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黃偉民易經講堂
政府強推「安心出行」後,又做大龍鳳,氹你打北京科興疫苗,世衛未認可的疫苗。
這幾年,在香港生活的,都感受到政府的心術不正,她強力推行的政策,都一定有問題。
全方位的摧毀香港,說了四十年的「港人治港」,原來不見了,現在突然說:「愛國者治港」。
港人,是一個法律名詞,有清晰定義;愛國者?你說是便是,不是便不是。
吃飯飲茶,出入郵局圖書館,都要掃一下「安心出行」,你知點玩死那些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家嗎?
填張表格,寫下電話,職員在你面前打一遍,你手上電話響起才放行。對老人家來說,是怎樣一度難關。
一群沒有生活的官僚,制訂政策,沒有考慮弱勢社群。“鰥寡孤獨癈疾者,皆有所養。”這不是空談,也應是一種社會意識。政府既然撥款十億,給打疫苗死亡的香港人,為什麼不撥十億買「紅米」給長者裝「安心出行」?
今日在香港生活,都苦不堪言。一波又一波的立心不良政策,要想如何見招拆招;百業蕭條又要艱難生活;家有年幼子女的又要決定去留;鐵飯碗的公僕老師都患上抑鬱病……
《法華經》說: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香港最跟貼時局的神靈——沙田車公,在年初二說,香港的處境,在積薪厝火,大禍一觸即發了。
香港之火在燃燒,我們都是火宅之人。
人在苦難時,都希望有一位神佛,在形而上的世界,觀照我們,賞善罰惡,了結因緣。
佛有大神通,但有些事情,都無能為力。
一、 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自業自報。神佛改不了,風水算命都改不了。
二、 智慧不可賜。
我們心中自有天智,開啟只能靠自心的磨練,沒有外力可以幫忙。我執我相,只能自己打破。習坎卦福無重至,禍不單行,但它的互卦,包含的,竟是山雷頤卦。人間苦難從來最補!
三、 真法不可說。
世間文字言語,說不清宇宙真相,只能靠自身來實修實證。如來的成佛經驗是他的經驗,你只能靠自己的方法成佛。
四、 無緣不能度。
無緣聽不進真言。緣要有因的呼應。種子是因,其他條件是緣。先有種子,陽光雨露才發生作用,才能開花結果。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面對苦難,日本人想到的是《論語》。
武肺疫情鎖國,十年經營的東京奧運寸步難行。今年,NHK的《大河劇》,歷史如長河,一年一度的大河劇,說的是澀澤榮一的故事。
澀澤榮一,被日本尊稱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1840~1931)。
他的一生理念:
讓《論語》和算盤,融為一體。
他一生創辦了五百家企業,包括日本第一家銀行。
他的事業奇蹟,基於他的信念,道德和經濟合一論。
以《論語》為基礎講道德,用算盤為象徵講經濟,兩者融為一體,是必須。
澀澤的理論,道德分積極性和消極性兩大方向。
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是消極的道德;
做應該做的事,是積極的道德。
對經濟來說,賺錢,背後要有消極的道德,不能賺不應該的錢;
對積極的道德來說,做應該要做的事,又需要有經濟實力的支持。
因此,道德與經郊,互為表裡。用《周易》的用語,就是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他認為,對商人來說,信用才是根本。
做生意沒有誠信,可以賺錢一時,但絕對不能持續。
澀澤的依據,是《論語》的: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個人,只有以他人利益為第一考慮,自己最終才能獲得持續不斷的利益。
他用成功的商業利潤,來支持他的積極道德。
《論語》說的,博施濟眾。
孔子說: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這是他一生的追求。
(追求公益,富民社會,不單靠政府,也是商界責任。)
可以預期,日本會掀起另一波《論語》熱。這是日本人,能站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受人尊重的原因。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寶,任何一個日本人都知道。
我們愛遊日本,無論她的建築、用具、藝術、禮儀、社會信念,都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這才令人感動。
《論語》泰伯篇第八章: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說:
詩,是人性最真的表現。
讀詩,可以鼓舞人的意志,感應我們好善惡惡的天性,對性情的培養,道德的陶冶,人格的完成都有幫助。
立於禮,立是確立,確立一套合乎當時社會的正確價值觀上。人人都遵守的規矩禮儀。
成於樂,曲終謂之成。
不管什麼曲子,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人生的修養,像音樂的調和,推到巔峰,代表美好的結束。
終的表現,也就是我們的離台身影。
成的相反,就是敗。
曲終就要成。
孟子盛讚孔子:(《孟子.萬章篇下》)
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也。
金聲者也,始條理也。
玉振者也,終條理也。
孔子,是聖人中,最合時宜的了。
是諸聖中集大成者。
金聲,是叩鐘,象徵開始。
玉振,是擊磬,象徵結束。
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束。
無論思想,事業的境界,可以用金聲玉振和集大成來比擬,所以,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
人生在世,就好似一篇樂章的跌宕起伏,既使我們的人世,錯綜複雜的變化,但其中,有一定的規律。
所以,一個完整的教育人格,必先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人格圓滿成熟,應像音樂的邏輯教化,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束。
一曲終了,讓人有餘音繞樑,回味無窮的境界。
《尚書.舜典》中,形容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象是這些的: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神人以和,百獸率舞。
八音,各種樂器;克諧,奏出和諧的樂章。
一個完美的社會,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但就像一個樂團一樣,無相奪倫,不會只准我發聲,不准你發聲。不同樂器,協調出動人的音樂。
神和人都可以和諧共處;百獸率舞,群獸跳起舞來,比喻天下昇平。這就是政治教化,如音樂般,行雲流水的集體行動。
北京政府宣布重大國策,2025年前,要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將會透過宣傳、教育來彰顯中華文化。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黨一百周年。這一百年來,中共那些言行,是屬於中華文化的?
