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110/09/22
曾繁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專訪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危的重大事件,也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科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並存的這個世代,來聽聽資安專家——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的精彩分享,一起思考 5G 物聯網下面對的資安挑戰。
一起跟資安達人瞭解 5G 如何翻轉我們的生活!
「16 年前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博士班學姐的一通電話,讓我踏上資安這條不歸路……」
問起投入資安領域的契機,王總監用打趣的口吻開場。當時在學姐的建議下,他參與了設計國内第一個資安指標的工作,從此開啓與資安的不解之緣。自稱「資安界 56 哥」的王總監,雖非一般人熟悉的另一位仁甫兄,但他對科技資安研究的敏銳觀察與豐富經驗,肯定令人甘拜下風。
他談到,4G 網絡的發展令網紅經濟崛起,你我都不曾想像『點讚、訂閲、打開小鈴鐺』會變成一種常態。而接下來的 5G 物聯網,將帶來更大的轉變與衝擊。
為什麽比起 4G,5G 有「大頻寬、高速率、低延遲」的特性?這是因為目前 4G 所在電磁波區間(約 450 MHz ~ 3800 MHz)已塞滿用戶,讓網速變得越來越慢,因此人類便把腦筋動到頻率更高的毫米波頻段(約30 GHz ~ 300 GHz)。增加了 5G 的區段,就像從塞爆的車流中,移到空曠的新路上。而頻率越高,頻寬也越寬,這條道路不止空曠而且比原先的更寬闊,於是訊息的傳遞能暢行無阻,理論上可比 4G 快一百倍!
「5G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達成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王總監舉例,自動駕駛和遠距醫療還未普及,是因為傳統仰賴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傳輸訊息的速度不夠快,且成本高。雲端運算可以比喻作中央集權制,凡事都要經過朝廷皇上批閲議決,效率自然較低;但邊緣運算就像地方分權,讓數據可以直接在收集端附近實時處理和分析,無需先上報到雲端進行存儲、管理和分析運算,節省了上傳等待運算的時間,也減輕網絡和服務器的負擔。
在高速公路和手術檯上,微秒之差就是生死關頭。而 5G 搭配邊緣運算,大大提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與極低的延遲,讓自動車之間可以維持安全的相對距離,遠端控制的手術刀可以精準無差地落在正確的部位。
也有賴於 5G 科技,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可以實現。這些發展促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建立,機器和機器之間可以達成溝通,整合各方數據資訊,迅速有效率地完成各種指令。小至個人智能家居,大至工廠機械、重要基礎設備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都能踏入數位自動化的新境界。
越方便就越危險?機器與機器的連接也要小心
不過,5G 的特性也改變了用戶與網絡間的關係。傳統 4G 是直鏈狀的系統,由電信商自上而下提供網絡,再經由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提供服務給用戶,存在一個封閉式的層級關係。但速率快、訊號覆蓋範圍較小的 5G(注1), 則是由邊緣端、應用裝置及用戶組成,數據傳輸相互往來的三角形體系,不再有上下權限差別的限制。為了形成物聯網提供更多應用,5G 網絡也變得更對外開放,被駭入的風險也會提高。
研究專長為駭客行爲的王總監提到,如今網絡犯罪的作案手法越來越多元。過去搶匪洗劫銀行,還要擔心實體鈔票金條太重,扛不動。現在駭客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利用惡意程式讓銀行的上億元瞬間消失;或使用勒索病毒,鎖定廠商的資料庫,再以巨額款項要挾,否則就把重要生產機密銷毀或公諸於世。
「5G 應用得越深,危害的情境就越高。」
未來 5G 物聯網可能面對的兩大資安威脅,包括用戶 IP 可能被駭入後,可能被用作惡意中繼站或跳板繼續攻擊另一方,讓受害者同時也成了加害者。再來,當物聯網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假如被不法分子入侵掌控的是自駕車、基地台,甚至是重大國家基礎建設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造成的損失傷害不堪設想!
網絡戰資訊戰開打,台灣如何接招還擊?
