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有很多世界級的美術館與博物館,像是羅浮宮、奧塞美術館與橘園等。但也因為它們的光芒太過耀眼,讓巴黎其它也很棒的美術館與博物館,相比之下較少被人注意。因此推薦兩個也值得一訪之處,給未來有意造訪巴黎的人。#tbt
▌在古典中看見華麗幻境|巴黎摩洛美術館
小巧但極具魅力的摩洛美術館 Musée National Gustave Moreau (又譯牟侯美術館)位在巴黎第九區,過去是法國象徵主義代表性畫家古斯塔夫摩洛的寓所與工作室,保留了十九世紀巴黎宅邸的韻味。因此來到摩洛美術館,猶如先踏進十九世紀的巴黎,再深入摩洛創造的神秘幻境。
摩洛美術館共有四層樓,主要開放二、三、四樓給大眾參觀。二樓是過去摩洛的生活起居空間,有餐廳、臥房與書房等空間。走上二樓就猶如走進摩洛的日常,可以一窺當時巴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貌。
再往上走便來到摩洛的工作室與畫廊。這裏掛有滿滿的摩洛作品,若說創作是一個人心智的延伸與展現,那麼在此便可以直視摩洛的靈魂。
在十九世紀高度工業化與強調理性客觀的歐洲社會背景下,猶如歷史重演一般,反思與平衡該氛圍的象徵主義於是誕生。象徵主義橫跨各藝術領域如文學與音樂等,而繪畫上的象徵主義簡略地說,是刻意背離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站在印象派與寫實派的對立面。相對於以客觀角度或詳實細節來直接呈現現實,象徵主義則間接地用隱喻或象徵的手法來表達主觀情感、意念與感受。
摩洛自己曾說過,更相信眼睛看不見、只能感受到的事物。也因此在摩洛的畫作中,主題多是從文學或宗教神話中取材,背景也都是想像中的幻境與夢境。摩洛繪畫的技法在古典主義基礎上,加以很多亞洲畫技的影響,讓他的作品以華麗細膩的畫風呈現超現實與異世界感。
三樓的牆面有眾多大尺寸的作品如震撼人心的『覬覦者』(Les Prétendants)等。上到四樓,滿牆的畫作再次映入眼簾。此樓則多為中小型尺寸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朱彼特和雪米勒』(Jupiter et Sémélé)等。
整體來說,摩洛美術館沒有過多的訪客,現場也有許多解說板(但無中文),參觀品質極佳。但如果對象徵主義或者摩洛的作品不是太熟悉的話,還是建議行前先研讀相關資料較佳。
▌修道院裡的工業博物館|巴黎工藝博物館
若要造訪位在巴黎第三區的工藝博物館,可能會因為它教堂的外觀,而不小心錯過。工藝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是巴黎的一座工業設計博物館,創立於西元1794年,旨在保存並展示當代的科學器械與發明。除了這些工業器械本身的美感就很令人著迷外,由於博物館的前身是宗教氣息濃厚的修道院,因此也有科學與宗教共存的美妙對比,是巴黎我很喜歡的地方。
▌廢棄的中世紀修道院
工藝博物館建築的前身,是中世紀頗具影響力的修道院 Saint-Martin-des-Champs Priory。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修道院被明令廢止,建築被改做監獄之用,原本的僧侶宿舍與圍牆則被拆除。之後工藝博物館便選在當時已經廢棄的修道院建築成立,再經過二十世紀90年代的大修與增建後,便成了今日所見的樣貌。
▌結合工業與典雅的展館
動線的開端是印刷與紡織的器械,長型、有著相當縱深的展示空間,中間擺放了許多精心保存的器械。這些器械的深色金屬與古銅色,與兩旁的老式木製展櫃、白牆和木質地板呈現了很棒的氛圍,連給訪客休息的沙發都是同色系的深褐色。古董工業風中又不失典雅,是令人著迷的展覽環境。
工藝博物館大約有九萬五千件藏品,常態展出的約有兩千五百件。領域橫跨科學儀器、材料、能源、機械、營建、通訊與運輸。無論是偏好哪個領域,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對我來說,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主樓梯屋頂懸掛的Avion III。
▌教堂改造的展館
動線的終點來到舊修道院的教堂,這裡利用了原本教堂高聳的空間,展示了汽車、飛機、火箭引擎與自由女神像的原始模型,並在原本祭壇的位置展示了能證明地球自轉的傅科擺原件。很具巧思的展間設計,與工業展品與宗教建築互映的微妙對比,是工藝博物館最熱門的展區之一。
工藝博物館雖然展品橫跨古今,但最令我著迷、我認為最精華的部分,還是古典器械的部分。這些老機器除了在科技史上有其代表性外,外觀上也獨具美感。喜歡機械錶、或是電影 Hugo 中機械的人,應該也會喜歡工藝博物館。加上這裡相較於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工藝博物館的訪客不多,多是本地的父母攜帶小孩前來,所以參觀品質極好,很推薦給造訪巴黎的旅人。
