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台灣醫院距離 AI 會更近一步嗎?兩位前線醫師:流程線上化是第一步!
Posted on2020/10/28
採訪統整/鍾佳瑀;文字攝影/盧亞蘭
在 2020 幾乎被疫情籠罩之下,數位醫療的概念無疑是整個國際的趨勢,對此,我國 經濟部近日也首度將「數位醫療」的項目, 加入 了租稅範圍,修訂「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但除了公部門的推動、科技業的發展、及學者的研究外,要 真正暸解「數位醫療」,或許還少一塊最關鍵的觀點——究竟醫生們自己是怎麼看待與科技碰撞的火花?身處其中的 醫療體系人員們,對於「數位轉型」的實際心境又是什麼 ?
這次專訪到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明源、以及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除了要提供前線視野、也要帶讀者深度理解距離數位醫療的「最後一哩路」有什麼門檻?未來台灣要是有 AI 醫院,會長什麼樣子?
除了解開「法規限制」,政府還需思考「誘因」配合
要談醫院的數位轉型前,或許該先了解醫療體制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仰賴健保制度之稱的醫院體制,要燒光柴火了。黃明源醫師表示,身為健保的供給端,深知 台灣保險制度長久下去會失衡 ,因為目前只有單一給付單位,產業利潤不夠高,卻要求越來越多,沒辦法繼續發展。
曾赴英國深造的黃醫師也以當地體系——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解釋,雖然英國也有「照顧全國醫病」的這種單位,但不同的是 英國政府連醫院都全部一起經營,所以很清楚成本、利潤、等營運端問題 。
照理來說,控制病人少進醫院、少浪費資源、減少開支、醫療服務品質才會上升,但台灣的情況是,假設病人不來,醫院就沒得賺,得多看一個病人才能多賺一塊錢,所以當前要提升品質的話,就要找第三方進來。但首先,是政府要鼓勵 。
上一篇專訪提到,陽明大學前教授張正說:「法規要怎麼修改,業者可以提出來討論」,而黃醫師聽到後,表示這後面還要再加上一句:「而且 醫生們想問的是『給付』要怎麼跟進配合?」簡單來說,政府一隻手是「法規」、另一手則是「給付」;一邊應該解開限制、另一邊則尚需要誘因配合。
黃明源分析,以本次企劃專題的 第二篇 、及 第三篇 的遠距醫療平台來看,長期使用的話,的確可以節省病人時間、及成本效益,但在 健保不會給付之下,最終醫院的品質就一樣無法提升 。再以 第四篇 提及的科技醫廠來說,其實台灣有許多此類型的新創醫材廠商,但產品卻鮮少用在台灣醫院,原因是,儘管政府可能有鼓勵「創新」和「數位化」,但還沒有配套措施來激勵大家去用,等於科技業者被鼓勵嘗試,但產品卻賣不出去,或是只能賣給國外廠商,然而 最大客戶——健保單位,卻沒有要買單 。這如同政府一邊喊著「鼓勵創新」,但另一邊又呈現「有新技術我也不買單」的窘境。
遠程科技,只是推動醫療數位化的「第一個門檻」
黃明源表示,在數位醫療領域裡,其實 最重要的是「流程線上化」 ,並以他為癌症中心做的優化來解釋。首先要了解,癌症病患在醫院的時間通常只有一個晚上,且在施打完化療藥物後,便會返家,所以絕大部分的痛苦都在家裡發生,幾週、幾月才見一面的主治醫師,在診間其實幫不上太多忙,因為除了調配針藥外,舉凡飲食營養、居家照護、心理支持、針灸按摩…… 等各種輔助支持,都不在診間發生,平常病患有問題,通常都個別用 LINE 聯繫個管師 。
黃明源解釋,若醫病之間的溝通管道是院端的 Facebook Messenger,病人在家有問題就可以先問機器人,機器人也會將該病患的紀錄統整,當發現狀況緊急,則會通知個管師介入。而這些 虛擬帳號要怎麼設計、怎麼應答,就是一種「流程改造」,所以這不單單是打造一個軟體,而是一種服務模式、給病人的工具、及醫療端監看的數值紀錄整合。
儘管黃明源的診療間已經開著一台桌機,但訪問的同時,他又打開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筆電,裡面出現一套簡易、但一目瞭然的系統,上面記錄著癌症病患哪天、哪個時間、出現程度多嚴重、多頻繁的疼痛。但黃明源笑說:「這個系統太陽春啦,被科技廠商看到會笑掉大牙」,他表示,其實最需要的是「流程整合」,而非引進高端技術。
黃明源強調,遠距只是一個初階的「門檻」,因為當前大家在講 AI、5G 等數位革新,但回過頭來需要「看病」時,又得回去掛號排隊,等於一切又回到原點。 假設醫生不能在線上有互動,那軟體、服務、器材怎麼做先進創新都沒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則表示,AI 的導入就是醫院的數位轉型,但 醫院流程的確要先轉型,才會符合 AI 的效益 。
李金美以近 11、12 年來,醫院在推動「無紙化」為例。她表示,其實醫師們最在意的不是手抄資料的繁複,而是事後查資料方不方便,假設讓資料科技化後,流程沒有優化,反而會給醫療團隊增添麻煩。
十年後的台灣醫院長什麼樣子?
