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北京反對」已成國際潮流,沒了經濟誘惑的中國還剩什麼?
法國媒體昨天披露消息,今年2月傳出訪台消息的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將於下週正式率團訪台,外交部已經聯繫並表示歡迎,近年來訪台的外國政要一個接一個,可見北京對台灣的國際圍堵正在迅速失效。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年初之所以會傳出消息,正是因為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寫信給李察議員,以命令的口氣要求他不得前往台灣,這個舉動嚴重激怒了法國國會,再怎麼說法國也是一方強權,怎可能忍受中國指手畫腳?後來法國外交部也召見並譴責盧沙野,堪稱戰狼外交的經典失敗案例。
法國的事件也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從美中之外的視角來看看戰狼外交為何失敗?過去戰狼外交之所以行得通,是因為大部分國家能從中國身上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願意忍受這種無理行為,但隨著中國驅趕外資以及經濟停滯,各國也沒有再忍耐的理由,美中交惡或許還只是次因而已。
國際競合往往考慮的是最現實的經濟利益,政治意識型態反而才是其次,近來全球掀起「不顧北京反對」的潮流,紛紛與台灣加強關係,除了對台灣自由民主的支持外,也反映了台灣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例如先進半導體製造就是很好例子。專心厚植自己的實力,就是台灣走向國際的關鍵!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林俊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港人移民潮越來越明顯,現在傳出「向氏兄弟」的向華強也要來台,由於他過去的立場非常親北京,就有人擔心他來台灣是否會對台灣的國安、甚至在台港人造成不利影響。國安局也表示不是申請就會過,一定會嚴查。 事實上,到底要不要讓向華強移民?台灣也不用太煩惱,已經有國家做出先例了。早在2010年,與向華強關係...
強關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英、澳三國聯合宣布,三國將建立印太地區的安全夥伴關係,包括深入共享情報與技術,整位與國防安全相關的科學、技術、工業基地與供應鏈,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將輸出技術給澳大利亞,作部署核潛艇之用,將增強澳大利亞的海軍力量。
隔日歐盟亦公布印太地區的戰略計劃,特別是提到會與印度、日本與台灣,加強關係,並呼籲推動與台灣訂立貿易協議;兩件事都受到中方的堅決反對,中方聲稱歐盟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而指控美國向澳大利亞出口「高度敏感」的核潛艇技術,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屬「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加劇軍備競賽,以至損害國際核不擴散努力」,中方更聲稱「各國應擺脫冷戰思維和偏見」云云。
然而,無論中方如何抗議,明顯歐美各國的部署,已經非常清楚;以澳大利亞為例,在大洋洲又有何國要與其「競賽」?又有何國在大洋洲有領土,會與其衝突?究竟是中國打算進入大洋洲,還是把全個南海都是其「地區」的一部份呢?繼續用戰狼式的手法,不但無法嚇怕對手,其結果就是人人圍堵,令自己寸步難行。
強關係 在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日加強關係,反制中共💪中共跳腳喊日本「干涉內政」😏⬇⬇⬇
--------------------
🔥疫情最新動態👉 https://bit.ly/3wZ6kf7
強關係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港人移民潮越來越明顯,現在傳出「向氏兄弟」的向華強也要來台,由於他過去的立場非常親北京,就有人擔心他來台灣是否會對台灣的國安、甚至在台港人造成不利影響。國安局也表示不是申請就會過,一定會嚴查。
事實上,到底要不要讓向華強移民?台灣也不用太煩惱,已經有國家做出先例了。早在2010年,與向華強關係密切的周星馳就打算移民加拿大,多次被加拿大拒絕,而加拿大移民部的理由是因為向華強有黑道背景,甚至還非本人,只是因為與向華強關係密切就被拒絕。
所以有人會問,為什麼向華強要選擇台灣?那是因為他早就從周星馳的案例知道他申請加拿大、美國、英國這些西方國家的移民絕對不會過,不是選擇台灣,而是只剩台灣有可能移民。這些國家都不收向華強了,台灣還要讓他移民嗎?
