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實錄三集
臺北漢唐中醫診所承續倪海厦老師在臺北的臨床醫療,並創辦漢唐經方學堂,傳承倪老師的經方教學,多年來已教導了數百位中醫學子,許多位已經從中醫藥大學學生成長為口碑優良的臨床中醫師。臺北漢唐中醫診所連續幾年舉辦漢唐經方論壇,邀請臨床經驗豐富、療效卓越的倪老師學生及學生的學生與會,解說他們真實的臨床病例,每年皆有很多中醫師、中醫學生及中醫愛好者參加聽講。會後工作人員辛苦地把每位講師的演講內容一一逐字轉為文稿,整理出版書籍及 DVD視頻,目前已經出版了兩集,第三集也即將出版。在此特意表達對所有工作人員的感謝,並為「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實錄」大力宣傳,有意購買的讀者請直接聯絡臺北漢唐中醫診所。簡體中文版正在協商討論,期待在中國大陸出版,讓大陸數十萬的倪老師粉絲了解真正的倪老師學說,不為網路上紛紛擾擾的虛假宣傳給誤導。
臺北漢唐中醫診所,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242號4樓,(02)8786-2058
漢唐經方學堂,臉書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NiHT100/
下面是主編的書籍介紹:
第三屆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實錄
臺北漢唐經方論壇是漢唐經方學堂最重要的學術交流、醫案研討發表的場域,講者皆為倪師親傳及再傳弟子,將具有重大參考價值的醫案整理後發表,內容詳實,將診斷病人的思路、治療方向和病程演進,鉅細靡遺的講述,讓喜愛經方的同好能一同參與和學習。第三屆論壇歷經兩年的籌備,共有13位醫師與會報告,會中影像及投影片已印製光碟發行,會議中演講內容以逐字稿形式出版,兩者同時收藏即可重現論壇當天活動風采。
本書內容分為兩部分:前半為第三屆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發表逐字稿全文,後半為倪師海厦公生平介紹。此次論壇發布之醫案包羅萬象,首先是何依純醫師對甲狀腺癌經西醫治療後的經方術後調養;徐光佑醫師不為病名所綁的眼科案例;李宗恩醫師的兩例重症醫案分享,MLL-AF6 Leukemia及類風溼性關節炎;陳雅香醫師詳實的艾灸傳奇;王建富醫師續前年的肝癌末期危症搶救、老年失智照護,及首度出現的中獸醫治療四肢癱瘓的吉娃娃驗案;陳又新醫師治療經西醫治療缺血性腸阻塞後無法行走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朱筱琪醫師以經方治療富貴手速效的經過;李孟蓉醫師的胸痹治療;張宸鴻醫師的柴胡龍骨牡蠣湯、溫經湯、吳茱萸湯的比較和醫案解說;羅美惠醫師治療皮膚癢疹及急性膽囊炎針藥並施的過程;范陞豪醫師的大青龍湯醫案及僵直性脊椎炎施治效果;劉堯欽醫師的IgA腎病全治經過;最後是陳宇輝醫師介紹貝西氏症的來龍去脈。醫師們詳盡的解說病情的進退和用藥施治的結果,在臨床醫學上極富參考價值與意義。
後半部為倪海厦恩師的生平介紹,倪老師年輕即通五術,山醫命相卜皆有極深厚的造詣,在紫微斗數解盤、陽宅風水都運用易數和象推演解釋,開創易派象數宗,以天紀教材傳世;醫學上以經方為主幹,御繁為簡,陰陽學說貫穿辨證及用藥,傳承古法針灸並納各家之長,結合天紀將醫學做到難以企及的高度,教材以人紀為名,傳世行之以年,我們能從此書窺見倪師浩瀚淵博的知識體系,真正完整了解倪師的生平梗概。經方能夠傳世,自是因其療效顯著;經方的復興,倪師貢獻極大,二十年前並沒有談論經方的聲浪,網路搜尋經方二字,幾無結果,倪師言簡剛中,抨擊時政,加上療效驚人,人紀教材問世後,經方終於成為中醫界不可忽視的派別,華人世界中,經方儼然變成講邏輯、重科學思維的知識份子的最愛,擺脫落伍無稽的刻板印象,我們受師恩感召,自當延續香火,為恩師所學尋覓傳人,漢唐經方學堂成立六載有餘,持續傳遞經方思想,北高教室先後成立,漢唐分院也在今年陸續開設,高雄漢唐、民生漢唐皆為學堂直營的分院,年底中壢漢唐也即將問世,我們設教室、開分院、辦論壇的腳步會持續下去,經方的火炬會代代相傳永續經營。
