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疫情爆發前,跟朋友進行一對一的瑜珈教學,其實他平常有在家附近一週上兩堂瑜珈課,但練習到一半時他就忍不住說,怎麼比想像中的還要累啊,他以為會很輕鬆!
並不是因為我給了高難度的練習動作,而是基於只需要專注在他一人身上,所以每個動作我都有很充裕的時間,在細節上讓他盡量做到位。
他告訴我,平常上團體瑜珈課時,他有時候還會做到有點進入彌留的狀態,開始東看西看別人怎麼做,但當天他真的只能專注在當下。
因為當每個動作都要好好做時,根本無法分心,全身每一部位都要各司其職才能穩定身體,因此他才覺得特別累。
其實他在形容的狀態,我蠻能體會的。
即便接觸瑜珈超過十年,因為上的都是團體課,過去我也常常在某些動作中覺得很優哉,還有閒工夫去觀察其他人做得如何,或是想想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但當師資培訓完成後回頭看,才明白並非那些體位法對我而言不太需要出力,而是身體很聰明會自然去找到當下舒適的方式,但卻不知道可能是以關節或筋膜做了代償,僅僅是動作的外型看起來是與老師一樣的,但在細節上,肌肉使用的部位其實大不相同。
因此,我開始慢慢發現,以前很多時候,稱不上是瑜珈的練習,比較像是去證明自己做得到。
就像我那天對朋友說的:「真正在練習瑜珈的時候,無法不專注,要留意身體每一處的感受和用力的方式,建立與身體的連結。」
唯有當我們開始真誠地與身體互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使用身體的方式。
其實,我們的心也是如此聰明的,知道當面對哪些情緒或感受時,會需要耗費自己許多力氣,因此常常就避開要害,繞道而行,只用讓自己舒適的方式運轉著日常。
殊不知,那些假裝不知道的,並不會就此消失,隱隱埋藏在心底,讓我們不知不覺的用了其他方式付出代價。
若是在每個當下願意盡全力面對,發掘自己的可能,不論是身體與心靈都是種鍛鍊,便能逐漸找到支撐自己的那股力量。
在一張瑜珈墊上,鍛鍊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心智。
身體也算是心靈的代言人,許多身體的慣性和狀態,恰好反映心靈內在,而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願意坦然面對,而後溫柔的接納自己。
我想這就是剛開始接觸瑜珈的那幾年,在我腦袋尚未搞懂之前,身體就先搞懂,大休息時讓眼淚出來提醒我的吧!
我記得師資培訓當時,有一天請來一位心理諮商師,同時也是師資培訓的學姐,與我們分享從心理學層面是如何解釋與瑜珈經相符合的部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分享踏上瑜珈師資的關鍵原因,是有一次上了堂瑜珈課,下課之後,她覺得彷彿像是經歷一場心理諮商般的舒服,才發現原來瑜珈是有這樣的療癒效果。
聽到的那一個當下,我就期許自己,也會成為讓練習者都能感受到身心舒展的瑜珈分享者。
#居家防疫不能去教課
#打算下週開直播線上教學
#有興趣的人可以加入社團
#社團🔍媽媽搞什麼鬼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