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錕狂語錄》加強情緒免疫能力從何開始?對人對事「不要期望太大;決不放棄夢想。」
每天看到疫情新聞,出現了兩類相反的情緒:
一是悲觀,擔心即將來臨的毀滅性蕭條;
一是樂觀,相信即將來臨的報復性繁榮。
他們的共同點是:
情緒極端化,如洗三溫暖。
古代醫學說
「大喜傷心、大悲傷肺、大怒傷肝⋯⋯」,
現代醫學稱為「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
或「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
皆指情緒極化造成對身心的傷害,
甚至引起猝死。
氣候有春夏秋冬,生命有悲歡離合。
宇宙之道本來就是正反兩面輪流交替。
大傳染病並非現代才有,
大繁榮也是一再出現,
放眼歷史,何必大驚小怪。
明白乎此,我們必要的修煉
就是加強「情緒免疫能力」(mental immunity):
在災難中不會驚嚇失態,
在歡樂中不會得意忘形,
能夠活在一個超越正負情緒的制高點,
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氣度。
情緒免疫能力是可以增強的,
需要長期的隨時的磨練;那要如何開始呢?
我的建議是:
對人對事「不要期望太大,決不放棄夢想。」
#李錫錕 #錕P #POWER錕
得意忘形相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孩子感到厭煩 怎麼辦?】
前幾天準備吃中餐時
孩子們把娃娃丟得滿地都是
喬伊還在腳上套了一個鐵罐踢地上的娃娃
「可以吃飯囉!」
我說了,卻無人回應
看到滿地的娃娃我感覺煩躁
聽到鐵罐框啷刺耳的聲音我感覺緊繃
沒有人回應更讓我感覺火大
「算了,我自己先吃吧」
心裡這樣想著,就坐下來自行用餐
但心裡的那些感覺並沒有消失
後來喬伊繼續忘我的套著鐵罐走來走去
鐵罐依舊發出刺耳的聲響
我覺察內在不舒服的感受逐漸在累積與擴張
開始在內在與自己對話
「我討厭這個聲音,這個聲音讓我感到焦慮,恩,我的身體跟肚子都很緊繃」
「沒有人回應我讓我感覺無奈跟不爽」
「亂七八糟的環境讓我很煩躁也很氣餒」
我發現自己的內在有著
討厭、焦慮、無奈、生氣、煩躁與氣餒等感受
我默默對自己說
「是的,我現在感覺討厭、焦慮、無奈、生氣、煩躁、氣餒,我可以有這些感覺」
給了自己幾次的深呼吸
開放的接受每種感受的浮現
也與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同在
接著我向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
「親愛的,剛剛我說可以吃飯卻沒有人回應,我感覺蠻無奈的,我希望不管你們要不要吃都能給我個回應,然後我吃飯聽到鐵罐撞擊的聲音感覺很焦慮,這會讓我的肚子很緊繃,無法放鬆好好的吃飯,怎麼辦?」
喬伊聽完,默默地將鐵罐拿下來
「謝謝你的幫忙,那你準備好要吃飯了嗎?」
「要!」說完他就自己去洗手
「地上很多東西我會感覺有點煩躁,吃完飯我們一起整理吧! 還是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我先收拾乾淨!」唯可邊說邊撿起地上的娃娃
「謝謝唯可的幫忙,也謝謝你們願意幫助我」
在這一刻,我的內在感受轉變為
感動、滿足、欣賞和放鬆
我一樣與這些舒服的感受同在
我,與我的感受在一起
/
每當有人問我育兒相關的問題
我的回應通常都是
「當孩子做這件事時,你有什麼感覺?」
有時對方會提出一個想法而非感覺
例如: 覺得他這樣很沒禮貌 👉這是想法不是感覺
或只能感受到單一的感受,例如: 很生氣
又或者什麼都感覺不到
但其實,感受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訊息
同時這也跟我們的文化有關
從小我們就不被允許有感覺
或者只被允許有「好的」感覺
「不准哭!」
「不可以生氣!」
「要開心,但不要得意忘形!」
因為如此,感覺往往被我們忽略與壓抑
我們否認自己有某些感受
甚至對自己產生某些感受而感覺負面
我也曾經因為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厭惡」的感受
覺得自己是個糟糕透頂的母親而感到沮喪
但我們卻誤會了
因為 #你的感受並不等於你
如同想法只是想法
感覺也只是感覺而已
同時感覺是會變化的
你可以上一秒因為孩子感到憤怒
也可在下一秒因為孩子感到愉悅
#時常覺得自己有人格分裂 #有同樣症狀的人請+1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切斷與內在感受的連結
相反的,我們要更多練習去與內在產生連結
當覺察到一種感受
去辨識他、接受他、然後放下他
這樣能避免我們用一種慣性反應來面對人事物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
👉提升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培育正念的態度
像是呼吸觀察、身體掃描、靜觀等方式
來提升感知能力的敏銳度
👉豐富感受的詞彙庫
很多時候無法辨識
是因為我們內建的詞彙庫太少了
當你內建的感受與情緒詞彙越多
就越能精準的辨識每種感覺
(我將情緒感受的相關詞彙,以及我所擁有的輔助工具貼在留言處,給需要的人參考喔!)