這些親中人士其實是很好的風向指標,他們開始要逃難了,就表示香港的局勢已經惡化到無法回頭。站在台灣的立場,台灣當然非常願意幫助那些因抗爭受到追殺的港人,因為我們的理念一致,認同民主與自由。但這些親中名人可不是,無論他們有再多資產,對台灣只會帶來禍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7u4UX0zihg/hqdefault.jpg)
強關係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傳出臉書正在考慮,要把計算有多少人按讚的功能取消,我相信在台灣一定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這按讚人數怎麼可以沒有了?
你如果認為,知道多少人按讚是小事,那假新聞呢?
你去仔細去看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科技大公司永遠都在你身邊。
工作要用Gmail,新聞來源是臉書,娛樂用netflix跟愛奇藝,在家吃飯用的是uber eats,跟朋友約吃飯是LINE,這些科技大公司與我們的關係,可能比一個單一國家還要重要。這些科技巨頭在我們生活中這麼無孔不入,尤其在價值觀的塑造上,影響非常深遠。
你想想看,你連續在IG上看到十張范琪斐不同的照片,你會不會以為現在最流行的髮型是娃娃頭?
如果你的臉書一天送你二十張香港群眾圍毆警察的照片,你會不會對抗議群眾很反感?相反的,如果是二十張警察打人的照片,你是不是又會很同情?
像是這類假新聞的問題,光靠政府的力量根本無法控制,政府一定要跟這些科技巨頭交涉,更麻煩的是,這些科技巨頭都是”超級大”,小一點的國家,很難讓這些科技巨頭回應各個國家的特殊需求。
以臉書來講,它有22億的用戶,台灣活躍的用戶則是大概有1900萬,還不到0.8%。所以小國家想要在國際上發聲,就要很有創意。
像馬爾地夫這個人口還不到五十萬的國家,比我們南投縣人口還要少,它的總統納希德就曾經舉行過水中內閣會議,呼籲大家重視地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問題;瑞典人口只有一千萬人,瑞典也在像電玩一樣的虛擬世界“第二人生”,開了個網路大使館。
那丹麥的做法呢,就是指派一個科技大使進駐矽谷,但丹麥的科技大使Casper Klynge就說,這個科技大使很不好做,因為這些科技巨頭一個比一個大牌。曾經有一個科技巨頭,他花了九個月聯絡,結果只給他一個company tour,就是去參觀一下辦公室長什麼樣子,員工餐廳上什麼菜之類的。最後還送他件T恤跟帽子。
紐時為了做這個科技大使的報導,去把這些科技巨頭問了一圈,結果臉書還算態度好的,至少還回應了紐時,說他們花了點時間了解丹麥科技大使的任務,現在雙方溝通好多了。至於谷歌及蘋果則是回絕了紐時的訪問,亞馬遜是連回個No都懶得回。
丹麥是歐盟成員,歐盟現在對美國這些科技巨頭,是越來越看不順眼,錢越罰越多,所以丹麥,在這些科技巨頭面前,並不是完全沒有籌碼,但你如果再看看,紐約時報這麼大的美國媒體,這些科技巨頭都愛理不理,你說小國家們是不是很難做?
但很多國家現在都理解,跟科技巨頭們加強關係的重要性,法國的做法是設了一個專管數位化事務的大使,澳洲,英國跟德國政府,也都針對科技界,增設專人專職,協助貿易或投資的相關事宜。
台灣雖然沒有類似的大使,但台灣的工研院已經在矽谷經營很久,工研院北美公司的總經理王韶華,專門跟這類的科技公司打交道,他告訴我們,想要讓那些科技巨頭重視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實力,而台灣的實力就是在人才和企業的交流,如果有政府的幫助,擬定更多相關的策略,就能讓台灣與這些企業有更多的合作誘因。
所以台灣在面對這些科技巨頭的時候,不是完全沒有牌可以打的,最重要的還是加強自己的實力。如果是你,你最想跟那一個科技巨頭說些什麼?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YPbQYwCJl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