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心輔所大全 part1
三年前在準備考心輔所的時候,找了許多網路上上榜者對考心輔所的經驗分享,對那時候的自己有很大的幫助。木的整理了一些關於考試的經驗,希望能給有需要的人參考,資訊也歡迎大家轉發。
本系列文章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大家介紹心輔所日間部的兩種入學管道—推甄跟考試,以及兩種考試均有的第二關面試,最後是加入心輔所後的諮商訓練。敬請密切發摟!
📍入學管道:推甄跟考試
兩種管道皆有兩關,第一關的部分,推甄為寄紙本履歷,篩選過後進入第二關面試;考試則為紙筆測驗,篩選後進入第二關面試。
📍研究所推甄介紹
大部分學校對推甄的要求包含了大學在校成績、輔導實務相關經驗、撰寫研究計畫、自傳等備審資料,因此,有滿大一部分會吸收到已經有工作經驗的應試者,另一部分留給應屆的考生。
📍了解各校心輔所重點課程
以木的團隊心理師應試過的學校而言,包含當時的新竹教大(現在的清華大學)、彰師大、臺師大、國北教大、政大,每間各有其特色。因此,建議可先參考系所網站,了解學校教授的專長有哪些,針對專長思考自己是否有偏好的學校。
📍備審資料製作重點
在撰寫備審資料時,著重大學階段或工作經驗中與輔導諮商相關的部分,包含:
🔅對自己的覺察與認識,適合諮商心理師此角色。
🔅是哪一段經驗促使你想繼續鑽研輔導諮商?
🔅受到哪些諮商理論學派對你的生命有影響?
🔅選讀該校的動機為何?(可從課程、師資著手)
🔅未來職涯規劃(包含兼職實習、全職實習、服務對象及領域)
在整理上述各點的過程,也是在梳理自己的生命經驗,進入第二關面試時,將能夠幫助你完整將自己介紹給評委。
📍研究計畫撰寫
在撰寫研究計畫時,主要可從以下幾點做準備:
🔅形成題目:哪些主題引起你的好奇?動機為何?
需特別注意該校是否有此專長的教授,評委在口試時會假設性的詢問應試者屬意的指導教授是誰
🔅研究方法:質性或量化
質性可多加思考訪綱內容,量化則須了解需要使用的量表為何
🔅撰寫前三章:推薦傻瓜也會寫論文,內文提供研究生手如何從零開始寫研究。
以上為推甄的履歷準備,其實最主要的是,如何讓教授們從備審資料中快速地了解你這個人的特質,以及特質與諮商的關聯性。因此,把自己的服務經驗、生命經驗仔細的咀嚼一番,是非常有幫助的唷!
📍是不是一定要華麗美編?
之前與同學討論到當初製作備審資料時的美編,其實,美編不需到特別精緻,內文乾淨、舒服好讀即可,閱讀者多半是稍有年紀,或是忙碌於研究海的教授,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看到哪些備審時能夠一目瞭然。
接下來是研究所考試的準備方式,有興趣的讀者別忘了多多關注哦!
TAG那位你身邊想考心輔所、或正在心輔所煎熬(🤣)的同學或朋友吧👇🏻
#木的DJtime #心輔所 #諮商 #諮商心理師 #諮商師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師大心輔所考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得] 輔諮所考試面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理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考試心得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師大心輔所考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師大心輔所考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新聞】2014.03.02 女教授戴假髮補習班兼課開猜題班台師大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得] 師大心輔所-諮商組考取心得分享-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 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師#7】一次考上諮商所考試讀書技巧分享 ...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得】 台師大心輔所諮商組經驗分享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得] 110心輔/心諮所正取心得(非本科)(筆試) - 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得] 台師大心輔所諮商心理學組推甄心得- graduate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鄧德雋ptt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鄧德雋ptt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21 星期二 絕對音樂】
「曾經以為記得牢是真本事,過目不忘是天才,
慢慢地,才領悟到忘得掉才是真幸福,
於是~~
忘掉過去的輝煌,是謙卑;忘掉以往的失敗,是勇氣;
忘掉從前的創傷,是饒恕;忘掉昔日的罪過,是感恩;
『忘』比『記』難多了,『記』是聰明,『忘』是智慧、是修養…。」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網路線上收聽:www.kiss.com.tw點選 南投廣播FM99.7
或下載KISS RADIO專屬APP收聽哦!
