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教學醫院,#SCI論文是必備的晉升條件。但第一篇論文的產生,應該都是讓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簡單整理一些心得,分享給剛要踏入研究的初學者。
⠀
恭喜 🎉 彭啟豪醫師團隊,關於貝爾氏麻痺症的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
#指導教授
⠀
我覺得指導老師很重要,對於初學者而言,建議加入一個研究團隊,找一位發表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可以協助研究主題建立、討論追蹤進度、初稿修訂,以及投稿發表事宜。
⠀
但老師不會有時間教你統計方法、做圖,還有如何把論文寫出來。這部分,新思惟的課程,就是在一天內,讓我們具備寫出 SCI 論文和完成圖表的能力。
⠀
#長庚醫學研究資料庫
⠀
在長庚,有一個很棒的寶庫,可以提供我們做研究。
⠀
只要寫好一份計劃書,通過 IRB,就能申請到資料來分析,很適合忙碌但沒經費的住院醫師來做研究。相較於健保資料庫,長庚資料庫有完整的檢驗檢查數據,只要實驗設計良好,把素材搜集完成。就可以煮出一道料理。
⠀
#收集資料
⠀
這篇論文背後最辛苦的點,就是從上千例診斷為貝爾氏麻痹症患者,依據收案條件,篩出近 400 位病人來做分析。
⠀
前期準備工作是最重要的,想起無數的白天和黑夜,都在醫院電腦前,回顧病例資料,整理檢查數據。
⠀
#研究分析
⠀
蒐集好資料後,進入研究結果階段。這部分最感謝新思惟的課程,本篇論文的研究數據,都是用 MedCalc 分析完成的,真的簡單好上手。推薦初學者可以趁優惠團購終身版,省時間又能加快學習曲線,無價,真心不騙。
⠀
我使用的是 MacBook 加裝 parallel desktop,用起來一樣很順,沒問題。
⠀
#論文寫作
⠀
這階段,也很謝謝新思惟的寫作課程。傳授最重要的寫作心法:別讓 reviewer 不開心。
⠀
#其實論文都有既定格式,重點還是要邏輯清楚,首尾連貫。摘要和引言精簡扼要,才能吸引讀者往下,而完成精美圖表是論文的核心,圍繞著圖表寫出方法、結果和討論,再以 EndNote 整理參考文獻。
⠀
#投稿階段
⠀
投稿前請詳讀說明書,依照格式修改手稿。
⠀
我在投稿前,有先送英修,覺得還是可以改善閱讀流暢度,避免文法錯誤,基本上 reviewer 都不會再問英文的問題。
⠀
#從小修到接受
⠀
很幸運的,這篇文章有 3 位審稿者,都給予不錯的評價。只需要小修。回覆完意見、小修之後,編輯就決定接受了!
⠀
雖然只是第一篇,但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刻,真心感謝所有指導過我的師長。
⠀
#新的開始
⠀
發表之後,終於取得晉升主治醫師的門票。
⠀⠀
🔥 眾多校友突破困境:
⠀
「最高單月 96 篇,單月 11 位跨越從 0 到 1,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甚至登上 45.54 分的 JAMA!」
⠀
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讓您寫作功力大增,跑統計不再求人!
⠀
年中幫自己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現在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
從小修到接受 在 杨定一博士全球静心共修会- 楊定一答客問:接受「我沒辦法接受自己 ... 的推薦與評價
楊定一答客問:接受「我沒辦法接受自己」,是重生最好的方式提問:許多人從小到大都在追求「我需要被誰需要」。例如,在職場上有沒有被工作或被誰需要?甚至到老年時不 ... ... <看更多>
從小修到接受 在 朱天文:生於文學,長於文學,願最後還有文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朱家以文學立家,朱天文與妹妹朱天心, 從小 在父母影響下,高中便開始 ... 為了回應社會整體氛圍,從抗拒 到接受 紀錄片拍攝01:56-03:09 挖出父母三十萬 ... ... <看更多>
從小修到接受 在 蔡百祥臨床心理師- 很多家長有點避諱帶孩子接受評估或治療 的推薦與評價
即便現在,社會對於精神科、兒童心智科仍有污名化(所以不少從小就在復健科做早療 ... 也許做父母的自己能接受帶孩子去看,但總會擔心別人、長輩的眼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