👉以開放不評論的心去看待每種感受
感受與情緒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
都是真實的體驗
同時也會隨著時間與信念的改變
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時間去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心境去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所以面對感受與情緒
只需要如其所是的去接受他,觀察他
就像歡迎一個朋友的到來
他沒有惡意,也沒有危害
他坐一下,然後就離開了
👉不過於追求好的感覺,也不過於阻止不好的感覺
人們往往只想追求像是開心、幸福、滿足等讓人舒服的感受
而會刻意阻止與排斥像是難過、生氣、恐懼等不舒服的感受
就像我們可能會用各種方式去終止孩子的哭鬧
但卻不會去終止孩子的笑容 (應該沒有人會叫孩子不准笑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快樂
但卻忘了不快樂也有它存在的目的
如同腦筋急轉彎當中
不管是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
每一種情緒都很重要
可能是提供防衛與保護
也可能是在釋放壓力
在面對讓你不舒服的感受時
試著讓他多停留一下,而不是立馬把他推開
✏️本日金句:
「孩子的情緒是孩子的課題並非你的責任
你的情緒是你的課題與責任但不等於你」
#防疫在家與孩子一同提升情緒力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得意忘形相反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我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才會成為魔法師。
.
據說年過三十仍是處男,將會成為魔法師,擁有讀心的能力。個性害羞木訥的安達在他滿三十歲的那一天,不但發現自己有了讀心術,而且公司裡人緣最好、業務能力最強的同事黑澤,居然暗戀著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自己......
.
一,《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改編自豊田悠的同名漫畫作品。影集總共 12 集,是一部非常好消化的愛情輕喜劇,邊看邊笑邊覺得這個作品太過火的浪漫與夢幻,因為現實生活裡的愛情,哪可能這麼地單純與美好啊啊啊!
.
二,「有沒有交往對象,談不談戀愛,那都是個人的自由,但不管做了什麼選擇,你都必須喜歡做出那個選擇的自己,要不然,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對方都會難以接受吧。」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的劇情概念跟《男人百分百》非常相似,主角發現自己擁有讀心術,可以很輕易得知他人內心最私密的想法,生活中遭遇到麻煩事,可以透過傾聽他人的內心話而輕易化解危機。然而,擁有讀心術使得人們不再依照自己的「心」去面對人與事,而是仰賴這份能力去「附和」他人的喜好,並以此獲得安全感。讀心術大概就像談感情的戀人們,偶爾會想偷看另一半的手機或臉書,想知道對方到底在想什麼?是否藏有什麼秘密?然而,探知的秘密越多,內心是否就越感到踏實?或相反地,對一段關係反而愈發感到焦慮,害怕對方若是把手機或臉書收起來,自己就不再認識這個人,或不知道該如何與對方應對?
.
「他收下了,能幫上他的忙真是太好了,要是能多幫點忙就好了,不管以什麼方式都沒關係,我想見他,想聽他說話,可以的話還想看他笑,除此之外的事,就是強人所難了。只要能在他身邊,我做他的同事也沒關係。」黑澤
.
