你可能看不見,因為房門已被
老先生鎖住關緊。那裡面有輪椅、有輔具、有點滴架,還有那個,躺在病榻上,曾與你相
濡以沫的枕邊人。
我猜,大概有一些影評們,會很興奮的用「意識/潛意識」、「夢/現實」、「公領域/
私領域」等角度,來看待這個房子的平面結構。誠然,我不得不認為,導演可能真的有某
些這方面的企圖----淹水的狹長通道,從天台闖入的鴿子,仔細想想,還真可想出許多福
洛依德的解釋。但我不打算說這麼多。用最簡單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是這個房子的訪客(
例如那個鋼琴家學生,還有那個久久才來一次,然後每次都大放厥詞的女兒)----你可能
看不到,這個房子陰暗的那一面,那是老先生極度隱藏、不欲人知的現實。
麥克漢尼克的電影,一向有個習慣:簡單來說,他不希望觀眾看電影時,得到太多快感。
於是,《大劊人心》的血腥畫面付之闕如,《鋼琴教師》的性愛場景令人作嘔,《隱藏攝
影機》的謎底真像始終沒揭開----不難預料,《愛慕》這部電影,當然也不例外。
例如:如果觀眾稍做預習(或被那些刻意誤導的廣告宣傳吸引),你可能會很期待:哇塞
,Alexandre Tharaud這個法國音樂界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要客串演出老婆婆的鋼琴
學生耶,哇塞,那麼一定可以看到很多演奏的場景囉。
很抱歉,沒有。不但沒有,麥克漢尼克簡直惡搞到極致。
片頭的鋼琴演奏會,從舞台角度拍觀眾,你根本看不到鋼琴家的演出。等到 Alexandre
Tharaud 出乎意料的來訪,還被老太太要求現場演奏一曲,你看到導演煞有介事,還刻意
在畫面左下角擺了貝多芬小品的曲目介紹----
然後,不到八個小節,畫面沒了。接下來的,就是吸塵器哄哄哄哄的聲音,吵死你。不僅
如此,後面老婆婆的舒伯特演奏,也被老先生硬生生按了 "STOP",取而代之的是難聽刺
耳的疼痛呼叫。
導演想告訴你的就是,這就是老先生的人生。曾經那樣美好,但現在只剩下忍耐。
不過,如果你只是個偶一來之的訪客,其實你看不到、也聽不到這個家籠罩的陰暗。那是
老婆婆不想揭櫫於世的醜態,以及老先生關門鎖緊的痛苦。因為看不到,所以無從體會。
於是,當老夫婦的女兒回家,每次都激動哭鬧、批評指責,相信所有的電影觀眾,都會對
這個女兒的表現,漸漸失去耐心(即使她是個影后...),然後跟老先生萌生出同樣的感想
:
"你又不是我,你憑什麼認為,我有別的選擇?"
觀眾們,如果你看到老先生這句怒吼,覺得真是理直氣壯、惡氣盡吐----很好,那請你記
得這個感受。因為,當你看到結尾,老先生終於無法忍受,做出那個致命的選擇----請你
在批評指責之前,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嘴臉,是不是已經變得跟那個女兒一樣。
關於這個結局,我想了很久,很久很久。最後,我仍然認為:這是個充滿愛慕的結束,雖
哀傷、但卻體貼,雖殘酷、但卻溫暖。
證據就在,老先生打老太太巴掌的那一幕。
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只看到老先生費盡苦心餵食、但老太太卻仍刻意吐出,於是老先生終
於忍不住出手毆打。我原本以為,這幕只是單純描寫,長期照護病患的辛勞,使老先生終
於失去耐心。但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發覺,自己真是大錯特錯。在這幕裡面,老太太對於
食物這個「延續生命」的象徵,完全不感興趣、眼神空洞渙散。但等到老先生威逼地說了
一句"不吃東西你會渴死,你想要渴死嗎?"下一幕,你看見老太太忽然回神,十分真摯懇
切的回望了鏡頭一眼(天啊,我不得不稱讚一下Emmanuelle Riva演得真好,看到這幕我
大起雞皮疙瘩)。於是我恍然大悟。
老太太是想死的,真切的想死。老先生打那一巴掌,不是因為倦怠或失去耐心。他只是無
法忍受,自己愛慕了數十年的枕邊人,現在只想死、只想離開這個家。
多麼黯然。
因此,對於最後的結局,我終於得以釋懷。老先生只是給了老太太,她想要的結束。如同
那隻誤闖進家裡的鴿子一樣,老先生並不是疲倦、並不是嗜殺。他只是,頭一次發現,原
來自己可以掌握命運,掌握事情的結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麼容易;但其實,「放
開手」比「執子之手」,更難做到。於是觀眾們繼續看到,老先生嘗試多次以後,終於用
黑布捕捉住鴿子。但他並未加諸傷害。反而,老先生隔著軟布溫柔撫摸,然後放手讓鴿子
離開----
那是屬於老先生的,愛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0.1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