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登場:「大林蒲遷村座談會」,將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及中央地方政府單位,報告「大林蒲遷村計畫草案」
⏰時間:109年9月27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
🚩地點:小港區大林蒲活動中心
【偶然與擺爛:高雄如何成為石化包圍之城】
前鎮乙烯外洩事件調查出爐,乙烯來源乃地下含氯有機污染物分解而成,原本被懷疑洩漏的周遭管線檢查並無異狀。然而,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從南到北,仍然潛藏危機。明天(9/27)早上9-11點,#大林蒲遷村座談會 將在大林蒲活動中心登場,除了和在地鄉親密切相關,也將連帶牽動著從南到北石化園區與管線的佈局。
#為何高雄地下需要埋滿管線?
這個問題,應該要先問:為何台灣的石化業從高雄起源?原因很簡單,高雄有港口、有腹地,再遇到了「#歷史偶然」加上主事者「#缺乏計畫」的悲劇。
原本,高雄重工業發展由日本奠基,主要的工業區設在前鎮的戲獅甲一帶,而左營軍港旁則設立海軍第六燃料廠,提煉軍用燃油,在二戰後,則改為了高雄煉油廠。1950年代台塑在戲獅甲工業區設立時,原料並非來至原油,而是原本工業區就有生產的氯氣和電石。
到了1960年代台灣發展石化產業時,為了地利之便,就在高雄燃油廠內陸續設立一輕、二輕兩座輕油裂解廠,而為了容納中下游廠商,則就近設立仁武、大社工業區,讓下游民間業者進駐,原料就透過管線直接輸運,這也是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中最早的一段。
1970年代,台灣大舉擴增石化產業,十大建設中也把「石化工業」列入其中,除了上述的仁大工業區,並在林園設立林園工業區,並在此設立三輕、四輕,由於石化園區擴展並無一致規劃,因此大致呈現以下的興建順序:港口=>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石化園區
於是有了兩條發展路徑:
左營港=>高雄煉油廠=>一輕二輕=>仁大石化園區
高雄港=>大林煉油廠=>三輕四輕=>林園工業園區
但歷史的路徑並非如此單純,因左營港專做軍用,因而高雄煉油廠的油料,也從高雄港進出口。1970年代,在戲獅甲工業區旁的前鎮河出海口,設立大型儲運園區,負責油料進出口儲存。同時,隨著高雄港南擴,原本設在大林蒲的油料站,先擴建為高廠大林蒲分廠,接著在獨立為大林蒲煉油廠,成為林園工業區的上游供料來源。這些園區因此需興建油管連接。
#一場晚了三十年的政策轉型
1980年代孫運璿組閣時,因經過石油危機,除了大力發展科學園區,更曾經一度採「石化高值化」政策,希望四輕後不再設立輕油煉解廠,減少上游原料繼續擴增。但在1984孫運璿中風後,接任的俞國華作為中國黨黨營事業的大掌櫃,過去就主導中國黨大舉吃下石化業中下游產能,因而繼續擴增五輕,也讓台灣的石化園區持續擴增。
「石化高值化,減少原料生產」的政策,因此晚了30年才推動。
被石化包圍的高雄,發生了2014年氣爆的悲劇後,市民對石化業和社區比鄰而存的現況更加不滿,而隨著國際石化原料價格下降,以及2015年高雄煉油廠的閉廠,仁大工業區一帶的石化原料,都需要透過漫長的地下管道從港區輸送。
而這地下管道先是建造時就缺乏規劃登錄,而長年又缺乏管理,地底下的管道越挖越多彼此交織,業者、地方政府對維護間互推皮球,除了釀成高雄氣爆的悲劇外,還真的沒有人能保證剩餘管線的安全。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近年來,煉油=>輕油裂解=>石化業一貫化的「煉化合一」成為世界主流,例如雲林六輕,新加坡裕廊石化專區都是此例。當然,專區不代表管線不會老化洩漏,然而,由於不經過一般住宅區,管線可以走容易維護的明管,管理責任較容易釐清,意外造成的傷亡風險也較小。
以高雄市而言,就有了以大林煉油廠和新三輕取代高雄煉油廠與五輕產能;前鎮儲運所集中遷移到洲際儲運中心;仁大工業區降編,石化業選擇性到循環產業園區的「石化集中化」+「產業高值化」藍圖。
其中,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將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循環利用園區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能源、資源、廢棄物及廢水,預計可吸引投資金額新台幣348億元,年產值可增696億元,創造7650個就業機會。
然而,這幾點環環相扣,例如氣爆後因無法興建新管線,洲際儲運中心就算蓋好也無法送料到仁大;而仁大的廠商找不到遷廠區位,降編後就只有關廠外移一途,然而,大林蒲居民的權益,卻還有許多必須討論的議題未被處理。
因此,明天的大林蒲遷村說明會非常重要,牽動著全高雄產業區位的調整,能否找到一個最多人能接受的方案,就看中央與市府能端出怎樣的牛肉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60的網紅跟著領隊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位於台北市北投區西北一隅,屬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中游集水區範圍,貴子坑山區擁有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主要是由厚層的粗粒砂岩所構成,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工業原料,也因此難逃被瓷土業者開腸剖肚濫採的惡運。 商人在貴子坑山區大量採掘工業用砂岩,磨...