*************************
《15歲得腦瘤失明,朱芯儀「看見」父親的關愛》
朱芯儀在父親嚴苛又萬般溫柔的教養下,養成強韌心的力量,不僅讓她從病痛和視障中站起來,還主動替自己的生命找到價值和位置。楊煥世攝
15歲那年一顆腦瘤突襲,瓦解了朱芯儀原本的生活,也解構、重塑了爸媽的婚姻與親子之間的關係。她在父親萬般嚴厲卻又其實極致溫柔的鞭策教養下,養成強韌心的力量,不僅突破生理殘缺,更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價值。
長髮微香飄逸,手裡拿著手機、捆起來的手杖、保溫瓶、門禁卡,這位全台唯一以視障身分通過高考並執業的心理諮商師 – 朱芯儀,就這麼從大樓電梯步步堅定的走出來。眼前的她,右半邊臉部因腦瘤壓迫略為癱瘓,但是一講起話來的風采,依舊亮眼玉立;言談間,她總能幽自己很多默,說自己腦瘤失明前後皆是「目中無人」,從學校表現優異到「目中無人」的國中生朱芯儀,到如今生理上的「目中無人」。
朱芯儀從小是家裡期待中的女孩,待在既定的教養和教育框架下順利成長;然而,她始終是爸媽婚姻問題中那個缺乏安全感、懼怕的孩子。她回憶,自己從幼稚園起就知道要表現好、裝乖,來向工作狂父親、婚姻中不如意的母親討愛討注意;直升私立復興中小學國中部的她,甚至開始用課業來逃避爸媽潛在離異的可能,學業成績、游泳、全國科展第一名... ...「我知道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逃避家裡,找一片能發光的地方,讓自己覺得與眾不同、驕傲。」但不安的心靈,卻也讓她開始變成「都沒有念,不知道為什麼考好」的那種同學,受全班排擠,「我可以每天晚自習回到家9、10點,先看幾個小時的電視,然後再熬夜唸書到早上,就為了可以跟同學說『我昨天都沒有念書耶,電視哪個哪個多好看』。」
內心惶亂、同儕關係失序,突然間,右耳聽不見、身體失衡,一顆8公分腦瘤,瞬間顛覆自己與家人的生命。
腦瘤,讓家庭中眾角色歸位
起初,全家人都寄望手術能解除危機,第一次動刀過程中,卻見醫生衝出手術房,丟出「你們還要這個孩子嗎?要我就把她縫起來囉!」這句令朱爸朱媽難以消化的話,原來腦瘤與腦幹、神經緊纏,無法摘除。之後接連3次的大型手術間,求神問卜、中西醫偏方皆無效,朱芯儀拿剪刀自殘、跳樓各種尋死劇碼天天上演,「妳死了媽媽也不想活」這句話也聽到麻痺,卻在有一天,這句話突然溜進了心裡,「啊!朱芯儀,痛的不是只有妳,就先暫時活活看吧」。
除了自己願意活活看,父親也開始不一樣了,他陪伴女兒度過一個個難關。朱爸向女兒宣示:「我想清楚了,工作和女兒,我要的是女兒。」他也把所有的公事弄到一台手機裡,就為在醫院陪女兒,還打趣說女兒真是「傾國傾城」,這下自己房子賣了、公司也倒了。
父親的轉變帶來的不只是女兒心靈上的支柱,父親的陪伴,更是女兒獨立路上,最嚴厲的鞭策力量。
成為專業心理諮商師的朱芯儀,克服視障,運用其他感官感受、觀察個案,找到具自己風格的諮商路。楊煥世攝
父親的嚴苛,是為了讓她心理獨立
在父親的用心打聽下,朱芯儀離開啟明學校,進入當時推視障融合教育的松山高中,成了第二屆入學普通班的視障生。入學之時,「見不得同學好」、「我生病前都可以輕鬆打敗你們」各種因為失明的心理不平衡,天天在內心怨恨掙扎,不只這樣,父親在高二開始要求她獨力搭捷運上學的訓練,更讓她情緒大崩潰。
某天上學路上,她在馬路上重摔,自己奮力的走到校門後,同學告訴朱芯儀,看到朱爸默默跟在後面。她衝進輔導室開罵,窮盡畢生的狠話壞話都用來責罵父親的殘忍,好在輔導老師最後的兩個提問:「爸爸看你摔倒要忍住不去救你的心情?」「為什麼你爸爸要這麼做?」讓朱芯儀再度意識到,自己如當初尋死時的自私,「我必須接納我自己是個瞎子的事實,不再去羨慕別人健全的身體,要不然身邊的人只能看著我這樣難過。」
她不再只是活活看,她開始整頓「朱芯儀的新生活」,視障不再是她禁閉自己的原因,也不再是別人緊閉大門的藉口。她開始向同學溝通視障生活和感覺,也從與人的接觸中,漸漸發現,自己總是能感覺到別人刻意隱藏的情緒,開始對人、對心理學產生好奇,進而立志成為心理諮商師。
失明,讓心的力量更強
不僅視障身分讓她常被拒於門外,她對自己能不能辦得到的自我懷疑更是重重挑戰。在父親「給你自己一個機會」的鼓勵下,朱芯儀企圖爭取台師大心輔系收視障生(最後因考試成績進入特教系)、說服張老師機構收視障者諮商實習機會…...,如今,她從一連串諮商挫敗經驗當中,克服失明限制、挑選合適個案、苦練自己感受「情緒形成的空氣氛圍」等方法,為自己找到「朱芯儀風」的諮商師角色。
