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袁瓊瓊談張作驥新片 醉.生夢死】
台北電影節得獎名單發佈了。張作驥「醉‧生夢死」得百萬大獎,另外又拿了三個演員獎項。我看到有人說張作驥坐牢,評審給的同情票。絕絕對對沒有這回事。
張作驥這部片實至名歸,可能是這二十年來最優秀的影片,打敗他自己的所有前作。非常有力量,感染力一流,近乎無懈可擊,無論編劇,攝影,剪接,音樂,全都非常飽滿,豐富完整,太厲害了。
看片七天,張作驥這部片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部。本來大家都累垮了,姚晨說她眼睛都快看瞎了。我自己也早已看得昏天黑地,不辦東南西北。結果這最後一場看完,走出電影院,第一次覺得幸福,真好哇,看到了這樣棒的影片。好像忽然之間,渾身疲憊都消去了。一部真正優秀的作品,給人的欣喜或安慰之感就有這樣強烈。我們前幾天就像「挖玉石的人」(這也是參選的影片之一),在四十多部入圍影片中淘金,幾乎每部影片都有多少的瑕疵,當時陳果主席還說:「不來一部橫空出世的好片,這個獎不知道要怎麼給。」終於,張作驥出現了。
「醉‧生夢死」的水準實在太高,實話說,超乎眾片之上,所以投票時,幾乎毫無異議,這部片得到的所有獎項,都是呈一面倒之勢通過的。我參與台北電影節,能夠看到這部影片,感覺非常非常幸運。因為,實話說,如果不是參加評審,「被迫」要看這部片,我可能不會看這部電影。
無論從預告片,從影片劇情看,這部片都看不出它「可能」好看在哪裡。實話說,要娛樂要開心,這片絕對不會給你。但是我現在看過了,很想建議大家,一定要去看這部影片。他的敘事方法超乎想像,如果你學電影,想作編劇,甚至,如果你寫作,一定要去看「醉‧生夢死」。這片的敘事方式非常厲害,在過去與現在之間遊走,張作驥完全不來一般慣用的那種「回溯」「回憶」的方式,就只是直接演出來。看到了一些重複和熟習的鏡頭的時候,你才知道,原來這一部份是前一段戲的回溯。我沒有在國片中看過這樣的手法。
而人物也編寫得非常厲害。那種活生生,真不覺得是虛構的人物。在頒獎典禮上看到了真實的演員,與劇中角色完全兩回事,你才相信原來戲裡是他們演出來的。我覺得張作驥帶演員實在有一套。他的演員都超強。
以我個人角度,「醉‧生夢死」不但可以做電影的教材,也可以作編劇教材。故事非常簡單,要說情節大概兩句話就解決。不過是家裡出了個同性戀兒子。全家都在「適應」這件事。而在適應之間產生了碰撞。
關於同性戀,張作驥觸及那些同志的父母的一個心情,我感覺很少被提到。那是呂雪鳳飾演的母親角色。(她演得也棒極了,一流一流一流,超過一流)
孩子成為同性戀,凡談及這個問題,最平常的反應是父母覺得可恥,懼怕,或者覺得孩子是不是有病,力氣都花在希望能讓孩子「由彎扳直」上。有一個深層心理從未被討論,可是我覺得那一定是在的,一定是存在於每一個家有同性戀的父母心中。那就是心疼。心疼孩子在這樣的社會裡,竟爾讓自己站在可能被畸視被欺侮的位置上。這其實是父母親深澈到講不清楚說不出來的愛,卻以責備,排斥,甚至暴力壓制的方式來呈現。
這影片裡不單只是談同性戀。兩段愛情,一段同性戀一段異性戀,張作驥的處理非常詩意。講到詩意,感覺上好像要美美的,帶點不食煙火。他的處理完全不是這樣,那種詩意,完全是生活裡出來的,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簡單,但是心不一樣,角色的心情,把那些極致簡單的作法,轉成了無限的詩意。
張作驥的詩意,是余秀華詩裡的那種,是植根於現實,從泥濘裡開出花來。
這部片8月7日上片。我一定會再去看。而且不止看一遍。因為台北電影節放片之前,這片的製片人說這部片可以自行重組,把段落調來調去,而故事依然完整。我要仔細重頭看看,試著自己調動場次,看看是不是真的跟他說的一樣厲害。
袁瓊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80的網紅張再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多數導演在創作初期免不了以自身經驗作為電影的主題,畢竟較為熟悉、也較容易掌控,《覺悟的腳步》亦是如此,不過後者由於導演張再興的背景出身相較其他導演實在顯得太特殊,讓這部學生短片平添一股傳奇色彩。 張再興中學時曾加入暴力討債集團,一度因案入獄服刑,出獄完成高中學業並進入中州技術學院視訊...
