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號外
踏入《號外》四十年,前輩們都說《號外》離他們生活好遠。
我不以為然。我這種被視為有能力帶領一點思潮的人,都好像對很多事情不以為然。
所謂「帶領潮流」的人,往往都會顧盼自豪。
某天我看黃偉文的面書,他貼了鄭中基的《人若然忘記了愛》的改詞版,說:「現在有人喜歡的事情,他二十年前已經喜歡了!」(Everything you like I liked twenty years ago!)這句印在很多T恤上的說話,引證了某種「自豪」感。的確,大概二十年前,我還是會聽著電台,看著收音機傳來什麼。是彭羚唱「其實我想結婚,橫掂有鋪結婚癮」(彭羚唱寄調《讓我跟你走》),還是「帶你老豆入廚房,我餵佢食橡皮糖,原來棚牙爛晒,帶佢放係大會堂。你有你入自由黨,我有我食話梅乾~」(黎明真人演繹《情深說話未曾講》之廚房版《帶你老豆入廚房》)……那時候,收聽的瞬間,還是有一點那一刻共享秘密壞事的快感。那個時代,電台仍是某種「瞬間的快感」的提供者,錯過,就沒有了。那時候的人,交往的時候會一起聽《嘩嘩嘩》,還會打給那時候的男/女朋友,邊聽邊笑。而且,有很多「傳奇瞬間」,過了就沒有了。比方說,以前卡拉OK剛流行,903會找來歌手交換唱歌,那主題叫「星星相惜交叉剔」。而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聽到楊采妮版本翻唱蘇慧倫的《我一個人住》,不知道現在903的前輩們還有沒有留著。就算有,也不容易找出來再聽一次吧。
如果《號外》是一個人,不論他願不願意,時代也向前走著了。正如我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我在做電台,而電台的角色和功能都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電台是「微妙瞬間見證」的工具。你有聽,就是有聽。沒有聽,你聽同學、朋友覆述,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Radio magic 在這個世代已不復見。你這一秒不看,不聽,不理一件事,如果網路上有人留下了足印,你還是可以下載收聽。現在我的朋友聽《光明頂》,當然有人聽Live的。但有更多人,是加入了一些Line/ Telegram的群組,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聽四十五分鐘陶傑的發言。做電台節目,由一秒感動,變成傳世的傳奇。你的東西只有時效性,不能傳世,也沒有花時間的必要。網路上搶著要給你娛樂要你笑要的哭要的感動要你驚要你怕要你可憐的人,恆河沙數。你看,最近有一次連中東黎巴嫩有一個家務助理打嬰兒的短片上載了,香港的媽媽群組都群起攻之要尋個真相,找出那個打嬰孩的毒婦。我現在才知道香港人對中東嬰兒,都那麼大愛無疆。愛不愛不是重點,重點是媒體變了,生活方式變了。我們很多人在網路活得像一個身份,在現實世界可以是另一種模樣。而這種表裏無一性,造就了無謂的紛擾。當人人都有機會是媒體,人人都有機會做trendsetter(潮流製造者)。
當然,有機會不代表可以做到。《號外》給我的,不是一種「那時候流行什麼」的能力,而是一種「如何令某種東西流行」的力量。《號外》的原型是什麼呢?大抵是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時候,一群中產覺得現在香港的本土口味不夠「有品味」,現存的雜誌也不能再給他們滿足。大概創作原點有點像現在的「翻唱歌手」或 YouTuber 一樣,是別人做的雜誌不夠好看,所以自己捋起衫袖做吧?而在前網路時期,雜誌有著「建構社群」的功能。中學會考的時候英文科的老師一定會教我們寫 Letter to the Editor。寫稱謂的時候一定要用上Dear Editor,Editor要有大楷的E。老師說Editor是一個人,是帶尊稱的。原因是,每一本雜誌,也是一個族群的延伸。
某次在香港的大學聽到,建立「個人新聞台 PCHome」的創辦人,現在在台灣寫《國宴與家宴》賣到世界滿堂紅的詹宏志先生曾說:「雜誌是一個族群」。就像新聞群組、聊天留言板沒有出現之前,雜誌就是有著共同趣味的人交換訊息的地方。亦舒的半自傳體式小說《女記者手記》中也有提及,有些讀者,以前會像現在的網路噴子hater一樣,看到不滿的文章,如她寫過一些對某位外國歌手的辛辣批評,都會收到如雪片撒落的投訴信。而Letter to the Editor就是讀者與編者交流的接點。你讀的如果是釣魚雜誌,在某地方,那季節釣著某一條魚,那條魚用那個魚鉤比較好?如果你讀的是摔角雜誌,那個地方什麼時候有大賽,大賽有什麼選手參與,參與過後又有什麼後著,之後的發展若何?這些都是以趣味分割的族群建構,也是市場分割的部份。