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夢心測:測你當前人生【陰影種類】與面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明明感覺自己一切正常,卻突然的失眠或情緒低落,當下似乎找不出原因,但或許就是你的“人生陰影”在做怪,這次我們就藉由有些恐怖的夢境測驗,找出你的陰影種類與陰影面積,並看看這個陰影將持續影響你多久!
✍🏻題目一、如果今天你做了惡夢,你覺得哪一個夢境會讓你感到最不舒服呢?
A、看到自己喜歡的人,居然和你最討厭的人在一起,還對你大肆嘲笑。
B、遭到家人的背叛,為了錢居然陷害你,讓你身陷監獄。
C、不知為何在夢中欠了一大筆債,遭到債主追殺。
D、明明是好朋友,卻在背後說你閒話,對你的友情其實是用演的。
看
第
一
題
答
案
第一題測:你人生的陰影種類
答案A、你可能有愛情陰影
可能是過往有不好的經驗,或是個性上比較謹慎小心,愛情對你來說不像是甜蜜棉花糖,而是需要克服的高牆,你不想要自己因為愛情而付出一切,也不想要自己受到情傷,雖然冬天時看到街上相擁的戀人會感到寂寞,但你目前還是想選擇一個人生活,命運紅線什麼的,先暫時別綁在小指上吧!
答案B、你可能有親人陰影
家是避風港,但港內偶爾也有波浪,你一方面覺得家人關係需要好好維護,但一方面卻對家人並不是完全能敞開心房,有許多的觀念需要溝通,有許多的想法需要妥協,彼此還有血緣情感的羈絆,不愛情緒被勒索的你,自己生活時比較能夠喘口氣,當然孝順的義務你還是會做到。
答案C、你可能有財務陰影
除非天之驕子,財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陰影,而你對自己有著高期待,不能接受過著沒品質、隨便的生活,因此對於財務的需求比一般人更強烈,這也構成了龐大的壓力,花錢享受的同時,賺錢腳步也要繼續衝。
答案D、你可能有社交陰影
你有一些算熟的朋友,但你對你而言朋友並不是生活的重心,甚至社交對你來說有著不小的壓力,偶爾跟朋友見面聊天可以,但太親密的介入彼此生活就不太行,對你來說,你自己是圓心,向外一層是家人跟另一半,至於朋友,屬於最外層,你會對他們有一些保留。
✍🏻題目二、在夢中,不知為何有個黑影不斷的追著你,你知道被追上會有可怕的事情發生,夢中的你會怎麼做呢?
A、到處找人,看能不能幫忙你。
B、躲在角落瑟瑟發抖,希望不要被發現。
C、回過頭使盡全力跟他對抗個你死我活。
D、怕得受不了,不斷狂奔到醒來為止。
看
第
二
題
答
案
第二題測:你的陰影面積
答案A、像是月亮變化般忽大忽小
你有著強大的調適能力,就算面對人生最難克服的陰影,也能找到放鬆的方式,或是用自己開心的事情來調和心情,你的陰影面積隨著當下碰到的問題忽大忽小,但多數時候你都能掌握情況,維持優雅。
答案B、像是火山平日安靜偶爾爆發
陰影對你來說像是平常休眠的活火山,沒有想到時沒事,一想到可就火山爆發,因此你的心情也出現了明顯的高潮與低潮,亢奮時覺得這個世界美好又友善,沮喪時覺得問題好難解決,做什麼事都難提起勁。
答案C、像是樹蔭一大片但能透光
你是能和壓力共處的人,對於你人生難以解決的課題,不會選擇逃避,而是在其中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方式,你的陰影猶如一大片樹蔭,它一直都在,但陽光從樹葉縫隙中灑落,這樣有苦有樂的人生,就是你生活的寫照。
答案D、像是海溝深不見底
你對於人生陰影可說是一個頭兩個大,既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想面對它,就像是深不見底的漆黑海溝,你告訴自己多數時候還是別潛到那麼深處吧,多數時候用開心的事情來填補時間,但當不得不面對時,可說是壓力爆棚。
✍🏻題目三、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你一醒來,發現夢境成為了真實,在你痛苦萬分的時候,有個神秘人出現,說可以幫你解決這一切,你覺得這個人會是什麼模樣。
A、年輕瀟灑的西裝男
B、可靠誠懇的中年男
C、仙氣飄飄的白髮老人
D、跟你長得一模一樣,卻不是你的神秘人
看
第
三
題
答
案
第三題測:陰影會影響你多久
答案A、30歲前
你的陰影影響力取決於你對自己生活的掌控程度,30歲前,有許多事情自己還沒辦法掌握,30歲後,你開始建構自己的人生了,陰影就把它當作歷史的灰燼,雖然曾經確實存在,但慢慢地失去了影響力。
答案B、結婚前