工業區位原料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偶然與擺爛:高雄如何成為石化包圍之城】
前鎮乙烯外洩事件調查出爐,乙烯來源乃地下含氯有機污染物分解而成,原本被懷疑洩漏的周遭管線檢查並無異狀。然而,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從南到北,仍然潛藏危機。明天(9/27)早上9-11點,#大林蒲遷村座談會 將在大林蒲活動中心登場,除了和在地鄉親密切相關,也將連帶牽動著從南到北石化園區與管線的佈局。
#為何高雄地下需要埋滿管線?
這個問題,應該要先問:為何台灣的石化業從高雄起源?原因很簡單,高雄有港口、有腹地,再遇到了「#歷史偶然」加上主事者「#缺乏計畫」的悲劇。
原本,高雄重工業發展由日本奠基,主要的工業區設在前鎮的戲獅甲一帶,而左營軍港旁則設立海軍第六燃料廠,提煉軍用燃油,在二戰後,則改為了高雄煉油廠。1950年代台塑在戲獅甲工業區設立時,原料並非來至原油,而是原本工業區就有生產的氯氣和電石。
到了1960年代台灣發展石化產業時,為了地利之便,就在高雄燃油廠內陸續設立一輕、二輕兩座輕油裂解廠,而為了容納中下游廠商,則就近設立仁武、大社工業區,讓下游民間業者進駐,原料就透過管線直接輸運,這也是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中最早的一段。
1970年代,台灣大舉擴增石化產業,十大建設中也把「石化工業」列入其中,除了上述的仁大工業區,並在林園設立林園工業區,並在此設立三輕、四輕,由於石化園區擴展並無一致規劃,因此大致呈現以下的興建順序:港口=>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石化園區
於是有了兩條發展路徑:
左營港=>高雄煉油廠=>一輕二輕=>仁大石化園區
高雄港=>大林煉油廠=>三輕四輕=>林園工業園區
但歷史的路徑並非如此單純,因左營港專做軍用,因而高雄煉油廠的油料,也從高雄港進出口。1970年代,在戲獅甲工業區旁的前鎮河出海口,設立大型儲運園區,負責油料進出口儲存。同時,隨著高雄港南擴,原本設在大林蒲的油料站,先擴建為高廠大林蒲分廠,接著在獨立為大林蒲煉油廠,成為林園工業區的上游供料來源。這些園區因此需興建油管連接。
#一場晚了三十年的政策轉型
1980年代孫運璿組閣時,因經過石油危機,除了大力發展科學園區,更曾經一度採「石化高值化」政策,希望四輕後不再設立輕油煉解廠,減少上游原料繼續擴增。但在1984孫運璿中風後,接任的俞國華作為中國黨黨營事業的大掌櫃,過去就主導中國黨大舉吃下石化業中下游產能,因而繼續擴增五輕,也讓台灣的石化園區持續擴增。
「石化高值化,減少原料生產」的政策,因此晚了30年才推動。
被石化包圍的高雄,發生了2014年氣爆的悲劇後,市民對石化業和社區比鄰而存的現況更加不滿,而隨著國際石化原料價格下降,以及2015年高雄煉油廠的閉廠,仁大工業區一帶的石化原料,都需要透過漫長的地下管道從港區輸送。
而這地下管道先是建造時就缺乏規劃登錄,而長年又缺乏管理,地底下的管道越挖越多彼此交織,業者、地方政府對維護間互推皮球,除了釀成高雄氣爆的悲劇外,還真的沒有人能保證剩餘管線的安全。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近年來,煉油=>輕油裂解=>石化業一貫化的「煉化合一」成為世界主流,例如雲林六輕,新加坡裕廊石化專區都是此例。當然,專區不代表管線不會老化洩漏,然而,由於不經過一般住宅區,管線可以走容易維護的明管,管理責任較容易釐清,意外造成的傷亡風險也較小。
以高雄市而言,就有了以大林煉油廠和新三輕取代高雄煉油廠與五輕產能;前鎮儲運所集中遷移到洲際儲運中心;仁大工業區降編,石化業選擇性到循環產業園區的「石化集中化」+「產業高值化」藍圖。
其中,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將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循環利用園區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能源、資源、廢棄物及廢水,預計可吸引投資金額新台幣348億元,年產值可增696億元,創造7650個就業機會。
