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二那年,我到上海復旦交換,驀然回首竟已過六年。當我讀《時間不感症者》時,隻身一人飛往上海、落地、安置的過程,隨著作者禎苓學姊相似的經驗,一一清晰。
「我們排隊向承辦人員接取房門鑰匙和鎖片,一行人再度路過人工池、公共澡堂、食堂,抵達四十一號樓。」(頁39)
四十一號樓是給港澳臺交換生的專屬公寓樓,在我交換那年,這座樓是復旦北區宿舍群裡,少數內建浴室、設有電熱水器的「高級宿舍」。因此即便我天天途經澡堂,在滬四個月間,我卻未曾踏進一步。(後來,聽說其他在地學生的公寓樓也開始加裝電熱水器,不知是否屬實。)
有些交換生基於好奇,會去體驗一下公共澡堂。剛到上海時已接近初春,但氣溫猶低,入夜後常有零下低溫。房內的電熱水器需等上三、四十分鐘才足以提供一個人次的洗澡熱水,熱烘烘的澡堂也就成了不錯的替代方案。「沒見識過的」港澳臺學生,有人說澡堂很暖和舒適,唯獨走回四十一號樓的路太冷了,很快就把蓄積的暖意耗盡;有人說赤身裸體雖略感羞赧,好在澡堂裡含煙籠霧,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和禎苓學姊一樣,住在四十一號樓最頂端的七樓。這是一座沒有電梯的公寓樓,第一天抵達時,每位臺灣交換生無不帶著飄洋過海,沈甸甸的行李箱,校方請來了幾位大叔幫忙扛抬行李,才讓我不至於看著七層樓的階梯暈頭轉向;最後一天離去時,則有已建立起交情的同房室友及住在低樓層的男同學們出手相助,行李未曾是沈重負荷。
唯每天上下樓,當時節穿越初春,氣溫逐漸上升後,除了氣喘吁吁之外,滲出的薄汗亦提醒著我,夏日近了——當時的我是多麽渴望著夏天的到來,代表著歸期將近。
北區宿舍群除了四十一號樓外,我最常去的是食堂,北區食堂是多數人公認「全復旦最好吃的」,印象中有兩層樓,從早餐到宵夜都能在此滿足。這裡只有傳統的中式早餐:包子、油條、燒餅、豆漿,沒有鮪魚蛋餅,也沒有培根蛋吐司。
與我同房的是另外五位來自不同學校的研究生,其中一位晨間型的室友,常帶著大家的學生證幫我們買早餐,因為食堂消費都是靠卡扣款,不做現金交易的。在上海期間,我的早餐菜單一直是水煮玉米跟水煮蛋,再加一杯自己沖泡的咖啡;如果要上課,我會到全家超商買一份三明治,充當培根蛋吐司的替代品。
我很少在食堂裡用餐,多半用保鮮盒外帶回宿舍。我最喜歡盡頭的一家麻辣香鍋,消費方式與台灣的滷味攤無異,我特別喜歡一種叫做「萵筍」的蔬菜(其實攤位上只寫「笋」),外型跟西洋芹有點類似,但沒有那麼明顯的纖維感。這是少數我回台後,偶爾想念的中國食物——另一個是北區宿舍門外、夜間限定的「黑暗料理」:肉夾饃——這又該是另一個故事了。
令人想念的,還有北區宿舍每套房的標配小陽台。那是臺灣宿舍少見的結構,在外租屋也難求的夢幻逸品。入住後第二天,同房室友從小賣店買回了一根長竹竿,橫跨在陽台的欄杆上,成為我們洗滌日常的好夥伴,七樓高雖走得累人,陽光灑落的時數卻是最長、最暖、最不受阻撓的。
宿舍裡沒有洗衣機,拎著髒衣服到洗衣房成為日常工事。洗一趟衣服好像是5RMB,整個北區宿舍群只有一座洗衣房,洗衣機多半需要排隊,跟大媽約定好時間再回來取洗淨的衣物;若是不額外花錢烘乾,只能帶回四十一號樓晾乾。為了節省花費及時間,薄的、可以用手擰乾的、貼身的衣物只好手洗,厚重的、穿幾次再洗也無妨的毛衣、牛仔褲才進洗衣房。
食堂、小賣店、洗衣房,在異鄉逐漸建立的日常,讓人偶爾會忘記自己只是一介過客;因為終究要離開,所以忍住不對太多事物放感情,沒和每週來打掃的大媽聊過天、也沒和食堂、小賣店的員工有過交易以外的對話。
這是我面對異鄉的「涼薄」,奠基於我對中國的不諒解與不友善,明知政府與人民的態度可能相距甚遠,做為「臺灣人」的我,在三一八學運的彼時,在海的彼端,彆扭而壓抑地生活著。
交換生每學期來來去去,四十一號樓乘載著四面八方的喜怒哀樂。第一天便開始思鄉的我,一直以為我遺留在樓房裡的哀怒遠比喜樂來得多;如今事過境遷再回首,那曾經讓人急著離開的異鄉,成為我的人生裡,難以再踏上的一小片「故土」。
畢竟上海是除了台北、高雄以外,我住過最久,不以旅人姿態生活的地方。
#B編的冊格仔
#時間不感症者 #徐禎苓 #印刻出版