獨立面對人生陰影太辛苦了,你需要另一個人的陪伴,而且結婚後你面對的是另一個人生課題,這也讓你轉移注意力,甚至會發現,當你不那麼關注這些壓力時,問題好像就縮小了,婚後的幸福感是你最強大的特效藥。
答案C、中年前
對你而言,人生陰影不一定是要消失的,它可以持續的發揮影響力,但到了中年,你學會與它共存,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本來人就不可能完全無憂嘛,能夠這樣想,或許就是所謂的成熟。
答案D、一輩子除非轉念
你的個性比較執著,看到問題,你會很想要解決,解決不了,你會把它放在心頭,壓得自己喘不過氣,陰影就像是拿著尖叉的小惡魔,持續往你心頭刺,但你有機會讓自己轉念,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陰影不是被解決,而是煙消雲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介紹 訪問作者:陳志恆 內容簡介: 情緒本身永遠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應對情緒的方式。 憂鬱吞噬了活力,恐懼啃蝕了希望, 憤怒扭曲了理智,委屈阻滯了成長...... 但是,故障情緒也讓我們...
「情緒調適 與 自己的情緒共處」的推薦目錄:
情緒調適 與 自己的情緒共處 在 JA叔叔。Uncle J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開始對這本書並沒有什麼興趣。
儘管他上了熱銷,被南俊推薦。
看到標題我就沒有共感。
一直到看完全書我仍舊沒有共感。
我原本把讀後感想想得很嚴肅,要寫的詳盡有道理,要寫出怎麼樣吸引人的點⋯⋯
但每個人都不一樣啊
於是我也想隨性的寫點我自己的小小感想。誠實的。
我不是輕鬱症,所以完全無法帶入我自己,但卻從作者身上看到很多我身邊的人,或者向我訴苦人的影子。
「好像更能清楚他們的世界了」我是這麼在看的。雖然那些人不一定全有輕鬱症。(也可能很多人看完書有共感後立馬覺得沒錯自己就是輕鬱,拜託先不要)
文章邏輯有點不通先抱歉。頭太痛啦,吃了藥睡前想馬上短打感想。不然我一定又會拖拖拖拖到忘了這本書在講什麼。
要說這本書給我的另一方向感想,大概是我很想回去找我的醫師聊聊看了。
「原來要說到這麼詳細」我看著書裡說出所有想法的作者感到不可思議。
我見過很多諮商師和大醫院或小診所的醫生,有很強烈服藥副作用的時期,有很排斥與諮商師見面或者一談就會噴淚的時期。不算多不算少的經驗讓我大概摸清楚(自以為)他們的一些模式,也知道他們想要的訊息,所以後期總是很簡短的闡述自己的狀況。
最近在一家小小的精神診所定了下來,(近幾次總能歡快的態度和醫生說話,看起來就像個外向的人)第一次見面便很簡短的說:之前大醫院診斷過是雙極症,最近沒有覺得太憂鬱或太躁,都還在可以調適的範圍,但我無法入睡。
短短的對談一會,醫師很快就明白,我只是想睡好,並不想吃躁鬱的藥物。能夠被這樣理解,當下真的超感動,有種跟醫師一拍即合的感覺,尤其在對談中我們還會笑著開幾次玩笑。
後來就一直回去拿藥而已,幾乎沒什麼好說的。
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
我是個很不會問問題的人。
我仔細思考過為什麼自己那麼不會問問題。
興許是問題還沒在腦中完整浮現前,我就已經跑出了解決的方法。
很少會有「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的想法。
也自認沒什麼需要非說出來不可的煩惱。
我不是會把心裡事藏起來的人,事實上我很喜歡跟朋友聊天,講一些話。
只是要說煩惱,那還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因為覺得都能解決的,因為知道都該怎麼辦。有些時候真正煩惱的,旁人也不一定懂,也許聽起來像炫耀,也就不提了。
不管是鬱還是躁,我都有應對的方式了,所以也都不再提。
可也許有應對方式不代表問題不是問題。
哪怕我知道「該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也克制不了「聽到噪音時想破口大罵的衝動」
很多我以為的理所當然,原來也可以被視為問題,去向醫師訴說。
例如我真的超容易對聲音與氣味感到暴躁,暴躁完又想「我暴躁是我的問題」而漸漸強壓自己平息怒火。
什麼是我容易暴躁的原因,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呢?
