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史上最大規格的巨作《斯卡羅》你看了嗎?!!! 帶大家認識幾位主要角色~~~
--走讀台灣--
【斯卡羅的「卡司(cast)」之二:必麒麟、劉明燈與卓杞篤的速寫】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1840年-1907年)
有「台灣通」之稱的必麒麟,在西元1864年就來到台灣,由於有很好的語言能力,也時常扮演西方人和漢人通譯的角色。六月時,美國艦隊還在計畫進攻龜仔甪社時,就有人向李仙德推薦請必麒麟協助。
八月初,必麒麟受李仙德之託,透過龍鑾社人的協助,經過一翻折衝,先帶回杭特夫人的遺骸。李仙德於九月隨劉明燈出兵南征的過程中,原先的漢人翻譯建議李仙德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和不見得會同意他的清朝官方、原住民周旋。李仙德便請必麒麟向劉明燈確切翻譯與傳達他堅定的意志給總兵劉明燈。
因為這兩件事,必麒麟獲得李仙德的充分信任,更因為對台灣地理環境的熟悉,能提供他適時的建議。李仙德說「我很慶幸有他陪伴,因為他不但深諳這區的地理、居民及他們的語言」。因此,後來在十月十日早上李仙德和卓杞篤在出火的和談會面,也是由必麒麟陪同。
劉明燈
因為得到福建巡撫的授權,九月初李仙德親自到台灣,要求出兵討伐。時任總兵的吳明燈,是台灣最高軍事統帥,自是無法逃避。因為面對剽悍的「生番」,加上當時自枋寮以南幾乎是完全未開發之處,原先打算採取拖延戰術的劉明燈,最終還是屈服在李仙德的堅持下,態度也漸漸轉向領軍出兵攻打肇事的原住民部落。
九月十日清軍自府城出兵南下,李仙德也親自隨隊,時值季風盛行無法取到海上,但陸路沿途險阻,期間更因道台(台灣最高行政長官)未能提供充足的經費,後來歷經五天艱苦行程,才終於抵達琅嶠。如今,車城福安宮廟門左側牆堵上的「劉明燈統帥過福安村題名碑」,就是這趟遠征的最佳見證。
卓杞篤
與李仙德和談締約的原住民代表卓杞篤,是十九世紀中,瑯𤩝地區排灣族斯卡羅政治領袖,瑯𤩝十八社的大頭目。十月十日,雙方在出火舉行了歷史性的會談。面對李仙德的質問,身材不高,但肩膀寬厚,體格結實的卓杞篤展現了不卑不亢的堅定態度。李仙德如此形容卓杞篤:” His physiognomy was sympathetic, showing great strength of mind and indomitable energy(他的面容親切,卻展現了強大的意志和不屈服的能量)”。雙方後來締結所謂的「南岬之盟」,卓杞篤保證日後在其統領範圍內,一定會提供發生船難白人的必要協助。
卓杞篤後來與李仙德也發展了不錯的交情,1869年,李仙德再訪卓杞篤,還準備了一些禮物給卓杞篤,還將原本只是口頭約定的南峽之盟以文字記錄下來。1872 年李仙得第三度拜會,卓杞篤對李仙德說,「希望每年我們都能見上一面,不然我越來越老了」,但這是兩人最後一次會面。
事件之後
羅發號事件中,看到西方人的決心霸氣、清朝的虛與委蛇、原住民的直來直往,但是也開啟了外國人,特別是日本,對台灣東部的覬覦,因為不久之後的牡丹社事件,可說是他們企圖併吞台灣的序幕。
(斯卡羅的「卡司(cast)」之一,刊登於8/30)
#走讀台灣
#斯卡羅
#婦女專欄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eck大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
「巡撫知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清朝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官职的区别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巡撫知府 在 州牧、州刺史、府尹、巡撫、省長到底誰比誰大? - Facebook 的評價
巡撫知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此果佛國來】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陽光為舌尖帶來芒果。
芒果在台語稱為「檨子」,清朝的台灣知縣孫元衡詩云:「千章夏木布濃陰,望裏纍纍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
「佛國」指的正是印度,有傳芒果由唐玄奘法師傳入中土,因為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是芒果最早的中文記載,但此傳不可信。因為到了清朝,中土連皇帝都仍然沒有見過這東西。清康熙五十八年,福建巡撫呂猶龍進貢了一顆芒果去給康熙皇帝,介紹道「福建有番檨一種,產在台灣」,那個年代沒有冰凍宅配,他就「裝貯小瓶敬呈御覽」,想必由福建送到北京紫禁城都已經變黑變臭了。史書記載,「康熙硃批 知道了。番檨從來未見,故要看看。今已覽過,乃無用之物,再不必進。」
康熙口中的「無用之物」,正是令佛陀前生悟道的芒果。
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有一天他經過芒果林,瞥見樹上掛有很多熟了的芒果,他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怎知那些跟在他後面的大臣們已經貪婪打下了所有果實,樹葉樹枝灑了滿地。洽諾果門國王回到芒果林時,只見一片狼藉! 他非常失望沮喪,郤發現遠處有一棵芒果樹完好無缺, 仔細一看,原來那樹上沒有結芒果, 大樹反而得以保存下來。國王得到啟發,「如果我們也變成和那棵芒果樹一樣,‘我們的樹葉’和‘樹枝’也同樣地不會受到傷害了。」他想到這一點時,便剃度出家了。
這和莊子所謂的「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有異曲同工之領悟。而芒果傳入, 並非跟隨玄奘法師,而是紅毛城的建立者。《台灣府志》記載: 「檨種自荷蘭,切片以啖,甘如蔗漿,而清芬遠過之。」荷蘭人自印度及印尼傳入了三款芒果「檨有三種:香檨、木檨、肉檨。」這就是已經植根在台灣四百多年的土芒果。
以前在香港只認識台灣愛文芒果,旅居台灣後,才認識了十多種不同的台灣芒果,而且為了拍Youtube片,我有系統地買了不同品種試吃。例如最便宜的愛文芒果,街市賣到NT$10(HK$3.6)一粒,比較最貴的芒果界的LV夏雪芒果, 一箱要過千新台幣。還有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個品種: 芒果之王的金煌芒果,比較另一本土品種香水芒果(台農一號)。吃得甜蜜,拍得開心。
@溫暖人間 572期
巡撫知府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或許台南人很知道自己是誰,但台北人還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精選書摘
台北城不是第一座台灣府城,因著淡水河碼頭,以商貿建城,繼臺灣巡撫衙門設在台北城,日治時代更變成總督府,成為政治權力的據點。
二戰之後,當國民軍隊撤退到台灣,台北市瞬間承受了中華帝國從十九世紀以來崩解的全部的美麗與哀愁,從此國族政治主導了台北市大半個世紀。
是了,台北的淡漠氣質,只不過是面對世界的某種態度,台北必須學會風風火火中如何沈靜地把日子過下去。
倘若要我用一個意象來形容台北,我可能會用「午夜小酒館」來形容:
#我台北我街道 #台北 #胡晴舫 #午夜小酒館
巡撫知府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治時期亦曾設立「玉田町」。後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Meck大叔#基隆廟口夜市

