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照片可看出,裝有多顆淺棕色種子的透明小夾鏈袋上,附有中國郵政寄送單,寄件者地址也以英文寫著「廣東省深圳市」。
🌱收到國外寄來的動植物產品怎麼辦?↘https://reurl.cc/kdmeE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
廣東省英文地址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也收到了神秘的種子?
繼美國、加拿大與台灣後,中國種子大軍也攻進日本!有民眾收到疑似來自中國的可疑種子包裹,寄件人不明,僅以英文寫上「廣東省深圳市」。日本農林水產省今(31)日呼籲民眾注意,不要種植來路不明的植物種子。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消保團體「國民生活中心」服務窗口近期收到數起諮詢案件,都跟種子包裹有關。一名住在神奈川縣三浦市的68歲男性收到透明袋子裝著大約100顆不明種子的國際郵件,寄件人僅以英文寫上「廣東省深圳市」,並附上寫有「中國郵政」的寄送單,內容物說明欄以英文填寫「珠寶」。
這名男性指出,由於收件欄詳細寫上他的正確住址、姓名、手機電話,當初以為可能是訂錯東西所以就打開來看,原本想過要種在院子裡,不過後來還是決定先跟三浦市當局聯絡。
還有日本網友在推特(Twitter)貼出收到的可疑種子照片,透明小夾鏈袋裝著多顆淺棕色種子,同樣附有中國郵政寄送單,寄件者地址也以英文寫著「廣東省深圳市」。從包裝資訊來看,可能來自中國,但不清楚寄送這類包裹目的為何。
對此,農林水產省表示,部分案例看起來像蔥的種子,但「可能帶有病蟲害」,呼籲民眾不要種植來路不明的種子,收到可疑種子應先與相關單位聯絡諮詢。
資料來源: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7-31/444270
廣東省英文地址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 社會信用評分系統」(以下簡稱「社評制」),是個好東西,廣東省政府宣布,大灣區也要實行。但怪事即刻發生:林鄭月娥特區政府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竟然即刻跳出來,嚴正指出,香港特區絕不加入 AI 社評系統。
請問聶局長:將來的大灣區,街頭全設社評系統,香港說不加入。請問一個不受大灣區民生賞罰制涵蓋的香港,還算不算「融入」大灣區?
「融入大灣區」之「融入」 ,定義為何?以英文為標準,是 incorporated into,integrated into,或 fully assimilated into。大灣區安設了這套街頭角落遍佈精密的高科技工程,而大灣區內的香港竟然不受覆蓋,在物理學上,絕不可能。
至於由特府或中方付錢給予幾個香港「公共知識分子」向香港人賣力推銷的所謂「大灣區都市生活哲學」,裝上千萬天眼監察你進公廁到底濫用了幾多格廁紙,這是什麼樣的「哲學」,當然亦急需「公共知識分子」引經據典馬克思、蘇格拉底、莊子、笛卡兒、康德、黑格爾、維根斯坦等著作,向香港的中國人,由頭論述其詳,為這些讀書少的低端人口指指方向,開開竅。
但若剔除一切知識分子不分子的廢話,Make it simple,大灣區裝置了 AI 天眼社會信用評分系統,若香港不加入,只有兩種可能:一,香港所謂融入大灣區生活圈,是謊言;二,不加入,即是港獨。不信?將這個消息,傳遍大陸的網民,問問他們,好嗎?
我當然不會假設聶德權局長受他的女上司影響,是一個說謊者,我傾向認為聶局長想推行港獨。
近日,中國政府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綱要」,欲加快建設該區的「#社會信用系統」,實施信用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這套對全民一言一行「打分數」、鼓勵勞動養家愛國愛黨的系統,其實並非一朝生成。雜誌「經濟學人」的最新一期就刊登文章,簡述了信用評分的源由與未來。
詳細全文:
http://bit.ly/2XBDYu5
延伸專題:
【網絡鐵幕:俄羅斯會否成為下個北韓?】
https://goo.gl/12FwvA
【電子「鎖國」?關閉互聯網一年的乍得】
http://bit.ly/2ZM0YUE
【監控中的國民:隨新車附送追蹤晶片】
https://goo.gl/B9dKjV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廣東省英文地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