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路和古市巷一帶,竹塹歷史在巷弄街口靜靜流淌,午後徒步繞啊繞,慢慢感受舊時代洗刷去風華餘留下的韻味。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中央路上的另一家百年老店,古宜齋裱褙店。
從之前介紹過的古市巷走出來,便連接車來人往的中央路、以及曾經繁華的新竹第一街。古早時期這一帶因為鄰近廟宇,吸引許多金香業、佛像雕刻、製造冥紙等廟宇相關店家陸續經營,還有庶民日常所需的雜貨店、農具行等等,可以想見鼎盛時期絕對空前熱鬧。
裱褙是專業技術,每個師傅需要具有獨到的眼光,不同字畫作品藉由裱褙,不同寬度和材質、也能改變作品給人的感覺。地方知識庫寶藏提到「古宜齋的裱褙技術只傳予家人,不收學徒。該店由陳炳煌創辦後,歷經第二代陳添成、第三代陳宜焜,目前由第四代陳清峰負責。」
「陳炳煌於1910年代(明治末年、大正初年)從福建省同安縣到臺灣新竹,最初在都城隍廟口租店,以畫人像為業,後來遷移至今址,被稱為「炳煌師」。日治時期,流行和式紙門,紙門上的紙是利用裱褙技術製成的,他因而接觸到裱褙技術。約於1950年代(民國40年代)左右,陳添成買下店面,經營裱褙業。1970到1990年代(民國60-80年代),因臺灣經濟狀況好,裱畫的顧客多;2000年代(民國90年代)前後兩岸開放交流,許多人從中國帶回字畫,也讓裱褙業生意興隆。」
和其他店家些許不同,古宜齋在轉角的店舖,就是老闆的工作室,閒聊或討論裱褙都在騎樓進行,就像把店舖「打開」一樣。
談笑間老闆也跟我說代代傳承的志業,比起經營謀生,其實更希望能專心做好事。多出來走走、用雙腳走過的城市,才會真的留下記憶。
謝謝 Cutier大學生吃喝玩樂旅遊日記繪製百年老店插畫
#打開新竹 #風城文史
#古宜齋裱褙店 #新竹市百年老店
新竹市東區中央路29號
更多百年老店故事
豐發行 https://reurl.cc/6azAyk
新合昌蔘藥行 https://reurl.cc/a9y69G
墨池堂https://bit.ly/2VUqc6e
竹茂行 https://bit.ly/37Ff3s3
郭家潤餅https://bit.ly/3z0dbGJ
杏春德記中藥房 https://bit.ly/3y5WZC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2313成交(市傳) 感覺5.5分,成交900萬,「德興隆醬料」沽舖。 深水埗九江街148A號地下(元州街及福榮街之間),建築400呎,門闊12呎半(加樓梯位4呎),深約24呎半,前德興隆醬料,交吉。 原業主於1969年以65000買入,1996年成為遺產? 持貨52年升138倍。 「德興隆」...
德興隆舖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73年小吃店物價】#滷肉飯3元
台北重慶北路上曾有一段長約400公尺的窄巷
聚集了小吃店、書店、五金行等各種類型的攤販
照片中是當時一間小吃店
來看看48年前的物價
一碗魯肉飯只要3元
香菇肉羹6元......
現在已經翻了10倍吧
一碗魯肉飯大概要30元
那大家的薪水有漲十倍嗎😂
#報時光UDNtime
#重慶北路
#物價
日期:1973/02/10
圖說:即將被拆除的台北市重慶北路一帶的小吃店,已有店家開始自行拆除。
來源:聯合報
攝影:段雲生
歷史新聞
【1973-02-10/聯合報/07版/】
重慶露店‧遠近馳名 廿載雲煙‧瞬即消散
【本報記者 歐陽元美】與圓環同樣出名的台北市重慶北路一帶的小吃店,將於今夜折除,昨天,該處仍然擠滿了吃小食的人,晚間熱鬧的情景與往日無異。
在這一條長約四百公尺的窄巷中,有小吃店、書店、玩具店、五金店、服裝店、皮包店,以及賣草藥、配鑰匙的攤位,命相館等五花八門的行業共計五百三十三家。建成區建文里里長陳振華是位相士,他在重慶露店設了二十二年命相館,為人算命,談起這一帶露店的滄桑史。他說,台灣光復後,原先那兒只有一家博愛慈善醫院,也沒有兩旁的高樓大廈。後來,那兒零零星星地擺設了幾十家賣小吃、衣服的攤位,遇到下雨天,路面泥濘不堪。慢慢的,經過慘澹經營,大家合力出錢舖了一條水泥路;同時,在政府的許可下建起兩排房子,於是就一邊在道兒做生意,也一邊以此為家了。