從個人角度,平時養成謹慎小心的習慣,不隨便亂點不明連接,隨時留意最新的網絡犯罪手法,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但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今時,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網路上發生,資安可是攸關國家安危的重大議題。
自 2016 年起,台灣便喊出「資安即國安」的口號,而王總監也參與在草擬「資安即國安」1.0 與 2.0 戰略的工作中。在1.0 戰略中,首要步驟就是將資安鐵三角(資訊安全、通訊安全、國家安全)正規化。政府也修訂相關法規,將資訊和網際空間延伸為國家主權的一環,並把駭客攻擊與竊取智慧財產,納入情報蒐集的工作,才能為網絡戰做好準備。
「守護要自己來,就需要有人才。沒有資安人才,就沒有基礎的資安;沒有錢投入,也不會有資安人才。」
王總監强調,一個國家的資安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資源與人力的投入。如果國内資安產業沒有妥善發展,資安人才缺乏,就必須仰賴國外的產品。若系統程式都不是由自己人開發,而是假手於他人,便難以確保檢測過程的可靠性,往往等到資安事件發生後,才驚覺漏洞的存在。因此,政府也編組了多支專業團隊,培訓資通電軍與資安產業人才,為國内資安把關。
而「資安即國安 2.0」的重點,除了規劃新設數位發展部、成立專責的資通安全署,就是主動式防禦(注 2)——與其乖乖等著被人打,不如自己先請外部團隊攻擊自己,作資安測試,去找出資安漏洞和弱點!舉例來說,業界為了找出系統防禦上的漏洞盲點,常會委外進行紅隊演練(Red Teaming)。就像在進行軍事演習,紅隊扮演進攻方,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嘗試入侵,同時驗證藍隊防守方的偵測與回應能力。這樣的演練成本可不低,一次就要三五百萬臺幣起跳。
但台灣不用付錢,就有免費的資安攻防演練!王總監如此笑言。這是因為,在全球最常受駭客攻擊的國家排行榜上,台灣可是位居前列。根據網路資安商 Fortinet 的報告,2021 年第一季台灣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的駭客攻擊,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所謂危機就是轉機,這些源源不絕的攻擊,也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王總監認為,資安產業要像台灣未來的台積電,扮演護國神山般的角色。
想投身資安產業?不需要獻出心臟,只要有一顆熱忱的心
「投入資安產業不要限科系,但是要有一顆熱忱、學習的心。」對於有心想往資安領域發展的年青人,王總監給出這樣的建議。
雖非資訊科學出身,但大學的工程背景,讓王總監有了程式語言的基礎。後來他取得經濟學、法學雙碩士,前者使他瞭解產業界的趨勢走向,法學則令他知曉資安重合規性與合法性的重要。在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博士論文中,他則從社會學、科技研究的方法分析駭客行為。他表示,跨領域的學習可以讓他從更廣濶的視角,釐清各方問題之後,找到痛點,來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科技與資安政策。
王總監指出,這一代除了要與人溝通,還要學會與機器溝通,所以掌握好程式語言的邏輯基礎是重要的,因此王總監所在的資策會資安所,除了研發研發資安監控平臺,將研發的成果技轉給業界,同時他也擔任台灣駭客協會(HITCON)理事和社團法人臺灣校園資訊安全推廣暨駭客培育協會(TDOH)理事,推展培育資安人才的各項活動,未來希望能舉辦小朋友駭客營,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能接觸和體會程式語言是有趣的。他也勉勵年輕人,能力好的可以負責找漏洞和抵禦攻擊,站在資安攻防戰最前線;即使程度不夠拔尖,也可肩負資安維運的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適才所用,都能為守護資安和國安,盡一份心力。
根據光速等於波長乘以頻率(c = f × λ)關係式,我們知道頻率越高的波段,波長越短,穿透能力強。所以 5G 電磁波訊號遇到障礙物時,會想强行穿越而非「繞」過,繞射能力弱,造成散失的能量大。因此 5G 雖然有著高速率、低延遲的優勢,弱點就是訊號覆蓋範圍小,故需要設置夠多的基地台方可實現,而電信服務商會提供用戶建設專網——既不同於覆蓋範圍大的公網,而是擁有特地目的、獨立運作的網絡系統。
此外,主動式防禦也包含三要素:歸因、阻斷、減災。歸因便是找出攻擊的背後原因,釐清駭客的犯案動機,才能對症下藥。再來,對惡意程式來源進行阻斷,往後才可以減少再次被入侵的風險。
