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紅酒夜
自從小學生知道輪到煮婦打疫苗,就萬分期待。
「馬麻,老師說她打完疫苗在家躺兩天,你也請假在家躺兩天。」
「馬麻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請假休息,誰都不要吵我。」今年以來只用掉三天年假,一直期待可以請假打疫苗。
「馬麻,你請假在家,我們就可以不用去安親班了。」原來這是小學生內心的算盤。
「可是我現在膝蓋好痛、腳一直抽筋,好像是疫苗的副作用。」煮婦請假休息的好時光,怎能邀請小學生參與?
「你根本就還沒打疫苗,哪來的副作用!!」好啦,其實是上班的副作用。
「萬一打完發燒不舒服,我還要準備午餐給你們吃,你們一下吵架,一下來吵我,根本沒辦法休息啊。」
「我們不會吵架,會做自己的事情。」兄妹表情堅定。
「我可以當馬麻的僕人,照顧馬麻。煮飯給你吃,端水給你喝,而且我會一口一口餵你吃飯,你只要躺在床上就好了。」小五生提議。
一邊覺得感動,一邊又覺得這畫面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伴隨長照的既視感
#打完疫苗真的受到小五生無微不至的照顧
#早上九點就煮好午餐稀飯配一大包肉鬆
#準備早餐午餐保溫瓶裝一大罐溫熱開水全部送到房間
#病毒碼更新完成
=======圖文不符分隔線=============
這是不同周末的照片,雖然菜色都差不多。
這次分享手工麵包。
麵包有各式各樣的手法,但我最常用就是直接法,少量製作,當天完食,就不用擔心麵團老化隔天乾硬,為此還要費心煮湯種或預做中種,來增加麵包含水量。
熟悉之後,直接法像洗米煮飯一樣單純,只要把比例記好,連食譜都不用翻看,空檔中就可以完成。造型也不用講究,滾成個大圓就好了,很適合想要餐點搭配手工麵包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的煮夫煮婦。
水是麵粉的60%,麵粉份量可視家庭人口、主食份量來決定。兩大兩小300g有點意猶未盡,400g會剩一些。
麵粉 400g
水 240g(若想增加麵團濕潤度,可以再多加20g的水,但建議慢慢加入麵團中,若覺得太黏就不要把這多的20g加完。這是以比例65%來算,400*0.65=260;260-240=20;所以多加的水量務必要依麵粉重量來換算嘿!)
速發酵母5g
鹽5g
糖20g
油20g
(後面這幾樣材料,我就很隨性,可以以粉量多寡,斟酌加加減減,用一樣的量也無妨,不會差太多)
攪拌完成後,第一次發酵60分鐘
滾成一個大圓,放上烤盤(要鋪烘焙紙)第二次發酵60分鐘
灑一點白砂糖在麵團上(製造焦糖感,剛出爐的麵包會吃起來脆脆甜甜,此步驟可省略)
烤箱190度烤20分鐘
出爐後,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沾油醋吃(橄欖油3匙,巴薩米克醋1匙)建議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油跟巴薩米克醋。
超市賣的巴薩米克醋有點過酸,我喜歡O&CO,一試成主顧,至今沒換過。(絕非業配,因為O&CO根本沒找我~~~😂😂😂)
#costco鴨胸平均一包77元不貴卻很有大餐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巴參菜副作用 在 法國人妻養成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週日
兔弟的聖餐禮完美結束
代表這小子要從小朋友轉成青少年了。
一早我們就參加了彌撒,在彌撒的時候我被阿班爬呀爬,阿班不斷說:到底要什麼時候才結束?為什麼一直唱歌。
看到穿西裝的人就會說:他們穿的好漂亮,跟馬卡龍一樣。
沒看錯,法國總統馬克宏。
但很欣慰的是,阿班沒有在教堂尖叫,教堂簡直就是高品質的四面環繞音響空間,如果阿班ㄧ叫,我跟他馬上變小城市紅人。
彌撒大約一個半小時,我真的坐如針氈呀....
回到家馬上準備食物給專程來參加的教父、教母,還有他們的家人們。
就這樣一整天忙碌的渡過。
我們已經快要兩年沒有這樣的聚會了。
能夠看到朋友親戚都很健康,真的很開心。
週一 我跟歪果人到巴黎的大醫院做了切片檢查
因為在我的下頜找到了一顆腫瘤,嚴格來說不是一顆,是一排大小不一。
剛開始很慌張,因為很怕是那種會不斷長大的腫瘤,但週一時醫生打開切片粗估不是那種不斷長大的腫瘤,應該不需要開刀,但還是要等活體切片檢驗報告出爐才能確定。
不斷長大的就必須得開刀,那一開就是準備重建下巴的那種,天呀!我才不要。
下頜腫瘤惡性的機率相當小。
她要我不要擔心。
我發現,我戴上口罩的樣子都讓人覺得我很可憐跟傷心。是眼睛的關係嗎?