由於這一帶的交通四通八達,佔地利之便,為他們帶來興隆的生意。當然,有些人也因此發了財。不過這種錢賺來不易,每天要從早上十時左右開市,直到夜晚三、四點才打烊。
為人看相的陳里長,閒時常在巷子裏走來走去,這些年來,他也在這條小巷裏看盡了眾生群像,每個攤位上的顧客,不僅有一般小市民,有時也有赫赫有名的人,最近更有外僑前來觀光或品嚐,這個小吃中心已是遠近馳名。
台北市政府,為了安定他們已決定把他們的臨時攤販遷到松江路光華橋下,新興市場及承德路,使他們能夠照常營業。
【1973-02-11/聯合報/07版/】
重慶北路露店 昨夜自動拆除
今起遷入新興市場
【本報訊】聞名全省的台北市重慶北路露店及建成市場攤販,昨天午夜前在爭取最後一次營業機會後,紛紛自動拆除,只剩下少數儲藏貨物房屋,也將於近日拆除。
台北市違章建築處理委員會說,所有應拆除的商店和住戶,均已同意拆遷,且進行自動拆除,今天起便可先遷入新興市場(一百七十多個攤位),住戶則一律遷入蘭州街整建住宅內。
昨天,因為大部份露店商販希望再多做一天生意,故一直挨到接近午夜時,才趕緊進行拆除。 當大家開始拆除時,各人親朋好友均前來幫忙。建成區的議員林義盛夫婦是協調拆屋的功臣之一,昨晚也在拆遷戶的人群中,替他們的選民們搬家。
德興隆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爆肚
在北京的館子裡想找到爆肚這道菜並不難,但是如果是走進一家專賣爆肚的老店,卻根本在菜單上找不到爆肚這道菜。爆肚的肚指的就是胃,反芻動物的胃。最初的爆肚賣的是牛羊不分部位的肚子,煮熟了切成條,客人來了點上一碗,再用開水一焯就可以吃了。
但是後來大家無法就此滿足了,因為每個部份都有著不同的口感,而如果要吃到最好的狀態,所需的加熱時間也各不相同。現在按照不同的部位,一共分成了十三種,老話稱為「十三釵」。而其中羊肚分成了九種,牛肚四種。九種爆羊肚分別為肚仁、散丹、肚領、蘑菇頭、肚芯、肚板、食信、蘑菇、葫蘆;四種爆牛則是肚仁、厚頭(牛葫蘆頭)、百葉和百葉尖。
這些胃按部位來分的話,最上面是「食信」,也就是食管,口感硬。「肚板」則接在食信下面,是羊的部位最大的第一個胃瘤胃,口感也是偏硬。而肚板又分成陰扇和陽扇兩大塊(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而這連接這兩塊之間最嫩的部份因為是白色平滑肌,而形似衣服的領子,而被稱為「肚領」,口感老嫩適中。肚領去皮的話叫做「肚仁」,是其中最嫩而視為極品的部位。此外,由於肚仁是羊的四個胃中某一段的隆起所片下來的一小塊再去掉外皮及多餘的筋肉的不位,需要8隻羊方能出一盤肚仁,因此也是爆肚中價格最高的部位。第二個胃蜂巢胃就是一般稱的羊肚和牛肚,在爆肚中叫肚葫蘆,偏硬的口感。第三個胃重瓣胃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牛百葉。而由於樣子像是一層一層疊著的布片,所以羊的這個部位叫「散丹」,是除了肚人之外最嫩的部位。第四個胃皺胃由於口感滑溜,而被稱為肚蘑菇。而與羊腸相連的細小一段叫蘑菇尖,口感適中。
而吃的時候也有順序,必須由最有嚼勁的吃到最嫩的,也就是講究先老後嫩。因此由葫蘆、蘑菇、食信、肚板先吃起,然後再吃軟硬適中的蘑菇頭、肚領、羊肚芯,再吃嫩一點的散單,最後吃最頂級的羊肚仁。這也就是老北京人吃爆肚講究的「先吃香後吃脆」,即先吃難嚼的肚仁咀嚼其香氣,後吃那脆百葉之類的各部位。
不過與其說吃爆肚講究吃的順序,倒不如說吃爆肚講究的是吃的「脆性」。爆肚這道菜自從誕生之後,就成了北京人秋天的最愛。而也就是吃這種脆性的快意,讓北京人感受到了吃爆肚的秋補。
爆肚老店「金生隆爆肚馮」創立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當時山東臨清的回民馮天傑來到北京,在東安門大街擺攤賣爆肚,後來與其它散佈於東華門街邊的攤點全部遷入金魚胡同西口路南的八旗演兵場,也就是後來的東安市場。在馮天傑的經營之下,爆肚製作技藝日漸精湛,於是人稱「爆肚馮」。馮天傑的次子馮金生十三歲隨父學徒,十六歲開始與父親一塊經營爆肚馮。經過兩代人多年的積累,終於在東安市場開了一家正規的爆肚餐廳。由於馮金生期盼生意興隆,便取自己的名字「金生」加上生意興隆的「隆」這個字,起名為「金生隆」。