常聽人說,香港的雜誌以前是Trendsetting的能手。以前讀《yes!》,你真的會相信某個歌手是理應被稱作「毒瘤明」的。而讀《號外》的人又在追求什麼呢?從很多個《號外》留下的身影看來,有一群追求著更好、更潮、更時尚的人,是《號外》的追隨者。錢瑪莉的人生除了穿Kenzo,他們代表著精英族群的生活。他們看不起中文大學的人,他們會看《明報月刊》,他們會認中關社,他們不知道生活的趣味,穿著打扮也無聊透頂。從錢瑪莉的眼中看來,時尚的女人需要晒很多的太陽,以黑珍珠皮膚代替我們現在深信不疑的白就是美。錢瑪莉更不會明白,為什麼平庸的人只希望自己在「德福花園」供完房子就當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我相信現在很多八、九十後也在想如何供完他們的三百多萬房貸吧?)錢氏代表的,是一種香港欣欣向榮,大家開始有餘裕的生活態度。四十年前,我們應當這樣。三十年前,大抵是《號外》族群的性取向使然吧,他們的生活也有介紹當時仍未「非刑事化」的同志生活指南。在同志作家葉志偉的筆下,《號外》給了他和他的族群朋友的同性戀生活啟蒙。那時候的同志,往往扉徊在即若離之間,究竟自己是不是?這種對同性的性慾是對抑或錯?葉氏筆下的主角,就是在這種賀爾蒙和道德對錯之間,在《號外》中找到救贖,穿著那時候很流行的Dr. Martens 皮鞋,戴著過多的手繩,按圖索驥的在《號外》的同志生活指南中,尋找那個在主流媒體隱形的生活空間。再過一段時間,當《yes》介紹的衣褲鞋衫都在幾百元的價位,潮流雜誌開始滿地開花,《號外》還是那個「生活品味」的重鎮。那時候還是電台節目主持的黃偉文在中學時代,據說也會購讀《號外》。而他曾在《號外》封面那一季,做「猿人襲地球」那一期,曾提及那時候買《號外》,是需要在午飯時間買的。還會有意無意的跟同學說「這雜誌的字很難懂的,你不會讀」。也許,每間學校都有一種這樣的人。那時候我的學校需要在屋村,我的父母雖不算目不識丁但也只是一天到晚擔心錢不夠用那種人。對我出身的那種家庭,所謂品味是遙遠的。讀物也只可以是老師介紹的「讀好書」書單,才會有機會讓我借讀。對,只是借讀,而不是購閱(說過了,家貧是事實)。那時候那種文化窗口,跟今時今日不同。我要讀村上春樹,也得要等圖書館的老師買回來,然後才有機會放出來給我們讀。對愛情的想像,來來去去都是梁望峰或是張小嫻。這些都不會是母親理解的世界。母親最希望我讀的,只是教科書:「你考試又唔係叻過人讀咩閒書。」對,因為我在班上永遠只是考第二、三的名次。陳浚旌(中學時代永遠考第一那一個人)永遠都比我優秀,而母親也會說「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考第一」。但那時候,在母親不知道的世界和空間中,也有一兩個同學會讀《號外》和他們的周邊人士寫的東西,如那時候的903會談及英倫流行音樂的潮流,Sex Pistol 是什麼?我當然不會知道。我只會聽陳慧琳的《誰願放手精選十七首》和許美靜的《靜聽精彩十三首》去完成我需要做的十五年會考Past Paper。那時候,卻有一個叫鍾思漢的同學,知道Sex Pistol,會在Past Paper 中掏出林奕華的《太多男人太少時間》,那本講北海道強生故事的那本小說。至於鍾思漢和陳浚旌在做什麼,我已沒有聯絡也不會打探了。只是依稀記得,那時候的自己,看著一群有閒錢讀《號外》,有樣貌空間交女朋友的朋友的生活,覺得自己很渺小,很遙遠。
進了大學,好像都沒有那麼認真的想像生活品味是什麼。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會考,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進了大學。那時候我們好像要進入新時代。我曾經在一家網路電台工作的,叫Radiorepublic。那時候寬頻仍沒有那麼快,網路電台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大概,我們都好像要做一些節目出來,然後要大家去聽。但由於沒有廣告,所謂網路電台也不知道如何生存。我做了大概半年就走了。那時候要做很多東西,要做清談節目,要做音樂節目。生活是什麼也不知道,有什麼態度可言?也像錢瑪莉的所言,我進的是中文大學,那兒的人相對比較簡單,比較直白,比較樸素。那是地理環境使然的:當你身在大學區,從宿舍走到超級市場都需要二十分鐘的腳程,要一排巧克力一個即食麵也需要努力,什麼中環,什麼同志,什麼生活品味,其實都會暫時放下。因為要完成課業生活,已不簡單。