張作驥坐牢 在 張再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多數導演在創作初期免不了以自身經驗作為電影的主題,畢竟較為熟悉、也較容易掌控,《覺悟的腳步》亦是如此,不過後者由於導演張再興的背景出身相較其他導演實在顯得太特殊,讓這部學生短片平添一股傳奇色彩。
張再興中學時曾加入暴力討債集團,一度因案入獄服刑,出獄完成高中學業並進入中州技術學院視訊傳播系就讀,擔任過許多電視、電影(例如《艋舺》)的臨時演員,所拍短片《阿爸的前世情人》曾在中華電信舉辦的「電信奧斯卡」中獲得亞軍。《覺悟的腳步》長達四十五分鐘,以十六釐米拍攝,是張再興的畢業製作,由他自編自導自演,不僅獲邀在高雄電影節「短片新台風」單元放映,也入圍「南方獎」劇情類競賽並獲選「台北縣電影藝術節國際學生影展」的台灣組觀摩片。
電影以西海岸的風車揭開序幕,充滿那卡西風味的手風琴聲、孤寂的海岸、一葉扁舟,帶出對海撒紙錢的阿興孤獨的身影,紅色的平安符隨著他的動作被甩到背後,然後甩在片名上。沒有任何對話旁白,卻透過音樂精準傳達出微微的悲情,這個不到兩分鐘的開場,對於時下多數台片來說,簡直稱得上是「示範」了。
故事進入正題之後,我們很快地從開場八家將兄弟們的對話中感覺到張作驥電影的氣氛,而邱秀敏的出場,則是令張作驥的影迷決定直接將本片當作是《忠仔》續集(浪子返鄉的故事架構又與《蝴蝶》互通聲氣)。這位準備好飯菜騎著腳踏車上路的中年婦女,沿途喝水、問路,辛苦地來到監獄之後卻只換來坐牢的兒子阿興一聲不耐煩的「回家啦」,之後劇情發展一邊回憶阿興與姊姊、母親的家庭生活,一邊描述阿興出獄後想找正當工作、想除掉身上刺青卻無法擺脫過去的無奈……。邱秀敏與黑面(本名林郁順)兩位張作驥班底的加盟,附帶張作驥作品中對於大海一貫的偏好、以及患病姊姊一角與《美麗時光》劇情的直接連結(甚至還有個角色名叫一哲),令《覺悟的腳步》看起來彷彿是在刻意臨摹張作驥風格。不過如此鉅細靡遺的對號入座,似乎又對張再興不盡公平,因為這個故事大半取材自他個人真實經驗,是他心中醞釀長達兩年的成果實踐。
《覺悟的腳步》絲毫未見學生製作的青澀尷尬,無論構圖取鏡、走位調度皆展現出一股老派的成熟穩重,邱秀敏與一群未必有演戲經驗卻在鏡頭裡充滿說服力的生活演員確立了細節與「人」的溫度,張再興的特殊個人背景加上本片前往新竹監獄實地取景的用心則成就了台灣電影難得一見的奇觀,而故事以死去的姊姊如守護靈般出現在阿興背後作結,既有畫龍點睛的神采,也悄然延續了張作驥電影向來最迷人的魔幻寫實風格,而張再興長久鬱積心腹之內的百感交集也終於得以藉由創作釋放出來……。這是來自創作者的真誠自省,也是厚實深刻的生命美學體認。
作為一部學生製作,《覺悟的腳步》無比驚人,邱秀敏的最後身影以及她親口演唱楊三郎譜曲李川填詞的1957年台灣民謠〈勸浪子〉更是令人泫然。很遺憾《覺悟的腳步》竟未入圍台北電影獎,我期待它在雄影、南方影展、國際學生金獅獎映演後口碑持續發酵,並順利入圍來年的金穗獎。當然,我更期待張再興的下一部作品。
(文 Ryan Cheng)
購買DVD影片,請至 『粉絲團:張再興 』私訊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