直到今天已經週四了,我的右下頜還是腫的,舌頭一直無意識的碰到縫線,然後以為是菜渣卡牙縫。
昨晚清理傷口還不小心拉到線頭,嚇得一身冷汗。
明天換我打疫苗了,只希望副作用不要太大,畢盡我已然是個軟爛人,身上病痛大大小小的,疫苗大人也就手下留情一點唄。
巴參菜副作用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幾天看到台灣疫情升溫,新聞底下鄉民謾罵不止,本來不想淌水,但是歐巴桑性格發作忍不住碎嘴。
一直有點離經叛道,不走主流路線,但畢竟是嚴格防疫的指標 (😂 自己封)、經驗老道守了十幾個月,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
** 適當戰備
舖天蓋地都在宣導不用囤糧,我反對,但是戰備要恰當。
可能骨子裏有「逃難靈魂」(從小我媽常教導我們哪些東西『逃難時很好用』,大抵受外婆影響,那是個住在上海法租界的千金小姐用鐵盒裝金條嫁到台灣、從此與家人死生契闊的悲傷故事,因為這層關係朋友常笑我『何必準備逃難?到時跟著妳就好了』),即使這幾個月證明 #從沒有物資供應問題,到現在我們家還是維持戰備 (遮臉)。
但是請理智。戰備不是人擠人跑去超市、搶購泡麵和一堆衛生紙。
不太了解近幾年台灣超市宅配盛行度,但是可以的話最好 #善用網購,買 #平常會吃用的東西,適當準備蔬菜罐頭 (ex 玉米粒)、水果罐頭 (水蜜桃之類)、保久乳、肉類罐頭 (鮪魚、肉醬等等),#趁機清冰箱 把N久沒動過、食無味棄可惜的東西丟了,存放分裝好的譬如去骨雞肉、魚排、冷凍水餃、絞肉、熱狗、冷凍蔥薑蒜等等,然後 #確定生活用品無虞,像是洗衣洗碗液與牙膏。
戰備不是為了防止貨品短缺,而是最大化 #減少外出 (除非很想紅,要去超市開直播 🤣) ,如果不幸確診可以 #自給自足度過隔離 (早上看公告台灣現在似乎也慢慢走向輕症在家隔離 #把資源留給急需病人 的策略。去年 Lockdown 之後英國除了 NHS 召集義工在兩天內爆滿,還有許多民間互助社團幫忙禁足中的人領處方籤、買菜和處理生活大小事,雖然自詡最美風景是人,但畢竟是警覺性特高的民族,與其指望他人不如未雨愁繆)
至於衛生紙,都不買也太清高,大便沒紙還浪費一枚口罩才能去買不累嗎,適可而止準備一個月份;泡麵就免了,又不是颱風來沒水電,化學合成的重口味、沒料好空虛,吃了身心靈受創、免疫力降低。
時至今日我們家靠的還是每週一次超市宅配,整年裏去實體商店的次數十根手指都算得完,看到人多 (>3) 馬上彈開,很久沒以現金交易、付賬都用觸碰式晶片卡,回家馬上洗澡刷牙換衣服。
車裏的置物箱有口罩、手套和洗手液,去加油站使用很多人摸過的 #加油槍 特別注意消毒;超市送來的生鮮用消毒紙巾擦過才收、牛奶果汁之類的放在水槽用大量洗碗精泡沫沖洗、常溫保存的物品原地靜置三天,待所有東西歸位再用酒精噴桌子、消毒水拖地 (我比較極端就是了,大部分朋友沒這麼做也好好的)
** 外帶外賣
以英國來說,在出入管制期間,餐廳外賣不但沒被禁止反而更興盛,許多不能內用的餐廳甚至轉行賣起食物箱。
英國不像台灣有強盛的外食文化,取而代之是超市琳琅滿目的微波/烤箱半成品,換句話說不開伙完全沒問題。
站在偏執狂的角度,我不介意藉機磨練廚藝,那些外賣外帶我們只有極少次買過麥當勞得來速 (全程不下車,員工都戴口罩和手套)和附近的炸魚薯條 (店主獨排眾議不理會政府「小孩不需戴口罩」的建議、強烈阻止無罩兒童進入,去年年中之後更在門口擺領餐用的桌子,一律網上訂餐付款、店外取餐... 加倍嚴格的防疫措施讓老闆在網上和刁民唇槍舌戰,卻同時深得我心)
不買外帶外賣的原因除了 #難吃 ,還有食物送來之後要 #換盤子丟盒子和消毒麻煩,當然這是個人選擇,但是你怎麼知道食物烹煮和配送過程經手的那些人去過哪裏、衛生習慣好不好。
** 有針堪打直須打
勸打疫苗自己都覺得煩,說到嘴角起泡人家聽不進去。如果是去年十二月那我也遲疑,現在已經幾百萬歐美民眾當墊背身先士卒了,你們還等什麼?