恩師仙逝後,我們戰戰兢兢前進,現在能有些許成績,有賴諸位師兄的大力協助,學堂師長徐光佑、陳宇輝、劉堯欽三位醫師功不可沒,陳又新、陳雅香、王建富醫師年年義氣相挺,李宗恩醫師半夜跨海視訊報告,並協助恩師傳記的編寫,諸位學堂畢業的醫師群也提供質量俱佳的醫案,是漢唐經方論壇的英雄人物,你們的貢獻自當流傳後世,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第二屆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實錄
第二屆臺北漢唐經方論壇在2017年九月順利閉幕,與會發表的十三位中醫師,皆為恩師倪海厦親傳及再傳弟子,將過去一年內的醫案和心得做有系統的整理和講演,漢唐經方學堂及漢唐經方推廣協會按慣例將論壇活動內容分為DVD光碟和演講逐字稿出版發行。
本書內容共分兩部份:前半為第二屆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發表逐字稿全文,後半為倪師海厦公生平介紹。臺北漢唐經方論壇的舉辦,是要提供經方醫案發表、交流和研究的場域,以及擴大經方學習和接觸的人口。此次論壇發布之醫案包羅萬象,首先是李宗恩醫師開場介紹倪師醫學思想中最重要的陰陽學說和水的循環模型,並輔以醫案解說;王建富醫師的肝癌和淋巴癌醫案分享;陳雅香醫師詳實的艾灸實驗錄;劉堯欽醫師對經西醫手術治療肝癌後的症狀處理;陳又新醫師對肝癌末期患者的治療歷程及如何判斷病進病退的重要發現;施合一醫師以肺癌肝癌口腔癌說明經方治療的攻守進退以及飲食建議和禁忌;陳宇輝醫師治癒西醫不治之症的紀錄和解析;最後是漢唐經方學堂訓練的五位醫師醫案分享。醫師們詳盡的解說病情的進退和用藥施治的結果,在臨床醫學上極富參考價值與意義。
恩師倪海厦手創漢唐經方一派,為了彰顯恩師行誼和紀念恩師德澤,協會花了三年時間,向倪師家人友人和學生們進行多次訪談,拼湊倪師生平和編年紀事,將倪師生平做公正客觀的描述,讓後人得以認識恩師,相關文字內容會附在每屆出版品中,以示學生不忘本之意。
第二屆漢唐經方論壇的順利舉辦,首先要感謝願意分享的每位醫師,成功的醫案分享對中醫的發展和推廣有最直接的貢獻和助益,還有要感謝辛苦籌備及參與活動的工作人員,包含日夜連續加班的臺北漢唐中醫診所同仁以及漢唐經方學堂的同學們,另外倪師早年的學生,也就是我們資深的師兄師姐們願意熱情參與,對我們不啻是一大鼓舞和肯定。倪師生平資料的蒐集上,首先要感謝師母的大力協助,我們才得以接觸許多早期的師兄姐,諸多疑問也都有賴師母的佐證和說明;感謝學堂三位師長:徐光佑、陳宇輝及劉堯欽師兄,隨時提供即時的回覆和協助;感謝李宗恩師兄還原矽谷損友團的成立始末;感謝李翠婷師姊回憶深圳漢唐中醫館成立到分岐的種種原由和倪師真正的遺願,我們也要感謝所有受訪的師兄姐和前輩,沒有你們犧牲時間配合,斷然不會有倪師生平的問世,由於受訪者眾多,在此不一一致謝,另外倪師在扶陽論壇和史丹佛演講內容參考了李宗恩師兄在網路上的著作,在此一併致謝,在這過程中提供協助的所有人們,我們都心懷感激。
感謝您購買此書,希望這本書在經方的學習路上能給您帶來些許啟發、些許助益,而倪師的事蹟和思想能流傳後世,那就是我們出版此書最大的期待和盼望。
第一屆臺北漢唐經方論壇醫案實錄
第一屆台北漢唐經方論壇集結了十三位醫師,包含倪海厦中醫師的親傳弟子和再傳弟子,對外公開醫案研討,為我們演示了經方治病的種種,小至下痢,重至癲癇和各種癌症,醫師們仔細的講述病情的來龍去脈和施治結果,並且無私的說明治療思路和用藥施針的要點,在臨床醫學上極具參考價值,不管是專業中醫人士或是一般民眾,都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啟發,在中醫重症治療上,也留下寶貴驗案供人研究。
出版品有論壇活動錄影檔DVD和醫案逐字稿,醫案逐字稿後半部有倪海厦醫師的生平介紹,歡迎大家訂購。
(http://andylee.pro/wp/?p=8423)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急性淋巴癌末期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算醫護賣命工作都拯救不了的collateral damage(只有林鄭可以)》
