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開工囉 #放完假準備好面對工作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環境也受到更多的傷害。
政府和企業該如何相處,才能讓所謂的「經濟、市場」受惠於更多人?
倫敦大學學院的創新經濟學與公共價值教授馬祖卡托,提出 「希望經濟學」,或許可以提供解答......
#牛年ESG選書 迎接牛年、為你導航,探照永續牛(New)方向
▲【立即訂閱 CSR@天下 電子報】http://bit.ly/33pQWtV
#CSR在天下 #CSR #企業社會責任
#ESG #希望經濟學 #經濟成長
同時也有2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即將舉辦短影音徵件,本次活動 希望增進民眾對老人晚年生活議題的關注,用創意來引起社會議題, 邀請全民透過短片拍攝過程及多元推廣方式,讓大家專注老人晚年的相關議題,使民眾更重視長輩們的生活,為她們創造出另一個屬於他們的嶄新舞台。 本次邀請網紅技安擔任本次活動宣傳短片的演出工作...
「希望經濟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股市光明燈+手機診股ap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轉錄] 一篇書評:蘋果橘子經濟學- 看板Economics 的評價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中字)野村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判斷中國2022年經濟!下行跌勢 ... 的評價
- 關於希望經濟學 在 人生經濟學 的評價
希望經濟學 在 股市光明燈+手機診股ap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希望經濟學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漢帶給全球希望???這........(#丹利老爹)
WHO大讚中國「給全球帶來希望」 《經濟學人》暗諷地球關門大吉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321/1672987.htm?from=fb_et_share
WHO譚德賽警告年輕人「你並非無敵」 建議不要看太多新聞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321/1672942.htm?from=fb_et_share
畫面來源:達志影像/AP
希望經濟學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即將舉辦短影音徵件,本次活動
希望增進民眾對老人晚年生活議題的關注,用創意來引起社會議題, 邀請全民透過短片拍攝過程及多元推廣方式,讓大家專注老人晚年的相關議題,使民眾更重視長輩們的生活,為她們創造出另一個屬於他們的嶄新舞台。
本次邀請網紅技安擔任本次活動宣傳短片的演出工作,影片當中呈現技安與他阿嬤的生活日常,邀請您一起來紀錄你與長者們的生活吧!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希望經濟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翁P國際教室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美國霸權是否真的不霸了?然後連德國梅克爾也被阿富汗拖累了?撤軍阿富汗事件的警世錄
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告終,但是從撤軍阿富汗看到拜登的崩盤危機,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總統拜登在美國完成從 #阿富汗撤軍 ,結束長達20年戰爭後首度公開發表的談話中,宣稱阿富汗撤離行動驚人成功,從阿富汗撤軍符合美國的利益。拜登今天(8/31)在白宮發表的演說中表示:「我們完成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空運行動。在歷史上,沒有國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只有美國有能力、有意志、有能耐做這樣的事。」他為撤軍的決定辯護說:「我們在阿富汗無限度的任務中,不再有明確目的。這是正確的決定,明智的決定,對美國來說最佳的決定。」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聯合新聞網是這樣說的,根據上月31日發布的一項摘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阿富汗前總統甘尼(Ashraf Ghani)之間的最後一次通話中,拜登表示「需要改變外界對神學士迅速發展的看法」。
「每日郵報」報導,在喀布爾淪陷的四個星期前,甘尼曾懇求提供更多的空中支援和金錢。路透社獲得的一份記錄顯示,兩位領導人對即將發生的災難「一無所知」。由此看出拜登的阿富汗撤軍工作小組完全失控…
而拜登的民調也因此崩盤,恐怕連任機會也提前關門?根據新頭殼在8/27報導指出,美國民調和數據分析公司 Echelon Insights 的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1% 的美國人不希望看到拜登競選連任,34% 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大部分民眾不贊成拜登處理阿富汗問題的方式,還有一些批評者對拜登的工作能力表示擔憂。拜登的支持率直線下降,使民主黨人感到焦慮。目前民主黨在眾議院僅領先共和黨 7 個席位,而歷史趨勢顯示,共和黨有望在明年贏得多數席位。因此民主黨一直寄希望於拜登獲得廣泛的公眾支持,讓他們保住微弱多數席位。
不僅如此美國是否在世界的霸權已不再呢?從季辛吉跟弗朗西斯·福山在經濟學人兩篇文章看出端倪。
(法蘭西斯·福山小檔案生於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舒華茲講座、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曾師從撒母耳·亨廷頓。)
