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古典、#巴哈彈的不像巴哈、蕭邦很不蕭邦嗎?被教授說的當下,腦袋是否不自覺閃過「那...巴哈是怎樣」、「怎樣才叫做彈的像古典...?」
其實還是有許多眉角的☺️,今天在課間我們聊了點古典與巴洛克、浪漫樂派基本結構與聲響(觸鍵、踏板)上的主要差別,再談了莫札特與海頓的風格差異。
畢竟,要建立「辨別」能力,往往還是得來自於「比較」。
雖說海頓奏鳴曲有三冊,莫札特有兩冊,但台灣科班學生要彈到海頓的機會相對來說很少,以至於對海頓的認識不多;莫札特常常又是很小的時候彈,導致後來也忘了。雖然進國高中音樂班,大部分學校會要求第一年期末考自選曲必須為古典樂派,但多數人都彈貝多芬。
#海頓奏鳴曲前兩冊,其實非常、非常適合坊間小孩彈,從小奏鳴曲接到奏鳴曲,許多時候海頓奏鳴曲是適合承接的,尤其適合不愛練琴的小孩,因為曲子比較短。然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必須要懂得講解,不然很容易陷入「#很無聊、#不知道在彈什麼」,以及平時是否幫學生建立「處理節奏」的習慣。
蕭邦莫札特相對「好像」比較簡單,比較讓人「有感」,其實是在於「旋律好跟」,例如蕭邦夜曲,其音色控制與藝術性其實難到爆炸,但因為本身旋律極其優美,所以不論彈奏者或聽者,往往只要跟著主旋律,其他就算亂彈,至少覺得(以為)自己聽的懂,畢竟有東西可跟;莫札特旋律線條長,相比於海頓,也顯得容易跟,彈奏者不見得是真的懂,但陶冶身心自我陶醉是沒問題的。
巴哈、海頓,及所有古典時期的慢板,多數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是來自於分句,傳統上無意識八分音符斷奏、沒分清楚句子節拍就彈裝飾音及所有連斷,這些都容易讓樂句七零八落,難以簡單陳述句子。
當然還有觸鍵上,音質必須整齊、平均、乾淨(蔡老師常講的:影響深遠轉手指😂),踏板的使用也需要非常小心,練習時不踩踏板也是必需的。
大家彈莫札特、貝多芬時,會聽哪個鋼琴家彈?(我的學生必聽Fazil Say的莫札特)
📍【培養愛樂者】📍
教學時通常會希望能培養學生認識鋼琴家,現在孩子資源多,上Youtube一搜即滿滿音樂可聽,但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即便聽過也忘了這人是誰,亦 #無法分辨誰是名家、#誰是路人甲。
通常我的方式是:要求學生練某首曲子時,在譜上空白處寫下聽的三位鋼琴家名字,並且勾出最喜歡誰彈的。然後我會告訴他,哪幾個名字你必須記住,哪幾個是路人甲我也沒聽過。
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認識誰是席夫,誰是巴倫波因、誰是阿格麗希、誰是趙成珍,否則永遠會是「那個有點老老的頭禿禿的外國男的」。就算上一首曲子早就聽過同一鋼琴家彈的,也忘了,因為反正都是「外國男的」。
聽多了同一位鋼琴家彈,就會開始知道此鋼琴家的彈奏風格,從分辨風格中找到樂趣。
📍【莫札特奏鳴曲】📍
當學生練莫札特奏鳴曲時,我會建議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隨便挑幾首聽,有可能看莫札特歌劇的話,也看一點。
我自己開始對莫札特有感,來自於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念書時,鋼琴作品研究的課間裡,老師口沫橫飛的講著莫札特協奏曲裡鋼琴與樂團間如何的對話,當時我覺得很新鮮、有趣極了,原來可以這樣看音樂!
不過,與其說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極了,不如說我記得的是老師口沫橫飛講述的畫面、是老師對音樂的熱情。因為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我早忘了,但老師敘述音樂的模樣我印象深刻。🥰
對古典音樂不熟的人來說,協奏曲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形式。希望學生接觸歌劇,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往往脫離不了戲劇,歌劇性格在鋼琴作品裡出現很正常,只將莫札特與「甜美,恬靜」畫上等號,稍嫌狹隘。
至於海頓,我的啟發也來自於幾個故事,有機會再說更多,我的專輯裡可是有收錄一首海頓呢~😎(竊笑)
/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教師研習 #古典專題 #古典觸鍵與聲音 #莫札特奏鳴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Pei-Chuan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ei-Chuan Tsai 蔡佩娟/ 課堂實境片段 www.pianistpei.com 巴哈平均律的前奏大多是和弦進行,不過一開始大家看到繁密的音海很難抓的到和弦,也難將它簡化為基本的和聲進行。 但第一步必須先學會抓才會知道那些音歸為一組,音樂走去哪[和聲會帶領你],畢竟那才是主結構,才不會...