這是下一次見面,我想多說的話。
雖然好像扯遠了,但這是我在看這本書時,腦子裡在轉的文字。
情緒調適 與 自己的情緒共處 在 竹亭聽雨 - 小咪媽咪三寶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身為三寶媽,深深感受到孩子從嬰兒成長到幼兒、兒童階段常常會面臨情緒的困擾😔。
2Y團團會用句子來表達內心的需求,但有時候會因為大人無法理解或按照她的想法做而生氣😡。當她不願意洗澡、不想洗手、不願牽手、要吃米餅不肯戴口罩、洗完澡不穿尿布衣服...的時候,如果大人強迫執行她就會崩潰在地,好好說道理又不願意聽,我行我素一直跑來跑去。
3Y9M球寶小時候因為妹妹出生,經歷過一段缺乏安全感的時期,一點小挫折就會大哭很久😭,怎麼哄都停不下來,好像在宣洩壓力一般。後來有個階段又進入恐嚇時期,只要有人忤逆他就會語帶攻擊之詞🤬。
6Y7M小小咪比較多愁善感,從四五歲起就常常有著不願說出口的煩惱,例如做惡夢了、或是學校老師講了什麼事讓她很害怕😱,卻不敢告訴爸媽,很怕講的時候又想起來更恐懼。往往要透過各種方式安慰她、旁敲側擊有時才能猜到原因。最近也覺得她缺乏同理心😢,常常想怎麼教導她才比較能學會感同身受。
於是當我看到這套幼兒情商教育啟蒙學習遊戲書就覺得非常貼近親子需求~由英國的幼兒情緒教育專家-珍妮.蘿絲博士專業導讀,幫助孩子與父母認識情緒反應,培養正向思考與情緒和平共處的能力。
文章這邊👉 https://0rz.tw/9ia09
1⃣ #我超級開心
2⃣ #我非常生氣
3⃣ #我有點擔心
這本透過女孩第一次去表弟家過夜,緊張又擔心的情緒開場。而表弟其實也正在擔心,他們透過一些方法來排解煩惱,最後很順利地睡著了。
透過互動式的翻翻頁、推拉轉操作遊戲,增加孩子的閱讀樂趣和互動,體會說出自己的煩惱與想辦法調適的過程。
文末指引父母可以如何和孩子談一談煩惱的感覺,分享自己的經驗,並協助他們調適情緒、解決煩惱,有很實用的建議。
4⃣ #我也會關心
這本書透過許多例子來讓孩子能感受到什麼是關心。像是幫妹妹找不見的玩偶、因為想到淋雨的不好感受,主動和朋友一起撐傘、分享玩具給他人自己也感到開心、表現與關心是有感染力的,以及體貼的舉動等。
互動機關讓前因後果更容易明瞭,增加許多閱讀時的動態樂趣。
表現關心與體貼其實對於建立社交技巧很有幫助,還能提升幸福感、發展同理心,書中也有舉例如何練習與鼓勵孩子成為體貼的人,相當值得參考。
#幼兒情商啟蒙繪本遊戲書
#文末抽獎 抽獎方式請看留言,8/15抽出1位獲得隨機1本唷
🛒博客來
《我有點擔心》: https://reurl.cc/6amE75
《我也會關心》: https://reurl.cc/lRW97E
《我非常生氣》: https://reurl.cc/KAWp4e
《我超級開心》: https://reurl.cc/4az4jY
情緒調適 與 自己的情緒共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介紹
訪問作者:陳志恆
內容簡介:
情緒本身永遠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應對情緒的方式。
憂鬱吞噬了活力,恐懼啃蝕了希望,
憤怒扭曲了理智,委屈阻滯了成長......
但是,故障情緒也讓我們有了轉向的機會!
必要時,何妨暫時停機,接納內在的「小修」,
活出更自在的人生!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絕佳運用入門!幫助你隨時解決困擾、突破困境!
情緒總是保護著我們、支持著我們。
幫助我們避開更大的威脅,提醒我們做出改變,讓結局不同。
情緒,是為我們的人生而服務的。
學會與情緒共處,從情緒經驗中獲得智慧,就能讓人生中的各種關係連結得更好。
面對負面情緒,我們經常發展出一連串因應行為,用來減緩或去除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或影響,一旦有效,往後相同的因應模式便會自行啟動。
本書邀請你進行一趟情緒的發現之旅,帶著自覺,看見這一再重複且無效的模式,明白自己是如何堅持讓困擾一再發生。作者運用「簡快身心積極療法」這種心理自助實用工具,帶你脫離「自尋煩惱」的無限迴圈,用故障心情練出韌性,用不完美情緒演出幸福人生!
