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旅遊】56:「香草庭院」親子房,大人小孩都讚揚 (暘斌)
我們和「好好基地」道別後,直奔九份的「溫莎堡景觀民宿香草庭院」。由於當天雨勢實在不小,我們一家都溼答答的,一心一意只想趕快躲進民宿裡避難。
將車停妥在城隍廟口的停車場,距離民宿還要步行五分鐘左右。老闆很快地就騎摩托車出現了,說要幫我們載運行李,笑容可掬,還多帶了套雨衣。正在納悶是要先載誰嗎?小孩又不能坐摩托車⋯⋯後來才發現原來那雨衣是給行李箱穿的!實在很貼心啊😆
一進民宿,印入眼簾的是半戶外的小庭院,有三部供孩子乘坐的小車、一座小溜滑梯,還附設洗手台和聊天賞景用的休閒桌椅。由於庭院上有屋頂遮蔽,這裡看起來就像個獨立的小天地。而且,原先是一棟兩戶,但隔壁房臨時有事而取消住宿,也就是說:我們包棟啦!
這間民宿的親子房,我們相當滿意,推薦給需要帶小孩旅行的讀者們。以下分別說說它的三大優點:
1️⃣大人放鬆,小人放電
老闆有魔法,把整個親子館的精華都濃縮進房間裡了!
房內的玩具有廚房組、軌道車,兼顧興趣不同的孩子;有一鍵式的小玩具也有購物小推車,同時滿足小嬰兒和小童的需求。
玩具頗有質感,用料不馬虎,搭配牆上大面積的Q版動物彩繪(老闆的朋友親手繪製),雙寶一進房就像到了天堂,玩到進入「心流」狀態,整整一個小時都不太理會我們,放彼此一條生路😂
舒適的大床近在咫尺,於是我當仁不讓,睡個午覺補眠,芳瑜則是躺在床上放空、小滑一下手機,消除雨天奔波的疲憊。
小孩的小肌肉,在房裡活動到差不多後,我們就轉移到庭院,透過遊戲器材,繼續鍛鍊大肌肉。別有一番樂趣,爸媽好不愜意!
2️⃣老街三分鐘,離塵不離城
民宿周遭相當幽靜,可以享受旅居山城的清閒。若想去老街逛逛,從旁邊的樓梯就可以快速直達老街中心。
從前還沒孩子的時候,我們也在九份住過一晚,但是離鬧區仍有些距離,晚餐還要自行準備或烹煮。住在這裡則是觀景和購物都不成問題,兼顧度假感和便利性。
3️⃣設備周到,老闆大方
我們這個房間採樓中樓的設計,二樓不僅可以遠眺美景,同時也放了一張桌子和懶骨頭。這對於帶小孩旅行的家長可以說是非常必要!晚上小孩睡後,我們夫妻倆就和雙寶保持美感距離,在這個小空間裡吃宵夜、追劇,或躺或臥,怡然自得。
這間親子房明顯經過人性化的精心設計。
好比房裡附設飲水機,這對需要泡奶的父母相當便利,還貼心的附上一大罐生水,以備顧客不時之需。潮濕多雨的九份,房內有一台除濕機是必要的,這也是我們抵達後才明白的用心。庭院裡裝設高矮各一的洗手台,如果在庭院用餐,不必回房間才能清洗。
我們不禁想像,如果和朋友一起帶小孩來,我們就在庭院裡,邊玩邊吃邊聊天,這樣悠哉的過掉半天,一定也很有意思!
最後的加分題,是隔天的早餐。三人房照理是提供三份早餐,不過老闆主動幫我們多準備一份小孩的餐點,還說不夠的話都可以再加。雖然當天我們沒有續盤,但也感受到老闆的心意和人情味。
總結來說,在假日的晚上,以三千元的價格,享受這樣的住宿品質,是物超所值的!一間用心的民宿,讓大人、小孩的需求都被貼心的照顧到,我們全家都很滿意,也留下十足深刻的好印象👍
———
芳瑜補充:
網路評論目前還不多,我入住前也沒把握會不會踩雷,結果完全超乎期待!後來聽老闆說起才知道,因為去年三月剛整修好就遇到疫情😅總之,我們的住宿經驗很真實,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2y8m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 好好基地,我們都要一直好好的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16015083274106/
📌煙雨濛濛,夜宿九份山城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16622633213351/
Lin Binder Emily Liang
從前從前桌遊價格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丹麥的生活哲學 Hygge 與來自哥本哈根的極簡設計
#粉絲回饋折扣碼
.
講到丹麥,一定要提到丹麥獨特的代名詞 Hygge,這是深植丹麥人的一種生活風格。
.
