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遊
我地去左 #太平山頂 坐 #山頂纜車🚠🚡
服務左我地32年既 #第五代纜車 即將退役❗
由即日至本月27日纜車會換上告別新裝❗
本月28號開始會展開 #纜車發展計劃❗
💶來回纜車:$52(用8達通入閘)
睇埋 #凌霄閣 同 #蠟像館😊
上面可以做埋手印👐🏻
我地參觀左第四代纜車😀
山頂廣場仲有個 #兒童遊樂場👶👦
可以玩下滑梯😊
謙謙見到纜車吾係紅色有個疑問😅❓
原來係換左告別裝❗
纜車中途有站可以落車影相📷
再見喇第五代纜車❗
#山頂 #hkblogger #ftm #hkbaby #hkmama #親子好去處 #香港夜景 #育兒生活
「山頂纜車中途站」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芊嶠與細佬·雞蛋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第6代山頂纜車梅道站的停站指示掣箱、上行纜車中途停靠 的評價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第6代山頂纜車中途停靠-白加道站-後駛離繼續(上山)前往山頂 的評價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GAKEI'com - 在第四、五、六代山頂纜車車廂內分別的中途站 ... 的評價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山頂纜車歷史】香港最古老交通工具- 港識多史 的評價
- 關於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山頂纜車站的美食出口停車場,FACEBOOK和鐵道輕旅行 的評價
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芊嶠與細佬·雞蛋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講到香港睇日落🌄,必定要數「西高山」,相信好多朋友都聽過,或者去過!我哋係1月嗰陣去,仲記得嗰日好凍,我哋係下午3點半到喺山頂廣場出發,經夏力道入去,之後見時間仲早,就喺西高山山腳位到食咗啲嘢醫下肚先,山腳上去觀景台大約半小時,不過帶住小朋友就預可能40分鐘,因為中間真係攰到要休息!
大約5點就上到西高山觀景台啦!其實唔算難行,因為真係純樓梯級,劻霖差唔多4歲行都ok!我哋上到去都不忘打下卡,大約5點半就開始見到個鹹蛋黃啦😍真係勁靚!大家都癲狂打卡影相📸️,我哋都好唔容易搵到個靚位影咗幾張相!因為日落開始入黑,天氣都開始凍!芊嶠同劻霖怕凍程度係,落山要戴手襪🧤+頸巾🧣😂不過唔好講笑,都真係幾凍🥶
因為山路係冇照明,我哋就算有帶電筒都擔心小朋友危險⚠️,所以我哋就決定早啲落山,我哋一路落山,都仍然有好多人上緊山,所以上落樓梯嗰到要好小心!好快我哋就返到落去,不過行返出山頂廣場都仲有一段路!我哋就決定再醫下肚,嶠爸仲好貼心,預先整咗細飯團🍙,一人一個頂下肚😘
出返山頂廣場其實可以行返原路走,不過我哋就想行另一條路出!行行下已經開始黑,呢個時候就係電筒出動嘅時候,班細路就最開心🥳雖然條路都有街燈,不過有啲位仍然好黑!呢條路一啲都唔短,都行咗45分鐘 (計埋我哋行下停下影相😂),不過就睇到好靚嘅夜景🌃,香港嘅夜景真係好美❤️
🚌點去西高山🚌
可乘搭山頂纜車、巴士15、15B號,或小巴1號前往山頂,在山頂總站下車。
💡西高山落嚟嘅山路冇照明,大家要帶備電筒呀‼️
❌中途係無補給站❌
難度:1.5 ⭐️
長度:約4公里
時間:約1.5-2小時 (因應個人速度唔同都會唔同)
#行山記錄 #西高山 #西高山觀景台 #西高山日落 #親子行山記 #親子行山好去處 #初級行山路線 #芊嶠與劻霖行山日記
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反對為「拚觀光」興建抹茶山纜車、破壞自然山林!
別再把「攻頂」當作爬山唯一的目標,享受過程、平安回家才是山林教育的意義。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聽過「抹茶山」的盛名吧?
宜蘭縣礁溪鄉五峰旗瀑布風景區上方的「聖母山莊登山步道」,近年因得名「抹茶山」而爆紅,許多人為了一睹小林賢伍攝影作品中,層層堆疊、相連的山峰,翠綠的如同抹茶冰淇淋般的美景,紛紛前往爬山。
不過,因為步道單程達5.6公里,爬抹茶山真的需要視個人狀況調節體力及準備充分水源,許多人未做足準備,因體力不支無法下山。經縣消防局統計,前年抹茶山救護案件有14件,去年已攀升至36件。
也因此,我昨天看到有宜蘭縣議員,建議縣府應該評估興建纜車或拓寬山路的可能性,讓美景更加大眾化;宜蘭縣府表示,近期會蒐集相關資料,於3月評估可行性。
老實說,我感到相當遺憾,興建纜車這種做法,不僅可能造成環境的破壞,更喪失了一次推動山林教育的機會!