作者簡介: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
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觸角多元,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國際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訓練師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情緒調適 與 自己的情緒共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唯有我們理解並尊重「失去」的歷程,才能允許悲傷,避免「悲傷剝奪」。
認同、傾聽,學習與悲傷共處,才能讓失去的痛有所依附。
當失去摯愛、痛徹心扉的悲劇來敲門,我們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悲傷沒有錯。
悲傷,其實是我們面對「失去」時自然而理智的反應。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視悲傷為疾病,總是試圖在悲傷被表達之前,就強行抹去,並努力想盡快治癒它?
在《沒關係,是悲傷啊!》裡,梅根告訴我們面對悲傷的新方式,以及如何幫助經歷悲傷的親友。身為治療師的梅根經歷過失去摯愛的悲傷,親眼目睹摯愛的伴侶在意外中溺斃,因而能以更細膩的文字,深刻描繪難以言喻的失落、愛和悲傷。
我們總認為,面對悲傷的最終目標是回歸正常的「快樂」生活,但是;梅根卻指出了一條更健康的路:不要想著克服,學習與悲傷共同生活。在這本溫暖、細膩又真誠的書中,我們將從「悲傷者」與「關懷者」的兩種角度,同時學習到:
關懷者│出現,傾聽,不要修復
▶ 悲傷不是問題,不用急著跳出來收拾一切,設法讓痛苦消失。
▶ 別急著安慰,錯誤的支持、建議與引導,將對悲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 悲傷無法比較,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
▶ 如何幫助我們愛的人:支持和安撫的技巧、建議和注意事項。
悲傷者│失去摯愛的痛,究竟該如何調適?
▶ 允許悲傷:痛苦是失去摯愛的正常反應,沒有什麼大不了。
▶ 回不去了:生命的景色已經改變,沒有「正常」可以回復。不用修復痛苦,而是要試著照護痛苦。
▶ 實用守則:書中提供許多小練習,在悲傷初期能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感,在黑洞邊緣好好活下去。
悲傷,也是一種愛的形式
若愛不需要解決,悲傷亦然
我們常將悲傷與不健康畫上等號,甚至精神科定義持續超過特定時間的悲傷就是疾病,需要醫療干預。於是當我們立意良善地想「化解」悲傷,卻反而讓失落痛苦的人覺得蒙受批判、誤解、排拒。
有太多時候,悲傷者會聽到:
「至少你們還有這麼多快樂的回憶」
「還有人比你痛苦多了」
「她已經沒有病痛了」……。
我們會覺得這些話聽來總讓人不太舒服,卻說不上原因。而梅根告訴我們,那是因為這些話都隱含了下半句的批判:「所以為什麼你不快樂起來?」
但每個人經歷悲傷的步調都不同,沒有人應該被規範或責怪。就像梅根所寫的:「愛不需要解決,悲傷亦然。」她也同時提醒我們: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我的爺爺也過世了,我懂…)、不要否定對方的悲傷(你怎麼還走不出來?)、不要老是想當啦啦隊(加油!你可以的!)。我們可以不爭辯講理,靜靜陪伴,不急著給建議或發表意見,只讓對方知道,你會待在他身邊。
作者簡介:梅根.德凡(Megan Devine)
擁有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是作家、演說家,以及悲傷關懷倡議者。自從2009年她的伴侶因為意外離世後,梅根成為悲傷支持者,她通過網站Refuge in Grief幫助那些身陷失親痛苦的人以及所有想要提供幫助的人。
梅根在世界各地旅行,鼓勵人們述說關於痛苦的真相,並且學習如何去傾聽,而不是急著修復對方破碎的心。《沒關係,是悲傷啊!》全球熱銷,甚至在世界各地帶動了「悲傷的革命」。雖然她的作品通常聚焦於悲傷本身,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去愛。因為悲傷常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愛也是。現居於奧勒岡州高速公路旁的一小塊地上。
情緒調適 與 自己的情緒共處 在 Siaran 新莊-順新復健科診所 的推薦與評價
你叫我跟情緒共處?我不會!】 #情緒調適有困難 的翁翁,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更不會面對 情緒發生的後果。 此時爆哭的翁翁,也許聽過這些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