現在的「爆肚馮」是清朝時一為叫馮金河的山東人所傳下來的。馮金河13歲離開老家山東德州出外打工,到天津投奔舅舅開的藥舖當學徒。但是因為當然不學好從藥舖的錢櫃偷了錢,他舅舅就把他送上了開回老家的客船。這時的馮金河十分煩惱回家該怎麼交代,要是鄉親門都知道他是偷錢被趕回老家的的話,那以後誰還敢用他!這時旁邊有艘船是去北京的,這時馮金河心一橫,想說那我就去北京吧!便跳上了開往北京的船。馮金河就這樣在15歲的時候隻身來到北京。當時他在北京誰也不認識,只知道有一個叫馮立山的伯伯,於是就靠著德州老鄉的關係找到了伯伯。他伯伯在清光緒年間就已經創立了爆肚馮,而在知道馮金河被藥舖趕走的事,便收留了他一起幹活。而馮金河則在清光緒末年接下了這間店,成為了第二代傳人。
而這馮金河也沒辜負了他的伯伯。他接手爆肚馮之後是苦心經營,並潛心鑽研如何把爆肚做得味道濃厚。後來這家的爆肚由於深受宮中太監喜愛,經宮內當差的太監推薦,爆肚馮就成了清宮御膳房專用供應這種小吃的地方,一直至清帝遜位。中華民國成立以後,為了維持生意,馮金河便把店遷至前門外廊房二條,與爆肉馬、燙而餃馬等五家組成了一個小吃店。被當時各界譽為小六國飯店。民國24年的時候則在門框胡同北段路東開設了爆肚馮飯館,成為北京著名的門框胡同小吃攤中的重要美食。
如今爆肚馮已傳到了第五代,而扛著這個爆肚的百年招牌,他們認為一定要做好四件事情,也就是選料要精、刀口要對、火候要準、佐料要全,等十六個字。
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中談到爆肚的時候寫道:「肚兒是羊肚兒,口北的綿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幾部分:散丹、葫蘆、肚板兒、肚領兒,以肚領兒為最厚實。館子裡賣的爆肚以肚領兒為限,而且是剝了皮的,所以稱之為肚仁兒。爆肚仁兒有三種做法:鹽爆、油爆、湯爆」。
不過梁實秋先生寫的這段最後提到的「鹽爆」其實是「芫爆」的筆誤,也就是以香菜調味,取香菜之氣的爆法。我們之前談魯菜時有討論過「爆」這種魯菜的特有技法,而爆肚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以山東菜「爆」的技法,結合回民飲食習慣的小吃。
而現在賣的則多為水爆肚。首先,爆肚的基本要求是肚必須新鮮,製作爆肚分為選料、洗、擇、分割、切、水爆、裝盤等幾個工序。而其中最關鍵的洗肚和爆肚。洗肚只的是洗肚子要用清水反覆徹底清洗乾淨。而水爆肚講究的是水的量要大,火力要旺、水要夠滾燙。不同的肚子爆的時間更是要分別掌握好。散丹5秒、肚板7秒、而肚葫蘆、肚領、肚蘑菇則是8秒。爆過了火候,肚子就又老又硬了。正如同《燕京小食品雜詠》中所描述的:「入湯頃刻便微溫,佐料齊全酒一樽,齒純未能都嚼爛,囫圇下咽果生吞。以小方塊之生羊肚入湯鍋中,頃刻取出,謂之湯爆肚……肚既未經煮熟,自成極脆之品,食之者,無法嚼爛,只整吞而已。」顯示爆肚爆的時間一定要恰到火候,否則就無法真正享受這個美食了。
《爆肚、炒肝、滷煮火燒和褡褳火燒:北京小吃之兵法》: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44332142-
德興隆舖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2313成交(市傳) 感覺5.5分,成交900萬,「德興隆醬料」沽舖。 深水埗九江街148A號地下(元州街及福榮街之間),建築400呎,門闊12呎半(加樓梯位4呎),深約24呎半,前德興隆醬料,交吉。
原業主於1969年以65000買入,1996年成為遺產? 持貨52年升138倍。
「德興隆」位於深水埗九江街,主要售賣雜貨如米油鹽醬醋茶。此舖於1964年已於此位置開業,從來沒有搬遷過?。
我估是業主自用沽舖, 但未確認! 靜位,但旁邊萬發海鮮館晚上都聚人。感覺5.5分位 (5分市值,10分超平,1分騙案?)。
#九江街舖,#德興隆舖
李根興 Edwin
www.edwinlee.com.hk
聯絡李根興 Edwin whatsapp (+852) 90361143
。。。。。。。
《保密收購舖 》有舖放售,可直接聯絡我。全程保密及快現金到手。可直接聯絡我(李根興) whatsapp (+852) 9036 1143 或致電 (+852) 2830 1111。 盛滙商舖基金2016年成立至今,我們已買入48間街舖,同期全港最多。
www.bwfund.com (證監會持牌法團 BBL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