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 #是一種能力
#那些看似帶來不適的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交談增進瞭解,但是孤獨培養天才。
一件作品能表達出均一性,
正是孤身藝術家手筆的表現。」
——愛德華‧吉朋
(Edward Gibbon,一七三七九四,英國史學家)
吉朋所言甚是。包括許多詩人、小說家或作曲家,多半跟吉朋一樣,在一生中有很多時間注定要獨處,許多畫家與雕塑家也往往如此。從當代盛行的各派精神分析理論流傳下來的看法,人們普遍相信,人類是社會動物,從生到死,都需要他人的陪伴和喜愛;而且親密的人際關係即使不是唯一,也是主要的幸福來源。但是,創作者的人生似乎常與這種說法背道而馳,包括如笛卡爾、牛頓、洛克、巴斯卡、斯賓諾沙、康德、萊布尼茲、叔本華、尼采、齊克果及維根斯坦等許多思想家,都不曾建立家庭或親密的私人關係。這些天才之中,有的跟男人或女人有過短暫的關係,有的則像牛頓那樣獨身以終,但他們多半沒結婚,獨自一人過上大半輩子。
偉大的天才並不常見,他們因本身的天賦而受人敬畏、遭人妒羨,他們也常被視為異數,彷彿不需要承擔一般人的歡樂與痛苦。以精神病理學的觀點,這種異於常人之處是否意味著不正常?確切來說,創作家對孤獨的偏好,是否代表他在建立親密的關係上的無能?
在看到許多人際關係一波三折的天才們,因為精神疾病、酗酒或藥物濫用而失常的例子之後,我們很容易認定:創作天賦、精神不穩,以及關係建立的低能,三者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擁有創作天賦是否為一種福分,就變得很難判斷了,因為這種一體兩面的資質雖然可能為天才帶來名利,卻也不見容於凡人的幸福之路。
世人往往認定,只要是天才,精神狀況一定不太穩定,尤其自佛洛伊德以降,這種看法更加普遍。不過這不是絕對,並非所有創作家的心理都不正常,也不是所有孤獨的人都不幸福。吉朋在初戀失敗後過著一種人人稱羨的恬靜生活,他自言:
「當我靜思人類終有一死的共同命運,我必須承認自己抽中了人生大獎……我有愉悅的性情、溫和的感性,而且天生喜靜獨處,不好活動,某些不良嗜好和習慣可能也被價值觀和時間給糾正了。好學是一種可以化享樂為活力的熱情,讓我每天每個時刻隨時都有獨立且理性的樂趣,我不覺得我的心智有任何衰退。依據瑞士的標準,我是個富有的人,我的確富有,因為我的收入高於花費,而我的花費又都恰能如我所願。吾友謝菲德爵士一直熱心相助,使我能卸除最違反我的志趣和脾性的牽累。我還要接著說嗎?自從我的初願未償,我就不曾認真考慮過婚姻關係。」
利頓‧史垂奇(Lytton Strachey)在一篇短文中這樣描述吉朋:「一想到吉朋,心裡馬上湧現幸福這個詞,而且是最廣義的幸福——既有好運道,又能夠享樂。」
有人或許會說吉朋遵從父命放棄對柯寇德(Suzanne Curchod)的情愛之後,就已經斷絕了幸福之源,甚至變得心理失常。然而,吉朋一生或許少有性愛,但其他的關係卻相當可觀。卷帙浩繁的《羅馬帝國淪亡史》需要他長時間孤獨地研究和寫作,但在與人為伍時,他也同樣快樂。他在倫敦有活躍的社交生活,他曾是「文學會」的一員,也曾加入「同僚會」、「白人會」及「布魯克斯會」,而且所到之處言談充滿了魅力。此外,吉朋對撫育他長大的姨媽波頓夫人有著深刻的感情,對終生至友謝菲德也有純粹的友誼。
他偶爾會在信中悲嘆自己的孤獨,也戲言要收養一位表妹,不過他對婚姻的期待只是稍縱即逝的空想:「當我設想這種結合可能帶來的後果,我就從夢中驚醒了!我高興自己得以苟免,還大呼謝天謝地,讓我保有原來的自由。」
身在現代的我們,常常斷言要先有親密的感情,特別是性的滿足,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這種說法沒有為吉朋這樣的人留一點餘地。很明顯,吉朋雖擁有許多友情,但他的自尊與樂趣卻主要來自於他的工作,這點在他自傳結尾說得明白:
人到老年會以希望作為慰藉,父母對延續他們生命的孩子表達慈愛,高唱天國頌歌的人熱衷宗教信仰,而作家也有一份虛榮心,希望自己的名字和著作永垂不朽。