巴哈平均律鋼琴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完成兩班「教師研習-巴哈創意曲」專題,原本打算停工,結果自己實在意猶未盡,所以打算再開一班😂。最後一班喔,因為七月開始要回籠閉關,無法開課了(雖然我很喜歡與人互動的生活)。先感謝大家這陣子的支持。
聽到大家在上完課後,回去教學多了很多東西想教、多了很多熱情、應用在學生上很有收穫等,我都因為大家的開心而感到開心。(尤其聽到學員說因為上了研習,教學上獲得的成就感是直線狂飆上升的,真是浮誇的字眼😂,但很令人欣慰☺️,更多的學員分享看上一篇po文喔)
不過因為有了前兩班的經驗,接下來這班直接 #改為六週,並且會 #延伸巴哈初步與平均律基礎概念。有興趣的人,手腳要快些(A班三天內滿班,B班一天內滿班排到候補)。
時間:5/20, 27 - 6/3.10.17. 24 (四)早上10:00-12:30 共六堂。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xhitSuL4mPLBaH7W9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依匯款時間列報名優先順序。滿額後列候補順序,若沒排到將全額退費。
*欲報名者請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
/
*也將首開古典專題(莫札特),目前以上過創意曲的同學為VIP優先,過兩天若還有名額再放上來開放大家報名。
*開了專題後的這兩個多月,深感許多問題根源還是回到基礎那堂課,所以考慮在假日開「初階訓練與彈奏該注意的事」單一講座。大家有興趣嗎☺️
___________________
📍【緣由及理念】
巴哈創意曲是學生必彈課本之一,可惜很容易變成以「流水帳方式教學」(跟徹爾尼30一樣),導致即便每首都彈完了,邏輯跟技巧跟沒彈一樣(「我到底練了什麼」的概念)但其實這兩本教材是訓練學生邏輯與基本技巧的好教材。
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不願思考,而是不知從何思考起,樂譜裡編譯者(非作曲家)寫的大小聲、漸強漸弱與指法,可以參考,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寫,自己能否創造出另一個版本。課程將以整體結構(包含如何一句話講完整曲發生了什麼事)、畫譜方式、如何決定分句、巴哈常見的語法等等,會丟很多問題及各種可能跟大家討論,強迫大家動腦🍵
之前開「教師研習」課程時,只放一堂半的課程時間在巴哈創意曲,當時規劃是藉曲子當作譜例去講邏輯與技巧,給大家一個概念,所以只講一兩首,但整套二聲部其實還有很多首曲子需要細說,更重要的是,需要讓學員有更多的執行與練習,才能夠去驗證大家的理解與思考進步多少, 於是開此專題。
【4/28更新】將以巴哈創意曲為主軸,延伸一些巴哈初步與平均律基礎概念。
📍【簡介】
* 教二聲部得先學會的樂理
* 巴哈鋼琴作品兩大類
* 創意曲的訓練目的。要練到多好?練曲順序建議
* 教學,如何不只是流水帳:解釋基本結構、如何畫譜圖
一、基本結構:主題/段落/過門/終止式 (V-I, V-VI)/調性走向
二、常見手法:模進/倒影/stretto/四音一組/短短長
三、常見技巧:
1. 指法運用/手指開收/階梯式音型-位置練法/大拇指
2. 合手練法/音質聆聽/三聲部練法
3. 音樂該走到的地方
4. 三聲部該如何聽、該如何練
*課程隨報名學員程度有所調整
【地點】台北市松山機場附近
(近民權敦化路口、中山國中捷運站、松山機場捷運站)
#教師研習 #巴哈創意曲 #古典專題 #鋼琴教學 #音樂班 #音樂系
巴哈平均律鋼琴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練法、想法、聽法】
今天的「教師研習」巴哈創意曲專題A班,主要在討論三聲部。除了建議大家三聲部的練習步驟、技術上該練哪些東西,還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觀察三個聲部互相的關係,哪些小眉角可以讓音樂變連貫,在聲部間流動。哪些小毛病,是造成彈不好的兇手。
學生(或我們小時候)彈三聲部最大的問題就是陷入彈的 #不知所云、#不知所云、跟 #不知所云。(其實不只三聲部,很多曲子都是)以至於有些音彈出來會處於一個尷尬的角色,但透過如何讀譜、如何觀察樂譜,很多東西都會浮出來,彈的尷尬或聽起來不順的地方,都有解套的方式。