更多我的旅行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巴黎摩洛美術館 在 Mobile01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摩洛是法國19世紀象徵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ㄧ,線上遊覽美術館來一波,在這藝術殿堂好好享受一下摩洛的畫作風格🥰
#Mobile01相機版 #Nikon單眼相機 #巴黎摩洛美術館 #螺旋樓梯好美
巴黎摩洛美術館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巴黎摩洛美術館 在古典中看見華麗幻境|Paris, France
小巧但極具魅力的摩洛美術館 Musée National Gustave Moreau (又譯牟侯美術館)位在巴黎第九區,過去是法國象徵主義代表性畫家古斯塔夫摩洛的寓所與工作室,保留了十九世紀巴黎宅邸的韻味。因此來到摩洛美術館,猶如先踏進十九世紀的巴黎,再深入摩洛創造的神秘幻境。
摩洛於西元1826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建築師,母親則為音樂家,成長過程中備受呵護。在十五歲時一次義大利之旅後,便開啟了對藝術的熱愛。自藝術學院畢業後,摩洛開始在巴黎的一些沙龍展出作品,並在1864開始以他受希臘神話啟發的象徵主義作品『伊底帕斯及斯芬克司』(Oedipus and the Sphinx) 打開名氣。摩洛後來回到藝術學院成為一位教授,門下有高徒如野獸派的馬蒂斯等人。摩洛在過世前三年便決定把他的宅邸改建為一層為其生活起居的公寓,其餘為工作室與展示作品的美術館。摩洛最後因胃癌病逝,享年72歲,
摩洛美術館雖然館外只有一面小旗與門牌標示,但相較於成排有如同個模子刻出來的奧斯曼式街屋,摩洛美術館在建築外觀上算是頗有自己的風格,不難認出。我本以為館外會有等待參觀排隊人潮,因此提前於開館前一小時抵達,沒想到卻空無一人。只得先去附近的咖啡館躲避十月巴黎的寒意、等待開館。開館時回到美術館寄好背包、購完票後,便上樓走進摩洛的時代。
摩洛美術館共有四層樓,主要開放二、三、四樓給大眾參觀。二樓是過去摩洛的生活起居空間,有餐廳、臥房與書房等空間。走上二樓就猶如走進摩洛的日常,可以一窺當時巴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貌。
再往上走便來到摩洛的工作室與畫廊。這裏掛有滿滿的摩洛作品,若說創作是一個人心智的延伸與展現,那麼在此便可以直視摩洛的靈魂。
在十九世紀高度工業化與強調理性客觀的歐洲社會背景下,猶如歷史重演一般,反思與平衡該氛圍的象徵主義於是誕生。象徵主義橫跨各藝術領域如文學與音樂等,而繪畫上的象徵主義簡略地說,是刻意背離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站在印象派與寫實派的對立面。相對於以客觀角度或詳實細節來直接呈現現實,象徵主義則間接地用隱喻或象徵的手法來表達主觀情感、意念與感受。
摩洛自己曾說過,更相信眼睛看不見、只能感受到的事物。也因此在摩洛的畫作中,主題多是從文學或宗教神話中取材,背景也都是想像中的幻境與夢境。摩洛繪畫的技法在古典主義基礎上,加以很多亞洲畫技的影響,讓他的作品以華麗細膩的畫風呈現超現實與異世界感。後期的畫作在一位女性友Alexandrine Dureux 過世後,更添加了陰鬱的氛圍。
三樓的牆面有眾多大尺寸的作品如震撼人心的『覬覦者』(Les Prétendants)等。上到四樓,滿牆的畫作再次映入眼簾。此樓則多為中小型尺寸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朱彼特和雪米勒』(Jupiter et Sémélé)等。
我造訪時剛好有許多作品如代表作『顯靈』(L’Apparition)正在日本借展中,因此有些展櫃與畫框是空著的,有些可惜,但至少我還是如願以償的拍攝到經典的旋梯。
整體來說,摩洛美術館沒有過多的訪客,現場也有許多解說板(但無中文),參觀品質極佳。但如果對象徵主義或者摩洛的作品不是太熟悉的話,還是建議行前先研讀相關資料較佳。
註:另一位古斯塔夫,即許多人到維也納美景宮必看名作『吻』(Der Kuss)之作者古斯塔夫克林姆 (Gustav Klimt),也是多奧地利著名的象徵主義畫家。
更多我的旅行攝影作品可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