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桃園地景藝術節: 感受在地藝與自然融合的感動
「地景藝術節」的價值在於推動環境藝術,藝術不只屬於藝術家,也屬於參與創作的居民,參與型創作讓地方產生新的認同和力量。
「2017桃園地景藝術節」主展場在觀音舉行,觀音是典型農村,透過翻轉藝術創作,發現習以為常的事物竟如此美好;在觀音廣福社區主展場,這裡有居民最習以為常的埤塘公園,也是桃園的瓜果之鄉;「地景藝術節」透過藝術創作,體驗在地生活、在地美食和農村特色,以不同角度呈現桃園,達成「社區參與、在地特色、環境永續、循環經濟」四大目標。
崙坪文化園區在日本昭和時代是「觀音崙坪受信所」,今年的地景藝術節特別呼應過去受信所傳達聲音的歷史記憶,今年首度將聲音結合地景藝術,有悠揚音樂與農村共鳴,讓市民朋友感受在地文化藝術與自然融合的感動。
最特別的是,「桃園地景藝術節」的藝術裝置大多是就地取材,包括竹子、漂流木和在地鋼鐵廠提供的鋼鐵。
復興區過去是伐木林場,有許多漂流木漂到石門水庫,我們也規劃在中路風禾公園舉辦「國際漂流木藝術節」,讓藝術家就地取材創作。
我認為,創作藝術不只在美術館或是劇場,我們要透過「桃園地景藝術節」,讓大家在桃園就可以看到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和沒有舞台的劇院。
#情人節快來地景藝術節打卡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