巡撫知府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治時期亦曾設立「玉田町」。後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Meck大叔#基隆廟口夜市

巡撫知府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補上禮拜的偷懶進度
內容勘誤:當年日軍登陸的地點為今日新北市的貢寮
#歷史上的今天 1895-JUNE-07 日軍佔領臺灣 / 乙未戰爭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因為《馬關條約》被清廷割讓,日本接收台灣;但後續的「臺灣民主國」或是「乙未戰爭」,則鮮少被人提及,但這卻是與臺灣息息相關的故事。
▶ PODCAST收聽讓耳朵懷孕的聲音: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fgpg2tsidy0873b2ermu7l
1894年,中日雙方因朝鮮問題爆發甲午戰爭;這是清朝推行「洋務運動」的總驗收,同時也是日本推行「明治維新」後的期末考。清朝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期間重創,最後被迫簽下《馬關條約》;事實上,《馬關條約》在正式完成簽訂之前,中日雙方不斷交涉談判,清廷重臣李鴻章在割讓台灣澎湖與台澎附屬各島嶼的條件上爭論不休,甚至還為了條約內容的談判在日本挨了刺客一槍,相當狼狽。
直到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代表在日本下關的春帆樓正式簽署了《馬關條約》。完成簽約後,日本政府派出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海軍大將,在基隆外海與清朝官員交接,清廷則派出李經方辦理「交割」事宜,並命令臺灣巡撫唐景崧回京,所有在臺灣的文武官員內渡。但就在澎湖被日軍佔領的消息傳回臺灣本島後,臺灣地方仕紳開始與唐景崧等人籌組「臺灣民主國」,並推舉唐景崧就任總統,丘逢甲擔任義勇軍統領,準備與前來接收臺灣的日軍決戰,並等待清廷支持。此時,因為是甲午戰爭後一年,是為「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就在5月29日日軍登陸新竹澳底後爆發,並花了十天的時間,在6月7日進入台北城,宣布日本開始殖民台灣。諷刺的是,「臺灣民主國」在5月15日成立,唐景崧卻在日軍登陸不久後在6月6日喬裝成老婦,潛逃至廈門;唐景崧潛逃後,民主國內部指揮系統大亂,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繼續在台灣中南部地區領導反抗勢力;直到同年10月底,劉永福陣前潛逃,日軍進入台南城,日本才認定「臺灣民主國」勢力滅亡,反抗勢力轉為地區性零星的游擊戰,乙未戰爭才告一段落。
這場戰爭在軍方死傷統計上,臺灣民主國與日軍方大約1500人死亡;但在這段期間受害的一般平民百姓,據估計有十萬人以上。「乙未戰爭」也象徵著清廷統治臺灣約200年間,一直無法有效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機制,在割讓臺灣之後更放任臺灣自組組織武裝反抗,讓日本接收台灣的旅程變成征服的戰場。這也讓日本方在事後認識到必須從民政機關強力控制臺灣民眾,引進更為現代化的政府制度,以推動殖民統治工作,才有了後續日本建立警察制度,以有效建立起完整的殖民政權。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甲午戰爭 #乙未戰爭 #日本 #清朝 #臺灣 #賽德克巴萊 #黑旗軍 #台灣民主國 #唐景崧 #李鴻章 #劉永福

巡撫知府 在 州牧、州刺史、府尹、巡撫、省長到底誰比誰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知州、知府、州牧、州刺史、府尹、巡撫、省長到底誰比誰大? ... 府的行政長官最常見的就是「知府」;而如果是「直轄市」等級的府,它的長官官稱就會是「府尹」,例如 ... ... <看更多>
巡撫知府 在 清朝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官职的区别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清朝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官职的区别#清朝历史#清朝#清朝官职. ... 清朝的总督、提督、巡抚是什么关系?谁的权力更大? Osef Col•15K vi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