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2021年 京劇傳統老戲盛典《傳奇風雅‧伍》」演出介紹 訪問: 林秀偉、朱柏澄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率領興傳奇青年劇場獻演傳統好戲:家國憂愁、妖仙決鬥、笑丑功夫、將軍鏖戰、醉打山門、青春崑曲,生旦淨丑、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有。演盡忠孝節義、人生百態,且看青年演員朱柏澄、黃若琳、楊...
崑曲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2021年 京劇傳統老戲盛典《傳奇風雅‧伍》」演出介紹
訪問: 林秀偉、朱柏澄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率領興傳奇青年劇場獻演傳統好戲:家國憂愁、妖仙決鬥、笑丑功夫、將軍鏖戰、醉打山門、青春崑曲,生旦淨丑、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有。演盡忠孝節義、人生百態,且看青年演員朱柏澄、黃若琳、楊瑞宇、林益緣、施宏駿、張偉全,傳承經典、老戲新演,再現傳奇風雅。
演出單位粉絲頁: 當代傳奇劇場 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演出時間:
04.02(五)19:30 《四郎探母》
04.03(六)14:30 《鋸大缸》《頂燈》《戰馬超》
04.04(日)14:30 《虎囊彈‧山亭》《牡丹亭》
演出地點: 台北城市舞台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NXa1Wq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崑曲介紹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票活動 2021 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
人生終要一死
但「死去前,你真正活過嗎?」
在生命落幕前,先跳完這支舞吧……
⠀⠀⠀⠀⠀
一場洗車意外、胸罩鈕扣誤吞事件、自殺的謀殺犯等,不論死法如何微不足道、離奇怪異、亦或滑稽可笑,當人生走到盡頭,將會看到一幅最美妙的景像。《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Cold Blood》以宛如指尖芭蕾的舞蹈模式,詮釋七篇故事看見主角們嚥下最後一口氣之際,腦中浮現的最後光景,那是曾經有的快樂時刻,和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幸福。
⠀⠀⠀⠀⠀
《倒帶人生》(Mr. Nobody, 2009)、《死期大公開》(The Brand New Testament, 2015)的電影導演 Jaco Van Dormael 和伴侶比利時編舞家 Michèle Anne De Mey 攜手,結合舞蹈、電影、劇場、黑色喜劇和視覺手法,將這場源於「餐桌上的攝影實驗」搬上舞台。舞者以手指和手部動作領銜演出,在如遊樂場的微縮景觀中,時而纏綿依偎,時而分離遠去;前一秒捧腹詼諧、下一秒溫柔淒美。舞台中央轉化為影像製作現場,將迷你場景舞蹈即時投影至大螢幕,與令人屏息的燈光和音樂相互交織,創造出目不暇給的感官體驗。2015 年首演後,全球巡演五星好評,一場前所未見、奇異又幽默的演出,感動無數觀眾。
⠀⠀⠀⠀⠀
這是場個人非常喜歡的藝術表演,影像與現場交織演出打破了過去影/舞的框架,美麗詩意,哀而不傷;再者,此次贈票活動也相當難得,因為 Jaco Van Dormael 為一位擅長黑色幽默、直面生死,且保有赤子之心的傑出導演,相信對他有些許認識的影迷都會像我一樣好奇此部在國際間屢獲好評的佳作。
⠀⠀⠀⠀⠀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於 2021 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只有三場演出,兩場華語版一場英語版,英語的原版旁白非常好聽,然而重點是,華語版也絕對不會遜色,因為是由金馬影帝 莫子儀 MO Tzu-yi Morning 親自配音,機會非常難得。
⠀⠀⠀⠀⠀
▍場次:4.09(五)19:30 華語版
4.10(六) 14:30 華語版
4.11 (日) 14:30 英語版
⠀⠀⠀⠀⠀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
詳細介紹與網路購票|https://wenk.in/ntt07NsOW
⠀⠀⠀⠀⠀
⠀⠀⠀⠀⠀
——
⠀⠀⠀⠀⠀
即將盛大展開的 2021 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今年一樣有許許多多好演出,值得大家特地前往欣賞,同時相當感激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合作邀請,相信《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會是一部令無論是影迷或普通觀眾都大開眼界的視聽饗宴,這裡準備抽出 3 張現場票券,麻煩請先確認時間與地點,皆方便的朋友歡迎參與,場次資訊如下:
⠀⠀⠀⠀⠀
時間:2021 年 4 月 9 日(五)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 101 號)
備註:疫情期間,須配合量額溫、配戴口罩與實名制入場。
⠀⠀⠀⠀⠀
參與方式請按讚、分享並於下方留言處回應,由於作品相當獨特,表演精彩且醉人,因此想將票券交到真正想看並喜歡的人手中,為期三天,預定在 2 月 7 日周日晚間十二點截止,我會仔細選出獲獎者,再由主辦單位將票券寄到各自的指定地址。
⠀⠀⠀⠀⠀
一、預告欣賞完後,這場表演吸引你的地方是?