【編按:憤怒的醫科同學又再化悲憤爲文字,她說的這個現象暫時未見很多傳媒探討,其實也很值得大家留意。也是為什麼醫護需要堅守香港醫療體系的原因。】
2003年,我只是一個小二學生,對非典型肺炎的印象停留在早上量體溫、上學戴口罩和提早放暑假。但原來對我的家人來說,卻是一段灰暗的記憶。
我的外婆在02年下半年確診患上淋巴癌,在03年初開始接受化療。大概在03年2月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和舅舅們阿姨們全部回到外公外婆家,去商量到底要不要暫停外婆的化療療程,因為當時正值「沙士」開始爆發的時後,公立醫院取消了探訪時間,家人擔心外婆在住院期間缺乏照顧,也擔心外婆在化療後,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在醫院裡感染「沙士」。正當大家猶豫不決之際,醫院的一通電話替我們下了決定: 醫院已經暫停所有化療療程,以減低癌症病人的感染風險,外婆的化療因而要延後一次。到了3月,我們再次接到醫院電話,表示因為疫情尚未受控,化療要再暫停一次。我們曾經想過讓外婆到私立醫院接受治療,奈何費用高昂,家裡實在負擔不了,唯有讓外婆在家休養,等待醫院通知重新開始化療。終於,外婆在6月重新開始治療,只是效果並不理想,在同年8月安息主懷。
相信這樣的經歷對於一些家裡有長期病患者的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長期病患者的免疫力一般比普通人低,感染的風險自然比一般人高。面對如「沙士」一般突如其來的疫症,平常的複診和治療對他們來說,變得額外的膽戰心驚。流感尚有疫苗可供病人注射,來預防感染,但當年的「沙士」和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沒有預防針,對一眾需要經常往返醫院的長期病患者來說,絕對是一種防不勝防的危機,因此,不少患者寧願延遲複診和暫停非緊急的治療(注意這裡的非緊急是指與感染肺炎病毒的風險比較,暫停治療的風險可能會比較低,而並非指治療不重要),以減低外出時或在醫院裡感染病毒的風險。
這是一種連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而愈是處於社會的基層或弱勢,受到的連帶傷害也愈大。長期病患者,尤其是在公共醫療體系裡面接受治療的病人,在社區大規模爆發傳染病時,除了要承受更高的健康風險,也會因為連帶的防疫措施和醫療資源分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損傷。
早在醫護發動罷工前,已經有醫生表示為了應付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部分非緊急服務已經受到影響,包括一些住院的床位分配、內科病房的人手調配和非緊急手術等(註1),這是另一種連帶傷害,而這層連帶傷害更是影響到其他公共醫療體系的使用者。
本港至今15名確診的病例中,有三人需要轉送深切治療部,插喉並接駁呼吸機維持呼吸。深切治療部床位有限人所皆知(除非你是蔣麗芸),大家有想過這三台呼吸機是怎樣來的呢? 現實地說,是犧牲了另外三個同樣需要呼吸機的病人而來的。一般來說,大部分轉送深切治療部的患者都是處於危殆但是可逆轉的情況,因而需要緊密監測維生指標和接駁支援衰竭器官(organ support therapy)的設備,提高存活率。這樣的病人包括呼吸衰竭的新生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遭遇嚴重車禍的成年人...... 每少一個深切治療部的床位,就可能減少一分這樣的病患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也會增加醫療團隊的研判壓力。
如今在武漢市,為了應付疫情帶來醫療需求,跟多醫療機構都被迫暫停其他的醫療服務,當中不乏必要而且緊急的服務,例如腎衰竭病人的血液透析(註2),急性血癌的緊急化療(註3)等。難道我們的醫療系統需要到了不可挽回的境地,政府才後悔沒有及早封關,堵截疫情爆發?