他們只熱愛在文字上和你糾纏。
在伏羲氏仰觀天象,畫卦,掛在眼前的象的統稱,中國文字還未成形。
所以,我們的祖先,立象畫意,通過立象,將遠古的智慧意念,傳給後世。
未有文字,先有意象。
到五千年前文字成型,才轉化為言。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用有局限的文字,訴說無盡限的真理,已非原貌。但不管道是不是可道,還是要說說看;名稱是否準確可名的,但也即管用某一名稱來說明。不然如何界定世間萬事萬物?
佛祖拈花不語,傳下禪宗一脈,說不立文字,但傳法,仍要借助《金剛經》、《六祖壇經》。
《繫傳》說:
聖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
繫辭焉以盡其言。
變而通之以盡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在未有文字發明前,我們的祖先,通過靈活,微妙的象,表達那抽象的意。
沒有文字,說話也不能表達清楚。然後發明一個表達方法,設卦以盡情偽。
卦,不是自然有的。是人發明來表達自然法則的。它能詳細表達人性社會的情偽,即真假,虛實。透過卦,這個照妖鏡,把人把事的實情假象顯現出來。
繫辭焉以盡其言,最後,卦辭、爻辭、十翼的文字出來了。
先立象,然後設卦,最後文字。
先從意,到象,到言,即文字,一層一層過來。
這就是《周易》的創作過程。
我們今日讀《周易》,讀的是文字,言,也就是卦辭爻辭和十翼的內容。
從「言」去追溯「象」;
再從「象」去掌握「意」。
魏晉時的易學宗師王弼,提醒我們,得「意」就可以忘「象」,得「象」便要忘「言」。
人讀《易》讀不透,就因為被「言」,文字縛死,糾纏於文字字句之間,忘卻本意。
言、象、意,要得「意」忘象忘言。那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超越文字,才能掌握言外之象。
象,只是中間工具,得象要忘象,才能得意,這個最終目的。
最後,還要「盡其言」,要懂得運用,有實際行動。
學了《易經》,不能拿出來用,有什麼意義呢?
變以通之以盡利,要變要通,目的是盡利,要有利於社會,利於天下。
再發揚光大,鼓之舞之以盡神,將那神妙莫測的規律找出來。
《莊子》說: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蹄者所以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說,用什麼工具捕魚,不重要,因為重點在魚不在筌,得魚要忘筌,魚籮魚網無關重要的。
得魚忘筌故事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聞-望、問、切】#中醫科普
心血來潮之下,我問了在場的朋友們「妳們聽的出他說話時,哪一側沒有共鳴嗎?」
……
昨晚到訪一個知名物理治療所,剛好物理治療師剛帶完我女友以及一些朋友做完運動治療,我們便席地閒聊起來。其中一位向我說,她最近一條腿不知何故痠麻脹,走路都得踮腳尖。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不是右腳?而且坐馬桶五分鐘左右屁股就會開始痠?」
一干朋友除了物治師,並非醫藥從業人員,驚訝地問我怎麼知道的。我玩心一起,便說我不只知道她,連妳們哪一側腰酸,誰最近胃痛,我不用把脈就大概知道。接著一一細數,朋友們都很好奇如何辦到。我便教她們中醫四診中的「聞診」。
「不要拘束在書本的知識,妳們聽聽看,她說話時是不是有一側共鳴的不太好」我引導着。
「不太明白,什麼意思?」一個朋友舉手問道。
「就像音箱破掉的吉他,聲音共鳴不一樣,妳們聽聽破在哪裡」我試著比喻,但有人反應沒學過吉他啊!我便再試著引導她大腦中的感官連結。
「聽交響樂團的時候,能不能聽出左邊是弦樂,右邊是管樂? 」
「我懂你意思了」這個奇怪的比喻朋友們竟然都明白,也聽的出腳麻的朋友右側半身的聲音共鳴怪怪的。其中更跟我敘述,壞側聽起來並不是沒有共鳴,而是敲擊三夾板與厚實的原木板(健側)的差別,雜音較多。
換我驚訝了,上班族的她們真的明白了,而且開始輪流說彼此的聲音哪側怪怪的,被說的那位還真的說對對對,我腰或月經來容易痛的就是該側。
我請被測試的朋友輪流躺下來,示範檢查給大家看「妳們說共鳴不好(受傷)的哪側,同時也是症狀的主因,就是我說的傷處。該側恥骨與腹部會特別壓痛……」她們紛紛試壓彼此,都是一摸就相較對側酸軟許多。