吉朋是古典派藝術家,他用諷刺且客觀的筆鋒表現了人類的愚蠢和虛榮。他在著作中表露的同情心確實很有限,性通常是作為消遣的主題,對宗教也斥為迷信。不過,致力於繁雜的歷史整理工作,他必須採取這種姿態。要在紊亂紛雜、有如長河的人類歷史中尋找秩序,他得建立超然的觀點。吉朋沒有、也不能把他的個人情感表現在他的歷史觀中,但是他對待朋友的溫情及朋友對他的喜愛,都顯示了這個人本身有一顆多情的心。
以過去的標準而言,吉朋可說格外地正常。然而,依照佛洛伊德的看法,異性間的性滿足,才是精神健康的必要條件。於是,自從佛氏提出這個觀念以來,大家開始懷疑吉朋並非一般認定的幸福或成功者。
我認為,並非只有天才能在不涉及人際關係的領域裡找到自我的價值。只要是興趣,無論寫歷史、養信鴿、做證券或股票買賣、設計工具、彈鋼琴或從事園藝,都可以使人幸福快樂,而且興趣的重要性遠大於精神分析師的想像。
偉大的創作家最能支持上述論點,他們有作品為證。至於沒沒無聞的平凡人或許無法留下對興趣著墨的痕跡,但這些興趣可能是他們窮其一生投注熱情之所在。有錢人也許會有大量的收藏品,熱衷園藝者可能能留下創意的證據,這類證據就算無法像一本書或一幅畫那麼持久,但好歹能維持個幾年,當然如果是對風車或板球運動有狂熱,可能就無法留下任何東西了。
不過,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一定有些人因為興趣使然,無論他們的人際關係是否圓滿,也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我們過於高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總以為圓滿的親密關係理應使人幸福,否則一定是關係出了差錯。事實上,這種想法太偏頗了,人際關係實在禁不起我們這般倚重。
人生要產生價值,愛情和友誼固然是重要來源,但絕非唯一的來源。而且,人會隨著歲月改變和成長,到了老年,人跟人的關係會變得不那麼重要。這或許是大自然善意的安排,使人在不得不跟至親死別時,不致那麼痛苦。無論如何,人際關係總有「不確定」的因素,它不該被理想化,也不能被視為達到個人滿足的唯一途徑。
婚姻大概是人際之間最親密的一種結合,但在西方世界,導致婚姻破裂的原因,也許就是人際關係被過於理想化。如果我們不把婚姻視為幸福的主要來源,以淚水收場的婚姻就會比較少。
我認為人類在大自然的造化下,既能與人產生關係,也能觸及與人無涉的領域。這項特點對於人類的適應性來說不但寶貴,也很重要。我們跟動物一樣都有繁殖的生理需求,都希望基因延續不絕,但在主要繁殖期過後,剩下的大段人生,還是有它的意義。對一般人而言,就是在這種個時期,與人無涉的領域才顯得更重要,雖然這些領域的興趣很可能早就萌芽了。
在後續的章節中,我們會看到偉大創作家由於環境乖違,很難跟人產生親密感,他們遠離人群,致力於發展才華。不過這是為了突顯重點,並非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也就是說,這些人並非像某些精神分析師所以為的,因為缺乏人際關係,只好努力創作。我也會說明,除了配偶和家庭,沒有建立長期興趣的人會顯得知性有限,相對地,既無配偶又沒有孩子的人,就可能感性有限。
許多興趣及真正有創意的工作都可以在不牽涉到「關係」的情況下進行。我認為,一個人獨自進行的工作,以及與他人的互動,兩者同樣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始終受到兩種對立的力量驅策:一種力量使你傾慕友誼、愛情及親密的關係,另一種力量則驅使你獨立、遠離人群,變得自主。如果只從精神分析的「對象關係」論出發,那麼孤立的人都不健全。因為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必須與人建立關係,人是靠連結的功能才能體現價值。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是因為他人而存在。
然而,在那些為人類經驗做出豐富貢獻的人之中,有些人所貢獻的,跟人類福祉可說一點關係也沒有。例如前述思想家都活得很自我或遺世獨立,甚至「自戀」,他們專注於內心的活動,很少關心別人的幸福。一個創作者會不斷透過創作發現自我,重塑自我,找尋宇宙的意義。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重要的整合過程,就算如冥想或禱告等活動幾乎跟他人扯不上關係,但絕對具備獨特的價值。對這些人而言,獲得某種新的領悟或發現,才是最有意義的時刻。而這種時刻出現時,他們多半是獨自一個人。