⠀⠀⠀⠀⠀
二、你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現場表演是什麼?
演唱會、音樂會、舞台劇、歌劇、崑曲等類型不限。
⠀⠀⠀⠀⠀
(三、請務必分享。)
崑曲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2021年 京劇傳統老戲盛典《傳奇風雅‧伍》」演出介紹
訪問: 林秀偉、朱柏澄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率領興傳奇青年劇場獻演傳統好戲:家國憂愁、妖仙決鬥、笑丑功夫、將軍鏖戰、醉打山門、青春崑曲,生旦淨丑、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有。演盡忠孝節義、人生百態,且看青年演員朱柏澄、黃若琳、楊瑞宇、林益緣、施宏駿、張偉全,傳承經典、老戲新演,再現傳奇風雅。
演出單位粉絲頁: 當代傳奇劇場 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演出時間:
04.02(五)19:30 《四郎探母》
04.03(六)14:30 《鋸大缸》《頂燈》《戰馬超》
04.04(日)14:30 《虎囊彈‧山亭》《牡丹亭》
演出地點: 台北城市舞台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NXa1Wq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崑曲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戲劇史綱」介紹
訪問作者: 黃宣諭
內容簡介:
歌仔戲、南北管、京劇、崑曲、布袋戲、傀儡戲、車鼓陣、採茶陣、番婆弄、桃花過渡、布馬陣……無論歲時節慶或迎神酬神,永不停歇的在地「歌」、「舞」、「演」、「樂」
自漢人來到台灣,戲曲及戲劇活動與庶民生活便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每逢歲時節慶或迎神酬神往往可見到各類戲曲演出,如梨園戲、亂彈戲、皮影戲、傀儡戲、掌中戲、歌仔戲、高甲戲、車鼓戲、採茶戲、京戲等。不但是民間地方的風俗與特殊表演展現,也是傳統社會最興盛的娛樂休閒活動。
清領時期,戲曲的盛況甚至牽動官府頒布禁止演戲的規約。顯見戲曲在日常生活上受到民眾歡迎的程度。
而日治時期雖見民間戲劇被迫轉型為改良戲,服膺於皇民化運動。仍無法改變戲劇與常民的連結。其次,新劇的加入,更是讓西方的戲劇類型進入台灣民眾的觀劇活動中。雖然型態會因應時空而改變,但是人們看戲時的內心,那源自古老的慶典祈福與當下的情感淨化卻永恆不變。
了解戲劇史除了可以增加賞析深度外,本書更採地毯式走訪,搜羅了全台灣在地戲曲、劇團、老戲院、特殊慶典等綜合藝術文化介紹。堪稱第一本圖說台灣戲劇發展史書。
作者簡介:黃宣諭
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研究所。專長:戲劇教育、劇場編導、演員。曾任道禾實驗學校戲劇教師。現職:童顏劇團副團長、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系兼任講師。2015年劇本《媽祖的眼淚》獲選台中市媽祖文化節劇本甄選,傳統戲劇組優選。2016年童顏劇團年度製作《綠野幻想曲》編劇、導演。道禾實驗小學畢業演出《童年心事》編劇、導演。教學專長:現代及傳統戲劇劇本創作、技術劇場概論、西洋戲劇發展史、台灣劇場發展史等。
作者粉絲頁: 圖解台灣戲劇史綱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