附圖:王仁甫
和台灣知名藝人同名同姓的王總監,説話風趣幽默,整個採訪過程充滿笑聲。圖/台灣資安大會
邊緣運算架構
邊緣運算架構與傳統雲端架構不同的地方是,資料將改放在網際網路和本地網路之間的邊緣運算層作處理,等資料變少了,再將處理後的資料回傳雲端。
攻擊
台灣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源源不絕的攻擊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圖/pexels
資料來源: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853796d-0b42-4a72-a0cb-ed70ddad9f77&fbclid=IwAR2H03H3PtQ6JhtQIy6KpMaz78iFa7NBgfizoTzEbAGba_58W6guaSHYBkg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心臟學會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108新課綱國中七下數學【觀念】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圖形應用 的評價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心臟學會入會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心臟學會雲 在 心臟學會入會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心臟學會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消失去哪了》
去年的8、9月,趁暑假疫情降溫跑到了希臘避疫—每天從人間天堂的聖島雲端甦醒,也體驗過傳說中的米島激情。
今年的結婚週年—雖然早早在5月底回德國就打了疫苗,但仍然是哪裡也不能去⋯像溫室花朵一樣被關了好幾個月。
所以我完全了解,在台灣的大家很多時候,你會想飛出去!去哪都好—那種心情。
/
/
2020年農曆年,從亞洲傳出疫情開始,我跟隊長雖然遠在歐洲但也同步積極防疫—更是從3月份到現在的全面在家工作。
當時的情形,每天總有種「染疫得病就在一秒瞬際」的感覺,連好好呼吸都變得奢侈。
加上工作有些變數,於是開始學著放慢腳步,學會真正的和自己相處,養心養神。
突然更深體會到人生無常,害怕自己沒留下什麼—於是在2020年要結束前,還設了目標,著手想多多記錄生活—錄Podcast、Youtube影片等等。
誰知道⋯一個我很親的家人重病,甚至在辦完隊長複雜的簽證,趕回台灣的前一刻過世。
所以我們說好,這次回台灣要好好陪陪家人,並也扎扎實實地待了5個月之久。
.
.
自外婆過世之後,一些朋友跟壞寶們不時地會問我什麼時候上Podcast、或影片等等?很多人甚至廠商更是會私訊關心,發現我很久沒發文。
的確我是什麼也不想做了,在台灣時就只想充電放鬆,大吃大喝,陪家人。
以前堅持不婚不生的我⋯在外婆過世回台灣時,我跟隊長促膝長談了好幾次⋯
對他的說法是,我覺得能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小孩,很幸福。(確實也是)我想要跟他陪一個靈魂經歷這種過程。
但其實,也是我擔心自己哪天突然走了,只剩他一個人,他又那麼孤僻🤷♀️
還有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看隊長帶我們的侄子皮寶,很有一套(實在太可愛了❤️皮寶)
所以後來我們決定,或許可以考慮「有孩子」這個選項⋯但不是現在。
當然,結婚了5年都還不生小孩,早就急死了不少人⋯現在決定要生,那還不趕快生?😂
噢不不不,身為控制狂,可以的話我們當然想要自己選擇,於是我們開始凍卵療程。
一直沒跟大家講,當然—ㄧ來,我向來不是大聲嚷嚷,指甲流血或被路人瞪個一眼句,就Po 文直播的類型。
二來,從小到大,我就是那種「報喜不報憂」、「先斬後奏」的不乖小孩。我的習慣會是—
先處理事情 & 先處理自己。
三來,認識我的朋友,也都很驚訝地會發現,看似這麼愛拍照,但對於社群經營竟然是這麼「佛系隨性」!跟本人相處過才發現是多異常地「手機離手」—是甚至只要旁邊有人,我就會習慣開飛航模式,和對方好好相處的人。
/
/
所以說,就不要太驚訝為什麼我都沒說⋯
這幾個月消失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也真的沒什麼心力、時間跟很多人說。
簡而言之,也就是在凍卵療程一堆檢查中,
發現了「拍咪呀」⋯
幸虧還算發現地早,只是初期癌細胞還沒擴散。
所以回德國後,我們積極治療—
只是說在國外診斷、治療都不必在台灣方便。
就連一來一回,好不容易喬好手術日期,
還是可以碰到醫院罷工,
以及誤點大王史上最長的罷工😌
.