我接著說「其實共鳴不好的哪側,會拖累整體功能,也就是除了產生疼痛,也容易有“氣虛”的症狀。」我確認她們都能吸收後,接著解說推論:
「妳們常聽說補氣的穴位有很多,什麼合谷、足三里、百會、三陰交……但其實針刺後不見得有效,或是這個人被針足三里有效,下一個被針就沒效,所以保險的做法通常是……全部都插好插滿針。」朋友們點頭稱是。
「但妳們理解這個邏輯後,也能至少聽出四個象限(分屬四肢)的差異。所以像這個朋友聽出是右下半身共鳴不好,我補氣就只針右足三里,恢復整體連結,是這個邏輯……」
她們開始問更深入的問題,比如穴位全都扎不好嗎?我解釋,針刺入一個無用的穴位反而會造成身體運行的限制,如同圖釘一樣。所以用穴越精簡效果槓桿越大。
古人對望聞問切各有主觀評價,所謂《難經·六十一難》說:「曰:經言,
望而知之謂之神,
聞而知之謂之聖,
問而知之謂之工,
切脈而知之謂之巧。」好像能用看的就看出疾病比較高大上,而俗話說「開口問病是庸醫」?
我卻不這麼認為,望、聞、問、切是指醫師不同的感官思維,指導我們去運用各自天生的感官優勢去診病。比如我擅長觸覺,所以「切診」是我所長。而我天生眼睛不好,不善望診;沒有耐性而且不太全盤相信患者的話,所以問診也不好。我相信我的手與整體判斷,我時常玩笑如果斷手或是瞎眼,我選擇瞎眼,因為還可以工作。
我的傷科老師兩傳師說過一個故事,在台中的內科神醫蔡爾湟,在一次與兩傳師電話的最後,補上一句「你要吃點歸脾湯。」接著才掛電話。兩傳師依言服用,沒說出口的多日的症狀竟然一掃而空。
我本擔心說太多朋友們聽不懂,但開心的是她們都能聽懂,說因為我講的是有邏輯的。其實我想做的工作就是讓中醫走下玄壇,比起引經據典教大家經典古書,不如帶大家思考文字出現以前,古人是如何發展出中醫架構的。高堯楷醫師說的很對,「大道至簡,持其言不如持其神」,《莊子·外物篇》:「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就是這個道理。
#聞診 #四診 #望聞問切
得魚忘筌故事 在 簡志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晚的節目來賓是位非常棒的泰雅族新銳青年藝術家-米路.哈勇,記得志偉在2015年在桃園國際機場國門曾協助舉辦藝文展,當時就邀請到米路展出他的作品,讓國際旅客ㄧ下飛機就能欣賞到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藝術。退伍後的米路曾經在台朔公司工作多年,但始終無法忘情藝術創作,最終選擇了自己的最愛與興趣,專注發揮自身的才華並教育指導我們原住民的孩子。
米路.哈勇(Miru Hayung)來自桃園復興區爺亨部落,米路(Miru)在泰雅族語為書寫、畫圖的意思,也是自身的期許,更是一份責任。作品展演大多數以『生生不息』為主要精神指標、靈感來源取自於泰雅族人使用的捕魚器具”魚筌”,主要概念為補大魚放小魚、使生態能達到平衡狀態,讓生命能生生不息、源源不絕的延續,如同藝術的養分生生不息的傳遞給身邊的人。因此米路的作品呈現以分割、重組畫面、處理細微的色彩,以描繪自然中的無限變化,詮釋人細膩的情感。
在桃園市復興區的角板山侯車亭壁畫、戶政事務所、角板山行館咖啡、羅浮公路旁壁畫以及泰雅故事公園裝置藝術等地方都可看見米路的作品,有機會上復興區山上的朋友可以註足欣賞喔!且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米路分享從事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每週日晚上6:00~7:00 歡迎收聽桃園美聲廣播電台FM 91.5志偉&烏米我們夫妻倆ㄧ起主持的「原知原味 桃原ㄧ家人」節目!期待與您空中相會!
您也可以下載"美聲廣播電台"App,不論你在世界哪個角落,都能夠線上收聽喔!
這是一個關心桃園市原住民生活上大小事的節目,志偉本身是排灣族及原住民媳婦Wu Mi的組合,用輕鬆多元的方式讓聽眾朋友認識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文化原味,透過來賓的分享「傾聽在地的聲音、說自己的故事」。
得魚忘筌故事 在 只是說給我孩子聽的成語故事:EP88得魚忘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部國語辭典】筌,捕魚用的竹器。 得魚忘筌 指捕得了魚,便忘掉了筌。語本《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