#上海 #復旦大學 #41號樓
復旦大學港澳台研究生 在 九十路公車-半背包小眾旅行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初見復旦大學宿舍的狼狽|#我在上海生活那一年 第一章
這是我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宿舍。
從我房間的陽台往外望,一棟棟模樣相似的公寓大樓直挺挺的排著,七十多棟的建築僅是北區研究生的宿舍,其中41、42號樓分別是台港澳交換男女生的宿舍。宿舍是公寓式的,一間房住兩人,四間房為一戶,每戶有獨立的衛浴,跟一個小巧的客廳。
不知道小乘客有沒有看過中國電影裡頭,有大學校園的場景畫面,諸如《海闊天空》、《七月與安生》,又或者最近的《後來的我們》。原本以為在中國學校交換,與在台灣的大學生活應該沒有什麼差別,但當走近宿舍大門的那一刻,像闖入了電影裡頭一般,除了畫面與聲音,溫度與空氣的觸感也無預警地襲來。那是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原本信心滿滿,大學四年的歷練再多這一年也沒什麼好操心的,結果卻在最開始時跌了個跤。
最開始時,我是不適應的。
但這個不適應並沒有持續太久,就一個星期吧!
提前一天報到,所以必須要自行從浦東機場到宿舍(很窮,因為廉價航空當天沒有班機)。北區宿舍夾在兩條地鐵站線路的中間,看了地圖想說沒辦法用走的吧,出地鐵站後再叫計程車好了,結果招手老半天,一個屁都沒理我。最後只能拖著一個巨大行李箱,肩上再背一個登山包,走了快四十分鐘才到宿舍。
接著,就是瘋狂的跑流RPG。先去79號樓,找一位蔣老師報到,接著去物業處領取冷氣卡鑰匙之類的東西,然後在巨大的北區宿舍中,尋找42號樓,五樓01號,C間房01床。隔幾天還需要辦理學生證、處理居住證明、清理財務的一坨拉庫的事。這些負責單位都散落在諾大學校的各個角落,每一次都是奔波。
接下來的一週,要去申辦宿舍網路、開銀行帳戶、實名制的手機號碼、選課、搞清楚淘寶收貨的地方(總共有五個真的會被搞死)、食堂點餐的方式、處理洗衣服等等......
這一切看似習以為常,但全部都需要重新學習。跟台灣很像,但又有那麼一點不一樣。這種感覺很像是,以往我們在熟悉的城市,搭公車或捷運時總能放空,身體不由自主的就是有辦法抵達目的地;但當旅行到一個全新的地方時,總是會盯著手機螢幕,深怕自己錯過站,也會不斷睜大眼睛,觀察當地人是如何搭車的,到底要不要招手?上車刷卡?可以投幣嗎?
突然想到一件好笑的事,在出發前往中國交換時,總聽說中國學校的宿舍還是大澡堂,跟以前當兵一樣,完全沒有遮蔽,大夥坦誠相見。原本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結果台港澳生的41、42棟,有加裝獨立的熱水器,完全不用去大澡堂洗。也聽說,北區的大澡堂前一年就廢掉了,現在大家都能在自己的房間裡洗澡,不用在冰天雪地的時候,拿著臉盆走一段不短的路。
一個星期後,學校的事物也都漸漸習慣,我也開始有多餘的精力觀察校園以及這座城市。無論是生活,還是旅行,或許都是追求這種不熟悉感。因為陌生與沒安全感,我們才能像一個嬰兒般,重新學習一切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
接下來的日子,閒暇之餘,我都會搬張椅子在宿舍的陽台,靜靜的看書。上海的秋天,是舒服的。
=
沒想到小乘客對於我在上海交換的生活如此感興趣,那就恭敬不如從命,開始交換連載啦!但還是會不定時的有其他旅行故事或思考旅行等類型的貼文與影片喔!
而因為在上海生活的感觸與故事實在太多,一不小心就寫得太落落長,所以改變了以往寫作的格式,不知道小乘客覺得這樣有比較好嗎?還是以前的方式會比較好呢?
🚶 #阿勳 😶
📍 復旦大學北區宿舍, 楊浦區, 上海市, 中國
=======================
▍在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 ▍
🚩 2019 #九十路公車寮國團 開團啦! 🚩
04、05團皆還有名額,早鳥優惠只到12/25,要報名的小乘客千萬不要錯過啦!
