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床又看到《#游牧人生》#趙婷 持續書寫紀錄,她以導演身份成為影史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woman of color)入圍「美國導演公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DGA Awards)。
隨著製片人公會獎(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PGA)、英國影藝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相繼公布入圍名單,奧斯卡最佳導演指標風向球——美國導演公會獎也緊接著宣布入圍名單。攤開名單來看,今年是導演公會史上首次在「最佳劇情片」獎項中入圍兩名女性導演,除了趙婷之外,另一位是《花漾女子》艾莫芮德芬諾。
充滿男性氣息的導演公會獎,在趙婷、艾莫芮德芬諾加入之前,追溯歷史僅提名 8 位女導演,分別是《七美人》里娜韋特繆勒、《悲憐上帝的女兒》倫達海恩絲、《潮浪王子》芭芭拉史翠珊、《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珍康萍、《愛情不用翻譯》蘇菲亞柯波拉、《小太陽的願望》華蕾莉法里斯、《危機倒數》《00:30凌晨密令》凱薩琳畢格羅、《淑女鳥》葛莉塔潔薇。
其中凱薩琳畢格羅憑藉《危機倒數》成為首位摘下導演公會、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女性。此紀錄目前後無來者,但以今年的態勢來看,趙婷極為有望成為下一位達成此壯舉的女性導演,且是亞裔身份。
至於今年還有《曼克》大衛芬奇、《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艾倫索金、鄭李爍《夢想之地》三名男導演入圍。
而美國導演公會獎於 2015 年創立「最佳首部劇情片導演」類別,今年則有三位有色人種入圍,分別是《40衝一波》拉達布蘭克、《流亡雙城》費南多弗里亞斯德拉派拉、《邁阿密的一夜》蕾吉娜金恩。不過這個類別的入圍者對於奧斯卡的參考價值並不大。
對於今年的導演公會獎,主席 Thomas Schlamme 說:「在充滿挑戰和孤立的時代,電影的普世力量在我們的文化之中,發揮極有意義的作用。電影填補了我們對人際關係的需求,開拓我們對世界的觀點,並持續被令人驚嘆的故事和藝術啟發。恭喜入圍者,他們非凡電影的普世力量,在這一年永遠不會被遺忘。」
美國導演公會成立於 1936 年,於 1949 年開始頒發「年度最佳導演」,當年還叫「The Screen Directors Guild Awards」(銀幕導演公會獎),第一位獲獎人為約瑟夫孟威茲的《三妻艷史》。值得一提的是,此獎項今年進入第 73 屆,過去 72 屆近乎完美預測奧斯卡的最佳導演。影史上,導演公會獎得主只有 8 次沒拿奧斯卡導演的例外,分別是《冬之獅》安東尼哈維、《教父》法蘭西斯科波拉、《紫色姐妹花》史蒂芬史匹柏、《阿波羅13》朗霍華、《臥虎藏龍》李安、《芝加哥》勞勃馬歇爾、《亞果出任務》班艾佛列克、《1917》山姆曼德斯。從基數夠大的數據範本來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獲獎,基本上就從導演公會獎得主下手預測。
不過,由於奧斯卡「#老白男」、「#MeToo」等形象與事件不斷被撻伐,美國影藝學院近年便廣招各國與各種族裔的影人加入,藉此增加會員視野的多元性,也讓所謂的「美國」各大公會獎有些失準。像是 2019 年奧斯卡就有三位非「美國本土」的最佳導演入圍者——墨西哥艾方索柯朗、希臘尤格藍西莫、波蘭帕威帕利科斯基,當中僅有艾方索柯朗入圍該年導演公會獎。
而近年拿下公會獎卻與奧斯卡失之交臂的知名例子,如葛倫克蘿絲的《愛・欺》在奧斯卡爆冷敗給《真寵》的奧莉薇雅柯爾曼;去年山姆曼德斯憑藉《1917》橫掃導演公會、製片人公會、英國奧斯卡,撇開最佳影片的懸念不談,光是有導演公會獎背書,仍在奧斯卡導演之爭敗給《寄生上流》的奉俊昊,就讓山姆曼德斯啞口無言,我也相信典禮拍到山姆曼德斯的撇嘴是本色演出。
因此,還是套句奉俊昊去年在獎季時說的話:「關於奧斯卡,沒人能真的預測會發生什麼事。」
第 73 屆美國導演公會獎將於美國時間 4 月 10 日 頒獎。
‼️以下為電影類劇情片入圍名單🎬:
⭐️最佳導演(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
鄭李爍,《夢想之地》
艾莫芮德芬諾,《花漾女子》
大衛芬奇,《曼克》
艾倫索金,《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趙婷,《游牧人生》
⭐️最佳新導演(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of a First-Time Feature Film Director):
拉達布蘭克,《40衝一波》
費南多弗里亞斯德拉派拉,《流亡雙城》
蕾吉娜金恩,《邁阿密的一夜》
達瑞斯馬德爾,《金屬之聲》
費洛里安齊勒,《The Fath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德爾菲法例子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埃及天神、菊石、氯化銨:化學與歷史的碰撞,從長了羊角的亞歷山大大帝說起】#今日冷知識1545
今天的冷知識千頭萬緒、散落一地,若不能像往常一樣連成一氣,在此事先抱歉XD
對小編科宅而言,線頭的開始是一位帥帥的劍橋化學系的黃衣教授 Peter Wothers 在一場關於元素的講座中提到:為什麼氨叫做阿摩尼亞 Ammonia,菊石叫做 Ammonite。名字像像的。
但4R,同時知道那種化學物和那種中生代指標化石的同學我猜是不多。故事不能這樣講。要從另外的地方提起這串肉粽。
讓我們重來,這次跳進刺客教條的 Animus 機器,回到西元前 331 年的古埃及西瓦綠洲(Siwa Oasis),迎接一個大人物: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馬其頓的腓力二世之子。
不過這個時候亞歷山大已經透過各處知名的神諭,例如德爾菲的阿波羅神諭,向大眾鄭重強調了一件事:其實他真正的把拔不是腓力,而是天神宙斯! #綠綠的
傳說腓力曾在亞歷山大的馬麻:奧林匹亞絲的臥房驚見一條大蛇——須知在希臘神話中,宙斯有漫長的變形化身下凡與女子偷情偷生的糟糕歷史,讓很多國王都綠綠的。
當然實情也可能是奧林匹亞絲是兩爬控,超前時代養了寵物蛇又不知道怎麼解釋 XD,總之,這則有意無意製造的流言,開啟了亞歷山大一生神格化的歷程。
西元前 331 年,亞歷山大之所以出現在西瓦綠洲,是當他以埃及的征服者之姿,獲贈法老王之頭銜之後,特地到宙斯—阿蒙神廟(Temple of Zeus Amun)去認把拔。從此,在以亞歷山大名義於埃及發行的銀幣上,他的臉龐都長了捲捲的羊角。以 Cosplay 他真正的父親。
說起來,他家族裡神格化的歷程其來有自。馬其頓王室始終堅信他們是英雄海克力斯(Heracles)的後代。而來自 Epirus 的奧林匹亞絲則是自稱是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s)的後代。亞歷山大經常戴了一個獅頭,就是在致敬海克力斯空手搏「涅墨亞獅子」的英雄壯舉。
第一張插圖中也是持羊角造型的宙斯—阿蒙黃金胸針。這其實是二十世紀現代的飾品,風格是根據古典雕塑設計。
在遊戲《刺客教條:起源》中,西瓦綠洲是主角歐巴馬(X) Bayek 的故鄉。但其實在古典時代西瓦還不叫西瓦,在埃及語是叫做 sḫ.t-ỉm3w ← 不懂怎麼發音。在希臘語則是叫做 Ammonium。西瓦是更晚才出現的名稱。
Ammonium 有沒有很耳熟?歷史和化學交錯的地方就是這個 Ammonium 了,為西瓦所屬的昔蘭尼省(Cyrene)當地出產的一種鹽叫做「阿蒙的鹽」,再從希臘語轉寫成拉丁語 sal ammoniac。它的成分是氯化銨(NH₄Cl)。
氯化銨有各種奇特的性質,遇到鹼(例如石灰)會釋放出臭臭的氣味,因為氯化銨是弱酸性鹽,可以看成是弱鹼氨水和強酸鹽酸的化合產物,所以往鹼性偏會導致分解出氨分子。用火強熱會發出濃濃白煙:氯化銨很容易昇華成氣體,再於空氣中冷卻,變成極細的固體顆粒。它在水中非常易溶,而且溶解後水會變冷。在古典時代主要當作肥料使用,是極佳的氮肥。
還有金屬冶煉有關的應用:除去氧化物。例如直到現代都還有在賣一整塊白色的氯化銨磚塊,當電烙鐵的頭髒掉了(沾到太多氧化物)就可以趁熱戳下去,反應出的金屬氯化物在高溫中揮發掉,而達到清潔烙鐵頭的作用。