以李金美所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來說,近年引入許多 AI 工具,例如與 HTC 的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合作的機器人「蘭醫師」、及與華碩智慧雲端軟體研發中心(AICS)合作的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這些 AI 工具能幫醫師做 臨床影像的風險判斷 、以自然語言搜索把 病例文本做分類 。李金美表示,雖然 AI 是醫院高層的策略,但醫生們也都很有興趣,好奇 AI 具體能幫醫療團隊做到哪一步。但 AI 要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因為一個新的的模式要結合在醫療場域,需要來回驗證,並不是想像中,一只戴上就會自己運行的 Apple Watch,且一個醫院適用的,另一家也不一定能用。
黃明源則表示,首先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醫療團隊線上化 ——把多方單位的溝通做線上流程設計,因為不是丟出新軟體,病患和院方就能馬上使用。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很少醫院有在經營這塊領域,因為研究開發很花時間,也不會賺錢,而有在執行的大醫院也多是仰賴政府的「計畫」來試辦,等於研發也不永續。
黃明源補充說到,要把病人照護線上化、效率化,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或專利,但比較好的情況是,任何醫療體系研發出來的東西,可以跟外面世界的新創公司聊過,因為 外部會比院內更懂「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做到規模化的問題 。這當然也會比反過頭來,由新創進入醫院,探討院方內部系統來得有效。簡言之,就很像學校做研究後,把想法執照出去的概念會比較順利。
但要負責「找商模」的醫療軟體新創,其實也面臨到一個難題。 假設以「訂閱制」的購買模式來使用新系統,在醫院有提升營收的前提下,通常一個月、一個科別願意撥一萬元,但試想,一個販售「醫療科技產品」的公司,不太可能一年只能賣一位客戶 12 到 15 萬元,絕大部份的營運模式,還是如運用在手術相關的系統,一次就要花個幾百萬買斷。
其實 AI 要落地最辛苦的,是把想像貼近實際、貼近臨床可以用。從前期用醫師人力去「貼標」、訓練機器,到後期結合進醫院資訊系統系統、等待法規通過,時間會拖很長。 至於問及醫師們對台灣 10 年後「智慧醫院」的想像是什麼?李金美則答,希望 AI 能讓醫生更專注在病人,彙整蒐集等的工作就給科技處理,讓醫院品質上升。
附圖:醫療團隊使用數位化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24 Hour Health Store,CC Licensed。
黃明源醫師使用自己與團隊研發的系統,輔助影像追蹤紀錄。圖片來源:《科技報橘》攝影。
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圖片來源:李金美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0/28/ai-for-doctors/?fbclid=IwAR3swRvdyvZfGT78kpIqG1-FmuvYy8RHxjxepRDRdaSi_hCJczrKcwcWHQI
居家營養試辦計畫 在 山城 北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山城北埔協會 社區長輩送餐計畫
在北埔,有幾位獨居或類獨居的長輩,他們因行動不便或年歲已大,無法外出採買或自己烹煮,無法外出參加社區共食。在社區及長照的協助下,他們一天中有2餐是溫飽的,但晚餐則常常得吃中午的剩菜果腹,實在令人不捨。
山城北埔協會號召大家合作,用實際行動照顧這幾位長輩,讓他們每天晚餐都有新鮮的熱食可吃。請加入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準備晚餐!