然而,這幾點環環相扣,例如氣爆後因無法興建新管線,洲際儲運中心就算蓋好也無法送料到仁大;而仁大的廠商找不到遷廠區位,降編後就只有關廠外移一途,然而,大林蒲居民的權益,卻還有許多必須討論的議題未被處理。
因此,明天的大林蒲遷村說明會非常重要,牽動著全高雄產業區位的調整,能否找到一個最多人能接受的方案,就看中央與市府能端出怎樣的牛肉了!
工業區位原料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底下的惡夢,石化高雄
11日前鎮區發出乙烯異味至今,我們尚未得知氣體的漏點何在。環保局昨天表示,原住民故事館地下室的地下水有汙染物,至於汙染物的來源,還須待經發局做管線最後確認。
長文討論之前,我們先把幾項重點簡短整理。
➜ 氣體洩漏未察覺,顯示管線管理或有不當之處,若遲無法確定事發原因,應廢管停用,供應量由中油管線替代運送。
➜石化業者應依規定儘速裝設「LDS即時洩定位監測系統」;工業區應補強加設FTIR紅外線監測儀器。
➜ 加速二港儲運專區建設,中島儲運及中油前鎮儲運中心儘速遷移,減低人口稠密區及亞洲新灣區安全風險。
➜啟動大社降編準備作業,確保廠區調整後,勞工勞動權益獲保障。
➜加速履行大社工業區降乙編、遷廠承諾(可廢除管線16 條)。
➜ 加快大林蒲遷村作業,根本減低高雄管線風險,推動城市永續安全。
--
要擺脫城市底下恐懼蔓延的老舊石化管線,同時肩上仍得扛著台灣石化供應的重大責任,兩個核心問題是:大林蒲遷村與大社工業區降乙編。
高雄坐擁全台最佳的天然良港,工業腹地等自然與人文優勢,因此從日據時代開始,高雄就成了台灣材料產業的發源地與重鎮,發展至今,北高雄有仁大工業區,中高雄有十大建設開發的全台最大煉油廠—大林煉油廠,南高雄則有林園工業區與中油的輕裂廠。
於是,用物質流來分析,原油用海上浮筒裝卸到中油大林煉油廠,煉製出來的汽柴油再透過地下油管往北輸送到中油全台(台中以南)各油庫,再由槽車轉送到各加油站及下游業者。
而煉油的副產品—石油腦再用地下管線輸往高雄最南的林園工業區,生產出來的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再用管線輸送到林園及大社等工業區。也因為這樣不合時宜及城市發展的產業區位,造成目前石化管線南北貫串高雄市區、這個不安全的城市現況。
其中,高雄工業管線接收端大宗的大社工業區至關重要。
仁大廠區內所生產的化學材料有60%都供應給國內產業,若大社由特種工業區降為乙種工業區(供公害輕微之工廠使用為限),國內每年必須進口約600億元的工業原料,以滿足國內需求。換句話說,廠區內11家廠商、每年約900億元的產值、2700位員工和其背後的家庭,若未來降乙編後將面臨產業存續「困境」,整個高雄石化業將面臨斷鏈危機。
另一面來看,守著石化大業的高雄,就是與空污、有毒物質、工安意外、氣爆…這些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的危機一起生活。
高雄市衛生局於2014公布一份,針對左營、楠梓、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居民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研究發現,從1971年至2010年的40年間,左楠仁大工業區的男性在40~49歲年齡層的癌症死亡比,顯著高於全台。而且不論男女性,在高年齡層的癌症死亡率皆高於全台灣和高雄市其他非石化曝露區。
石化工業除了影響健康,這些藏在城市底下、老舊又缺乏有效監測的管線,就像是不定時炸彈。
根據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資料,接收端在大社工業區的石化管線至少16條(其中11條是使用狀態),全長共計163.5公里,共輸送8種化學原料,包含乙烯、丙烯、丁二烯、氫氣、苯等;2014年81氣爆是由於其中一條4吋丙烯管線破洞,這次前鎮乙烯外洩事件發生後,周圍有3條華運運送乙烯管線洩漏可能性較大,市府已要求業者停止運送,但最令人擔憂的是,目前仍無法確定漏點。