「父親一直告訴我一個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殘缺,只是我的殘缺很明顯、很表面。不用為了自己的殘缺難過,更不要覺得這是無法翻身的殘缺。」朱芯儀不僅挑戰專業諮商師成功,她也挑戰成為人妻角色4年多,她笑笑的說,下一個稱之為挑戰的,可能要是當媽媽或是念博士才算,因為從下病榻那刻起,父女倆如走炭火般的雙方身心試煉,都增強了彼此心的力量,「心的力量才是真的不讓你覺得殘缺的力量」朱芯儀堅定的說。
一顆腦瘤,打破了「天之驕女」的生活,也重塑了家人之間心與心的位置。如今,她用熬出來的真實自我,以言語、以肢體的溫柔關懷,影響更多生命。
(文章來源: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75503-/…)
***************************
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切都是那麼地確定】(書摘)
那一年,我二十四歲,一切都是那麼地確定。
國中懵懵懂懂地唸完了,讀高中;
高中渾渾噩噩地過完了,考大學;
大學迷迷糊糊地混完了,申請研究所。
這中間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打瞌睡中度過的,在校的最後兩年佯裝戰戰兢兢地思考未來,說是「思考」未來,卻好像也沒太多能選擇的。高中時,家長、老師大力鼓吹的年薪百萬科技業,到了我要從大學畢業時,已經被金融海嘯引發的無薪假取代了。研究所要畢業時,只剩下22K。所有要畢業的學生都人心惶惶,新聞媒體大標題地恐嚇「畢業即失業」,許多人嚇得選擇延畢留在學校觀望,另外一群人再跳出來指著我們的鼻子、大罵我們是禁不起考驗的草莓族。
總是這樣的,先教會我們恐懼,再嘲笑我們的懦弱。
雖然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地不確定,但是一切又是那麼地確定。
哪有什麼好思考的?
接下來找工作,穩定為首要,得是聽過名字的大公司,最好薪水高、輕鬆中帶點挑戰,就跟其他人要的都一樣!
但是為什麼,我會如此害怕呢?
那種害怕,並非來自於景氣的壓力,也不是外在的人際束縛,更非面對未知未來的不知所措,而是一種屬於青春,最內在、最深沉的恐懼:才剛要畢業的我,怎麼好像人生已經走到盡頭了?
為什麼一切都這麼確定,我卻這麼徬徨?
難道就這樣了嗎?
國中的早自修,剛掃完地、坐定,睡眼仍惺忪,班導就會準時出現在門邊,一句話都不說就一排一排地撒下兩份考卷,要我們利用下課時間寫,上課才能檢討。
「你們現在會討厭我,但是長大以後就會感謝我了。」大概看慣了癟著嘴不甘不願的國中生臉孔,他搬出了經典台詞。
怎麼就沒有「你們現在會感謝我,長大以後也會感謝我」這樣的選項呢?
高中的週記裡,每篇都是對於人生的迷惑,每一句都是沒有人能回答的大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在做什麼?到底為什麼要一直念書、一直考試?為什麼每一件事,我都理不出意義來?
那個年紀的我,隱隱約約感覺這些是很重要的問題。青少年時期自我認同慢慢形成,每個人好像都應該要在這個時候努力長成自己的樣子,但是學校和社會的框架卻強制把所有人塑造成一模一樣,我似乎是唯一在跟自己碰撞、跟這世界碰撞的蘇格拉底那般痛苦。當時的我在《傷心咖啡店之歌》裡讀到了我無法形容的悲哀,轉而在週記裡發洩,但老師的評語永遠是:「好好念書,考上大學就自由了。」
大概是某篇週記出現了太偏激的想法,老師終於找我約談。
「妳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執著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呢?為什麼非得每件事都要找出答案不可呢?老師我念的也不是最喜歡的科系啊。我們在這個遊戲裡,就是要遵守遊戲規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可是,玩遊戲不就是要每個人都開開心心的嗎?為什麼在這遊戲裡的每個人都玩得這麼痛苦?不只學生痛苦,老師、家長也痛苦,到底這個集體痛苦換來的是什麼?