救援案件的增長,正顯示了開放山林以來,尤其這一年來隨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導致國旅興盛,有許多台灣民眾不知道要怎麼做準備、也沒做好準備、不知道危險性,就興致勃勃的爬山。
我辦公室同仁跟我分享了山林教育失敗的典型案例。今年六月時,他興致勃勃地去爬抹茶山時,對於「單程5.6公里」毫無概念,竟然只攜帶了一瓶礦泉水就上山。六月正熱,水到半途就沒了,差點將自己陷入體力透支的危機。
他嚇到之後,回去後惡補了諸多爬山需要具備的基本知識,下次登山時,做好增添必要裝備、帶好充足水源、下載離線地圖等準備。
台灣山多環海,但我們大多數的人不碰山、害怕海,當我們開放山林、面向海洋的政策之後,更應該重視的山海教育。
以抹茶山來說,我曾兩次前往,2017年跟著當時三年級的蝌蚪上山過夜,背著過夜物品的他們,想要都能抵達山頂,所以走到最後一段,體力好孩子,分擔體力差的孩子的荷重,又或者想出輪流休息,輪流負重的作法/玩法,全數抵達。
又或者2018年的時候,全家一起去爬山,對我們來說,在於全家並與朋友一起活動的氛圍,在於享受行走山林間的風景,加上孩子年紀小,沒有設定要登頂,沒想到當時五歲的鯨魚和一些朋友狀況很好,竟成功登頂。但中途也拆成兩組,孩子們自行評估自己的狀況選擇折返還是前行。
體力不足的這組,包括小海豹,選擇先下山等待,我陪著小海豹在山下等著,他沒有失落,而是坦然接受在登山這件事情上他的確沒有雙胞胎哥哥小鯨魚這麼擅長,他知道自己的強項是什麼,也欣賞和佩服著哥哥的優點。而登上頂的這組,因為當天氣候不佳,不但沒看到抹茶山的壯闊,甚至霧大到山都看不到,但孩子們還是愉悅與滿足!
這兩次抹茶山的經驗,展現的正是我們想帶給孩子的:透過溝通合作,達成團體目標。理解自己、欣賞他人。面對想望,全力以赴,對於結果欣然接受。
人生的風景,人人不同,不可能每個人都享受到完全相同的景色。重要的事我們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認識自己,享受人生,而不是期待達到表象的齊頭式的平等。因此我反對以纜車的方式,未來是不是也要有直昇機直接停在玉山?嘉明湖?讓更多的人欣賞到美麗的風景?
我很喜歡一段話,呂忠翰(阿果)的《我在這裡,山在那裡》書中寫到:『最重要的不是站在山頂的那個時刻,而是平安回家,啟蒙下一代台灣人的冒險精神,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自己的探險,活出更廣闊的人生時刻』
四面環海,高山林立,這是台灣得天獨厚的環境寶庫,身為這座島嶼的人民,我們勢必會有著想要親近山林海洋的渴望。希望能更加推動山林教育、海洋教育,讓人們認識、謹慎地面對山海,才能真正讓人民免於危險。
新聞連結:https://reurl.cc/YWWAY4
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第6代山頂纜車中途停靠-白加道站-後駛離繼續(上山)前往山頂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第六代上山 纜車 ,車上按掣白加道落車落車後繼續往 山頂 前進Hong Kong Peak Tram alight at Barker Road stop, depart and continue to the Peak ... ... <看更多>
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GAKEI'com - 在第四、五、六代山頂纜車車廂內分別的中途站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第四、五、六代山頂纜車車廂內分別的中途站落車按鈕,當中可看到不同時代站名略有不同。大家有試過在山頂纜車中途站上落車嗎? ... <看更多>
山頂纜車中途站 在 第6代山頂纜車梅道站的停站指示掣箱、上行纜車中途停靠 的推薦與評價
第六代 山頂纜車 梅道站的停車指示掣箱, Stop Request panel at May Road stop of the Peak Tram如需在 中途站 乘搭 山頂纜車 ,乘客需要:在停車指示掣箱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