再過一段時間,我去完日本唸書回來,遇上了好幾個奇怪的機會。如《號外》的前總編輯黃源順因為在《信報》讀過我的文章,就找我寫一月一次的人物專訪。那時候還有又一山人拍照,寫的人都是我選,而做的東西都很厲害。當時還沒有很多人在乎的何韻詩、陳淑莊、王貽興,我都好像有寫過。現在這些人,我是有手機,但也不再聯絡了。各種理由吧。是什麼都不再重要,也許我仍維持著某種在錢瑪莉身上感染的直白:看著曾經是朋友的人轉變,我會慢慢挪開身影。而為著寫稿子,我也需要下很多苦勁。其中一個啟蒙我的同代朋友,是大秀。你也許沒有很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在《Milk》的文化欄目這些年,教了我很多事情:他說作家的態度就是吸收和輸出。要讀書才有東西可以寫。這跟也斯教學生的方法有類同的地方:也斯生前也教過學生,說「冇野寫唔好搞人,睇多D書」。直至今天,我也絕少在專欄中論另一個作家。像電影《小親親》中那個應可被現在的人稱作「文青女神」的吳秋月不一樣。寫專欄要讀書,是我一直相信的事。而大秀也教我讀很多台灣中生代的作家。他說黃國峻好看,黃春明的孩子那些傳奇事,都是他告訴我的。為什麼這些以前理應在《號外》中出現的人,卻到了《Milk》呢?黎堅惠在世之時,曾在書展跟梁文道、黃偉文搞講座,談的是「時尚書寫」。梁文道想切入的點子是,如果香港的作家要找下一個市場,《號外》式的、《Ameoba》的時尚書寫,會不會有一定的市場呢?可惜或可恨的是,那時候去書展趁的人,也許是粉絲,問黎堅惠或黃偉文的問題,大概都是問他們會不會有機會再做《Ameoba》之類啟蒙人心的刊物,我很記得黎氏說:「要搞都搞過了,以前搞的時候就被人家說我們搞小圈子。」的確,以前的《Ameoba》有著「年輕感覺《號外》」的氣味。找來當時得令,在903的舞台上撐一字馬的謝霆鋒做封面。找來 Dry(是雷頌德和馮德倫)起封面叫 Dry Wet Wet,淋濕了不苟言笑的馮德倫先生。那些傳奇,仍是歷歷在目的。只是,這十多年,誰在建構潮流呢?
也許,我玩面書這些年,都是在想像究竟什麼事情會令我生活好過一點。如果你認為《號外》曾做過trendsetter的角色,倒不如看看我這些年試過,有成功有失敗的 KOL 個案。如果你記憶比較好,「#如果你工作累鳥」這幾隻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網路上看奧運,集中看體育運動員胴體這「潮流」,是誰射入網路的呢?當時我在想,大家看奧運,為什麼要看誰贏?贏了又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很簡單,體育運動自從加入了商業贊助,那大家就直白一點說,其實運動員也只是在娛樂大家。為什麼歐鎧淳會比李慧詩更多媒體曝光機會?為什麼方力申司徒端祈可以成為藝員?那也不過是「你的樣子如何,你的身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那網路的出現,只是把人的慾望更輕易的放大,更輕易的射到人類的體外。手機閱讀是私密的。以前看電視,你的家人必會跟你分享電視的內容。你聽收音機,如果被母親知道你偷聽《聖馬田寶貝紀念夜校》,她一定會罵你。但她自己背著丈夫聽顏聯武的《霎時衝動》,她就是對的。那時候唸男校的我有女同學打電話給我,電話由姐姐或父親聽,他們會叫我聽電話,老豆也會有意無意的說一句「阿仔呀,有個女仔搵你呀」,之後母親就會煞有介事的出來說「你求學時期不準談戀愛呀」。但現在你看看小孩的手機?誰知道他們的Tumblr在看什麼人性交的畫面?他們的Snapchat有幾個炮友群交的群組?總之他們看手機,父母很少機會知道他們在看什麼。因此,你不難發現,在網路上,關於性、交往、感情、港女港男糾結的事情,是最多人看的。因為香港人都愛面子,沒傳奇,大氣候要清淡無味。在這個喜愛用性和「交往人數」論斷人是否一個好人的「民族」,網路上對性或 「#又有性暗示」的需求,是「#唔可以原諒」地被需要的。那從2012年起,你應該明白為什麼Tom Daley越來越多人報道,阮馬素無端平白無事會變成某個商場特意要邀請他來為那元旦倒數的嘉賓,而他所得到的名錶及保健食品的廣告合約,也許都是網民在「#如果你工作累鳥」這遊戲下所衍生的副產品。
一次的出現,是偶然。那如果再出現一次,又如何呢? C Allstar 由旺角街頭走到叱吒大頒獎台再成為紅館歌手,那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實力。而我也不相信《摘星天梯》和我時任的上司們看完後對他們四人讚不絕口是其中一個令他們那年獎運亨通的原因。他們要有實力,才可以上到那個位置。那吳業坤呢?2016年我曾經被一個網民恐嚇要淋我鏹水,而那網民已在留言說過她想去買但找不到。警察們聲稱他們會查但直至執筆之時什麼都沒有,也有很多朋友好像很關心我的在Whatsapp Line 和面書Messager中問我需不需要介紹定整容醫生給我一次過把我的樣子弄好。而那時候,我最脆弱的時候,吳業坤就在他要出去做運動之前,特意送我一程。這一點,我永遠都記得。吳氏是不是唱得很好,不知道。見人見智。