我知道我不是個案,但是令我更不安的是,大家接受也默許這樣的剝奪。學習樂趣的剝奪、自我探索的剝奪、獨立思考的剝奪……好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世界就只有這樣一種標準答案。
即使上了名校,我仍帶著這些沒有人可以回答的問題,念完了大學、讀完了研究所。同學們覺得我有點怪、有點非主流,但又說不上來是哪裡不一樣。沒有辦法循規蹈矩、在團體裡如魚得水,總是不停地在尋找什麼。
大學每週的專題演講,菜鳥心輔師被派來做生涯輔導與預防自殺宣導。偌大的演講廳,心輔師的聲音怯懦地從講台上傳來,制式的投影片一張換過一張,台下簽完名的已經走了一半,剩下的睡了一半,另外的四分之一,眼睛盯著講台,心裡想的是學妹、社團,還有等一下下課要吃什麼。
我想,生涯輔導啊,在選完大學科系之後,我們都已經過了那個還可以選擇的時期了吧?
好不甘心,這麼確定。
…
…
一定還有不一樣的答案!
《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382
讀冊: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29656
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理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考試心得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諮商與輔導系所考試心得,筆試通過:政大、清大、暨南、北護,面試通過:北護,教科書準備:基本上很多人都分享過了,我也不出那幾本, ... ... <看更多>
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師大心輔所考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師大心輔所考試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心理研究所、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校、2020正向教養課程有關娛樂/明星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娛樂頭條提供您完整 ... ... <看更多>
師大心輔所考試 在 [心得] 輔諮所考試面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幫朋友代PO!有問題歡迎提問!
壹、前情提要
考試之前用力地許了願,考上就來分享,現在來還願啦,希望多多少少能對想來考心輔所
的人有點幫助。本人寫東西會不小心開始風花雪月或歪掉,還請多多包含。
我大學念的是歐洲語文(法文)跟心輔可以說是擦不上邊,不過因為一直以來的興趣,再
加上大學的一些經歷,因此決定轉換跑道。我沒有正式修過心理/心輔相關的課程,但對
治療歷程有比較多的體驗。
2016上半年因為在國外交換的關係,只能從網路上瀏覽一些資訊,真正開始系統性地唸書
是從六月中開始,六月底開始在補習班上課,一直上到隔年二月。
我是寒假畢業(二月) 因此不算是全職考生,生活中陸陸續續有別的事情在進行。這一年
下來,覺得考試不只是學習跟記憶而已,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修練,一種對生活的嘗試,
總之在知性感性上都有很棒的收獲,外在的成果也讓我覺得非常幸運跟幸福,下面會分享
準備的過程、方式、以及參考書目、面試過程等等。
貳、考試結果
一共報名了三間,依放榜時間先後列舉如下:
一、清華大學 正取
筆試:62.66
口試:84.75
總分:73.70
最低錄取:65.75
二、東華大學 正取一
筆試:44.4
口試:35.2
總分:79.6
最低錄取(正取):72.02
最低錄取(備取):64.3
三、彰化師範大學 正取
筆試:82.92 (英文最低60.61)
口試:79.84
總分:81.69
最低錄取(正取):76.31
最低錄取(備取):73.61
另外我還報考了政治大學練筆,初試通過,但複試和清大撞期,加上我沒有準備它要求的
研究計劃,因此沒有去參加複試。2016年撞期的學校比較多,我下定決心要離開臺北,因
此才沒有多報,但誠心建議報到六間以上,身邊有些朋友其實頗有實力,但因為報考的學
校太少而不幸落榜,我覺得很可惜。
參、準備過程
一、六月初~六月中— 搜集資訊、暖身
搜集書單,自己到書店翻過。我選了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普心閱讀,每天一章,並做成筆記
,因為離上一次的大考已經有點遠了,離高中生式的朝七晚九也有點遠,因此給自己一點
