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剛成交】第2013成交 (傳) 感覺6分。成交700萬。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地下33號舖,建築面積約218呎,原叫價850萬,成交700萬,回報3.43%,現租客龍門豆腐花,租金HK$20,000。原業主於2009年10月用208萬買入。 成交比較: - 成交778萬。 屯門龍門居 商場G2...
「居者有其屋計劃」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將軍澳主場-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6」攪珠結果 的評價
- 關於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EP60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2020|居屋攪珠結果|必中韱號碼 的評價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金冒險號
為何恒大累香港
恆大危機,近兩萬億債務,若中國不出手救,社會容易動亂,則無以像「抗疫效率」一樣,顯示中央集權與資本市場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2008年因雷曼兄弟債案爆發的金融海嘯,令美國陷入衰退。美國政府也發鈔填補,量化寬鬆,造成全球經濟泡沫泛濫。「恆大案」基本上是十三年前美國雷曼事件的翻版,若造成中國金融崩潰和經濟蕭條,無法向世界垂範「北京模式」的優越。行政干預、發鈔填救,是唯一的社會主義抉擇。
當然,其後人民幣如何氾濫,其債券近水樓台,會不會指令特區政府用儲備來購買,支持祖國;甚至金管局前局長也建議港幣與人民幣掛鉤,幾時實現,則是另一個問題。
「恆大案」與美國的雷曼案相同之處,在於銀行不斷濫借,缺乏可靠的抵押,形成三角債和連環債。大陸則因「農村城鎮化」成為國策,加上廉價工廠,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融入城市生活,農民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變成城市市民,與土地完全脫鈎。
四十年來中國農村人口主要的流動方向,為中國工業與外資生產線注入充足的勞動力,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農村城市化的歷史。
但推動農村人口城市化的主要推手是以房地產。隨著城市常住居民普遍已有住房,城市房地產市場漸趨飽和,亟需農村人口入城參與,以便讓擊鼓傳花的遊戲繼續下去。
但城市化也不能無止境的膨脹。過度城市化有弊端:交通擁塞、耕地減少、房價暴漲。房地產成為經濟主要商品,賣地收入漸成地方財政主要收入,與大陸各地官員追求GDP增長博取昇官的慾望相結合。
中國2018年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四分之一,房地產相關投資佔近一半,全國房地產市值約321萬億元,是當年GDP的3.6倍。「恆大」和「阿里」統治了中國民生的半壁江山。市場分析家看好,韭民爭相追捧,很快變成「大到不能倒」的怪物。
金融自由化、金融監管缺位、銀行放貸失控等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政府經常基於發展經濟目的刺激房地產。1985年後日本政府主動降息以刺激內需,1992年海南設立特區後鼓勵開發,2001年小布什政府實施「居者有其屋」計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缺乏監管多貨幣流入房地產。因房地產的高槓桿,銀行放貸失控火上澆油,樓價上漲,抵押物升值,又進一步助推銀行加大放貸,甚至主動說服客戶抵押貸、零首付、放槓桿,在歷次房地產泡沫中銀行業一齊深陷。
一旦螞蟻金服和恆大等民企起家的財團「怪獸化」,國家機器無法控制,尤其涉及幕後不同的權力派系加持參與,經濟問題必然政治化。有如大陸「平均分配財富」的呼聲,香港有政治擦鞋仔迅速和應,大陸的房地產泡沫霸權,也勢必令香港的「地產霸權」進入「鬥爭視野」。
香港在肅清所有反對勢力、進入「後泛民時代」或「後一國兩制」的「鬥爭時代」之後,樹欲靜而風不止,沒有了一層阻隔,各自稱愛國愛港、又以告密和鬥爭擅長的政治板塊,必爭相搶奪利益空間而上位,加入此一大循環。香港的商界財團難免成為鬥爭目標。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剛成交】第2013成交 (傳) 感覺6分。成交700萬。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地下33號舖,建築面積約218呎,原叫價850萬,成交700萬,回報3.43%,現租客龍門豆腐花,租金HK$20,000。原業主於2009年10月用208萬買入。
成交比較:
- 成交778萬。 屯門龍門居 商場G20號舖,食之樂小食甜品店,成交778萬,建築面積292呎,闊約10呎,深20呎,樓齡22年 ,簽約日期2020年9月4日。原業主於2011年4月以330萬買入。
- 成交比較, 附近的G37號舖,5C飲品店,2019年10月8日以860萬成交。
龍門居(英語:Lung Mun Oasis)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散石灣填海地,由新昌集團及華潤集團的聯營公司「Rife Yard Limited」發展,屬於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一部份。該屋苑為第19期甲之居者有其屋計劃中出售。屋苑於1998年落成,屋苑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一共由16座樓宇組成,提供3,800個單位以及400個車位。
。。。。。。。。。。。。。
《保密放售舖 Quote 價》有舖放售,記住搵我 quote 下價。全程保密 ? 專業,成交期可以是全港最快,快至1至2個月現金到手。
自2016年商舖基金成立以來,我們已買賣71間商舖(全地舖),同期全港最多。 2020年底前,我們最少要買入多一億商舖,每間五千萬以下,最好是一至三千萬。
有舖放售,可直接聯絡我(李根興) whatsapp 9036 1143 或 Marc 6092 6444 / Joe 9250 6708 / Vivian 9311 9274 或致電 2830 1111, 當然也非常歡迎經紀介紹。www.bwfund.com (證監會持牌法團 BBL 650)
