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的香港建築】
香港的殖民建築可分四代,之前介紹過的第一代維多利亞時代建築,而第二代則是愛德華時代建築。有學者認為,所有香港於1841年 英國佔領港島到1997年回歸中國這段期間建成的建築物,嚴格來說都屬於「香港殖民地建築」。也就是說,殖民建築不一定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現代的,就像之前曾經介紹過的灣仔舊街市。
所謂的「愛德華時代」建築,也是以時代來劃分。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駕崩,愛德華七世接位登基,雖然他在位時間只延續至1910年,不過就建築時期來劃分,一般會將整個1910年代都定為「愛德華時代」。這時代較流行的建築樣式有安妮女王復興式(Queen Anne Revival),其美學設計多有紅磚牆和以白色粉刷的橫向灰泥裝飾帶(white painted stucco banding),典型的例子之一是今天的香港醫學博物館。另外,愛德華巴洛克式(Edwardian Baroque)亦是流行風格之一,建築一般擁有高兩層或以上的古典柱體,建築中軸亦有三角形山牆及圓拱頂或塔樓等,知名的例子有已清拆的舊尖沙咀火車站及今天的終審法院。
📸 ystsoi / Flickr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香港 #藝術 #建築物 #建築 #旅遊 #上環 #尖沙咀 #城市 #discoverhongkong #architecture #urban #art #hongkonger #asia #instagood #destination #852 #hkig #travel #building #modern #colony #cityphotography #history #britain #thisishongko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孫中山紀念館Dr. Sun Yat-sen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紀念館於2006年12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後1個月)正式...
「愛德華時代建築」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愛德華時代建築、維多利亞建設、維多利亞式房屋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維多利亞與愛德華? 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百年建築最 ... 的評價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跨域專家導覽EP3 的評價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愛德華式建築特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愛德華式建築特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尋幽探秘:昔日的司法刑罰重地—大館】
對新一代而言,「大館」這個稱呼會被理解成一所被活化的古蹟以及藝術館,是現代表演藝術的集中地;但在不是太遙遠的十三年前,老一輩所認識的「大館」仍是三個威風凜凜,重門深鎖的政府機關統稱,他們分別是:舊中區警署,前香港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共27幢建築物集執法、 司法及懲教的功能於一身(如今僅16幢得以保存)。
這個全港最大型的港英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建築群,早在1841年始建,亦是同類型最早期的建築物,當中的建築是充滿維多利亞及愛德華時代建築特色,接下來的數篇將會詳述。
在英國人從上環水坑口登陸香港的同年,第一棟公共建築物便已建成,而這棟正正就是域多利監獄,要了解香港的殖民地歷史,就必須由此處開始。當年的英國海軍上將和行政官義律指揮英軍登陸香港後,便委任對中國法律有認識的駐軍第26兵團威廉·堅(William Caine)上尉為香港首席裁判司,3年後並命其建立香港警隊,及後再兼辦監獄事務,直至於1859年9月離任,共掌權18年。正正時因為這種一身兼三職的情況,亦成為這個建築群設計的源起。
域多利監獄建於1841年,是香港開初期最先以耐久物料建造的建築物;前中區警署為1862年至1864年間的營房大樓;而前中央裁判司署則是建於1914年,在警署及監獄之間。接下來的數篇,阿蹟會為大家解構「大館」的前世今生,敬請期待。
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孫中山紀念館Dr. Sun Yat-sen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紀念館於2006年12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後1個月)正式開幕。甘棠第建於1914年,由香港富商何東之二弟何甘棠興建,何甘棠亦於1950年在此終老。1960年,甘棠第售予鄭氏家族,其後鄭氏又轉售予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作教會的聚會場所。1990年,甘棠第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2年,教會曾計劃拆卸改建,結果引起中西區區議會及居民強烈反對,政府亦認同甘棠第的歷史價值,最終出手以5,300萬元收購,並預算動用9,100萬元進行修葺,作為孫中山博物館。甘棠第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甘棠第樓高4層,屬愛德華時代的古典建築風格。一、二樓設有弧形露臺,以希臘式巨柱承托。外部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陽臺牆身的瓷磚,以及室內的柚木樓梯均保存良好。甘棠第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並裝設供電線路鋪設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現存少數的建於20世紀初建築物。房間的天花均飾有以金箔點綴的灰塑鑲板,而主樓梯及其他當眼位置亦裝設了色彩斑斕的玻璃窗,並以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圖案作為裝飾。甘棠第於一九一四年興建,以第一任屋主何甘棠的名字命名。何甘棠(一八六六至一九五〇年),別名何啟棠,又名何棣生,是何東爵士的胞弟。何甘棠不但是傑出的商人,而且也是著名的社區領袖和慈善家,在二十世紀初的華人及歐亞裔人商界中地位顯赫,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建築物的牆身由紅磚築砌,門窗四周飾有花崗石,露臺建有精巧華麗的鐵製欄杆。建築物內部富麗堂皇,糅合了巴羅克及洛可哥風格的建築特色。地庫至二樓以寬闊華麗的樓梯連接,梯上設有精緻的扶欄。孫中山先生雖然未曾踏足過甘棠第,但他與甘棠第的原主人何甘棠卻有不解之緣。何甘棠生於1866年,與孫中山先生是同年,兩人均曾就讀於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並同於1886年在該校畢業,所以他們兩人原是同學。何甘棠的長兄何東更曾襄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是往來香港島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由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府興建,原意是為方便半山區居民往來中環商業區,並紓緩半山區狹窄道路的繁忙情況。系統耗資2億4,000萬港元興建,1993年10月15日啟用,估計每年所使用的電費約500,000港元。計劃原興建6條類似的扶手電梯系統,後來興建中途發現嚴重超支問題,最終只完成了興建一條便沒有繼續該項計劃。扶梯系統全長800米,垂直差距為135米,由20條可轉換上下行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手電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連接有蓋行人道和行人天橋。系統由中環街市為起點,沿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交加街、羅便臣道,終點為干德道。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完成整個旅程需時20分鐘。
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維多利亞與愛德華? 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百年建築最 ... 的推薦與評價
貴為香港大學首幢落成的建築物,屬愛德華時期建築—— 維多利亞女王1901年去世,開展了愛德華時代(1901-1910)。它以紅磚建造,加上白色灰泥營造線條,屬於古典建築又混合 ... ... <看更多>
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跨域專家導覽EP3 的推薦與評價
聚變:AA倫敦 建築 聯盟的前銳 時代 》展出的繪圖、版畫及印刷,創作者並非僅限於 建築 師,還有藝術家!其中一位便是 愛德華 多.包洛奇Eduardo Paolozzi, ... ... <看更多>
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 愛德華時代建築、維多利亞建設、維多利亞式房屋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愛德華時代建築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維多利亞建設、維多利亞式房屋、愛德華時代建築就來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有最完整愛德華時代建築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