時間慢慢習慣每天督促自己念書的感覺。一開始會覺得很焦慮,要讀的書那麼多、不了解
的事情那麼多、別人都已經念那麼久了怎麼辦啊啊啊啊啊,但,anyway,就謹記鑽石王牌
(?)的精神,打者要一個一個解決。
二、六月中~九月初— 瘋狂的學習、每天浸泡在心輔的體液裡
我個人的學習就是以補習班為中心(暑期班)(面授),補習班就是我的愛人我的神,跟
著老師的進度走,目標是教過的東西都要會起來,能做到這樣其實已經不容易了(因為每
天都很多東西啊)。
這段期間讀書會也如火如荼的在進行,讀書會的夥伴都是在補習班認識的,一共有四個人
(兩個本科兩個非本科),都是積極上進的同學,我們很快的就安排好進度並分配工作。
這邊大概說明一下我們的進度以及運作方式:
(一)內容:以心理學、輔導原理為主,加上些許的統計。(測驗和研究法因為補習班比較
慢教,我又是門外漢,所以沒有排進讀書會)
(二)運作方式:
1.普通心理學:每個人認領三到四個章節(例如:記憶、發展、社心),負責那個章節的
同學會像老師一樣從頭到尾把那個章節講過去,主要是參考補習班的講義,行有餘力也會
翻自己的普心課本為同學多做一點補充,其他三人就聽講做筆記,這麼做主要是利用讀書
會的時間再次記憶補習時學到的東西,有些不清楚的地方如果討論過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2.輔導原理:運作方式同普心,也是認領大章節(例如:阿德勒、女性主義、存在),主
要參考的書目是Corey的《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一個人講解,其他三個人做
筆記,如果輪到自己為其他人講解,我會先精讀完,然後做成筆記(也就是讀兩次),如
果是別人講解的章節,我至少也會先把Corey看過一遍。
3.統計:也是有大概分配章節,但就比較沒有誰一定要負責什麼,總之老師教到哪裡討論
到哪裡,有時候也會討論補習班發的題本裡面的問題,通常是普心跟輔原結束後,有時間
才討論,不然就利用其他零碎的時間討論。
(三)進度:
每兩個禮拜見三次面,一次大概三到四個小時,到後期因為進度落後所以有多約幾次。這
樣的內容算是我們能承受的極限,本來有想要再排入抽籤背名詞解釋,但由於負擔太大就
沒有做了。
(四)地點:
暑假期間臺大的博雅館有很棒的討論室可以使用,大部份的時間在那裡,有時候也去摩斯
or牡丹樓,另外,國家圖書館也有不錯的討論室可以借。
這段期間過著足不點地神仙般的日子,一天常常是 讀書會/讀書—補習—結束,幾乎每天
都要補習,沒有所謂的假日可言,整個身心靈完全的投入。我並沒有設定自己一天一定要
念多少個小時的書,但極限大概是三到四小時(不包含補習),有讀書會的日子就是一到
兩個小時,聽起來沒有很久,但是只要我在唸書就會很專注,我有點無法忍受磨磨蹭蹭沒
有效率。
三、九月中~十二月中—沉澱期:補洞、擴展、開始培養寫題的感覺
補習班此時進入第二輪(秋季)的課程,我有報名但是前半部沒有去,自己讀,模擬考
(11月底)之後才開始去聽課。至於讀書會有人要先去工作,有人推徵上,到一個段落算是
解散了。
九月中到十一月的期間,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使我先前的學習更完整,只聽過課的地方做成
筆記(也就是讀書會沒有cover到的測驗、研究法),補完Corey這本教科書的筆記,光是
這些就花掉我滿多時間。另外,輔原這個科目補習班發了一打的期刊補充,我陸陸續續也
花了不少時間把期刊內容做成筆記(但終究沒有做完)。
自己唸書的期間我努力維持一天唸書四個小時以上。了解自己性格以及讀書的形態是重要
的,舉我個人來說,我很容易膩或是覺得無聊,在家裡就會想要睡覺玩耍,因此我會像遊
牧民族一樣換地方唸書,而且每天至少要有娛樂活動兩小時(看了一堆劇),如果可以的
話就會睡好睡滿(我的睡飽時間是八小時以上),換著方法讓自己每天有點小確幸。這樣
做當然會有某種程度的焦慮「不念八小時的書真的沒關係嗎?」「都不是本科了還在這邊
混!」諸如此類的murmur,但是萬般的問題問身體最知道,身體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也許每天可以吃一些苦,勉強自己一些些,但是不要吃苦或勉強到不能承受的地步(
套用一些瑜伽的智慧就是「Extend a little bit more, go a little bit further,
but never till the way it hurts」)我只要念超過九小時就會CPU過熱,可能會導致生
病或是對讀書倒彈,然後就會開始擺爛(對,後期就發生這事兒了),所以對我來說比較
好的方式或許是時時覺察自己的狀態。
補洞的工作大致結束後,我開始搜集各校的考古題,也同時印了心理師考試的題目,因為
心理師考試的題目有很多選擇題,又有提供答案,雖然有些東西是範圍之外的,但也是加