從 Judith Friedman Hansen 寫作的一本書 "We are a Little Land: Cultural Assumptions in Danish Everyday Life" 裡面提到
👉Hygge 是處於愉悅的幸福感與安全感之中,心態輕鬆且開懷,享受當下所有令人愉快的小事。
-
有人形容,丹麥Hygge生活哲學就像是 "與好友在餐桌共同享用美好食物"或是"冬日在沙發看本好書伴隨一杯熱可可與溫暖燭光",圍繞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是從生活中找讓自己開心的小事。
對我來說,Hygge生活哲學就是追求"把握當下",重視舒適與溫暖的生活美學。
-
.
這樣的丹麥生活哲學也在近年深深影響著我,希望可以找到生活中讓自己開心的幸福感,為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Hygge生活儀式感。
#千里相遇北歐設計
感謝臉書上的大家,而讓我遇見北歐丹麥品牌 Nordgreen
最近剛好想要買一隻新手錶,在我的臉書粉絲專頁發了限時動態,收到許多人傳訊息,有一個品牌卻有好幾個人都跟我分享,讓我興起好奇心去Google,一看,就完全抓住我的目光。
.
20世紀的丹麥設計界,從前衛主義轉為實用機能設計並且注重環保議題,在全球化的推廣過程,丹麥設計一直保有一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讓你覺得這些生活用品不只充滿設計感但又可量產。
這樣的設計風格美學,讓我遇見丹麥設計品牌 Nordgreen 也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看似極簡設計卻可以變化出上百種不同的樣式,滿足各種不同場合,不同穿衣風格,不同的心情做搭配。
Nordgreen 以 "Nord" 與 "Green"兩個字做結合,清楚展現出品牌意涵,不只要有北歐極簡主義特色,還要兼具環境永續發展的議題。這兩項,也完全打動我對這個品牌的好感度。
設計師更曾經是丹麥知名品牌Bang & Olufsen產品設計的Jakob Wagner來幫Nordgreen手錶做設計。
我自己也很喜歡Jakob Wagner的設計理念,以人為本,從每個人的生活出發,更是體現丹麥獨特生活美學Hygge的精神。
👉“我對產品沒有考慮太多;我在思考一個人正在使用它的情境。我們都會和我們的產品產生關係,我認為自己是那個確保關係良好的人。”
.
#看似簡單卻多變化的設計
我這次選的Philosopher系列就有36mm 與 40mm 兩種錶面尺寸,剛好適合男生跟女生手腕大小不同而配戴。
除此錶面尺寸有不同大小設計,還有不同的錶盤與錶框顏色以及多種錶帶材質。
Philosopher 有兩種錶盤顏色(黑色、白色)、四種錶框顏色(玫瑰金、月光銀、深空灰與香檳金),另外還有17種錶帶(真皮、矽膠、尼龍、網格鈦鋼或是精鋼)
以數學排列組合計算,最少就可以搭配出136種不同顏色樣式的手錶,完全就是符合我這種想要低調極簡風格設計,又不要太容易跟別人一模一樣的情況出現。😂
.
#回饋社會永續發展
每一隻購買的手錶,都會得到一組代碼,可以去官網選擇你喜歡的社會公益贊助, 可以挑選為生活、教育與環境三種不同的社會回饋
買手錶還可以做公益,而且還可以自己選想要贊助的項目
.
#全球免運兩年保固
如果這一年大家都關注新聞,都會知道現在航空貨運業非常搶手,不能出國旅遊,大家都瘋狂網購,航空貨運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Nordgreen 提供全球免運服務,而且是快捷空運,我下訂之後,5個工作天就從丹麥寄到台灣
我這次訂購使用FedEx空運,全程公開透明隨時可以掌握貨品寄到哪個國家轉機
.
#粉絲專屬回饋
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都有看到我生活中試戴這隻新買的丹麥設計品牌手錶 Nordgreen照片
行動派的我,看到大家推薦這個品牌就去下訂,收到之後馬上就來戴著拍照
感謝來自丹麥的廠商看到
Nordgreen 特別提供給大家專屬的優惠代碼,只要是透過下方專屬的購買網址,並且在最後結帳的時候輸入優惠碼 "rabbit1"
不管你住在世界哪個地方都可以"免費寄送",而且官網商品不管原價或是特價禮盒都適用這個優惠碼,全部優惠15% off ,也就是85折。
如果你是挑選折扣禮盒,累積折扣再折扣,則是最高可以達到30%off (7折優惠)
(再提醒一次,折扣碼是 rabbit 還要再加數字 1 ,要記好折扣碼喔~)
-------------
步驟一
Step 1: 點選下方連結
https://bit.ly/3rouNrH
步驟二
結帳頁面優惠碼欄位填入 "rabbit1"
.
歡迎分享給你身邊喜歡北歐風格的朋友們,別忘了使用折扣碼享有更多優惠
像我這種小資族,就會挑選多錶帶的禮盒組,等於買一隻價格有三隻手錶的不同搭配。
Nordgreen官網原價9560元的Philosopher三條錶帶禮盒,打折價為8030元,輸入專屬折扣碼 rabbit1,又再多折扣變成6825元。從9560元變成6825元,直接省下2735元!!
.
從前從前桌遊價格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