1.預計試辦期間:109年2月1日~7月31日共半年(若實施狀況順利,則未來繼續辦理)
2.此方案適用長輩人數:目前5人(感謝鄉公所協助資料彙整,若有需要可再增加人數)
3.適合參加準備餐點對象:鄉內餐飲小吃店、一般家庭、願意出資請小吃店代為準備者(請自行安排好備餐的店家)
4.餐點內容及數量:只要衛生、營養、適合長輩食用的餐點即可:粄條、滷肉飯、粥品⋯⋯(請避免含酒精、辛辣、魚刺、蝦子、難以咀嚼⋯等食物)
每月準備1次(可每月準備相同的餐點),每次準備5份,例:5碗粄條、5碗滷肉飯、5個便當⋯⋯
5.餐具:山城北埔協會將為每位長輩準備2套保溫餐具輪替使用,備餐者只需準備及乘裝食物即可。
6.協辦單位及送餐志工:北埔鄉公所、埔尾村辦公室、新竹縣社區居家關懷協會,感謝鄉公所志工隊、雪豹、巡守協會、民防等單位協助安排送餐事宜。
7.志工取餐時間:每日下午5:00
8.進行流程舉例說明:
2月2日17:00志工至A店家取餐5份⋯分送至5位長輩家中⋯順便拿回前一天用過洗淨的餐具⋯送到2月3日備餐的B店家⋯⋯每日依此類推。
9.備餐店家每月同日出餐,若遇店休或任何原因無法於當日備餐,請務必聯絡送餐志工協調變更備餐日期)
10.願意加入的朋友,請提供店名(或個人姓名)、取餐地址、聯絡電話、提供餐點的日期(如:每月10號)等資料,如不方便公開個人資訊,請私訊處理,感謝!
居家營養試辦計畫 在 李雅慧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 讓我們都有選擇「善終」的權利♥️
您曾經想過如何為自己安排人生最後一段旅程嗎❓
今年1月6號《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上路,滿20歲或未滿20歲已婚者,在意識清楚前,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把握機會和家人、醫護人員、諮商師充分討論。在面對 1️⃣生命末期、2️⃣不可逆轉昏迷、3️⃣永久植物人、4️⃣極重度失智及5️⃣政府公告的嚴重疾病下,可選擇接受或拒絕維生治療及人工營養。事先立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為自己規劃人生最後一哩路。
根據先前試辦經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平均時間為60~90分鐘,一般民眾需自費,價格以60分鐘新台幣3500元為上限。中低收、低收入戶者若到示範醫院進行ACP,將可免費!
此外,衛福部在今年6月前也會推「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計畫」,對於無法或不便出門的失能個案,可透過家庭醫師到宅協助進行照護諮商與預立醫療決定簽署🏘
然而目前ACP的費用是否太高?是否有明確的掛號程序和收費程序?醫院的安寧病床足夠嗎?新政策剛上路,雅慧將持續關注地方示範醫院的實施狀況,讓民眾有更即時、更多元的管道了解自身相關醫療權益!
🏥高雄市那些醫院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高雄榮民總醫院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全台預立醫療照護機構查詢:https://www.mohw.gov.tw/dl-50736-73125033-c533-4b51-99d1-d3…
✨抉擇那一刻,我要替自己作主-「病人自主權利法」懶人包✨
「不要讓爺爺奶奶知道病情,他們會承受不了...」
「我會好好的走,你們要平安健康活著!」
🙂上述的場景,有些人尚未面臨,有的人正在經歷,也有人事後學習調適中;無論如何,生離死別是我們一生必須不斷學習的課題。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經在昨天 (108/1/6) 上路,核心概念以病人為主體,確保病人有知情、選擇、決策的權利,並將善終權利擴及非末期病人。
🙂對於病主法,很多人應該都會有疑問:
❓申請的程序為何
❓哪些情況下可以預立醫療決定
❓是否有專業人士幫助我下決定
❓我有什麼樣的選擇
❓決定後可否更改
🙂趕快按下病人自主權利法懶人包,讓我們一起看看衛福伯伯從知情、做出選擇,最後善終的故事!
#病人自主權利法
居家營養試辦計畫 在 醫院營養品質暨權益促進委員會 -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的相關結果
1. 辦理長照Level 2 課程。 · 2. 執行居家營養試辦計畫。 · 3. 爭取提高CB01營養照護給付費用。 · 4. 規劃照專訓練課程之營養師師資規範。 · 5. 規劃長照領域相關課程之講師 ... ... <看更多>
居家營養試辦計畫 在 台北市某區域醫院居家醫療個案之營養狀況調查 的相關結果
方法:本研究設計採橫斷性研究,納入符合居家整合醫療試辦計畫的個案共60名,年齡20〜90歲間。由營養師以迷你營養評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量表及營養 ... ... <看更多>
居家營養試辦計畫 在 社區營養照護作業手冊(2022年版)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的相關結果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預防及延緩失能之長者功能評估服務試辦計畫」工作手冊. (二) 迷你營養評估量表-短版(MNA-SF). 長者是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潛在族群,透過營養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