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萬年後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一百萬年後呢?我們看起來會像這傢伙一樣嗎?我們身體的哪個部分會進化?這樣的進化會持續多久?誰會優勝劣汰最終勝出?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joi...
「後人類 身體」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希瑪x永續意識家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後人類的進擊:設計身體【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2019.06 ... 的評價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裸體作品與當代觀看的方式... - 後人類敍事Post-Human Narratives 的評價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後人類時代、後人類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 ... 的評價
- 關於後人類 身體 在 後人類時代、後人類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 ... 的評價
後人類 身體 在 希瑪x永續意識家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直在意識家園路上學習的好夥伴,明德要來舉辦《夢想中的家園生活》感動時光分享活動囉!
以下內容都摘自明德的分享(有點長,分成兩次貼喔:)
--------------------------------
(上)
明德:每次聽木之花家人唱歌,即使聽不懂歌詞,心裡都會有一股震動。看了木之花的影片很多次,把我很有震動的句子記錄下來並做整理。若看了心也有震動,歡迎來參加8/19和8/24的感動時光屋。
(感動時光屋分享活動資訊在最下方;木之花家族影片好感動喔!貼在留言,大家要點進去看!)
.
.
<修鍊心性,追求心靈和諧的幸福>
「為什麼創建了木之花?也許當時的我有點不幸。如果我過著普通的生活,就會像現代人們一樣賺錢,經營公司,成為富人吧。但是我發現那是撩撥欲望的東西,不是真正的富有。比起經濟上的富有,我認為心靈的羈絆和愛才是真正的富有。在現在世界開始這種嶄新生活方式,是很需要勇氣的事情」
「我們不是宗教團體,只是學習悟道,通過打磨心性,我們能變得更和諧,和別人以及和自然」
「要想真正改變世界,需先改變自己,那是讓世界變和平最快捷的方法」
「進入室內前轉身擺好脫下的鞋子,代表回顧反思自己今天一天走過的路」
.
.
<與自然和諧共處>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們很奇怪,不過我覺得奇怪的是現在的社會。我們被大自然給予生命,如果大自然不存在,我們也無法生存,所以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但現在社會和大自然愈來愈遠,所以奇怪的是現在的社會,而我們只是依循自然而生活,這對我們再正常不過了。」
.
.
<團體生活的多元性與支持性>
「和人們和諧共居有很多挑戰,跟一般家庭一樣。要控制小我的確是很難的,不過我們目的是和世界整體合一,如果陷在小我,就無法和世界合為一體。我們開始養蜂,也是因為這將成為今後人類的生活模型,他們不是單獨生存,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生存」
「每個人都有一個角色,為整體社群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我們的角色並非固定不變,如果一個小組需要人幫忙,其他組也會來協助,流動性與彈性很高,和我們的身體一樣,右手受傷,左手可以來支持」
「工作(働く)就是生活,所有的生物都是這樣。働く意思是使他人輕鬆,人只要活著都應該工作」
「養蜂對我來說並非工作,而是我恢復元氣的秘訣。現代人為了錢而工作,所以會疲憊不堪。」
「一隻小蜜蜂的力量很微小,很多很多這種小生命,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而齊心合力,而後能做偉大的事業。他們為了彼此勞動,也為大自然生態系統做出貢獻」
「如果人類也像蜜蜂一樣生活的話,就能變成更美好的世界。木之花家族就是一個龐大的實驗場。」
「每週有6天,我們會開成年人會議…每天的議題都不一樣,成員若有想討論的事或問題,都可以作為議題提出來。內容林林總總,小到個人的事,大到關係社群整體的事。誰提出議題,全體成員都對這個問題努力提出共同解決之道。最重要的是拓展世界觀,要建立和諧世界,每個人需要有客觀的眼光,因為如果每個人只用自己的方式來看,就會發生衝突。木之花家族的核心就是成年人會議」
.
.
文字出處:世界的留白 - 木之花家族影片(連結在留言),內文有明德實地參訪經驗的一些補充。
照片:明德、Konohana Family官方網站
--------------------------------
~~感動時光屋預告~~
主題:夢想中的家園生活
場次日期:
2021/08/19 週四晚場(19:00-22:00)--夢想中的家園生活
2021/08/24 週二晚場(19:00-22:00)--夢想中的家園生活
兩場的進行與分享內容或許會因參與成員能量流動而有些許差異。
分享者與主持人:明德
2013-2014年我從網路上看到日本木之花共生社群的文章與影片,深深被裡面描述的幸福生活觸動,『原來一群人一起努力支持彼此的生活,聽從心的聲音來工作是這麼美好』。於是我開始踏上追尋與創造幸福共生之路。其中一趟旅程就是2017年到日本木之花居住參訪了10日,實際體驗某部分共生生活。想邀請大家來聊聊關於關於家園生活的感動時光,以及夢想中的家園生活。
收費:免費參加。同時也歡迎依據意願及感動贊助支持。
報名表:https://forms.gle/hQefcRuXrnRwtKP38
.