但至少他在台上,態度清晰地告訴大家他很想也很願意唱歌,聽他唱歌的時候不需要像聽很多流行歌手一樣要提心吊膽。在他年頭一次過得到我最喜愛男歌手、新人獎金獎和我最喜愛歌曲《原來他不夠愛我》的時候,我已知道那是我們在網路上延綿慎密的努力就得到好報。首先,不論你相信或不相信也好,903的頒獎禮,要投票就是來真的。從多個証人給我的証供,他們都說商台的「網路投票」是真的。如果有些歌手覺得他們的歌不能得獎,是因為大傳媒「唔支持、唔播」,我倒真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有一年,有一首歌叫《撐起雨傘》,有一些歌手說大傳媒不播。不播的話,商台又為什麼會讓他變成可投票選取的一隻歌,最後還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把一首跟佔領運動關係密切深刻的歌放到大台,變成那個頒獎禮「註腳」?自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如果網路是來真的,有些事情就可以做了。大家記得「#食好西」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嗎?是有一次,吳業坤開工過後,說自己「工作累鳥,要食好西」。大概他是想打「好東西」,而我卻截了他Instagram的圖,說:「現在的小孩說話真直接」。當然,「#食好西」是一種性暗示。究竟他吃飯之後會去那兒,他也不知道。但結果這三個字,現在仍跟著他,和很多的「廣告文案」都有挪用。當時 100毛的編輯朋友,仍對娛樂圈的人共事有點興趣,就知道「#食好西」這三字「有得玩」,但電視台的大員做訪問談這些「無聊事」不會有成果,結果 100毛的朋友就用了 Whatsapp短訊訪問的形式再炒大了這件事一次。之後,大家就留意了我和坤氏之間的交流。很多人以為我們很好朋友。對不起,我真的不會說。究竟一個人要做過什麼才是朋友呢?我想,在現實世界調侃一下大家,是朋友會做的事。但由於我的一點狡猾,令我和坤氏的面書都在互利的狀況下得到更多人關注。他現在做廣告的機會都比我多,收的價碼也比我高。我是高興的。因為,至少他成功了,沒有忘記我。而我再一次證實「#食好西」三隻字的力量,和我加瓊姐這些在網路上被視為廢青廢人的人,在各式各樣的制肘和冷言冷語之中,改變現實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的。如藥妝店的新品介紹,最近是不是多了?關於讓座和世代之間的爭拗是不是長看長有?關於香港遊客在外地的「品格」問題,為什麼好像大家都很在乎?另外,有很多人在我回來時都告訴我:不要只做日本的資訊,現在都是韓流了,為什麼要寫日本。那為什麼各大網媒都在做日本的資訊?《逃避可恥但有用》這支舞,為什麼好像很多人在看?星野源是誰?大抵是以前903《是日本人鄭家輝》講的Luna Sea那種級數的「流行資訊」吧?
所謂KOL Key opinion leader 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至少我不覺得我可以脫衣服上載一兩張照片就會很多人讚好。我也不會叫人食屎,或叫自己食屎。更不會自稱XXKOL然後廠商給你難喝得要死的薰衣草茶還要讚好,明明自稱文青的人都要舉高雙手脫腋毛。
意見領袖要帶起潮流,首先要問幾件事:你可以令現實世界有改變嗎?改變了你又會高興嗎?而要令現實世界改變,我要又付出什麼代價?所講意見領袖,首先你要有意見。以前我聽903會聽 Fool’s Garden、會聽Suede,因為他們會說那個好聽那個不好聽。那時候903的音樂節目,會有音樂人,唱片公司,DJ的人討論會將流行曲像《城市論壇》一樣,把《一生最愛就是你》和《濃情化不開》拿上檯面討論,誰比較好聽。當然,觀點角度見人見智,但總有點爭執點:「那有一天不想你的chorus那個hookline 是『是你嗎?是愛嗎?是你出於真心日日夜夜彷彿漆黑中說話~』和『情越濃越會化不開』比較……」現在呢?人人都是評論人了。李蕙敏再出來新歌寫得若何?鄧小巧的《強弱》、《煩可寧》、《荒唐》一次比一次來得精彩,為什麼沒有人留意?盧巧音也回來過,《哲學家》夠厲害了吧?可是卻也沒有了《垃圾》那時候的驚為天人。你去Clockenflap了沒?我覺得Chemical Brothers 不會給 Sekai no owari 來得精彩……人人都好像知道很多事情,而人人都好像想以「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為榮。但問題是,知道又如何呢?
再者,以前的 Trendsetter 大抵比我們幸福。他們製造潮流的時候,不會被問及究竟你是黃絲抑或藍絲,你是撐警察還是屌警察的人。政治不動盪,才有閒心閒情。未來五年,我們會安定嗎?香港不安,世界也不特別寧,那要走到那兒去?