天才畢竟非常稀有,不過只要身為一名創作者,就具備跟你我平凡人相同的需求和願望。他們在作品裡留下了思想和情感記錄,所以是以醒目的方式成為人類奮鬥的榜樣。至於我們普通人,雖然歷經了同樣的奮鬥,卻不受到注意。因此,創作家對孤獨的需求以及對內在整合過程的專注,或許可以透露出那些缺乏天賦的平凡人需要些什麼。只可惜,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往往被忽略。
--
本文出自《孤獨,是一種能力:面對真實自我、探索孤獨心理的當代經典》(Solitude: A Return to the Self)一書之作者序言。
作者安東尼.史脫爾是英國當代最富盛名的精神醫學權威及知名心理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和西敏醫學院,專攻精神醫學,成為英國首批在分析心理學會受訓學習榮格心理學的成員、皇家醫師學會、皇家精神科醫師學會及皇家文學學會的資深會員,同時是牛津郡衛生局名譽精神科顧問醫師,以及牛津洛林學院榮譽院士。擅長分析負面情緒,以開創性理念治療精神疾患,對當代醫界有相當的影響力。他雖師從佛洛伊德和榮格,卻勇於挑戰傳統觀念,發表了從性欲錯亂症到侵略性,從孤獨的需求到創造性衝動等重要的論述。
本書由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出版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yual2kk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有人在錯的愛情裡枯萎,有人在對的人身邊盛放」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當網成功勵志新書熱賣榜◎第1名 ▌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黃大米(作家)◎熱愛強推 ▌ 把主詞從「他」換成「我」── 我對我自己負責,扛起全世界! 給所有女性的當頭棒喝。...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的推薦目錄: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有人在錯的愛情裡枯萎,有人在對的人身邊盛放」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當網成功勵志新書熱賣榜◎第1名 ▌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黃大米(作家)◎熱愛強推 ▌
把主詞從「他」換成「我」──
我對我自己負責,扛起全世界!
給所有女性的當頭棒喝。
你站上人生主場,成為自己的太陽。
你把自己開成花,自由,而不自卑。
你選擇成為誰,就決定了你遇見誰。
當一個女人有自我擔當,
人生再也不會被誰牽制,
男人再也不是決定此生幸福的唯一標準,
因你有資格慣著願意愛的,也有資本換掉不再愛的。
【這些話,只有李愛玲敢挑明了告訴你……】
▌男人如衣服,並非要見一件穿一件,而是不高攀,也不低就。
當你先瞭解自己,便會發現適合你的人就像一件得體的衣服,不在於價格多貴、等級多高,只在於他與你匹配。
▌女人為難女人,卻讓男人輕易逃避擔當,卸下了罪責。
婆媳之間、正宮和小三、職場媽媽跟全職媽媽……女人與女人不是天敵,應該是戰友、是盟軍,一起活成更好的模樣。
▌女人往往習慣被動地「聽話」,以為安全,卻活成了附屬品。
什麼是「不聽話」呢?是你有獨立的思想和見解、有豐沛的精神世界,你敢追求、敢嘗試、敢突破、敢超越,不依附誰,也不隸屬於誰。
80萬女性讀了李愛玲的文字而改變,不只因為她像能量女王熱辣地刺人醒,更因那瀟灑來自許多的含淚走過。人生何其難!她放自己大哭了一場,接著卻甩頭一笑,「眼淚有用的話,還要腦子幹麼?」
欣賞自己的堅強,也喜歡偶爾可愛,我們對自己負責任,不羨慕任何人。
作者介紹:李愛玲
‧大陸知名圖書網站當當網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2年「影響力作家」。