減看一看,挑了比較近的幾年,利用零碎的時間鬆鬆散散的作題目,看到有興趣的理論就
上網查,並且做成筆記,看到教過但不清楚的東西,就再回去翻那個章節,大概看一下申
論題出什麼,有助於了解現在的趨勢(像是正念、正向心理學等等,今年考得滿多,心理
師考試的申論題也都出過)。寫這些題目的目的是了解自己有哪裡還不熟悉,不必過度拘
泥於了解一些刁鑽的怪題。
在大致瀏覽考古題的同時,我仍然有一個讀書的主幹,看題寫題像是餐前酒或是佐料,主
菜還是教科書and期刊,這個階段我讀的是程小蘋的《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整本精
讀過,挑幾個重要的章節做了筆記 。
十一月底補習班有模擬考,因為決定要全力以赴,所以十一月中開始了第一次的總複習。
我的總複習就是把補習班發的所有講義+我的筆記全部看過一遍,量其實很多,看到最後
有一種吃太多快吐的感覺(倒彈!)。
三點五、十一月中~十二月—番外篇:低潮,背書真的很無聊(押韻ㄌ)
模擬考完後,我變得很鬆散,突然有點抓不到讀書的主幹,又心很累,因此放肆了一小陣
子,但仍持續去補習班上課,算是進入第一個低潮,有點茫然,開始懷疑人生。
這段時間主要是再把學過的內容背下來,背得滾瓜爛熟,然後慢慢開始寫題,這個部分對
我來說是最痛苦的,進入一個瓶頸堅,借用黃大謙說的,覺得痛苦那麼你就做對了。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這一道坎兒,不是只有我而已,這個階段對某些人來說像
是下交流道的出口出現了,有不少人決定走別條路(也是有人下了交流道又上來啦),我
沒有想過要下交流道,卻感覺自己無路可走,這樣不舒服的狀態持續了一陣子。這段時間
補習班認識的朋友給我不少安慰,去上課的時候可以聊天散心,下課的時候一起百米衝去
對面的小七吃垃圾,還算擁有快樂時光,但總而言之我的心裡不可避免的進入了一種穴居
狀態。
四、十二月中~一月底—結束穴居生活,開始考古,成為考試導向的小戰士
慢慢走出我的小洞穴之後戰鬥力開始恢復,我找到一些寫考古題的夥伴,不像讀書會那樣
規律持續的約,而是有需要才約(?),而且跟不同的人排列組合隨意約。之所以這樣是
因為大家想報考的學校不同,這個階段很明確的以「考上」為目標,因此開始了解各個學
校出題的性格,並不斷的練習寫申論題,學習怎麼樣把申論題寫好寫滿,套用補習班老師
說的話,「高手高高手會怎麼這個題目呢?」這段時間我依然持續的在補習(考猜班),
並把握每一個科目裡比較困難的內容。
這邊提供一個寫申論的小技巧:除了列條列點是必須之外,在普心和輔原中,找幾個喜歡
的理論(覺得別人不會背的),把它背得滾瓜爛熟,(ex. 正向心理學的擴展與建立理論
、Robert提出的消除偏見的要素、正念的各種技巧、自殺防治的方案、畢馬龍效應的細節
、阿德樂學派中的優先次序)尋找時機把它塞進答案裡。當然,做這些之前基本內容先把
握。
寫完的申論題讓別人看過 超 級 重 要,有人指出自己的缺陷才能進步,不然寫再多也是
原地打轉。
到這個階段,再重看教科書和筆記已經非常的膩,因此普心和輔原我都有兩本教科書,拿
來作為參考用,會有一些新的內容但不至於不能把握,有種複習兼擴展的感覺。
這邊想要特別提一下彰師:
到這個階我才認真地研究了彰師的考古題,驚覺學校輔導跟生涯這塊早年的彰師考得非常
特(ㄐ)定(ㄔ),因此在過完年後嗑掉了兩本教科書,分別是:《校園輔導工作的理論
與實施》(宋湘玲等人著)以及《生涯諮商與輔導》(金樹人著)也是挑重要的章節做筆
記。彰師歷年來都從考古題裡出了不少分,今年也不例外,因此如果想考彰師,徹徹底底
的討論考古題是大大加分的,我和夥伴瘋狂的約了一天討論了彰師十年的考古題。另外我
們也影印了學生輔導法(彰師常考)的條文來看。
總結我寫過的考古題:
彰師大:近10年
清華:近5年
東華:近5年
心理師:近5年
(申論題的部分我沒有每一題都寫,有些重複出現的基本題和夥伴稍微討論一下就跳過去
了)
五、二月~四月—筆試面試期,最後的衝刺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的有筆試跟口試,因為我報考的學校比較少間,因此考試跟考試中間有
大塊的時間可利用
筆試:每一次筆試之前,我都會做總複習,把課本或筆記從頭到尾看過一遍(雖然已經很
膩了),這樣能增加我對細節的記憶程度,在考場上也比較能迅速的提取需要的理論。
口試:和夥伴約諮商演練,模擬在考場上的情況,演練完後夥伴扮演主考官進行問答反思
,一般性的問題先大致想好自己要說什麼(下面會再詳述)
在考試跟考試的中間,除了總複習之外,都在記憶考場上特別容易出現的內容,像是三級
輔導、悲傷輔導、危機處理等等,這些內容有比較特定的SOP,要背得很熟,另外在考前
也會再把寫過的考古提拿出來稍微看一下。
肆、各科的參考用書總整理+各科的準備方式
一、普通心理學
(一)書目
補習班講義
《普通心理學》,Robert J. Sternberg