.
但是別擔心,其實我還好—本來天生就心臟弱,在花樣年華時更是得了破膝蓋怪病—
所以其實我是每年生日都會更新遺屬的人,
早就接受人生無常。
倒是隊長比較可憐,這幾個月水龍頭🚰
沒事多開水,多開水沒事。
又疫情關係,家屬不能陪同,。別說看診了,就連手術他也只能在「醫院外」傻傻地等幾個小時。
/
/
生病前,你只想著「萬一生病,能在這個世界留下什麼」;突然離死亡很近的時候,其實你只在乎「萬一走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人」。
P.s. 手術是今天早上9點,7點就要報到。
所以事先預約了這篇貼文。
pray for me 🙏🥺
若我沒醒來,請大家每天一人一訊給阿宅隊長❤️謝謝這段期間暖心陪伴的不乖家人。尤其是不乖弟妹,以及好啦不乖媽。
#好家在我在家
#德國防疫日記 #100種抗疫生活 連看診開刀都記錄了也算是一個超完整😁
心臟學會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727紐約時報
*【中國開始應對氣候變化是否為時已晚?】
在中國非凡的經濟轉型過程中,氣候變化曾是一個被忽視的因素。城市化進程打破了自然水迴圈,河南洪災凸顯了環境脆弱性。中國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否為時已晚?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26/china-climate-change/
*【印度西海岸遭暴雨侵襲,至少164人死亡100人失蹤】
強勁的季風雨淹沒了多個城鎮和村莊,引發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專家表示,從西歐到中國再到印度,這些極端降雨及其引發的傷亡再次提醒人們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world/asia/india-landslides-floods.html
*【義大利薩丁島發生大規模野火,約1000人被疏散】
這是數十年來該地區最大的一場野火,大火燒毀了方圓25英里的植被、農場和村莊,上千隻被困在穀倉裡的動物死亡。薩丁島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world/europe/wildfires-italy-sardinia.html
*【雷暴席捲倫敦】
這是兩周內倫敦第二次遭遇暴雨襲擊,此前一波熱浪才剛結束,強降雨在短短數小時內就給一些地區帶來了相當於一個月的降水量。火車站被淹,駕車者被困,地鐵服務也因洪水湧入幾個車站而中斷;至少兩家醫院被迫將病人從急診室轉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world/europe/london-flooding-heat.html
*【專欄:我們正在經歷的“末日劫難” 】
熱浪、野火、洪水…..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越來越司空見慣,壓垮了無法承受這類打擊的系統。政治改革和科技能夠拯救我們嗎?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726/climate-change-floods-wildfires/
*【中美高官會談交鋒激烈,美國對華戰略或難奏效】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在天津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及外長王毅分別舉行會談,討論了香港、新疆、臺灣和南海等爭議性問題,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雙方正在縮小分歧。甚至在會談結束前,中方就發表了六份嚴正聲明,譴責拜登政府的政策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這種說法凸顯了中國國內已對美國形成的憤怒情緒,拜登政府競爭與合作並行的對華戰略取得成效的前景渺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world/asia/china-us-wendy-sherman.html
*【Covid-19 更新】
#白宮新聞發言人薩琪表示,拜登政府將繼續限制歐洲人和其他人進入美國,理由是擔心受感染的旅行者,可能會導致傳染性Delta病毒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傳播。
#退伍軍人事務部將要求115,000名前線醫護人員在未來兩個月內接種冠狀病毒疫苗,使其成為第一個強制要求員工接種疫苗的聯邦機構。
#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和最大的城市宣佈,將要求其員工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否則將面臨頻繁的檢測,紐約市的所有市政僱員,包括員警和教師,以及加州的所有州僱員和現場公共和私人醫療保健工作者,都必須接種疫苗或至少每週接受一次檢測。
#隨著病例的增加,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告訴美國人避免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冠狀病毒病例都在增加。