季辛吉《美國搞不清自己在阿富汗的目標》是這樣說的,「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帶給我們的近憂,是如何解救滯留在阿富汗各地的數萬美國人、盟國人和阿富汗人。如何營救他們應是我們的當務之急。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應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自己的盟友和相關人員在過去20年做出了巨大犧牲,而美國卻在未發出足夠警告和與他們進行充分協商的情況下擅自做出撤軍決定。美國還應思考,為什麼阿富汗問題被以一種非此即彼的方式呈現給公眾,使大眾以為美國只能在完全控制阿富汗和全面撤軍間做出選擇。在開打治安戰的過程中,美國撕裂了自己,因為它搞不清自己可以實現什麼目標,也無法在美國政治進程中將這些目標持續結合起來。軍事目標過於絕對和難以實現,政治目標過於抽象和難以捉摸。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戰爭衝突中,無法將這些目標結合在一起一直困擾著美國,並導致我們深陷國內紛爭的泥沼中無法團結一致…」
弗朗西斯·福山: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美國霸權的終結。 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絕望的阿富汗人竭力想要逃離喀布爾。隨著美國與世界漸行漸遠,阿富汗的這一恐怖畫面顯示出在世界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捩點。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真相是,美國時代的終結提早到來了…」
而撤軍阿富汗不僅重創拜登,連 #梅克爾 路線也被阿富汗拖累,基民盟恐失主導權?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德國政府也認定,拜登倉促從阿富汗撤軍是西方政治和道德信譽的問題。梅克爾雖然沒有公開批評拜登,但她的可能繼任者、德國基民盟黨(CDU)主席拉謝特(Armin Laschet)直言,此次阿富汗撤軍是北約創立以來遭遇的最大潰敗。而且,在川普右翼主政美國時就已呼籲「靠自己爭取未來」的梅克爾還訪問了俄羅斯,向俄總統普亭求助,希望普亭與塔利班溝通,讓塔利班允許西方盟友在阿人員安全撤離。這對美國來說是莫大的諷刺。
除了美國撤軍阿富汗後續政治動盪之外,翁P還想跟大家聊聊非洲地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阿富汗?因為從美國在阿富汗的表現,恐怕讓非洲的恐怖組織蠢蠢欲動…
根據新頭殼報導,在奈及利亞北部地區,綁架已成「日常」。2014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奈及利亞伊斯蘭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挾持了位於該國東北部博爾諾州奇布克鎮中學中,267 名預備參與考試的女學生,且被綁架者多為 16 至 18 歲的基督徒。至今,僅有 50 多人脫逃與 100 餘人獲釋放,另 100 多人至今仍下落不明。此外,該恐怖組織光在 2016 年與 2017 年兩年間,就累積收到約 370 萬美元的贖金。
據統計,自去年 12 月起,光奈及利亞西北部地區已發生 10 多起大規模綁架學生案件,遭綁架的學生數高達上千人。雖然多數學生在當地政府與武裝分子談判且交付大量贖金後,即遭釋放。然而,綁架事件的頻繁也導致該地區多所公立學校被迫關閉。
再來要來看一份讓台派非常振奮的調查,根據美國芝加哥商會針對全美民眾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65%認同美國應該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還有57%的過半比例,支持台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一份年度報告,其實從80年代就開始進行,只不過在2016年之前,美國民眾被問到如果中共侵犯台灣,美國應不應該協防,支持美國用行動挺台灣的比例一直無法突破3成。
但是呢,翁P直接突破盲腸的指出「台灣要思考的,是美國民眾到底是因為真心在乎台灣的利益,所以打算支持台灣,還是因為討厭中國,所以支持對手的對手?兩種心態的差別,在於前者會得到更全面的支持,而後者則會因為對於中國討厭程度的下降有所變化。」
翁P說了「藍綠政治人物或是支持者總是爭執美國來不來救援,但是雙方最該做的,其實是面對事實,讓民眾知道不管美國來不來支援,台灣都應該開始做準備!美國民調傳遞出來的訊息,是美國已經準備好面對台海最壞的情況,問題是,台灣自己準備好了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2:00 阿富汗撤軍事件 衝擊拜登
56:00 拜登民調因為阿富汗事件崩盤
01:01:00 討論季辛吉投書
01:08:00 民進黨政府疫苗施打順序邏輯與選票相關
01:19:00 弗朗西斯·福山文章--美國霸權不再?+拜登撤軍阿富汗拖累梅克爾
01:35:00 美國芝加哥商會民調: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希望經濟學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總覺得房東什麼事也沒幹
躺著就收這麼多租金
也過太爽了吧
不過Adam Smith認為
若是地主收取的地租低於市價、低於生產者利用其土地所賺取的自然利潤
通常是出於無知
我希望這世界上無知的地主多一些😂
每週一晚上9:30
#CLUBHOUSE 同步直播中,歡迎舉手參與讀書會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dearmarc1122@gmail.com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妳/你的有用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馬克讀書會 #國富論
希望經濟學 在 (中字)野村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判斷中國2022年經濟!下行跌勢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字)野村首席 經濟學 家陸挺判斷中國2022年經濟!下行跌勢幾乎無 希望 !經濟增長很難超過3%!黨監管實在太強勁! 333K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 <看更多>
希望經濟學 在 人生經濟學 的推薦與評價
【看見希望安心就學】 教育不能等,孩子是家庭與社會未來的希望, 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就學, 歡迎個人、社區、學校申請。 諮詢電話:0800-787-080 慈濟基金會擴大助學 ... ... <看更多>
希望經濟學 在 [轉錄] 一篇書評:蘋果橘子經濟學- 看板Economics 的推薦與評價
蘋果橘子經濟學 Freakonomics
一本經濟學,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才發現竟然是社會學。這種感覺大概不是只有
我才有。
◎蘋果包裝,橘子實質?