(內容沒有下面兩本多,但我覺得這本有些小幽默戳到我笑點所以讀這本)
參考(翻閱非精讀):
《心理學》,游恆山
《心理學導論》,危芷芬
(二)準備方式
1.反覆的記憶,可多利用記憶術
2.先系統性的複習,開始寫題之後進行跳躍式的複習(挑章節、隨機翻),我個人覺得只
靠系統性的記憶很容易系統性地遺忘XD(缺乏提取線索),跳躍式的讀法會讓我對細節
、小理論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有助於鞏固系統性的記憶。
3.將理論融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是經驗之中,理論就能活起來,申論也能變得靈活。
二、輔導原理
(一)書目
補習班講義、期刊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Corey(綠色封面)
《校園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宋湘玲等人著
《生涯諮商與輔導》,金樹人著
《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程小蘋等人譯
參考(翻閱非精讀):
《諮商與心理治療(第二版)》,Richard S. Sharf 著,馬長齡等譯
(引用很多學派創立者的著作,滿好看的,但整體比Corey難讀)
(二)準備方式
同普心,需要更多的內省和反思,自己的經驗不能套用在理論裡的話也可以借用別人的經
驗,看劇看漫畫或是看新聞的時候可以試著做個案概念化(用一個理論去推測、說明個案
的情況),我覺得這個科目本身就很好玩了,多一些想像力可以讓它更有趣。
三、統計
(一)書目
補習班講義
補習班題本
參考(翻閱非精讀):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黃瓊蓉等人編譯
心測與教育統計分類題庫(研究所)(五版),高明
(二)準備方式
我之前沒有修過統計的課,只有高中時期很基礎的概念,跟大部份的人一樣,統計是我比
較弱的科目。但事實上,統計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嚇人,只要按部就班,搞懂每堂課在上什
麼(小撇步:下一堂課開始之前一定要完成複習的工作,統計的學習是累積的,前面不懂
後面就懂不了),不懂的地方立刻翻書或問,自然就學得會。作為一個文科生,我認為統
計真正的難處不在理解,而在理解之後的計算,計算一定要自己練習(就像練身體一樣)
,看老師寫的公式是不夠的。
(今年彰師整份考卷幾乎都是計算,如果不熟悉的話非常吃虧)
統計的東西如果理解了就不會難背,但到後面卡方、anova、高統,有些公式的由來不是
我們的腦現在可以理解的,就需要稍微背一下。
四、測驗
(一)書目
補習班講義
(二)準備方式
我沒有再另外買參考書,但有依著補習班的講義做筆記,感覺有點像是整本抄一遍(講義
本身已經非常結構化),這樣有助於我更精緻的理解每一個篇章的內容。
我個人覺得這樣就已經蠻足夠了,在考場上遇到的測驗問題沒有寫不出來的。
五、研究法
(一)書目
補習班講義
(二)準備方式
研究法其實沒有準備完的一天,能把握多少算多少,我個人設立的目標是把補習班教過的
內容全部會起來,其實有很多東西是要用背的,好好的理解有助於背誦。
六、英文
(一)書目
參考(翻閱非精讀):
得心應手寫英文:迎戰高分寫作
(二)準備方式
因為本身念的是語言,英文是我的強科,不太需要再準備,熟悉一下刁鑽的文法跟保持語
感即可。
這邊分享一下高中時期讓我感覺英文突飛猛進的方式:英語有三大領域,文法、片語、單
字,三個領域要並進,文法有點像是統計,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習,熟悉他可能比較困難,
但只要過了那道門檻就不用煩惱程度不足,而大量的被片語、單字,就是致勝的關鍵啦,
現在網路上有不少背單字的輔助工具,我自己在高中時期就是靠著電腦軟體的背了很多單
字,也自覺是在那個時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英文程度。
伍、面試過程
一、清華大學
分為兩階段,團體面試與個人面試。
所有的考生會分為三組進行團體面試,隨著分到的組別,會有不同的面試順序
例如:B組的人先個人面試,後團體面試 C組的人先團體面試,後個人
(一)團體面試(50分鐘)
1.流程:進去教室後組員們坐在圍成一圈的椅子上,閱讀桌面上貼的任務,期間兩個老師
從旁觀察,沒有指示或發言。任務的內容是要我們設計一個促進碩一新生(也就是我們自
己)的向心力以及環境適應度的活動,任務要求我們先分成兩組,討論十五分鐘,之後再
回到大團體討論,決定活動內容之後,要分組認領辦活動的工作。討論完之後會有大概十