#醫療團體呼籲美國醫護人員強制接種疫苗。包括美國醫學會和美國護士協會在內的近 60 個主要醫療組織呼籲對醫護人員強制接種疫苗。這些組織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由於高度傳染性的 Delta 變種導致新冠病毒病例激增,接種疫苗是醫護人員的道德義務。
#在 FDA 的敦促下,輝瑞 BioNTech 和 Moderna 正在擴大針對 5 至 11 歲兒童的試驗。這是一項預防措施,旨在檢測罕見的副作用,包括在 30 歲以下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出現的心臟炎症問題。
#拜登說,“長期 Covid”患者將受到聯邦殘疾法的保護。拜登先生在玫瑰園慶祝《美國殘疾人法案》頒布 31 週年時,列舉了一些在冠狀病毒倖存者身上看到的揮之不去的影響,包括“呼吸問題、腦霧、慢性疼痛或疲勞”,並指出這種影響有時會上升到殘疾的程度。
#面對保守的新聞媒體和立法者以及網上氾濫的錯誤資訊所引發的嚴重不信任,全國各地的地方衛生官員正在爭取影響力,而唯一確定的擊退病毒的策略是讓更多人接種疫苗。
#馬來西亞週日報告了創紀錄的新冠狀病毒感染人數,使該國在與一場讓醫生感到無助。當局努力控制傳播的重大疫情,但仍逾100萬例。
#中國週一報告了 76 例新的冠狀病毒病例,這是自 1 月以來的最高單日總數。根據國家衛生委員會的數據,該數字包括 40 例本地病例,集中在份江蘇省,南京已提高了部分地區的病毒威脅級別,並正在對所有 900 萬居民進行第二輪大規模檢測。
#法國周日晚間國會通過了一項新法規定,由於該國面臨第四波感染,許多室內場所必須獲得健康通行證。投票是在經過數天激烈的議會辯論持續到深夜以及數十個法國城市抗議該措施之後進行的。
#巴基斯坦官員表示,從 8 月 1 日起,未接種 Covid-19 疫苗的 18 歲及以上公民將被禁止乘坐國內航班。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26/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東京奧運第三個比賽日】
中國隊收穫四銀三銅,繼續領先獎牌榜。加拿大華裔選手麥克尼爾摘得女子100米蝶泳金牌,中國選手張雨霏以0.05秒之差位居亞軍;在跳水比賽中,英國組合戴利/馬修•李奪得男子雙人10米台跳水金牌,中國組合曹緣/陳艾森第四跳出現失誤,最終摘銀;菲律賓選手迪亞茲在女子舉重55公斤級比賽中創造歷史,為菲律賓奪得奧運會首金,中國選手廖秋雲收穫銀牌;在乒乓球混合雙打決賽中,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爆冷擊敗中國選手許昕/劉詩雯,得到日本首枚奧運會乒乓球金牌,中華臺北隊奪得該項目銅牌;體操男團決賽俄羅斯摘金,日本、中國分獲銀銅牌;香港選手張家朗奪得奧運男子花劍金牌,這是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獲得的首枚奧運金牌。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sports/olympics/medal-count-results.html
*【中國教培行業遭監管打擊,股價跳水】
隨著中國政府試圖為學生及家長“減負”,當局要求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嚴禁資本化運作,一度火爆的中國教育行業市值蒸發了數百億美元。該行業巨頭新東方線上週一股價下跌33%。新規還將限制新的外國投資,這也被認為是中國控制科技行業的最新舉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business/china-private-education.html
*【突尼斯總統宣佈解雇總理、暫停議會,並接管國家】
Kais Saied的奪權行為被視為對這個在“阿拉伯之春”後唯一崛起的民主國家的重大威脅。該國主要政黨稱,這是“對突尼斯民主和憲法的一次政變”。此前,由於民眾對日益加劇的健康和經濟危機不滿,該國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world/middleeast/tunisia-government-dismissed-protests.html
*【太平洋島國薩摩亞長達三個月的憲法危機結束】
擔任該國領導人22年之久的圖伊拉埃帕週一承認敗選,Fiame Naomi Mata’afa將成為該國56年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world/australia/samoa-election-concede.html
*【“這很痛苦”:美國兩黨基礎設施談判接近落幕或崩潰】
一名助手匿名描述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分歧,而另一名助手則私下列出了一份違背承諾的清單。另外,前總統川普從遠處介入,要共和黨人退出談判,以免被民主黨人戲稱為“軟弱的傻瓜和失敗者”。在拜登總統和部分共和黨和民主黨參議員,好不容易宣佈擺脫了兩極分化,基礎設施協議的框架達成近五周後,兩黨再度陷入苦戰,原先的協議再度面臨無極而終的地步。離預定的8月休假僅剩兩周時間,兩黨小組將他們的計畫轉化為一份詳細的法案的努力,已經到了最令人痛苦的階段:勉強接近達成協議,但沒有一個完好。大家都已失去耐心。緬因州共和黨參議員、主要談判代表Susan Collins說,她相信這項協議“最終”會“完成”但這很痛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us/politics/infrastructure-deal.html