回看這些年,我好像被視為 KOL ,也有很多學生問我如何才可以做到 KOL。感覺就好像以前阿 Bu 看著電台的同事,只是回去做兩小時節目之後就可以去玩去滑水一樣愜意。對期望著 KOL 這份工作的人,大概只會覺得我可以坐在淺水灣畔的餐廳,喝著日本茨城縣運來的手工啤酒,邊寫稿子邊抽一抽水就可以有飯吃有日本可去,倒是一件樂事,right?可惜的是,當我嘗試把我的工作簡化傳達,我的學生都不相信。抽水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要想那麼多事情。
對,一次爆發,是意外。我是一次又一次的爆發,連續兩年被視為是「最有傳達力的香港面書專頁」,在我上面的是 100毛,在我下面的是富可敵國也可以殺我於無形的「蘋果日報面書專頁」。他們的資源,絕對是我的一百一千倍。我也只是量力而為的想像,究竟這個遊戲可以玩多久。畢竟我清楚知道,世道變,有些事情不變。酸人的事情不變(很多歌手本來以為自己很捍衛言論自由,到他們知道我在做黃昏節目,一個他們以為是很重要的言論自由橋頭堡的時候,已是我做了兩年的時候。他們如果真的很在乎一個電台的電台節目是不是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是不是應該在某些主持離開後,天天聽著那些節目然後告訴大家我是不是在維穩?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只知道用新聞去為自己沾光的重要性),變的只是在媒體民主化(democraization of media)之後,逐臭愛醜的中國人基因性,在香港的網路會發揚光大,我們會見到更多不好看的女孩cosplay 露事業線,又或是有更多人在做自稱「社會實驗」的事情去證實香港人愛「睇人仆街」的根性去收割面書的那些engagement數字。KOL,說到底,只是虛渺的代詞。你看看你的面書,那個 KOL 真的對世道有很多意見?
有意見的人,如我,本早被視為瘋子,孤獨而卑微的一直在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
~~~~~
原文刊於 2016年 《號外》雜誌。大家都在聊報紙,雜誌,閱讀之時,我在podcast 及以前的專欄都說過一丁點這些事。希望大家讀到。
長文?正經的?沒有人看的。都是轉發一條新聞,寫三個字(好似「咁都得?!」),就會有好多反應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風靡兩岸三地的陸劇「蘭陵王」收視屢創佳績,古裝版的偶像劇情節深受觀眾喜愛,本集的《老外看中國》,英國主持人郝毅博再次用他獨特幽默的觀察角度,分享了他對這齣當紅電視劇的有趣見解,千萬不可錯過!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
愛情天梯電影 在 a仔.音樂.旅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前說過,《長相廝守》無論從題材、曲風和歌詞而言,都算不上十分之好,我的感覺是,最多也只是中上之作,但它的流行程度,堪比往昔一眾佳作。不像《囍帖街》在大家都熱烈討論保育之時大談保育,不像《沙龍》大玩借喻的技巧,到底《長相廝守》是如何突圍而出的呢?
1. 樂隊光環
這幾年間,本地樂壇好像少了一種叫做「新人」的物體。老實說,這段日子真正能夠突圍的新人,我只能數得出Aga、JW、坤哥等等幾個,而同時間,原本在樂壇的男、女歌手,退下的退下,被遺忘的被遺忘,相信頒獎典禮要頒個獎給「生力軍」們都不易──人都沒有,有獎誰來拿?
然而,這幾年間能力本港樂壇佔一席位的,反而是樂隊,先不談農夫、Twins這些組合曾經的風光,現在其中一種主流,是Supper Moment、Dear Jane、Rubberband、C All Star等等,樂隊名稱是英文的樂隊。我沒有深究用英文作為名字是否比較「型」,但趨勢如此亦不得不承認,本地樂隊ToNick雖然不是唱正經歌出身,但《長相廝守》肯定是「見人之作」,加上歌詞內容其實也算正面,雖不及Supper Moment的《無盡》如此激昂,或者Rubberband的《阿波羅》如此正面,又或者Dear Jane的《不許你注定一人》、C All Star的《天梯》感人,至少《長相廝守》也可以說是帶出一種「為愛付出努力,迎難而上」的正面訊息,所以能夠拿光環也是很順理成章。
2. 青春、熱血電影主題曲光環
當然,我覺得這個因素比前一個更為有力。參考《那些年》、《小幸運》﹛不難發現,這些愛情小品電影的主題曲都很容易點撃率過一千萬,甚至過億,你可以說是買Like買View,但歌曲唱得街知巷聞倒是一個事實,我肯定在香港,懂「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一定比懂「難道我可以扭轉宿命 重遇你一次」的人多。同樣道理,我極度相信會唱《小幸運》的人會比《長相廝守》的多。
問題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都是青春愛情小品,都是在說那些想追又不敢追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能力觸動人心的原因是,即使這些故事不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hit rate有10%,票房已能大豐收,更何況實際上有過這些經歷的人一定不止這個數,加上人總是容易留戀得不到的東西,不然《羅生門》都不會這麼受歡迎,所以這些電影只要拍出基本水準也肯定大收旺場,而《救殭清道夫》雖然不是講述學生時代所失落的愛情,但電影的愛情線運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形式呈獻,那種需要經過重重難關才能維繫的愛情,一樣為人渴望,畢竟是觀眾看住電影主角披荊斬棘,不是自己親身上陣,得來熱血而全不費功夫,何樂而不為,而且電影中還有林明幀的加持(也可能是主因),所以就算是粵語電影,受眾少了,但依然受歡迎。
同時,電題主題曲又那麼青春熱血,不出名才怪。
