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康樂街打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一天韓國瑜在美國商會場子上的致辭,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影片了。韓國瑜的草包程度,相信大家也都不意外。
不過韓國瑜的這一段話倒是讓我想起了一些事情。
「因為三十八年前,當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while I was the "freshmale" of the college。晚上上班就在American Club,白天是student,晚上是American Club,Security Guard。」
「所以門進來,第一個就看到我了。I just sit there and check the card,然後看一下你是不是member。if you are not member, please just go away」
我想到的是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劇的背景是1960年代,美軍駐台的高峰期。裡面的那個小公園冷飲部,其實就是美軍駐台的康樂設施之一。
跟軍隊有關係的眷村孩子們,往往以能夠在美軍或美國駐台單位的週邊設施打打雜、跑跑腿為榮。哪怕能夠在裡面當個賣涼水的侍應生,或是當個看門的boy,或是俱樂部拉鐵門下班以後跑到舞台上、用洋涇濱腔調的英文唱幾首過時黑膠學來的英文歌,都能讓他們在眷村同儕裡面高人一等。
而有了美軍俱樂部的「週邊福利」,就有了為地盤和蜜絲爭風吃醋的鬥毆打架。也就是大家在《牯》劇裡面看到的,那些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的高中生幫派。這些高中生幫派也成為後來外省掛黑幫的前身。
但這些人什麼都不是。在美國人眼裡,他們就是boy;在一般遠離美軍生活圈的台灣人眼裡,他們只是一群會講幾句「晶晶體英文」,靠著在美軍俱樂部打雜狐假虎威,然後沒事就打架鬥毆的社會邊緣人。
韓國瑜就更加什麼都不是了。他既不是《牯》劇中純情的小四,也不是漂撇的哈尼,更談不上老爸是將軍的小馬。韓出身中、永和交界處的陸軍眷村,即便在台灣眷村的資格排序裡面也算是很邊緣的;沒辦法像住在城中區、士林天母、清泉崗和左營將軍村的那些眷村小孩們這樣近水樓台先得月,能夠在美軍設施週邊軋上一腳。所以遲至唸了東吳英文系(夜間部)才能跑到American Club(美僑俱樂部,在圓山大飯店旁邊)打打工;這時都已經過了美軍駐台的年代了。
即便如此,對美國人駐台史稍有瞭解的人,都可以嗅出韓國瑜這段話裡面濃濃的「奴才性格」。
在美僑俱樂部門口當security,講難聽話就是當boy,很值得光榮麼?當然,任何自食其力的工作都值得我們尊重。但是你韓國瑜都當到高雄市長的,總應該有什麼比較好的論點可以拿出來講。要提自己當過boy的經歷不是不可以,但是你總要能夠從這段經歷中講出點勵志性來。
就像大衛王幫天母美國人洗車,以此為出發點,練出一口字正腔圓的好英文,做到ICRT的頭牌主持人,發展出自己的一番事業,那幫美國人洗車就是個好故事,真值得聽。
可惜韓國瑜講不出一番道理來,說穿了,就是拿這個經歷出來跟人裝熟。台下也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你這樣沒料、沒準備又愛裝熟,人家根本就秤出你幾兩重了!
我們,真的要選一個這種把當boy拿在嘴上講,到處跟人裝熟的「奴才性格」的人出來當總統嗎?
(圖片來源: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康樂街打架 在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瑪:
「極品貓Hola,在找愛他的家~!」
----以下為子民口吻----
《貓咪送養 在台北市內湖 》
姓名:hola
性別:男生
年紀:醫生評估約3-5歲
個性:撒嬌、貪吃、愛玩、可摸可抱,極品貓貓
結紮:是
健康狀況:已除體內外蟲蚤、已打疫苗、貓愛滋"陽性"
小故事: 貓愛滋一點也不可怕,只會透過「激烈打架」造成受傷或輸血而傳染。一般的接觸例如共用食碗、共用貓砂盆、互相理毛等,都是難以傳染的,"更不會傳染給人類"。
牠也擁有幸福的權利,只要好好照顧,終其一生不會發病,也能跟其他的貓維持正常社交生活。
一如往常的回家路上,碰到疑似要碰瓷詐騙的貓,一時心軟蹲下摸了他兩把,就被尾隨到家門口,開了門竟自己跟進屋內......
家中的貓老大無法與牠和平共處,希望可找到疼愛hola的家人♥
家中已有貓主子的請先確認主子可以接受有新夥伴唷~或是單貓家庭為佳~
聯絡方式(Line、email、FB聯絡網址皆可):hola目前在愛貓房寄養中,請加line:leeneko預約跟貓近距離接觸,並做基本自我介紹喔~
☎Tel:0903980591
🏠ADD:臺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36巷15弄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