‧文章被瘋狂轉發7千萬次、閱讀4億次,單篇按讚高達2千萬次。
她擁有心理師專業資格,是兩性作家,職場女性,以及母親。
白天奔波在職場,夜裡流連於文字。2015年開設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第一篇文章〈哪有女人天生會當媽〉一夜爆紅,點擊次數超過1億。她的忠實粉絲100萬人,80萬女性因她而改變。作品《你才是自己的過來人》一書暢銷20萬冊。並且在熱門女性網站「女人迷」、「姊妹淘」開設專欄,與女人掏心對話。
《此生聚散,你要敢愛敢當》簡體中文版上市2個月便熱銷5萬冊,粉絲迴響超過3萬則;暢銷作家黃大米讀了繁體中文版,讚嘆推薦:「這本書讓女生變強大。」
《有人在錯的愛情裡枯萎,有人在對的人身邊盛放》,簡體中文版(《越女王,越少女》)上市第一週便躍上當當網成功勵志新書熱賣榜第1名,儼然女性的心靈救星,從女孩到女人都追隨。
多年來,她與讀者一起成長蛻變,深入互動,聆聽大家傾訴許多不同的經歷和故事,而在回覆了數千則關於情愛、自我、婚姻的讀者留言之後,她發現很多人的糾結和猶豫,本質上都是同一個根源:缺乏自信。
她寫作的源頭動力,就是用文字釋放信心和勇氣,鏗鏘、犀利,喚起所有女人心裡早就有的通透智慧,與大無畏的氣場。書裡字字戳心,敲醒我們心裡那個強大的自我:
能讓自己幸福的人,
並不僅靠自我的獨立和經濟的強大來成就,
而是一份全然負責的擔當和勇敢。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
金妮的丈夫獲邀至屋內參與社交,但屋外卻秘密展開了一場命定的邂逅──在沼澤上,在晃動的水面和群星之間,金妮和瑞克這對臨時的姊弟戀,在浮橋上接吻了。
這是一個晃蕩不安的吻。
他們的腳下並非堅實之地,而是浮橋,是水面。
這當然是個隱喻:這場相遇超脫於原本的日常生活之外。
太陽已然隱沒,所有可見、可預測的個人歷史(那些屬於堅實的、屬於日常生活的「地面」)亦隨之消逝,唯有浮動不定的星光存留於水中,存留於空間之中。
一個秘密而懷抱著背德的刺激與快樂的吻。
伊格言說,這是生命中一扇「偶然敞開的窗口」。
像是一段時光的逆反:
年輕的金妮曾經嫁給比她大許多歲的社運狂熱分子,如今,金妮老了些,卻吸引了比她小許多歲的少年瑞克。
金妮是個重症病人,剛做完化療,病體虛弱;她與瑞克的邂逅彷彿一項神賜之禮。
孟若的小說原文如下:
「真可惜月亮還沒出來。」瑞克說:「月亮出來時這裡真是好。」「現在也好。」他手臂溜過來環住他,好似他這樣做一點問題也沒有,並且要多久就多久。他親她的嘴。對她來說,她似乎生平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完整的故事,單單就事件自己。一首溫柔的序曲,足夠的壓力,全新的探求和接受,持留的感謝,和滿足的分開。
什麼叫做「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呢?這什麼意思?
伊格言說,是的,如果你接受了你男友或女友的吻,那是因為你們是情侶。
你們的吻可能用以表達愛意,或者,其實是更親密的做愛的前奏。
一個吻總是隸屬於某段關係,它往往是某件「更大的事情」裡的一個環節,所以,它並不是「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但在這裡,金妮和瑞克的吻並非如此。
此事純屬意外;然而在那一刻,那「本身就是件大事」,
或者那大事突然幻化其身形,變成了「全部的事」──偶然的窗口擴大了,張開了。
整個世界被窗口溢出邊界的光所籠罩。
而原本的生命主體(一位社運份子的妻子、一場意外疾病的襲擊、一段尚可接受卻又有些食之無味的婚姻)則逆反成為殘餘,成為贅物,成為幻影。
事情顛倒過來了。
那是人類無可窮盡的深邃與神秘,生命本身如流體般變幻不定的可能性。天啟。
這是作者獻給書中人的禮物──或者反過來說:書中角色獻給作者的禮物......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今天的故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的短篇小說〈浮橋〉。
開始前,伊格言先為讀者打了支預防針──他說,孟若的作品向來有點「難」。
問題是,難在哪裡?