此外阿拉伯人也發現,將硫酸鐵(green vitriol)和硝石(saltpeter)共熱可以得到硝酸。硝酸中加上過量氯化銨鹽就得到王水(aqua regia)。這一段意外的很有千空醬的風格。如果要從零得到純金的話,就需要尋找這幾種礦物鹽做做化學了。
插圖中有兩支試管,一測冒出濃濃的白煙,就是將 NH₃ 氣體噴向 HCl 氣體,在空中相遇,形成固體 NH₄Cl 的鹽類。
所以今天的冷知識,我們知道了化學物質氨的名字居然是從埃及神明宙斯—阿蒙而來......
ㄟ,等一下,等一下,還沒完結。在於為什麼宙斯是希臘神,阿蒙是埃及神,卻可以合體咧?又不是變形金剛之類的。
這就說到埃及神的特別之處了:埃及的神會合體、會認父子兄弟。也常發生埃及把別的民族崇拜的神和自己的神明的神格加以統一。
這些操作,說白了就是民族征服的一種小動作。當兩國打架,各有各自崇拜的神明,決定勝負之後輸家的神明瞬間變小弟或認乾爹,或乾脆說:你們的神根本是我們某某大神的化身——本是一家,大家來認親,永永遠遠都是埃及人。#好耳熟
在古埃及長到不可思議的長久歷史變遷之下,神的系譜就這樣逐漸演變與繁殖。大概反正古埃及的識字率不高,神話的說法細節與崇拜方式,本來就是由莫測高深的神廟與神官的系統在掌控的。堅持久了也就由他們說的算了。
而埃及諸神的位階其實也取決於各個神廟與共生家族的實力,在漫長的朝代中上上下下的浮動。歷代王朝的法老也多半會在名號上面動腦,以顯示王室和某神明(神廟系統的勢力)共生的關係。
埃及的太陽神阿蒙就是這樣非常非常古老,逐漸演變的例子。早在西元前二十一世紀(!!!)古王國時期就在底比斯一帶留名。但是要直到西元前十六世紀,新王國的肇始,因為驅逐「外族」喜克索人(Hyksos)的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家是崇拜阿蒙神的,所以像第二代法老的名號就是 Amenhotep 一世。
某某神名 + hotep 就是「讓某某神滿意」的意思,是非常常見的埃及命名法。考慮到法老同時又是太陽神 Ra 的至高權力代言人,便在第十八王朝出現了 Amun-Ra 的神格合併情形—— Ra 實在很常這樣被合併,也許 Ra 神本神會感到困擾吧——阿蒙的地位也逐漸升到系譜的頂點。
在鋪陳了兩千字之後,終於要說到羊角的部分了。感動。是說,當神格合併的時候,神明的圖形化象徵也會像做瀨尿牛丸一樣進行創意大混合。阿蒙神的羊角,是當埃及新王國征服尼羅河上游的庫施(Kush)王國之後,認定庫施人崇拜的神是阿蒙的一個化身。而在神像上納入了原本庫施神明的彎彎羊角要素。庫施國約在現代的蘇丹與努比亞沙漠一帶。#簡直七龍珠融合體操
後來希臘文明的勢力逐漸擴張,才又發生了最高神宙斯和阿蒙神又再合體的事情。不久之後羅馬征服了原希臘化世界,又換湯不換藥的轉變成朱彼得—阿蒙(Jupiter Ammon)。
亞歷山大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神格 Cosplay 是來自於一千多年前埃及的一次征服與融合吧。於是在後來《可蘭經》裡,亞歷山大會被稱為「那個有兩角的人」。
最後迅速講菊石,菊石(Ammonite)是出現於古生代,全盛於中生代的已絕種有殼軟體動物。是現代烏賊和章魚的近親。而由於它的殼形成的化石長得很像石化的羊角,在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就稱之為「阿蒙之角」。因為它稱霸於中生代全球的海洋,數量又多又普遍,便作為重要的地質斷代的標準化石之一種。
其實並不是所有菊石都是像第三張插圖那樣,露出誇張的彩虹色。只有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的特殊頁岩地帶,所挖掘出的菊石化石,經過一些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的地質化學過程,其中的貝殼成分:多層狀的文石(Aragonite)變得異常色彩斑斕,該種寶石級的菊石名曰「斑彩石」(Ammolite)。非常稀罕,遠遠比鑽石還稀少。#礦物名字好多好難記
而我放那張圖完全是為了色彩鮮艷的圖有益於貼文的觸擊率 XD 好,冷知識東拉西扯地講到這邊,下次見囉。by 科宅
德爾菲法例子 在 哲學哲學雞蛋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討論電車難題這種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有些人覺得浪費時間。他們會問:為什麼要討論一些這輩子都不會碰到的情況?
