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引用維基百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凱莉粟說說-鬼故事、日本怪談,都市傳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職人講堂 職場進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閒聊] 論文有人在引用維基百科的? - 看板Master_D 的評價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如何引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翰蘆圖書編輯台- 【學術文章可以引用維基百科的資料嗎?】... 的評價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學術文章可以引用維基百科嗎?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参考文献引用维基百科的网页链接的latex的样式#122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問卦] 真的有人的論文引用維基百科嗎??-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引用維基百科 在 [問卦] 真的有人的論文引用維基百科嗎??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引用維基百科 在 凱莉粟說說-鬼故事、日本怪談,都市傳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怪談 #都市傳說 #動畫新番
#裏世界遠足 #扭來扭去
喜歡日本怪談的大家
最近有沒有注意到這部動畫呢?
日本動畫-裏世界遠足-
[故事簡介]
與現實世界相鄰、充滿各種謎團的裏世界,
有著各種以真實怪談之姿流傳下來的危險存在出沒,
諸如「扭來扭去」、「八尺大人」等等。
對生活感到倦怠的女大學生紙越空魚,
於裏世界目睹「那個」而差點喪命時,
與仁科鳥子結下不解之緣,
她的人生從此徹底改變。為了研究與賺錢,以及搜救珍視之人,鳥子和空魚一腳踏進這個不平凡的世界。
[引用維基百科]
目前台灣可在正版授權網站"動畫瘋"
看第一集囉
第一集的故事就是"扭來扭去"
YT頻道也有這個傳說的影片
還沒看的快去看~
https://youtu.be/aM97SZ1fYVc
引用維基百科 在 職人講堂 職場進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職人講堂開闢 #生命科學研究課程 #秘數學 系列課程中用到的 #紫微斗數 引用維基百科的介紹是中國古代算命的方法之一,用陰曆出生年月曆和時辰排個人命盤,而個人命盤分十二宮垣,其排盤方法無須查閱星曆,與西洋占星學不同,是透由命宮之五行數先推出紫微星,再分中、南、北三斗等13顆星,依紫微星而排定位置。
紫微斗數是綜合統計學、數學、心理學、地理學和邏輯學的理論,以此預測人的一生運勢和吉凶,紫微斗數以命盤12宮中的14顆主星為主,分別落於先天命盤中的十二宮位,而落在命宮中的星曲為主星,影響著個人的行為和命運。
職人講堂的秘數學,涵蓋紫微斗數的大運命格解析,若您想透由紫微斗數了解自身的生命藍圖,歡迎私訊粉專了解詳情。
課程線上授課,週三晚上1930開課
引用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如有業務需求,請至官網瀏覽「服務方案與說明」:https://bit.ly/2ZCQ5Jh
#日本人瑞普查 #長壽秘訣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憨吉
|剪輯助理: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聯合報|連51年增加!日本百歲人瑞總數破8.6萬人 最高齡118歲:https://bit.ly/2XnMU7G
→ 中廣|超級人瑞的最高機密?超乎想像的長壽祕訣:https://bit.ly/3lnsQtW
→ 上報|全球最長壽老奶奶田中加子歡慶118歲生日 以活到 120 歲為目標:https://bit.ly/3tHEgMU
→ ETtoday|全球最長壽!田中加子過118歲生日「超愛吃巧克力」:要活到120歲:https://bit.ly/3nHgMq6
→ 維基百科|田中加子:https://bit.ly/2XknZkP
→ 中央社|全球最長壽田中加子 117歲又261天創日本紀錄[影]:https://bit.ly/2Xns1JN
→ 關鍵評論網|全球最高齡人瑞刷新日本紀錄:117歲田中阿嬤透露長壽秘訣,其中一項竟是算數學:https://bit.ly/3hEZI05
→ BBC 中文|長壽秘訣:我們是否應該學習日本人的飲食結構?:https://bbc.in/3AfNdzm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 如有業務需求需要聯繫,請洽:hi77@simpleinfo.cc
🔴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引用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關公銅像 #大意失荊州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憨吉
|剪輯助理: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轉角國際|被斬首的「荊州超大型關公」:中國魔幻違建案的爛尾輪迴?:https://bit.ly/2XEWUsU
→ 聯合報|「荊州大意失關公」 1.7億元建成 全球最大關公像開拆:https://bit.ly/3lQxxMY
→ 中央社|湖北巨型關公像拆除 網友:現代版大意失荊州:https://bit.ly/3nWpn8z
→ 香港01|荊州拆關公像「砍頭再凌遲」 中紀委:違建加搬移浪費3億多元:https://bit.ly/3zv660e
→ 維基百科|關公義園:https://bit.ly/3CBbiB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引用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指考 #多元入學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3 「會員福利介紹」廣告段落
02:19 為什麼大家懷念聯考?
02:56 聯考是什麼?
03:48 聯考為什麼會被廢掉?- 升學壓力太大
04:33 聯考為什麼會被廢掉?- 教學不正常
05:24 為什麼要多元入學?
06:32. 多元入學的問題 - 教學還是不正常
07:15. 多元入學的問題 - 選校系門檻高
07:51. 分科測驗和指考差在哪裡?- 題型改變
08:37. 分科測驗和指考差在哪裡?- 計分與科目改變
09:05 新的大考怎麼考?
10:05 我們的觀點
11:48 提問
12:06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偶陣雨
|腳本:偶陣雨、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多元入學方案(111學年度起適用)-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https://bit.ly/2XjEsGj
→我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回顧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https://bit.ly/3z9MjmC
→分科測驗考試說明-大學入學考試中心:https://bit.ly/3C5kkGB
→111學年升大學/指考將走入歷史…國、英只考一次 衝高原始分數更利分發-聯合新聞網:https://bit.ly/3k551aL
→考招新制爭議1》剩半年要考大學 明年2大升學考考科、計分方式仍未知-新新聞:https://bit.ly/3tAHS36
【 延伸閱讀 】
→大學聯合招生考試-維基百科:https://bit.ly/3hpbkUM
→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維基百科:https://bit.ly/39h2dRX
→108課綱資訊網:https://12basic.edu.tw/edu-7.phpp
→考招新制爭議2》高三終能好好上課?108課綱首屆考生:放榜拉長更焦慮-新新聞:https://bit.ly/3k5sTLB
→「聯考最公平」-王立第二戰研所:https://bit.ly/3A6ndq1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引用維基百科 在 如何引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士認為並不適合使用 百科 全書這種三級文獻作為任何資訊的單一來源,把 引用百科 全書作為註腳或參考書目中的重要參考文獻可能會被 ... ... <看更多>
引用維基百科 在 翰蘆圖書編輯台- 【學術文章可以引用維基百科的資料嗎?】... 的推薦與評價
學術文章可以引用維基百科的資料嗎?】 小編剛進入大學時,第一次寫報告使用了維基百科的資料,教授沒說什麼,只是笑笑地給了低分,事後助教才驚恐地問我:你不知道不 ... ... <看更多>
引用維基百科 在 [閒聊] 論文有人在引用維基百科的? - 看板Master_D 的推薦與評價
在別版看到有人說他的論文有引用"維基百科"
而且他老闆還說可以?
這是不是虎爛的成分居多?
我還真的沒看過有人論文引用維基百科的還是奇摩知識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90.1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