#九十路公車
復旦大學港澳台研究生 在 九十路公車-半背包小眾旅行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初見復旦大學宿舍的狼狽|#我在上海生活那一年 第一章
這是我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宿舍。
從我房間的陽台往外望,一棟棟模樣相似的公寓大樓直挺挺的排著,七十多棟的建築僅是北區研究生的宿舍,其中41、42號樓分別是台港澳交換男女生的宿舍。宿舍是公寓式的,一間房住兩人,四間房為一戶,每戶有獨立的衛浴,跟一個小巧的客廳。
不知道小乘客有沒有看過中國電影裡頭,有大學校園的場景畫面,諸如《海闊天空》、《七月與安生》,又或者最近的《後來的我們》。原本以為在中國學校交換,與在台灣的大學生活應該沒有什麼差別,但當走近宿舍大門的那一刻,像闖入了電影裡頭一般,除了畫面與聲音,溫度與空氣的觸感也無預警地襲來。那是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原本信心滿滿,大學四年的歷練再多這一年也沒什麼好操心的,結果卻在最開始時跌了個跤。
最開始時,我是不適應的。
但這個不適應並沒有持續太久,就一個星期吧!
提前一天報到,所以必須要自行從浦東機場到宿舍(很窮,因為廉價航空當天沒有班機)。北區宿舍夾在兩條地鐵站線路的中間,看了地圖想說沒辦法用走的吧,出地鐵站後再叫計程車好了,結果招手老半天,一個屁都沒理我。最後只能拖著一個巨大行李箱,肩上再背一個登山包,走了快四十分鐘才到宿舍。
接著,就是瘋狂的跑流RPG。先去79號樓,找一位蔣老師報到,接著去物業處領取冷氣卡鑰匙之類的東西,然後在巨大的北區宿舍中,尋找42號樓,五樓01號,C間房01床。隔幾天還需要辦理學生證、處理居住證明、清理財務的一坨拉庫的事。這些負責單位都散落在諾大學校的各個角落,每一次都是奔波。
接下來的一週,要去申辦宿舍網路、開銀行帳戶、實名制的手機號碼、選課、搞清楚淘寶收貨的地方(總共有五個真的會被搞死)、食堂點餐的方式、處理洗衣服等等......
這一切看似習以為常,但全部都需要重新學習。跟台灣很像,但又有那麼一點不一樣。這種感覺很像是,以往我們在熟悉的城市,搭公車或捷運時總能放空,身體不由自主的就是有辦法抵達目的地;但當旅行到一個全新的地方時,總是會盯著手機螢幕,深怕自己錯過站,也會不斷睜大眼睛,觀察當地人是如何搭車的,到底要不要招手?上車刷卡?可以投幣嗎?
突然想到一件好笑的事,在出發前往中國交換時,總聽說中國學校的宿舍還是大澡堂,跟以前當兵一樣,完全沒有遮蔽,大夥坦誠相見。原本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結果台港澳生的41、42棟,有加裝獨立的熱水器,完全不用去大澡堂洗。也聽說,北區的大澡堂前一年就廢掉了,現在大家都能在自己的房間裡洗澡,不用在冰天雪地的時候,拿著臉盆走一段不短的路。
一個星期後,學校的事物也都漸漸習慣,我也開始有多餘的精力觀察校園以及這座城市。無論是生活,還是旅行,或許都是追求這種不熟悉感。因為陌生與沒安全感,我們才能像一個嬰兒般,重新學習一切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
接下來的日子,閒暇之餘,我都會搬張椅子在宿舍的陽台,靜靜的看書。上海的秋天,是舒服的。
=
沒想到小乘客對於我在上海交換的生活如此感興趣,那就恭敬不如從命,開始交換連載啦!但還是會不定時的有其他旅行故事或思考旅行等類型的貼文與影片喔!
而因為在上海生活的感觸與故事實在太多,一不小心就寫得太落落長,所以改變了以往寫作的格式,不知道小乘客覺得這樣有比較好嗎?還是以前的方式會比較好呢?
🚶 #阿勳 😶
📍 復旦大學北區宿舍, 楊浦區, 上海市, 中國
=======================
▍在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 ▍
🚩 2019 #九十路公車寮國團 開團啦! 🚩
04、05團皆還有名額,早鳥優惠只到12/25,要報名的小乘客千萬不要錯過啦!
#九十路公車
復旦大學港澳台研究生 在 港澳台考研| 去大陸唸書要準備什麼? by 復旦大學學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在前往大陸讀研究所之前要確定報考的學校和專業~這則影片就是為了跟大家分享考研資料的搜索方法以及參考書的獲取路徑。如果大家有任何的疑問, ... ... <看更多>
復旦大學港澳台研究生 在 復旦管理學院研究生港澳台招生-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這邊有要考大陸研究所的戰友,來取暖討論一下 - 管理,學院,研究生, ... 復旦管理學院研究生港澳台招生 ... 中華大學考上台大國發所很勵志嗎? ... <看更多>
復旦大學港澳台研究生 在 復旦大學臺生會 的推薦與評價
1210 個讚。您好! 這裡是復旦大學臺灣學生會專頁,歡迎各方人士提出相關問題,我們. ... 有關2022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注意事項,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查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