另一邊廂,陳局長早前提及增加1400張額外病床,用於應付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大部分是從原有的內科或急症病房床位改裝而成(註4),若用於接收潛在的新型肺炎患者,並不符合防疫規格,對醫護以及病人帶來一定程度的感染風險。這是第三重連帶傷害,若醫院因此爆發感染,如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病房爆發「沙士」一般,對香港廣大市民的健康則構成極大的打擊。
以上尚且是短期內,香港醫療體制所需要面對的連帶傷害,而長遠來說,政府和醫管局在防疫方面的遲鈍(若不是無所作為),對專家意見和醫護訴求無動於衷的態度,都讓醫護人員心灰意冷,先不談對罷工員工的秋後算帳,單是醫護人才的加速流失,足以加劇本已嚴重的人手短缺,正如小鳥醫生所言(註5),人手問題並非引入更多海外(內地)醫生就能解決的。而資深醫護的流失,則影響年輕醫護的培訓,對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2020年,我現在是將要畢業的醫科生。我希望好人能一世平安。醫護同行,保護市民。
註1: https://time.com/5775076/hong-kong-wuhan-coronavirus/?fbclid=IwAR394n2YdbzGr1fAxam8EQXrm5gLoBayrOtMg9gBnOCEEhcAMOu4SlIoC7Q
註2: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200131/%25E2%2597%25A4%25E6%25AD%25A6%25E6%25B1%2589%25E8%2582%25BA%25E7%2582%258E%25E2%2597%25A2-%25E6%258A%25A4%25E5%25A3%25AB%25E5%2589%258D%25E7%25BA%25BF%25E6%258A%2597%25E7%2596%25AB-%25E6%25B4%2597%25E8%2582%25BE%25E8%2580%2581%25E7%2588%25B6%25E7%2597%2585%25E9%2580%259D/amp/
註3: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breakingnews/3055046
註4: https://www.hk01.com/%E7%AA%81%E7%99%BC/419056/%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9%9A%94%E9%9B%A2%E7%97%85%E5%BA%8A%E5%A2%9E%E8%87%B31400%E5%BC%B5-%E9%86%AB%E8%AD%B7%E6%86%82%E5%A2%9E%E5%8A%A0%E6%99%AE%E9%80%9A%E7%97%85%E5%BA%8A%E4%BD%BF%E7%94%A8%E5%A3%93%E5%8A%9B
註5: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48367862579589&id=396444011105310
圖片來源:《明報》
急性淋巴癌末期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算醫護賣命工作都拯救不了的collateral damage(只有林鄭可以)》
【編按:憤怒的醫科同學又再化悲憤爲文字,她說的這個現象暫時未見很多傳媒探討,其實也很值得大家留意。也是為什麼醫護需要堅守香港醫療體系的原因。】
2003年,我只是一個小二學生,對非典型肺炎的印象停留在早上量體溫、上學戴口罩和提早放暑假。但原來對我的家人來說,卻是一段灰暗的記憶。
我的外婆在02年下半年確診患上淋巴癌,在03年初開始接受化療。大概在03年2月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和舅舅們阿姨們全部回到外公外婆家,去商量到底要不要暫停外婆的化療療程,因為當時正值「沙士」開始爆發的時後,公立醫院取消了探訪時間,家人擔心外婆在住院期間缺乏照顧,也擔心外婆在化療後,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在醫院裡感染「沙士」。正當大家猶豫不決之際,醫院的一通電話替我們下了決定: 醫院已經暫停所有化療療程,以減低癌症病人的感染風險,外婆的化療因而要延後一次。到了3月,我們再次接到醫院電話,表示因為疫情尚未受控,化療要再暫停一次。我們曾經想過讓外婆到私立醫院接受治療,奈何費用高昂,家裡實在負擔不了,唯有讓外婆在家休養,等待醫院通知重新開始化療。終於,外婆在6月重新開始治療,只是效果並不理想,在同年8月安息主懷。