不過,會有這種感覺大概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畢竟本書就是以「打破讀者一般對經
濟學的印象」為重要號召的,所以「不像經濟學」可說是本書作者刻意要營造的效果。
但有趣的是,本書經常強調這仍是一本經濟學,換句話說,作者希望建立一種「不像
一般經濟學的經濟學」形象,每個章節之間的那些小故事、關於作者李維特的各種軼
事,大多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不像一般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
這當然是一種策略,把自己包裝得既反叛、又保有頂尖經濟學院的光環,既平易近人、
又充滿睿智的洞見,還有高等學府的品牌保證。
我對這種包裝策略沒什麼太大意見;畢竟這不是什麼學術書,而是希望在市場上賣錢
的普及性書籍(從結果來看,它也的確成功了;這當然不能全歸功於包裝)。而且的
確挺好看的。
只是,回到一個經濟學或社會科學學習者的角度,我比較在意的是:它是否真的如它
自己所宣稱的那麼不一樣?它是否真的提供了某些新的、有價值的東西?從這個角度,
老實說,本書對主流經濟學的挑戰並不太多,而對於整個社會科學來說,就更少了。
◎統計分析方法
怎麼說呢?
構成本書骨幹的統計分析、測量設計、誘因解釋等等,其實都是一般經濟學的標準
行當。現代的主流經濟學以其數理分析方法而聞名,這種一般人敬而遠之的方法大致
有三個組成部分:
第一,統計分析方法:把現象之間的關係化約為數量之間的相關程度。
第二,數理經濟分析:以代數方法,運用數學符號與公式來建構經濟模型。
第三,演繹推理:從一些簡單、不證自明的原理或假設出發,以類似幾何學的方式
推演出整套命題體系。
後兩種大概是生產火星文的最大來源;本書作者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專用第一種,
全書俯拾皆是。只不過,這一點也不新穎。(更別提在整個社會科學中,這種量化
研究方法的普遍性)
◎選題:經濟學與社會學
相較於一般學院裡的主流經濟學,本書真正特別的地方似乎只有兩個:一是敘述風格,
二是選題。
關於敘述風格,我不想多談,因為它的定位本就是普及性書籍,所以理應如此;如果
這竟成了一種創新,那只能怪經濟學家在整個社會科學陣營中太怪胎吧。至於學院裡
的火星文文化,那是另一個議題。
關於選題,最明顯的是本書幾乎不談傳統常談的那些經濟議題,比如就業失業、貿易、
投資、景氣循環等等,而專談一般認定的社會議題,如犯罪率為何下降、老師及運動員
舞弊、犯罪集團的組織策略、小孩學習成果的影響因素等等。
以經濟學討論這類議題,說舊不舊、說新不新,1970年代以來就有不少今天稱為
「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嘗試,如科斯談交易成本、貝克談家庭、諾斯談歷史變遷、
史蒂格利茨談訊息不對稱,還有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等等理論,早已取得經濟學的
主流地位。(這種發展究竟該如何評價?在此先保留)不過,誠如本書作者自承:他
並沒有一貫的主題,因此,本書也沒有如前述幾位那樣提出什麼理論概念來作解釋,
相反,他的解釋都還挺常識性的。
當然,本書的研究案例依然是有趣的,我只是說這種思考方向在經濟學中不是全新的。
既然本書討論的議題都在傳統經濟學之外,那麼,如果把本書放到整個社會科學的
脈絡中,本書的選題又如何評價呢?