上星期和朋友聊天,三十來歲的媽媽很開心說要去打 AZ 第二劑,「何德何能何德何能!」不同於台灣人聞之色變,英國這裏聽到有疫苗打多數欽羨不已趕忙追問。
原來朋友在 AstraZeneca 藥廠當分析師、這是員工福利,我問她信不信任自家產品她毫不遲疑:「當然。所有數據我都很清楚」。
不管誰看到媒體不斷報導哪些國家停用 AZ 疫苗、誰又血栓都會害怕,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被群攻的剛好是這支 #非營利最便宜沒錢賺 的疫苗?為什麼歐盟自己訂貨晚搶輸了就開始說疫苗壞話,乾脆禁用掩蓋缺貨窘境,這當中有沒有政治操作 #見笑轉生氣?
那個零點零零幾、極低的血栓發生率比走在路上被雷擊中還低,即使發生了也不是無藥可救。不可諱言,我去打 AZ 疫苗之前也忐忑不安,那晚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連翻身都想著我要多壓壓左手,因為很多人說打完疫苗會手痠三天,明天開始暫時不能自由自在側睡了...
實在睡不著我隨便逛臉書、找到幾個討論疫苗的社團,爬了幾則很意外發現深受台灣人信賴期待的美國疫苗副作用不惶多讓,不只發燒頭痛這麼簡單而已 (為免危言聳聽這裏不詳述)。
這樣講很壞,但是爬文發現「美國人的疫苗」也半斤八兩我得到「天下烏鴨一般黑」的寬慰,有針堪打直須打、熬來熬去熬成婆,雖然不能完全阻隔感染,但是能減少帶原傳播和重症發生的機率,要達到 #全民免疫 不能都等別人 (我不OK你先打?🤣) ,大家都有責任。
** 少看新聞,正面思考
大學和研究所主修大眾傳播,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曾經對這行抱著滿腔熱血。這麼優秀的我 (再度自封) 畢業之後火速找到工作,但是熱情光速被澆滅之後轉行從商。
也許誇大、加油添醋、無所不用其極的膻色腥才符合競爭下所謂的「新聞價值」,無論是否偏離事實,近代媒體似乎習慣報憂不報喜,獅子王買竹筍賣葡萄搭台鐵、萬華檢疫站的隊伍綿延幾百公尺... 然後呢?
然後好害怕。世界末日,一島懸命,心情差到爆。
不懂為什麼要公佈確診者去過哪裏、做了什麼、甚至家世背景,歹年冬不管有沒有和「足跡」重疊,提高警覺、謹慎防疫都是最基本的。沒有人願意中鏢、病人不是罪人,把別人私生活當作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要是某天易地而處,可還有趣?
在 Lockdown 期間,尤其個性容易緊張的人最好少看華語新聞以免引起不必要焦慮;減少外出並不是壞事,在家待著這一年,生活品質其實有所提升,免去通勤、省略社交、有很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更多精神用來發展嗜好,大約半數的英國受訪者甚至希望永久維持「在家工作」型態。
這個病毒戰爭太久了,久到害怕的感覺越來越少,既然遇上百年瘟疫只能隨波逐流,盡人事聽天命,該做的都做了就正面樂觀的過好每一天吧。
在這麼長篇幅的勸世之後話又說回來,英國疫情雖然看似好轉、下週即將允許室內集會,不過當我發現對於玩樂超前部署不遺餘力的朋友們已經開始預約解封第一天帶小孩去看電影再去同學家玩過夜、甚至這兩天有人攜家帶眷走上倫敦街頭抗議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還是忍不住抖了兩下,呵呵,世上還有什麼比豬一般的隊友更可怕?
後藤新平在百年前曾說台灣人 #愛錢怕死又好面子 雖然聽起來負面,但是大家都 #戒慎恐懼能自律,不假時日必定雨過天晴。
#Everything_will_be_fine
巴參菜副作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昨天跟你分享了,關於「社會比較」這個主題,那如果我們要避免掉「社會比較」讓我們很容易畫錯重點。
我們放回自己身上,要讓自己的人生,能夠不斷的前進,「比較」這件事情該拿掉嗎?那如果它拿不掉,我們可以怎麼樣做,來幫助自己生命可以過得更好呢?