五分鐘的反思討論時間,老師要我們分享自己在團體中的經驗,以及說明自己在團體中扮
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2.注意事項:
(1) 原則上就是真誠的表現自己,但如果本身是寡言的人最好儘量發言,畢竟這是考試的
一部份,老師需要透過某種程度的表達來了解你。
(2) 團體有好的氣氛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的,我們這組11個人後來有9個人正取備取,我
想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討論的非常融洽且投入,好像真的要開始辦一個活動一樣認真
(中間討論的時候某個人突然正色說「吃的很重要,我們要有一個膳食組」老師還因此撲
哧一笑)在過程中我們會彼此連結、給回饋,面試完之後也維持友好的關係。
(3) 注意時間,最後的反思時間有一個人來不及發言就被鈴響打斷了,時間到了老師不會
讓你說完便要求考生離開。
(二)個人面試(約10分鐘):
1.流程:進去教室之後老師便要求你閱讀貼在桌上的問題(again),想好了之後便可以
開始回答,今年的問題大概是:你想用諮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這要怎麼放在諮商的研
究中? 最近有關注到什麼樣的社會議題嗎? 議題跟諮商的連結,你想怎麼做(之類的
) 想好了便可以開始回答,老師也會在中間提一些問題(要你具體化)回答完之後如果
還有時間,老師會再追加其他問題。
2.注意事項:
(1) 想清楚再開始回答,最好有一點架構,不用太急
(2) 有黑臉老師出現的時候不要太驚慌,就算問題聽起來有一點尖銳也是正常的。
二、東華大學:
分為兩階段,一般面試和諮商演練,順序不一定
一、一般面試(10分鐘)
普通的一般性問題,例如:為什麼選擇東華?為什麼轉換跑道?來這邊之後想做什麼?學
法文對諮商有什麼幫助?有沒有特別感興趣的學派?有沒有相關經歷?整個過程就是在跟
教授聊天的感覺,滿輕鬆自在的,就算被問到沒想過的問題也可以好好思考再回答。
二、諮商演練(10分鐘)
1.流程:演練七分鐘,檢討三分鐘,在開始演練之前考場人員會給一張小紙條,上面有一
兩行跟個按有關的資訊,約莫有三分鐘的時間可以準備。個案演練七分鐘一到個案就會離
開,不會讓你講到一個段落,之後三分鐘教授會提問。
2.注意事項:
(1) 保持meta,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莫急莫驚慌,冷靜最重要。
(2) 跟同在考場的同學討論之後發現,個案都是句點王,話超級少的那種,有點欠扁國中
生style的那種,個人覺得真誠跟耐心滿重要的,還有不要慌,不要兇起來,不要害怕沈
默。
3.面試的準備以及murmur
(1) 有一點練習的經驗會比較抓的到自己諮商的風格跟感覺,也比較不會驚慌失措,
除了和讀書會同學練習之外,也可以列出容易出現的議題(ex.生涯、感情),以及這些
議題出現的時候可能可以走的方向,雖然說每一次諮商都是獨特的對話,但是有個大方向
會比較從容自在,就算此路不通也可以走走別條。
(2) 檢討的部分也可以練習,諮商演練完之後同學扮演教授立刻開始提問(ex.請做個
案概念化,剛才有哪裡做不好?接下來要怎麼做?),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臨場感
。
(3) 找完全沒有接觸諮商的人來練習也很不錯,畢竟讀書會同學知道你在(想)幹嘛
,但是對於不了解理論的人來說,可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心得,我覺得收獲頗多。
(4) 演個案的學姊根本能劇變臉,七分鐘一到立刻和善+1000
三、彰化師範大學:
分為兩階段,一般面試和諮商演練,順序不一定
一、一般面試(10分鐘)
彰師的面試我感覺跟考官本人滿有關係的,但總的來說還是一般性問題。一共有三個考官
,每個考官會各自丟問題,覺得有趣的地方會再多問。
二、諮商演練(10分鐘)
1.流程:演練七分鐘,檢討三分鐘,沒有事先給任何個案的資訊,不用場面架構,七分鐘
一到個案會立刻離開。
2.注意事項:
跟東華差不多,我遇到的個案也是句點型的,需要一直追問,有些同學遇到的個案是華僑
,有點口音,有些用詞讓人聽不太懂的那種,總之,不管遇到什麼類型的個案我個人覺得
態度是最重要的。
3.面試準備
見東華
陸、結語
有的沒的說了很多,總之,祝想要跳進來的各位一帆風順。
※ 編輯: stu00184 (180.217.229.68), 06/01/2017 17:22:11
※ 編輯: stu00184 (180.176.166.165), 06/01/2017 22:06: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