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慧眼,豪不做作的侯導
侯導1973年踏進電影圈,從場記、編劇、副導做到導演,經歷時代更迭,從大陸到台灣、從日治時期到解嚴。
推動台灣新電影的侯導,不走愛國電影和美國好萊塢風格,而是貼近真實社會和鄉土、同時有著知性與反省。
例如,悲情城市訴說著在動盪環境的家庭,人們如何求生存,
沒有戲劇化的憤怒指責也沒有荒謬的劇情,卻寫實的描繪大時代裡鄉土族群的紛爭。
侯氏藝術風格擅長使用長鏡頭、細膩的拍攝手法、讓人物在鏡頭裡說故事,展現流暢的生命感和山水畫般的美學。
侯導的電影採用許多鄉愁與父親的元素,不但在藝術成就上奠定台灣影史的新高度,也啟發無數電影人。
不論票房高低、不論商業電影多賣座、不迎合市場,侯導始終堅持他的理念、他的電影。
侯導相信無論做哪件事、從事哪個職業,只要從頭到尾一直做、一直做,努力、堅持、熱情,就會形成一個動人之處。
侯導還有股俠客精神,豪不保留的提攜許多出色的後輩,例如張藝謀,
創辦金馬電影學院、留意具潛力電影工作者並主動提供機會、協助齊柏林籌錢等,
讓華人電影有更多機會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說侯導是亞洲電影之父也不為過。
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引言人是枝裕和說,跟侯導沒有血緣關係,但他認為他就是侯導的兒子之一。
向侯導致敬,恭喜侯導榮獲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要感動別人 #先感動自己
#專注 #精神
#堅持
圖片來源:金馬影展TGHFF臉書
悲情城市 長鏡頭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還記得看的第一部侯孝賢電影嗎?是在哪裡看?小編的答案是「悲情城市」、「兒子的大玩偶」,都是上課時老師播放的。
週六侯導就要上台領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了,或許很多人和小編一樣,對這位揚名國際的台灣導演有點認識又不太熟。小編真心推薦來看看專題吧!
侯導對電影是這樣執著、充滿熱情,整個過程只有一個念頭「心甘情願」,73歲仍在籌備新作。電影是他的全部,也是他最大的資產,更是留給後人的種子。
侯孝賢談台灣電影 10大金句揭示困境與解方
https://bit.ly/2UDyICp
侯孝賢愛用長鏡頭不排戲 演員們眼中的侯導難捉摸
https://bit.ly/3nvTaBy
文化+/冷靜的深情──侯孝賢如何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舵手
https://bit.ly/3pdwzLy
悲情城市 長鏡頭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天拿海報去裱框時,老闆說之前有人帶來一張破破爛爛的《童年往事》老電影海報,珍貴稀有又價值不斐,剛好也就在日前才重溫過《戀戀風塵》沒多久,金馬影展 TGHFF 便公佈今年將放映本屆金馬終身成就獎侯孝賢導演的兩部經典《童年往事》與《戀戀風塵》,果然大家對這些作品始終念念不忘,大銀幕朝聖一次就是賺到一次。可惜的是,細看才發現沒有一場對上班族是友善的,驚喜還不只如此,憑這兩部電影的票券更可以兌換更稀有而限量的是枝裕和《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實在扼腕,希望時間能夠配合的人本周開賣時千萬要把握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超級,羨慕。
金馬影展對這三部電影的介紹還是最迷人的: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阿雲和阿遠是青梅竹馬,也是家鄉山城街坊公認的一對。初中畢業,兩人先後到台北工作賺錢,生活雖苦,但過著過著,未來的路似乎也就這樣鋪出來了。然而,在阿遠接到去外島做兵的兵單後,日常戛然而止。生活只能濃縮在信紙上,魚雁往返之間,筆跡淡了,沒了,阿雲的心也走了。阿遠退伍返鄉,平溪線的小火車隨路蜿蜒,拾階而上,家在一方,氤氲綠霧中,阿公仍兀自在田中,不管被世界如何迎接或吞沒,記憶裡的美好與傷痛,都成了他叨叨絮絮中的浮雲泡影。
改編自編劇吳念真的青春成長故事,侯孝賢偕同李屏賓、廖慶松、陳明章,以充滿自然光影的長鏡頭、格框構圖、場面景深調度與幽遠音韻,梳理出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辛樹芬成為少年永遠的鄉愁,「阿公」李天祿初次走進電影,從此成了侯孝賢片中最深厚的情感力量。
11.17 〈二〉 21:10 信義威秀 13 廳
11.19 〈四〉 10:40 MUVIE
▍《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記憶,特別是對我父親的印象。」
導演悠悠開口,兒時往事如流光傾瀉:母親在廚房烹飪,手足們於榻榻米上嬉鬧,染有肺疾的父親永遠一張側臉端坐案前,與孩子保持距離,偉岸而遙遠,一如祖母回不去的大陸老家。那夜停電,家中支柱溘逝,祖母寵愛的男孩一夕長大,玩紙牌、打陀螺的無憂歲月,成了泡馬子、打群架的叛逆青春,更夾纏初戀的微甜酸澀。當至親相繼離世,現實惡狠狠壓在身上,少年徬徨無語,映入他腦海的,是那日午後陽光燦爛,陪祖母走在鄉間小路上,兩人一起採了好多芭樂。
侯孝賢「成長三部曲」最動人的一章,景框禪定、空鏡深長的新電影詩學,將鳳山老家的日式眷舍空間,冶煉出光澤剔透的生活感,以及看透生死的舒緩淡定,將自傳式的私密鄉愁,拓印成恢弘的時代年輪。
11.16 〈一〉 21:10 MUVIE TITAN
11.20 〈五〉 17:00 信義威秀 13 廳
▍《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When Cinema Reflects the Times:Hou Hsiao-Hsien and Edward Yang
「拍攝這部紀錄片,對我後來走上電影之路,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轉捩點。」
— — 是枝裕和
1993 年的台灣,那是個看電影前還要唱國歌的年代,西門町紅樓劇場仍是放映電影的戲院。在傳統文化孕育下成長的侯孝賢,帶著《戲夢人生》赴日宣傳;深受西方現代文化薰陶的楊德昌,則在台北拍攝著《獨立時代》。兩位風格迥異的導演,卻有著共同的使命 —— 以電影,留下屬於台灣的樣貌。
從歷史觀點切入,探討台灣因戰爭殖民所帶來的複雜文化結構,貼近日常的視角,記錄兩位台灣電影巨擘,如何用各自的鏡頭語言,在《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拍出台灣鄉村與都會的過去及現在。從中美建交、廟口露天電影院等活動中,爬梳政治對電影的影響,以及電影形式存在的各種可能。日本影帝柄本明擔任片中旁白,片長僅 47 分鐘卻彌足珍貴。
11.14 〈六〉 12:00 信義威秀 12 廳
11.16 〈一〉 13:40 信義威秀 12 廳
(持任一場《戀戀風塵》 或《童年往事》票券兌換)
11.20 〈五〉 17:00 信義威秀 13 廳
(童年往事:特別場,是枝裕和大師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