關於這個部分,我就先從心理學家,路絲.巴特勒,他的一個實驗開始喔。他找了一群國中生,分成A、B兩組;分別在考試之前,跟他們說了不同的話。
對A組和國中生說,我給你的評價,是依據你在考完之後,跟其他同學比較之後的結果;而對B組的國中生說,我給你的評價,是根據你跟自己的成績比,你的進步程度給你評價。
做了這樣的實驗操弄之後,接著再問這兩組國中生,問他們自己「主動內在的動機是什麼」?
而A組國中生就接著說,他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比較優秀,或者是他希望自己犯的錯比較少,這樣才能贏別人。
而B組國中生就會說,我想要透過這個機會,想要鍛鍊自己的頭腦,我想要加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果真正進入考試之後,A、B這兩組的學生,他們的表現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經過了反復好幾次的考試,結果發現B組的學生,成績大幅的成長;而且其中不少人覺得考試的過程很開心,有一種挑戰自己的感覺。
所以透過路斯.巴特勒的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喔,與其跟別人比,不如喔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進步的程度;透過這樣的轉換,更容易激發我們奮發向上的心情。
其實在職場上也是一樣,很多在職場上努力的人,他的內在動機,是「外在參照」的;也就是說他要透過別人,來肯定他自己。
有些人會表示,他希望他的客戶能夠開心;他希望上司能夠放心的,把工作交給他;他希望自己成為公司裡面,最厲害的簡報專家…。
把這些「外在參照」,當成是自己工作目的的人,他很有可能會逐漸的變得專注在交際,成為一個八面玲瓏的人。
可是它伴隨的副作用,就是當我們受到外界的肯定,我們的動機就會提高,但是這樣的狀態,往往沒辦法持久,我們會突然在某個時間點之後,覺得失去了動力。
這是因為喔,外在參照、別人對你的評價,是你自己沒辦法控制的;所以到最後,你的內在潛意識裡,就有一個信念是,只要我不退步、只要我不要讓別人給我負評,這樣就好了!
然而這樣的內在信念,事實上在長期來看,是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疲憊,而且會失去進步的動力。
但是相反的,有一些人在職場上,他的內在動機是,他想要做出更好的東西、他想要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想要提供最棒的服務。
這些動機的背後,跟「外在參照」剛好是相反的;他是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做什麼他會開心?做什麼他會快樂?
他把自己的主觀理由,把它當成是工作的主要目的。這樣的人呢,就比較能夠維持一定的動機;而且他動機維持的長度跟程度,比較不會因為突然之間的事件,或者是到某個時間點之後,就突然沒有動力了!
因為這樣的人,他所有的前進、好壞、對錯,他不是建立在無法控制的「外在參照」,而是他跟他自己比嘛!
所以呢,透過這樣的理解,的確如果你想要在短時間之內提升動機,你可以暫時的使用「外在參照」,跟別人比較、跟他人競爭,這樣的方式,的確是可以激勵自己。
這就像是我看到很多業務單位,都會一直辦很多競賽,是這樣的道理。可是你也會發現,這些在業務領域久的人,有一些人就會變得老油條。
因為這種「外在參照」,事實上是不斷不斷的,侵蝕掉他自己內心,對於自己是否真的很想要做這件事情,是會產生懷疑的。
當「外在參照」久了,這一個人可能會忘記,自己原本要做這件事情,那個最純粹的動機,究竟是什麼?
所以呢,如果你要讓自己的生命,有一個長期的動力、長期的進步,你很清楚知道人生是馬拉松,你更清楚知道日拱一卒、每天進步一點點,它會為你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的話;那麼我邀請你,不管你的環境如何的喧囂,都請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真的要透過「比較」,才有前進的動力的話;那麼請你把比較的對象,放在自己的身上;讓今天的你比過去的你,更進步、更前進。放在人生的長河裡,最後能夠勝出的,都是那些跟自己比較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分享的部分;最後勝出的是跟自己比的人;既然要跟自己比,你就要真正的認識你自己。
知道自己所有外在行為,跟內在信念的慣性,只有透過這一層次的瞭解,你才能夠一步一步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
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你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關鍵的起點的話;那麼我很歡迎你可以把握,我在10月26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
這可以說是啟點的招牌菜哦,這一門課會用小班互動,結合個案教練的方式;幫助你真正的認識自己,並且在你的生命當中,找到適合你的調整,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10月26號的【CIA通達力】課程,是我這麼多年開課以來,第一次把這一門課放在禮拜六,它同時也是2019年的最後一堂的【CIA通達力】。
所以,我很希望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0月26號的課程名額,也在倒數了;如果錯過這一期,下一期就要等到明年的四、五月之後了!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希望我能夠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