很顯然,高雄城市產業區位重整、產業轉型已是當務之急也刻不容緩。
---
要解決高雄市區石化管線纏繞夢魘,同時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根本之道是將管線源頭仁大工業區遷出,移至高雄西南外海填海造陸的土地,也因如此,首當其衝的大林蒲遷村必須加速進行。
大林蒲遷村若未順利進行、大社工業區降編無法遷移,那麼南北貫串高雄的16條石化管線仍對城市造成危害。這些產業區位調整環環相扣,我們該朝著這個共識的大方向前進。
行政院既然已核定大林蒲「循環經濟園區」,接下來也該儘速對產業、低碳、低汚染、低耗能、低廢棄物的產業入園標準,提出計劃,對「循環經濟」要有明確定義;而考量產業轉型、就業衝擊,我要求市府也應對大社工業區中,哪些公司願意轉型遷循環園區進行調查,並擬定延遲過渡期間的工安及降汚計劃,而且必須經過大社居民同意。
上述是長期產業轉型的治本之道,但眼前燃眉之急仍待解決。
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對於管線未知程度過高,遲遲找不出漏點的情況下和其他事發原因時,凸顯工業管線管理問題,管線管理單位無法以科學證據提出讓市民安心的說明及應變措施,以及市府各局處仍缺乏明確的指揮體系與SOP之際,我建議先行停用乙烯管線,在這段管線遷移重整的過渡期,不足的供應量可暫時向中油購買。
因為現階段中油和台聚等廠商進口乙烯的路徑,是從前鎮河口輸送,該處199座儲油槽本來就計畫於民國110年前,全數遷到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二期計畫區內(能否遷移,前提也是要大林蒲遷村案順利進行),等同為安全緣故提前一年廢管。
這次乙烯外洩意外暴露整座城市對石化管線仍有防備不足之處,當前固然有些檢討措施可以「亡羊補牢」,但追根就底,我們再也無法承受被不安全的石化產業包夾,對生活、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風險。
工業區位原料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位於台北市北投區西北一隅,屬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中游集水區範圍,貴子坑山區擁有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主要是由厚層的粗粒砂岩所構成,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工業原料,也因此難逃被瓷土業者開腸剖肚濫採的惡運。
商人在貴子坑山區大量採掘工業用砂岩,磨碎後,用溪水掏洗瓷土,濫採的結果,致使地表嚴重破壞,溪流凌亂,礦渣處處,被當地居民稱為「鬼子坑」。時代變遷以後由於名字不雅,乃取其諧音稱為「貴子坑」。
~~~~~~~
自行開車前往路線
中央北路二轉稻香路,沿路標指示,轉秀山路至園區大門,大門口處設有停車場。
搭公車或客運車路線
搭公車:216區間車、218、223、266、602請至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下車。
搭捷運:捷運淡水線北投站下車,再搭公車至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下車,步行20分鐘可達園區大門口。
~~~~~~~~
KLOOK專屬95折優惠「SKY2021」不限次數
連結:https://reurl.cc/kVLpad
~~~~~~~
領隊對自己的要求,每一趟行程一定都是精心規劃,
安排最美味的在地美食,找最優質的飯店或民宿,
分想給喜歡旅遊的每個人~
跟著領隊Sky玩
網站:https://taiwantour.info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c/Skyinfo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