*【拜登總統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處理方式對比越來越明顯】
拜登總統在處理戰爭方面的分歧,不僅讓我們瞭解了美國的戰略利益,也讓我們瞭解了他如何看待這兩個衝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us/politics/biden-iraq-afghanistan.html
*【中國的第二個新核導彈基地,以及許多戰略問題】
中國是否正在取消其“最低威懾”戰略並加入軍備競賽?或者它是否希望創建一張談判卡,以防它被捲入軍備控制談判?在北京以西 1,200 英里的貧瘠沙漠中,中國政府正在挖掘一個新的場地,其中似乎有 110 個發射核導彈的發射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6/us/politics/china-nuclear-weapons.html
心臟學會雲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手腳腫脹的問題?
🔸可以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末端肢體循環不佳的狀況?
▫手部患有關節炎、扳機指,或是手部經常過度使用的人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
▫做過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人
🔸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溫熱敷: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溫熱敷包,在我們末端循環比較不好的手或腳上,溫敷10到15分鐘。也可以準備一盆溫熱水,將我們的手或腳泡進溫熱水裡面,也是一樣持續10到15分鐘就可以了。基本上溫熱敷的溫度只要比我們的體溫高一點點就可以了,千萬要小心燙傷的問題!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Grasp Pump):將我們的手稍微用力握緊,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把手部全部打開,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手部末端肢體腫脹的問題。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Ankle Pump):將我們的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用力往上勾,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將腳板慢慢地往下踩,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腳掌末端肢體容易腫脹的問題。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如果你也是一個需要久站、久坐的人,而且也常常伴隨腳腫脹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拿一個枕頭,將我們的小腿墊高且將膝蓋保持在微彎放鬆的狀態,枕頭高度只要稍微比心臟高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們下肢水腫的問題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手脹 #腳腫 #末端血液循環 #促進血循 #早晨手脹 #晚間腳腫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 #枕頭擺位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5MCGiaHaC0/hqdefault.jpg)
心臟學會雲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睡不好 #台語影片 睡前看個電視,越看越激動,越看越焦慮,到了睡覺時間,反而心驚驚更睡不好;有些人還會說,其實我晚上也沒有睡不好,就是會一直跑廁所,這樣的睡眠品質真的好嗎?今天就讓培樺和宜婷教教大家,如果有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可以讓我們可以睡得跟豬一樣好呢?
#身為驕傲的台灣囝仔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何夜間一直跑廁所?
🔸找出夜間頻尿的原因!
🔸改善淺眠與頻尿的方法!
#影片大綱
🔸夜間頻尿與睡不好的相關性:一般來說,晚上睡眠進入深眠時,膀胱體會放鬆,尿意感減少,讓我們減少半夜一直跑廁所的次數,但如果一個晚上起來兩次以上的廁所,就表示有頻尿的現象喔!