伊格言說,難在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往往非常幽微而隱秘,不甚明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解答。
這種寫法很容易讓讀者如墜五里霧中,感覺困惑:這些人究竟在幹嘛?下一步要做什麼?
但這種迷霧正是孟若埋下的線索:將情感的幽微轉折,包裹壓抑在樸素而冷調的筆法之中。
以本篇小說〈浮橋〉為例,題材上是個(疑似)小三介入婚姻的故事;
但其實想討論的並非「外遇」一事,而是另有主題,偷偷躲在情節表面的巨大冰山之下。
故事講述尼爾和金妮一對夫婦,丈夫尼爾比太太金妮大16歲,但金妮得了癌症,已做過幾次化療。
她比丈夫年輕這麼多歲,所以從沒想過自己有可能會比尼爾先死。
而尼爾的職業是一名社會運動者。
在金妮眼中,尼爾幾乎處於死當邊緣──他既不事業有成,對妻子也不怎麼體貼。
舉例來說:金妮化療出院,尼爾開車去接她,陰錯陽差卻到了不太熟識的,麥特和珠恩夫婦位於玉米田中的家裡。
那是個樸實的農家,女主人珠恩盛情力邀二人入內作客。
但罹癌的病人金妮身體孱弱,不想作客,只想趕快回家。
尼爾顯然沒有體貼到這一層。他將箱型車停在屋外的空地,和金妮起了小爭執:
「可是剩了好多豆子濃湯。」珠恩說:「你們一定得進來幫忙清掉那豆子濃湯。」
金妮說:「哎,謝謝。可是我什麼都不想吃。這樣熱時我什麼都不想吃。」
「那就改喝點東西。」珠恩說:「我們有薑汁汽水、可樂。我們有桃子酒。」
「啤酒。」麥特對尼爾說:「要不要來罐藍牌?」
金妮向尼爾招手要他過她車窗來。「我沒辦法。」她說:「就跟他們講說我沒辦法。」
「你知道你會傷到他們的面子。」他低聲說:「他們是好意。」
「可是我沒辦法。不然你去好了。」
他彎身更近:「你知道若你不去會怎樣。看來會好像說你比他們尊貴許多。」
「你去。」
「你一到裡面就好了。冷氣真的會讓你舒服些。」
金妮搖頭。
從這一幕我們可以感受到夫妻間的意見不合。
再扣回尼爾的特殊身份,我們發現,尼爾是個「社運份子」,或說「社運領袖」──在新聞和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社運領袖拋頭顱、灑熱血,為理念奮戰;但往往無從得知這些社運領袖背後妻子的心情。
尼爾比金妮大16歲,金妮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給了他;
他們之間顯然有愛,但尼爾沒給金妮等值的回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尼爾具備組織能力,善於社交,嫻熟於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
但這樣懂得瞻前顧後、察言觀色的「世故技能」,在他們面對農家夫婦過度熱情的邀請時,反而為金妮帶來困擾。
換言之,尼爾總是在照顧「外人」,卻不怎麼顧慮自己的「內人」。
金妮終究獨自留在了戶外,沒有進屋裡去。
但她突然有了尿意──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她偷偷躲進玉米田裡去小解。
伊格言說了件有趣的事;他說,在小說情節中,凡是遇到小解,那麼大概百分之七十都帶有「自由」或「解放」的寓意;
此處也不例外──金妮的小解不僅是生理上的放鬆,更預告了下一刻,情感上更大的自由。
因為當她小解結束從玉米田出來後,就遇上了男主角瑞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在 想偷懶,先學會22招超強時間管理術有聲心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部分的人在睡覺前 往往 都不會規劃明天所要做的事情,在書中,它明確的 告訴我們 該如何做才可以更加掌控著 自己 的時間。 掌控住時間,便可以提高 自己 的 ... ... <看更多>
往往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許多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的推薦與評價
自己 的問題,往往只有自己才能解決。 ... 幫助小時候的自己解決一些人生中的遺憾,但是這部片要告訴我們的,是很多自己的問題,只有你自己才能解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