影集裡,安達與黑澤的愛情能夠跨出第一步,確實是來自讀心術的幫忙。對於膽小又欠缺自信的安達來說,黑澤內在心聲的溫柔與真情,給了他接受愛情的勇氣。然而,讀心術有個但書,一旦兩人發生關係,這個能力就會消失。安達想要跟黑澤在一起,又害怕失去讀心術會讓他不再懂黑澤的心,那該如何是好?感情裡一個必修課程是「學會信任」,接受並信任對方與自己 (對,也要學會信任自己),一段關係才能夠打下穩固基礎。如果做不到信任,就很容易被懷疑與猜忌所傷害,走上分手一途。
.
三,《如果30歲還是處男》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每一集都拍得閃閃發亮,純愛爆發(黑澤的內心世界超純潔,如果他的慾望再強烈一點,想像畫面再鹹濕激烈一些,可能老早嚇跑單純的安達了吧)。我喜歡這部影集的角色們,一個比一個還單純還體貼(30處男最美的風景是人),就連平常一直凹安達的前輩,都在片中某一刻展現他貼心的一面。原來,只要我們用心去了解一個人,就會看見冷漠的面具底下,藏著一張張溫柔的臉龐(心)。
.
四,《如果30歲還是處男》的浪漫台詞真的好浪漫。例如安達說:「說不定,我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才會成為魔法師。」換個方式說:我(安達)之所以一直保持處男之身,就是為了在三十歲那天擁有讀心術,聽見命中註定的戀人:黑澤,內心的真愛呼喊!!
.
另一段浪漫(肉麻)的經典台詞是黑澤對安達說:「你確定失去魔法也沒關係?」(表示兩人正式交往並發生關係,安達就會失去讀心術)。安達說:「確定,只要有你在,我就不需要魔法。」這台詞真是有夠閃亮的啦:有你(黑澤)我的心就安定了,不再害怕失去!
.
五,把《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的冗冗冗冗長片名濃縮成兩個字片名,就會變成:《#破處》。
.
六,愛情戲的主角若是看起來賞心悅目,互動有擦出亮眼火花,這齣戲大概就成功一半。不得不說,飾演安達清的 #赤楚衛二 和飾演黑澤優一的 #町田啓太 把愛情初期的曖昧,以及剛在一起時的尷尬感,詮釋的細膩動人,非常有說服力啊!
.
話說,町田啓太在《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造型比較帥耶。
.
七,黑澤因為他和安達的愛情開花結果,內心充滿幸福與喜悅感,忍不住在內心吟詩作對起來,這一段太可愛了啦!還有,安達和好友柘植的「心靈對話」也是讓我笑很久。
.
八,「我也立志成為小說家,大學時有了責任編輯就得意忘形,我從沒找過工作,一直寫小說寫到現在,但不管我寫了多少本書都拿不到獎,就這樣一年一年老去,對未來感到不安,對自己的才華失去信心,所以我能深刻體會那種與社會脫節的恐懼。而且,到處都有人會瞧不起認真的人,尤其是那種自己沒夢想,還有夢想破滅的人,因為看輕別人會讓他們比較輕鬆又不會傷到自己。但是,我絕對不會瞧不起你,也絕對不會取笑你!所以,你要相信自己。」
.
安達的好友柘植對喜歡跳舞的小湊說了這番話,鼓勵小湊不要放棄舞蹈的夢想。柘植這一大段話,可以視為《如果30歲還是處男》的核心主題:相信自己!不管是要追愛、要在工作上求表現、想要追求夢想等,都要學會相信自己。
.
九,年過三十的處男就能擁有讀心的超能力,那...女生也會有嗎?(我一度懷疑安達公司的女同事藤崎也有讀心術)
.
十,大家會想要有讀心術嗎?我可以想像擁有這項能力的優點,但也可以想像這個能力可能帶來的缺點,例如,#我覺得自己要是能聽見他人內心的聲音#很可能會破壞掉我對於人的所有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