說到這裡,我本來也想加第3個論點,不過,離開了中學的校園太久,也實在想不到第3個強力的理由去解釋這回事,所以我就不寫了。但是,從《長相廝守》這首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趨勢,在本港,樂隊的音樂、電影主題曲,的確比較容易在云云眾多港產歌曲裡面突圍而出,但我並不是叫大家一窩蜂夾Band,或者去寫電影主題曲,因為電影主題曲要出名,更重要的元素是有一套吸引的電影,我想大家有這個資金,你把自己作的歌拿去M記熱播也可以唱得街知巷聞,用不著用這個迂迴的方法。
不過,假若日後有機會為電影主題曲作曲、填詞、編曲,的確值得費盡心思去譜寫出扣人心弦的歌曲,雖然不肯定電影是否賣座,但是,在我看來,這的確是還歌曲成名的一個捷徑──當然機會還是很渺茫。
老實說,所謂方程式,不過是用來解釋為什麼一些歌曲會特別容易成名,要照辦煮碗使這些方程式,對一般人而言幾乎沒可能,如果真的有一條這樣的成功方程式,你也不用在這裡看這篇文章了──在如此商業化的社會裡,這些內容肯定成為了收費的課程。
http://aamusictravel.com/…/%e6%b5%81%e8%a1%8c%e6%9b%b2%e6%…/
愛情天梯電影 在 eVonne 許慧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幫忙轉貼一下,買我的二手DVDs,可以做善事,可以幫助可憐又可愛的Abigail!♥謝謝!
----------------------
eVonne許慧欣二手電影DVD愛心義賣, 幫助艾碧兒.
歌手(以及AT長期支持者)eVonne許慧欣捐贈私人DVD收藏給台灣動物協會! 每片DVD40元起,共有192張熱門影片!eVonne也很熱心的提供她的親筆簽名照給購買200元以上的朋友們!
...Continue Reading
eVonne許慧欣二手電影DVD愛心義賣, 幫助艾碧兒.
歌手(以及AT長期支持者)eVonne許慧欣捐贈私人DVD收藏給台灣動物協會! 每片DVD40元起,共有192張熱門影片!eVonne也很熱心的提供她的親筆簽名照給購買200元以上的朋友們!
DVD義賣收入全部幫助鐵絲截肢狗狗“艾碧兒”的醫療費。(想要了解艾碧兒的完整故事,請點入這裡:http://www.animalstaiwan.org/rescue.html)
完整DVD片名清單,請往下看! (謹限於線上義賣)
運送方式: 您可以選擇郵寄(郵費另外付)或您可以到台灣動物協會救援中心去自取。 每星期謹出貨一次, 所以您的訂單可能需7至10天的時間送達.
付款方式: 您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方式付款: 銀行或ATM轉帳, 郵政劃撥, 或線上信用卡刷卡.
退換貨: 我們恕不接受退換DVD.
如何購買DVD: 請寫信至 shopping@animalstaiwan.org, 提供您想購買的DVD清單,您的姓名,聯絡電話,郵寄地址,您選擇的付款方式,以及您希望的運送方式。我們將會回覆並提供付款資訊以及確認總金額(以及郵費,如果您選擇郵寄為運送方式)。
謝謝!
--------
Second Hand DVD Charity Sale. Fundraiser for Abigail.
Singer (and long-time supporter) eVonne Hsu has donated her personal DVD collection to Animals Taiwan! Each DVD is priced at NT$40 and up with a total of 192 different DVDs! eVonne has also kindly offered her autographed photos to those who purchase NT$200 or more!
ALL money raised from this DVD sale will be going towards Abigail’s medical bills. (To read Abigail’s full story, click here: http://www.animalstaiwan.org/rescue_en.htm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the complete list of DVDs on sale. (Online Sale Only).
Delivery: The DVDs can be mailed to you (with additional postage fees) OR you can pick up your order at the Animals Taiwan rescue center. Orders will be mailed once per week only, so please allow 7 to 10 days for your DVDs to arrive.
Payment: You may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payment methods: Bank/ATM transfer, Post office funds transfer OR Online credit card system (Taiwan-issued cards only).
Returns/Exchange: We will not be accepting returns or exchanges.
How to order your DVDs: To order, please email shopping@animalstaiwan.org with your list of DVD titles, your full name, contact number, mailing address, your chosen method of payment and your chosen delivery method. We will provide you with payment details and confirm total cost (and postage fee if you choose mailing as method of delivery).