後人類 身體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ovieTherapy:【殺岀個黃昏】
紫紅的霓虹燈照亮街巷,老舊昏黃的招牌高掛 ⋯⋯ 舊街巷的這間舞廳裡,擺著一道不一樣的城市風景。
好奇心驅使,我提步進內。空氣中飄蕩淡淡的酒精味道,映入眼簾的是古舊的裝潢,和一張張殘破的皮革沙發。
「夜,星星結聚;紅葉倚星半睡 ⋯⋯ 我在繁星夜裡,曾共他共醉。」
環顧西周,五顏六色的彩燈轉動,柔和的歌聲迴盪大廳。台下的觀眾聽得入迷,有的身體微微搖動,有的按著節拍打拍子,有的正和歇息的歌手聊天。
「但,星不再聚;紅葉風中跌墜 ⋯⋯ 我問寒風葉絮,誰令他別去?」
我想著歌曲的歌詞,看著眼前頭髮花白的人們,幻想自己老去的模樣。會否在晚年被送進安老院、或終日吃著不同的藥物、還是孤身一人在偌大的房子裡,渴望生命趕快終結 ⋯⋯
「夜,可知我累?無力忍眼淚,厭在無聲夜裡,無聲獨去 ⋯⋯ 」
台上的歌者今天似乎格外感觸,唱著唱著別過身去,用手帕拭淚。台下的老朋友們放下手上的酒杯,低頭耳語她今天是怎麼了。
歌者走下台,台下好友上前給她一個擁抱。琴手彈奏旋律,客人們挪移椅子,圍成一個小圈,願聞其詳。人群中有把沙啞的聲音問:「鳳姐,今日因咩事咁感觸呀?」另一把低沉的聲音響起:「係咪又同新抱鬧交呀?呀囝今次又唔幫口呀?」
歌者眼睛通紅訴心聲,大家專注聆聽。片刻安靜後,有人説:「人生嘅黃昏係咁㗎喇 ⋯⋯ 最重要係活得開心。」群眾和應:「開唔開心,邊係啲囝囡同我地定義㗎!」…「咪係!人生嘅黃昏又點啫!最緊要自己happy呀嘛!」…「所以我地咪係度夜夜笙歌囉!」…「你睇住呀!飲多幾杯又好似上次咁入廠㗎啦!」此話一岀,哄堂的人哈哈大笑。
歌者似乎在笑聲裡找到共鳴。她重拾力量,修補妝容,換上另一套晚裝,準備上台繼續傾情演出。
「我有無盡希望,像玫瑰般盛放,為青春增添這力量。
你有無窮想像,誰沒試過失方向?要自信要熱情沒悲傷 ⋯⋯ 」
旋律響起的瞬間,台下傳來一陣歡呼掌聲。人們從椅子沙發上站起來,隨輕快的音樂起舞。剛才拿著拐杖的短髮女士,竟鬆開手中的杖,浸沉在音樂裏搖曳起來。收拾著酒杯的侍應叔叔,打開嗓門,邊工作邊唱著這首熟悉的歌曲。一個個奔放活潑的身影,實在一點也不像活了接近半百載。
「擁抱青春,一起飛奔去要發亮!不怕淚流,沒擔憂,沒發愁。一起手牽手,唱青春之歌 ⋯⋯ 」
黃昏雖然不像烈日般閃爍耀眼,但不代表它只能意味黯淡無光。生命中的不同階段,都有它燦爛盛放的面貌。青春年華如是,遲暮黃昏亦然。
只要靈魂覓得快樂,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每道黃昏也能是瑰麗動人的花樣年華。
Movie:《 #殺岀個黃昏 》
Text: Froggy is flying 飛行青蛙
〖關於 #MovieTherapy 〗
「電影發明後,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三倍,因為我們在裡面獲得了至少兩倍的人生經驗。」台灣導演楊德昌曾在作品《一一》中,借角色說出了這句名言。在電影裡,我們與角色同哭同笑,體驗各種情感,同時亦被情感治癒。在 #MovieTherapy 系列,我們希望為大家帶來更多有力量的電影,第一套便是近期非常值得入場觀賞的《 #殺岀個黃昏 》。
《殺岀個黃昏》圍繞三位正值花甲之年的主角,田立秋(謝賢 飾)、蔡鳳(馮寶寶 飾)和葉一叢(林雪 飾),他們於六十年代曾是殺手拍檔,無奈時代蛻變,他們終究回歸平凡生活。多年後三人重遇,伴隨新的相遇,譜寫一段不平凡的黃昏故事 ⋯⋯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後人類 身體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萬年後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一百萬年後呢?我們看起來會像這傢伙一樣嗎?我們身體的哪個部分會進化?這樣的進化會持續多久?誰會優勝劣汰最終勝出?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join
我們的的Facebook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What.If.science/
我們的英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hTF9wHwhCt-BzIq-s4V-g?sub_confirmation=1
我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if.show/
#大膽科學
#whatif
#scifi
#人類
#進化
後人類 身體 在 裸體作品與當代觀看的方式... - 後人類敍事Post-Human Narratives 的推薦與評價
體祭聯乘 後人類 敘事的策展人高穎琳及藝術家徐皓霖, 以後人類的觀點切入和分析當代藝術語境中的 身體 觀, 梳理70年代至今,「凝視」論述的出現、轉變及 ... ... <看更多>
後人類 身體 在 後人類時代、後人類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後人類身體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00199bcd也提到前文讓我刪一一下下: : 甚至限制熱量攝取: : 對改善胰島素阻抗有相當大的幫助: : 結論就是胰島素假說 ... ... <看更多>
後人類 身體 在 後人類的進擊:設計身體【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2019.06 ...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未來自己的 身體 可以自己設計,身為 人類 的我們可以接受哪些改變?【民視台灣學堂YouTube】:https://bit.ly/2TdeQDh【哲學談淺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