#商鋪,#買鋪,#商鋪成交,#鋪,#shop,#retail_shop_investment, #shop_investment, #retail_property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1975成交 (堅-註冊) 感覺5分,成交778萬。 屯門龍門居 商場G20號舖,食之樂小食甜品店,成交778萬,建築面積292呎,闊約10呎,深20呎,樓齡22年 ,簽約日期2020年9月4日
原業主於2011年4月以330萬買入。
成交比較, 附近的G37號舖,5C飲品店,2019年10月8日以860萬成交。
龍門居(英語:Lung Mun Oasis)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散石灣填海地,由新昌集團及華潤集團的聯營公司「Rife Yard Limited」發展,屬於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一部份。該屋苑為第19期甲之居者有其屋計劃中出售。屋苑於1998年落成,屋苑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一共由16座樓宇組成,提供3,800個單位以及400個車位。
。。。。。。。。。。。。。
有舖放售,記住搵我 quote 價,whatsapp 9036 1143 李根興或至電 2830 1111。保密進行,成交特快。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曝光: 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地下96號舖,建築面積512呎,成交680萬, 感覺7.5分。持貨5年升45%《屋邨樓下才升》
錄影日期: 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7:55pm
第1613成交(堅 - 註冊): 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地下96號舖,建築面積512呎,叫價900萬,成交680萬, 澤田文具玩具公司,租金25000,租期2019年2月20日至2021年2月19日,回報4.41%。闊約10呎,深30呎,舖內有來去水,洗手間。
此舖成交紀錄:
- 2012年7月以470萬買入
- 2009年9月以300萬成交
- 2005年1月以263萬成交
- 1998年以170萬第一手買入
龍門居成交比較:
- 2019年10月,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地下37號舖,建築面積約300呎,闊約12呎,深20呎,成交860萬,租金22000,租客5C珍珠奶茶,回報約3.1%。業權份數16/111026。
- 2018年10月,3號舖,(現)日發食品,成交328萬,
- 2018年7月,106號舖,(現)石頭街髮廊,成交440萬
- 2018年5月,M23舖,(現)鳳翔華通雞鴨檔,成交200萬
- 2018年3月,121舖,(現)茶丼家,成交402.3萬
- 2018年1月,M76舖,(現)釣魚樂,成交169萬
- 2017年12月,77舖,(現)168髮廊,成交398萬
龍門居資料:
龍門居(英語:Lung Mun Oasis)是香港的一個居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散石灣填海地,由新昌集團及華潤集團的聯營公司「Rife Yard Limited」發展,屬於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一部份。該屋苑為第19期甲之居者有其屋計劃中出售。屋苑於1998年落成,屋苑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一共由16座樓宇組成,提供3,800個單位以及400個車位。單位之建築面積為46至69平方米,單位之實用面積為40至55平方米,首次推出售價為港幣608,700元至1,208,400元。
該屋苑設有龍門居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屯門區其中一個重要的巴士總站,附近亦設有輕鐵龍門站。龍門站最初名為紅樓站,1989年2月九廣輕鐵紅樓站更名為散石灣站。2003年8月配合九廣西鐵(現西鐵綫)即將通車,多個輕鐵車站改名,散石灣站更名為龍門站。
已補地價,樓上住宅單位約實用呎價9000至10000。 每單位約四/五百萬成交。
Note: 如果對影片任何內容有意見,請通知我。我會盡量配合修改。我無心得罪任何人,請多多見諒。
商舖業主/經紀放舖熱線 (直接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 1143
康業信貸快遞,業主按舖/按樓熱線2110 2110 (My family business,聯絡 Bonita Tsui,話李根興介紹)
盛滙投資商舖基金/買舖/租舖/放舖熱線: 2830 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購買李根興兩本舖書
(1) 「買舖 要買得 PRO」書 ($198)
(2) 「買起金磚頭 - 商舖投資煉金術」($128),可透過以下渠道:
(1) PayMe at 9745 3555
或
(2) 永隆銀行戶口
020-644-0000-3123
(Bridgewa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付款後,請留你的地址給我們,我們會馬上郵寄給你。或你可到我們盛滙辦公室領取。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一期1502至3室。電話 2830 1111。我會親筆簽名給你。多謝!
#屯門舖,#龍門居舖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EP60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2020|居屋攪珠結果|必中韱號碼 的推薦與評價

【新手學】頻道- EP60 出售 居者有其屋計劃 2020|居屋攪珠結果|必中韱號碼|居屋2020|鑽石山啟翔苑|馬鞍山錦駿苑|火炭彩禾苑|粉嶺山麗苑. ... <看更多>
居者有其屋計劃 在 將軍澳主場-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6」攪珠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2016」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進行聯合申請,並於今日(五月十日)進行攪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