Thank you!
-----------------
*All DVDs NT$40, unless specified otherwise
*全部DVD 40元, 除非另外標明
English DVDs/英文片:
30 Days of Night (惡夜30)
7 Dwarves (7矮人)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環球世界80天)
Art School Confidential (校園祕密檔案)
Assault On Precinct 13 (殲滅13區)
Bed of Roses (玫瑰花床)
Bedtime Stories (天方夜談)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Big Stan (猛男姦獄)
Blonde and Blonder (波霸與波神)
Bordertown (亡命殺鎮)
Bug (恐怖幻象)
Capote (柯波帝: 冷血告白)
Cashmere Mafia (Season 1, 7 episodes), *NT$80
Cellular (玩命手機)
Changeling (陌生的孩子)
Chasing Papi (劈腿4人行)
Christmas with the Kranks (蹺家大作戰)
City of Ember (微光城市)
Daddy Day Camp (奶爸集中營)
Dark Water (鬼水)
Date Movie (正宗約會電影)
Dodgeball (鐵男躲避球)
Dunks! Volume one (NBA 灌籃高手)
Edison (驚爆頭條內幕)
Eragon
Evan Almighty (王牌天神續集)
Everyone's Hero (洋基英雄)
Fat Albert (擺大肚王搖)
Firewall (防火牆)
Freedomland (自由過度)
Friends with Money (我的好野女友)
Full frontal (正面全裸)
Good Boy! (我愛一嘴毛)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晚安, 祝你好運)
Gun Shy (愛情搶手)
Hannibal Rising (人魔崛起)
Happy Endings (完美結局)
Happy Texas (一籠傻島)
Hardwood Classics Series Double Header (NBA經典復刻版 超級灌籃)
High Crimes (案藏玄機)
Insanitarium (恐怖食人院)
It's Always Sunny in Philadelphia - Seasons 1 & 2 (踢球叫練), *NT$150
Kicking & Screaming
Knowing (末日預言)
Lady in the Water
Las Vegas - Season 4 (慾望之都 - 第四季), NT$300
Las Vegas - Season 5 (慾望之都 - 第五季), NT$300
Little Children
Mindstorm (超能戰將)
Monster (女魔頭)
Munich (慕尼黑)
My Mom's New Boyfriend (我媽的新男友)
National Treasure 2 (國家寶藏: 古籍祕辛)
No Vacancy (針孔旅社)
Ocean's Thirteen (瞞天過海: 13王牌)
Passengers (靈異航班)
Paul Blart: Mall Cop (百貨戰警)
Paula Abdul Cardio Dance, *NT$20
Poseidon (海神號)
Pride and Glory (非法警戒)
Resident Evil: Apocalypse (惡靈古堡II:啓示錄)
Respectable
Rogue Assassin (玩命對戰)
Rules of Engagement (火線衝突)
Running with scissors
Saw II
Saw III
Scary Movie 4 (驚聲尖笑4)
Scoop (遇上塔羅牌情人)
Semi-Pro (灌藍大帝)
Shark Attack (噬人鯊)
Shoot 'Em Up (史密斯先生)
Skinned Alive (人皮活剝)
Sleep Cell - 3 Disc Set, *NT$150
Sleep Walking (失控旅程)
Snakes on a Plane (飛機上有蛇)
Spy Game (間諜遊戲)
Stealth (機戰未來)
The 4400 - 3rd season, *NT$300
The 6th day (魔鬼複製人)
The Bounty Hunter (賞金獵手)
The Closer - first season, *NT300
The Contract (死亡契約)
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驅魔)
The Eye (異度見鬼)
The Flock (屍蹤現場)
The Hillside Strangler (L.A. 殺人狂)
The Ice Harvest (老大凍未條)
The Indian in the Cupboard (魔櫃小奇兵)
The International (黑暗金控)
The Kingdom (反恐戰場)
The Last Sign (惡靈夢魘)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分裂幻象)
The Omen
The Orphanage (靈異孤兒院)
The Producers (金牌製作人)
The Spirit (閃靈俠)
The Taking of Pelham 123 (亡命快劫)
The Third Wheel
The Wendell Baker Story (愛情奧客)
TMNT (忍者龜:炫風再起)
Transamerica (窈窕老爸)
Tropic Thunder (開麥拉驚魂)
Twilight (吸血新世紀)