如果是就整個社會科學而言,本書的新穎性大概就更低了,因為書中議題差不多都是
社會學、犯罪學、教育學等等一談再談的議題,只能說它達到了一般社會科學議題的
社會性。而本書作者的方法本身似也並無特殊之處,不過是一般社會科學用到熟爛的
東西。
至於本書與前人相比,研究功力如何?本書就同一議題是否提出了其他研究者沒說的
新東西?這大概要先了解這些議題的相關文獻才能判斷,我沒做這功課,不能說什麼。
不過這裡可以說的是,許多社會科學的量化研究在統計相關性上著墨許多,但到了要
說明因果關係時,往往顯得較為粗糙,不是十分簡略、就是用想當然爾的一些說法帶
過。本書與我看過的大多數類似量化研究相比,在解釋上是相對細緻些,儘管距離
理論的要求還是有相當距離。
在原本堅持「讓數據說話」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相對細緻的解釋,與其選題的社會性
結合,就成了一份相當有趣的量化研究。可以說,本書真正的價值其實並不在表面上
的新奇之處,更不在於其經濟學方法,而是在於做到了一些量化研究的起碼要求,
可說是本水平不錯的社會科學量化研究普及書。
這大概是在包裝之外、本書真正的魅力所在吧?
◎蘋果橘子怎麼比?
不過,即便是以這種相對的標準來看,本書還是有些毛病。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本書
在敘述策略上經常把不太能相比的東西相提並論。
比如第一章「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有何共通點」,作者就把在學測中作弊的芝加哥
小學老師、喬治亞大學的籃球教練以及日本的相撲選手相提並論。就作者的意圖而言,
這顯然是要突顯「他們都有誘因、可能會作弊」這一點,但是,除了作弊這一抽象
共同點外,這三種人的具體誘因類型、作弊方式、乃至行為的條件與環境都有
很大不同,扯在一起談似乎只是在製造新聞效果,不太有助於研究分析。
另一個例子就是第五章裡的「手槍與游泳池」(207頁以下)。作者把槍枝致死率與
泳池致死率相提並論,強調小孩被槍打死的比率遠遠低於在泳池溺斃的比率,認為家長
擔錯心了,並且呼籲多把注意力放在游泳池,而不是槍枝上。
初讀本書的人可能不會覺得這種提法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我們保留這種提法,把其中的
數據換一下,或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比如,當我告訴你:「台灣一年的自殺人數
超過五千人,而家暴死亡人數僅一百人,因此我們應該多把注意力放在自殺問題
而不是家暴問題。」這裡頭是不是有些不對勁呢?
根據《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一書,「不要拿蘋果來和橘子相比」
(英文諺語,指不當類比)應該是運用統計數字時的基本原則,本書似乎正犯了
此一錯誤。
◎教育:階級再製
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一個研究,是第五章裡頭的「父母『是』什麼vs.父母
『做』什麼」。
這個研究發現,有8項因素與學童考試成績有關:
父母教育程度高
父母社經地位高
母親生第一胎時30歲以上
小孩出生時體重偏低
父母在家中說英語
小孩為領養
父母參與學校家長會
家裏有很多書
另有8項因素不相關:
家庭關係親密
最近搬到較好的社區
母親在小孩出生後到上幼稚園前沒有上班
小孩參加過學前輔導
父母會定期帶小孩上博物館
小孩常挨打
小孩常看電視
父母幾乎天天唸書給小孩聽
作者分析:「教育程度高、成功、健康的父母,通常子女在校表現較好;但小孩是否
常去博物館、常挨打、參加過學前輔導、常聽故事或常坐在電視機前,好像都無關緊
要。」(242頁)
「許多要緊的事項早已決定了──你是誰、何誰結婚、過怎樣的生活。如果你聰明、
工作認真、教育程度高、待遇好,同時結婚的對象和你一樣幸運,那麼你們的子女
成功的機會也較高……重要的不是身為父母的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是誰。」
(242頁)
我沒有去找研究原文,但從書中的說明看來,這一研究似乎傾向於支持傳統的左派
對教育體制的批判,即現行教育體制(至少在美國)不太能促進階級流動,反而比較
是既定社會階級結構再製的過程。
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努力的一切都沒有用,一切都仍取決於家長原本的社經地位
與既有特質,那麼社經地位原就較差的家庭的小孩,便很難透過努力達成較好的
學習成果,家長透過加強子女的教育、希望達到階級攀升的願望,不就不太可能
實現了嗎?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在這裡,本書似乎已經開始偏離它一開始所提出的誘因研究
(46頁),而碰觸到了某些社會結構問題。然而,看不出作者有朝此方向努力的意圖;
相反,他們對相關或不相關因素的解釋都依然停留在個人層次,從不去討論支撐著
這些個人因素得以發揮作用的社會結構。
這是本書作者的侷限、量化研究的侷限,還是經濟學的侷限?
轉錄自:經濟學中途島 https://blog.roodo.com/laniaho/archives/696519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1.95.2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