🔸夜間頻尿的原因:泌尿道問題如攝護腺肥大,內分泌系統的問題如糖尿病,或是睡前攝取過多水分都會造成頻尿的問題,除了上述,也可以觀察以下兩點:
▫末梢循環差:白天因為循環跟新陳代謝差,晚上平躺時,周邊水分及
血液會回流回心臟,這時候尿液就會變多,產生頻尿現象。
▫淺眠:大腦在深眠期會釋放一種抗利尿激素的賀爾蒙,使尿量減少、 尿液變濁,但如果一直處於淺眠狀態,賀爾蒙無法發揮作用,會使尿意感和尿量不斷生成,造成頻尿。
🔸改善頻尿與淺眠的四件事:
▫避免午後攝取咖啡因及睡前喝水。
▫睡前四小時避免宵夜。
▫睡前少用3C產品如手機、電視,可聽舒服的廣播或放鬆音樂。
▫適度淺傍晚前的有氧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睡前可做緩和伸展運動或泡澡。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腦科學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失眠 #淺眠 #頻尿 #鄭淳予醫師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NHfiuSwOcM/hqdefault.jpg)
心臟學會雲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好睡 #枕頭擺位術 枕頭擺得好,睡覺沒煩惱!枕頭高或低、到底軟硬怎麼選?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驗:一整天活動後,好不容易可以躺下休息了,卻怎麼躺都不對勁!一下子覺得枕頭太高,脖子會痛,一下子覺得腰沒有支撐,痠到不行,換個姿勢側躺,肩膀卻在抗議!你也受夠了怎麼躺都不舒服嗎?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跟俐彣一起走入你的臥室,為你「枕」療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鄭淳予醫師的睡眠著作《#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http://bit.ly/39RppVm
本書上市即登:博客來-醫療保健書暢銷排行榜Top1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枕頭軟硬、高低要如何選?如何躺?
🔸完美支撐身體的終極夢幻枕頭擺法!
🔸枕頭還可以幫你消水腫?
#影片大綱
🔸如何挑選枕頭 00:42
▫枕頭軟硬:依個人喜好,但必須能提供頭部及頸部良好支撐
▫枕頭高低:頭部往下掉表示枕頭過低,下巴與胸骨過近表示枕頭過高;正確的躺法是自側邊看,頸椎與頭部呈水平
🔸輔助性的枕頭擺位01:31
▫腰痠的枕頭擺位:腰痠時,將毛巾捲或枕頭直接墊於腰下是錯誤的。正確做法是取一枕頭放在大腿及膝蓋下方,令膝關節及髖關節呈現微彎,如此腰便能平貼床面放鬆。
▫消水腫枕頭擺位:白天久坐、久站者,晚間若有小腿腫脹之情況,可取兩個枕頭均勻墊於小腿下方。記得枕頭範圍須涵蓋至膝蓋下方,使膝蓋微彎,並且使小腿位置高於心臟。
🔸其他睡眠姿勢 02:44
▫側躺:側躺時,枕頭須將頭部墊高至臉與身體呈現一直線。若要增加舒適度,可取一枕頭夾在大腿間,使下半身放鬆;另可懷抱一個較扁或圓筒狀枕頭,提供手部及肩膀良好支撐。
▫趴睡:趴睡時,頭部因需要呼吸必須轉向某一側,長期之下對肩頸部將產生不良影響,故不建議。
🔸加強支撐的枕頭擺位 03:37
部分人因肩頸肌肉緊繃或者肩關節痠痛而難以將肩膀平放於床上,此時可以利用交疊的枕頭使頭、頸、肩膀、肩胛骨、脊椎都能有良好支撐。須注意的是,因肩胛骨不會過寬,故枕頭不會九十度交疊,而是採上部交疊,尾部相接的擺法。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汪俐彣。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謝劭玟
#枕頭 #睡覺 #睡眠 #一夜好眠 #好睡 #腰痠 #消水腫 #水腫 #側躺 #趴睡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d7sYlBqWCQ/hqdefault.jpg)
心臟學會雲 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Gotham也提到母校慶50周年王齊麟捐65萬元培訓基金2021-09-13 18:24 聯合報/ 記者曾思儒/即時報導東京奧運 ... ... <看更多>
心臟學會雲 在 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肺高壓暨循環委員會主辦「台灣肺高壓照護網前瞻教育計劃」即將於2020年四月八日於台大雲林分院正式起跑,感謝黃理事長的鼎力支持,及邱富群醫師分享 ... ... <看更多>
心臟學會雲 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Gotham也提到母校慶50周年王齊麟捐65萬元培訓基金2021-09-13 18:24 聯合報/ 記者曾思儒/即時報導東京奧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