在技術上,學生最大的問題則是:#單手彈雙聲部時聲音的控制,常常我們需要外聲部大、內聲部小,有時則相反,以及有些音該留的沒留,不該留的不小心都疊在一起了。
這個技巧必須學,不見得只是因為要學三聲部或平均律裡的賦格,在巴哈初步,在古典奏鳴曲、浪漫樂派各曲子裡,都有片段需要用到這種手指控制技巧,才有可能讓聲部間的聲音變立體,不致於平面。只是在三聲部裡,這項技巧充滿全曲,逃不了。當然還有最基本的轉手指。(相信我,十個學生有九個轉手指是轉不好的)
除了手指控制,橫向線條處理也是主要問題。大家都有概念主題要彈出來(但是除了主題彈大聲之外,其他就不知所云了),也知道三、四聲部要想成是不同樂器在演奏(例如小、中、大提琴,或四部合唱),然而,室內樂互相呼應的思考與聆聽方式在音樂班裡還是欠缺的,至少不知道如何應用在鋼琴彈奏裡。
還加上多數人小時候被養了一些習慣:「八分音符要斷奏」、「長音斷開」、「手腕遇到四分音符或長音要唱所以繞圈」、「掛留音之後重新開始所以斷掉」之類。造成大家常 #無意識的遇長音就斷方向、#每音無意識斷掉、#手腕無意識繞圈。光單旋律一句話就被大斬好幾截,這些皆易導致不知所云。
雖然講了很多東西大概快把大家炸暈了,但真的很有趣啊,邊講都覺得我們小時候練琴,真是錯過了好多有趣的東西呢~(講師顯示為自己樂在其中)
/
以前曾被音樂班同事問:「小學生你就會教他音色嗎?教了他們有辦法學嗎?教他們樂句?會不會太難」
我說:「當然啊,有教他們就會。不然他們怎麼知道要聽什麼?」
「更何況,把聲音彈得好聽跟理解音樂,因為學音樂而變得懂音樂,就是學琴的目的,所以不論音樂班與否,我是都會教。學生知道他在彈什麼,就越容易彈出興趣,當他可以開始自己研究出音樂,就會獲得強大的樂趣與成就感。我們小時候沒學,不代表現在教他們他們學不會呀(笑)」
要教學生思考嗎?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叫學生要思考」、「怪學生怎麼不思考」大家都會,但是 #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才是重點。
要教學生決定指法、樂句結構、決定踏板?這樣一首曲子不是要教很久?那學生練完一首曲子就要很久了吧?
通常進入一個新程度的曲子,我會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把那個程度的能力學起來,因為要盯步驟,所以花時間。但能力學到了,以後就會快轉,練譜會變很快,很多技術會了,到新曲子就變成他的基本(所以教過的東西如果到新曲子沒應用,彈出很白的東西,就會被我電)。重點還是 #練這些的目的_是要訓練學生什麼。
或者反過來想,我們多數人小時候徹爾尼彈過數本每本每首彈,結果技術也沒變好;古典奏鳴曲彈了很多首,好像也沒抓到古典風格;平均律、賦格我們求學階段也累積彈了不少首,大家的問題不就也是:即便彈了好幾首,怎麼還是不太懂自己在彈什麼,是吧?
我們不用讓學生彈會多艱澀的曲子,但是要讓他理解他正在練的曲子,以及讓他的能力到達他在練的曲子(好繞舌),就不會有所謂的「硬練」。能力起來,就容易快轉。
#而且教學也會多很多樂趣啊
#喔也會多很多累
/
#音樂班 #音樂系 #讀譜好有趣 #彈奏技巧 #巴哈創意曲 #教師研習 #鋼琴老師 #學鋼琴
巴哈平均律鋼琴譜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ei-Chuan Tsai 蔡佩娟/ 課堂實境片段
www.pianistpei.com
巴哈平均律的前奏大多是和弦進行,不過一開始大家看到繁密的音海很難抓的到和弦,也難將它簡化為基本的和聲進行。
但第一步必須先學會抓才會知道那些音歸為一組,音樂走去哪[和聲會帶領你],畢竟那才是主結構,才不會只是把音彈過去做做表面大小聲,而不懂它在幹嘛。會抓會分對背譜也有幫助。
聽老師彈都很容易也覺得合理,聽完後回去試試看著原本的譜,彈出跟我一樣的和弦進行。
巴哈平均律鋼琴譜 在 小人物彈鋼琴Nobody Play the Piano - 原版鋼琴譜中獎名單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人物彈鋼琴今天是父親節也是我們的開獎日~~~ 在這邊先祝各位爸爸~ 父親節快樂 接著讓我們 ... 學生演奏系列- G小調巴哈(改編自巴哈平均律No.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