相信這樣的經歷對於一些家裡有長期病患者的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長期病患者的免疫力一般比普通人低,感染的風險自然比一般人高。面對如「沙士」一般突如其來的疫症,平常的複診和治療對他們來說,變得額外的膽戰心驚。流感尚有疫苗可供病人注射,來預防感染,但當年的「沙士」和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沒有預防針,對一眾需要經常往返醫院的長期病患者來說,絕對是一種防不勝防的危機,因此,不少患者寧願延遲複診和暫停非緊急的治療(注意這裡的非緊急是指與感染肺炎病毒的風險比較,暫停治療的風險可能會比較低,而並非指治療不重要),以減低外出時或在醫院裡感染病毒的風險。
這是一種連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而愈是處於社會的基層或弱勢,受到的連帶傷害也愈大。長期病患者,尤其是在公共醫療體系裡面接受治療的病人,在社區大規模爆發傳染病時,除了要承受更高的健康風險,也會因為連帶的防疫措施和醫療資源分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損傷。
早在醫護發動罷工前,已經有醫生表示為了應付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部分非緊急服務已經受到影響,包括一些住院的床位分配、內科病房的人手調配和非緊急手術等(註1),這是另一種連帶傷害,而這層連帶傷害更是影響到其他公共醫療體系的使用者。
本港至今15名確診的病例中,有三人需要轉送深切治療部,插喉並接駁呼吸機維持呼吸。深切治療部床位有限人所皆知(除非你是蔣麗芸),大家有想過這三台呼吸機是怎樣來的呢? 現實地說,是犧牲了另外三個同樣需要呼吸機的病人而來的。一般來說,大部分轉送深切治療部的患者都是處於危殆但是可逆轉的情況,因而需要緊密監測維生指標和接駁支援衰竭器官(organ support therapy)的設備,提高存活率。這樣的病人包括呼吸衰竭的新生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遭遇嚴重車禍的成年人...... 每少一個深切治療部的床位,就可能減少一分這樣的病患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也會增加醫療團隊的研判壓力。
如今在武漢市,為了應付疫情帶來醫療需求,跟多醫療機構都被迫暫停其他的醫療服務,當中不乏必要而且緊急的服務,例如腎衰竭病人的血液透析(註2),急性血癌的緊急化療(註3)等。難道我們的醫療系統需要到了不可挽回的境地,政府才後悔沒有及早封關,堵截疫情爆發?
另一邊廂,陳局長早前提及增加1400張額外病床,用於應付疫情帶來的醫療需求,大部分是從原有的內科或急症病房床位改裝而成(註4),若用於接收潛在的新型肺炎患者,並不符合防疫規格,對醫護以及病人帶來一定程度的感染風險。這是第三重連帶傷害,若醫院因此爆發感染,如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病房爆發「沙士」一般,對香港廣大市民的健康則構成極大的打擊。
以上尚且是短期內,香港醫療體制所需要面對的連帶傷害,而長遠來說,政府和醫管局在防疫方面的遲鈍(若不是無所作為),對專家意見和醫護訴求無動於衷的態度,都讓醫護人員心灰意冷,先不談對罷工員工的秋後算帳,單是醫護人才的加速流失,足以加劇本已嚴重的人手短缺,正如小鳥醫生所言(註5),人手問題並非引入更多海外(內地)醫生就能解決的。而資深醫護的流失,則影響年輕醫護的培訓,對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2020年,我現在是將要畢業的醫科生。我希望好人能一世平安。醫護同行,保護市民。
註1: https://time.com/5775076/hong-kong-wuhan-coronavirus/…
註2: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5E2%2597%25A4%25E6%2…/amp/
註3: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breakingnews/3055046
註4: https://www.hk01.com/…/%E6%AD%A6%E6%BC%A2%E8%82%BA%E7%82%8E…
註5: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48367862579589&id=396444011105310
圖片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