答案是,討論思想實驗,很少為了「以防哪天遇到,預先準備」,比較多是為了用極端的具體情境來蒐集判斷直覺,進而逆推人的思考框架、前提預設,或者基礎價值觀。
話說回來,metaphysically speaking,假若你哪天發現自己真的身處電車難題情境,你最大的麻煩可能不會是「到底該怎麼選?」...
★
我這年代人,常見的哲學啟蒙書是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現在,則是麥可桑德爾和電車難題。
我覺得這轉變是個進展:
1. 麥可桑德爾是一線學者。表示學術圈也能跟一般人講哲學。
2.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哲學密度和論證深度都比《蘇菲的世界》高很多。表示一般人在入門程度能接受的哲學思維比以往更複雜。
3.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直接回應許多當代議題,這讓哲學更入世。
當然有人會說,《蘇菲的世界》是哲學史寫法,在深度和議題上本來就有很多侷限,這是非戰之罪。
這我也同意。所以,以上並不是要比誰寫得好,而是想要從入門讀物的轉變,去看社會能接受哲學到什麼程度,以及社會會怎樣運用哲學思維。
★
電車難題在公眾出名,因為它很有戲劇性,而且選擇題容易進入。
電車難題在學術界出名,因為它作為思想實驗很有改版潛力,可以用來談各式各樣的東西,測試多種理論。
有些人認為電車難題這類道德思想實驗沒有標準答案,討論了只是浪費時間。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解,思想實驗可以用來釐清概念和測試假說。
一般認為,電車難題的「發明人」是哲學家芙特(Philipa Foot)。
芙特用電車難題來討論雙重效果論(double effect doctrine),也就是說,人在什麼時候需要為行動產生的副結果負責。
有本書專門介紹電車難題的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讀我這篇書評: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4/24/kris-1704124-train-fatty/
★
回到實用教育層面。
電車難題算是好用的討論題目,內容上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教材上有超多迷因梗圖可以裝飾,效果上容易引發學生看法,這代表大家對電車情境有比較強烈的道德直覺。
然而,用哲學深化思考,不只是用案例引發道德直覺,還要從道德直覺歸納出比較抽象的道德立場,並且探索各種立場的說明力、優缺點。
要用電車難題引發討論,算是容易。不過要進一步帶出哲學思考,還是需要老師有哲學底子,能整理和歸納學生的意見,補充相關論證零件。
不過就算沒做到這程度,在議題討論或思辨教育的場合,電車難題起碼也可以有點起討論氣氛的效果。算是以各種目標來說都好用的例子。
如果你對帶哲學討論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入門: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7/15/kris-190715-discuss/
德爾菲法例子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德爾菲法例子 在 洪鴻智應用模糊德爾菲法於社會生態生產地景綜合性評估準則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本研究建立一套能夠將脆弱度及韌性之概念融合的指標體系,以宜蘭縣為例, ... 關鍵詞:社會生態生產地景、韌性、脆弱度、模糊德爾菲法Abstrac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