Underworld: Rise of the Lycans (決戰異世界前傳: 鬼哭狼毫)
United 93
Untraceable (Live殺人網站)
Vantage Point (刺殺據點)
Waking Ned Devine (樂透天)
Wanted (刺客聯盟)
We Own The Night (萬惡夜總會)
What a girl wants
What Just Happened
Chinese DVDs/中國片:
宅變 (The Heirloom)
嫁個有錢人 ( Marry a Rich Man)
夢幻廚房 (Magic Kitchen)
長江7號 (CJ7)
Other Foreign Language DVDs / 其他外語片:
Spanish(西班牙): Di quie Si (真情一路發)
Japanese(日語) – Infection (感染)
Korean(韓文) - My boyfriend is type-B (我的B型男友)
Korean(韓文) - Love, So Divine (緣份的天梯)
Korean(韓文) – Happy Nake Christmas (愛在繽紛季節)
Fuerzabruta World Opening Buenos Aires 2005 (Documentary)
愛情天梯電影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風靡兩岸三地的陸劇「蘭陵王」收視屢創佳績,古裝版的偶像劇情節深受觀眾喜愛,本集的《老外看中國》,英國主持人郝毅博再次用他獨特幽默的觀察角度,分享了他對這齣當紅電視劇的有趣見解,千萬不可錯過!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Hello!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郝毅博!還記得我之前分享看了甄嬛傳的心得嗎?最近因為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批評甄嬛傳的文章,使得這部之前很紅的大陸劇,再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不過,今天想和大家談的是另外一齣最近在大陸和台灣都非常紅的連續劇,沒錯!就是「蘭陵王」,蘭陵王本名高長恭,是北齊文襄帝的第3個兒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真實歷史人物,聽說因為他長得太帥了,為了在能夠威嚇敵人,他打仗時會戴著面具。
這部戲裡演蘭陵王的演員是馮紹鋒,我之前看過他演的太極,他在裡面演的是一個有點像是中國版的萊特兄弟的角色,在蘭陵王裡他就真的是把高長恭這個角色的魅力發揮的很好,大家看看,他在戲裡很喜歡洗澡,有時候還會弄得像在拍沐浴乳廣告。當然,身為將軍,武功高強是必要的,偶爾還要SHOW出好萊塢動作片裡才會出現的技巧,再看看他這麼一揮,還可以直接把箭打成反方向射回去。除此之外,他坐牢時會有雞腿可以吃,必要時他也可以幫忙推銷農產品,真不愧是古代版的中國隊長。等一下,這個人是不是THOR裡面的LOKI啊?
女主角的部分,由台灣演員林依晨演的天女雪舞可以說是整部戲裡的靈魂人物,所以首先,她必須要像美國少女喜歡的吸血鬼電影一樣,讓戲裡的男一、男二和男三同時喜歡上她,然後會互相爭吵、決鬥、流淚和合作。不過,蘭陵王裡的雪舞是非常特別的,她除了會逃獄、會做炸彈、會看中醫、會看星象、還會製造濾水器、製造播種器、製造無字天書、製造疑似化妝棉的東西外,這個真的就比較誇張了,她竟然可以幫馬醫腳、幫雞針灸,根本怪醫杜立德。
林依晨演的雪舞也很有意思,她的台詞啊、反應等等,其實都和現代的,我們身邊的女生滿像的,大家看看這句話,連犀利人妻的經典台詞都出來了。
接著是喜歡雪舞的兩個角色,首先這個飾演皇帝的陳曉東我比較熟悉,記得在台灣唱KTV的時候,男同學很喜歡唱他的歌,一邊比那個動作,然後另一個人在旁邊謆風,好像他MV裡這樣。而且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台灣最近的王金平事件,很多網友說是現代版的蘭陵王,然後我那天一看,是不是有點太巧了,那這個角色讓我覺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竟然可以像「Gladiator」裡面的Russell Crowe一樣單人打老虎,而且他竟然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一把像藍波刀的東西。
另一個很喜歡雪舞的角色,就是這位史上「最強閨密」韓曉冬,我覺得這個角色好玩的地方是,大部分的觀眾應該都滿喜歡他的,因為我覺得他的角色有點像我們觀眾,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看發生在雪舞身邊的這些事情,然後當雪舞被陷害、被欺負的時候,大家看得很氣對不對?這個時候他就會像我們心裡的聲音一樣,跳出來維護雪舞,教訓壞人。
那當然,每個宮鬥劇裡面都要有一個由愛生恨的女人,她們除了在戲裡使壞以外,通常在現實社會裡也會入戲太深的觀眾們罵到臭頭,蘭陵王裡的鄭兒,同樣具備了一個壞女人該有的技能,包括沒朋友、偷聽別人講話、挑播離間、裝無辜、放狠話等等。我覺得鄭兒比較誇張的是,她除了喜歡一直偷抱男主角讓女主角吃醋以外,竟然還勸皇帝推廣恐怖的節育政策。
那整齣戲除了愛情片的經典老梗,像是水中接吻、浪漫大旋轉、男人婚前婚後的改變。還有這個,所有人都會叫壞女人別再演了,但她在男主角心裡必須是天真的。
蘭陵王裡其實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特色,像是這個,他們的天空經常會飄落一些不明物質。然後劇裡的角色會不停的中毒,不停的跌落山谷,不停的中箭,可是曉冬這幾箭特效的成分就好像有點明顯了,不過沒關係,因為他很會演,你們看看,都出汗了,所以大家看起來還是覺得滿痛的。 中共 新唐人 ntdtv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