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心聲
【當年輕人問我如何寫遺囑及身後安排,我心知不妙! 】
2019年的暑假,香港的青年人原本應該好好享受青春,在陽光下盡情於不同的戶外活動,在繁華街頭與另一半掃街拍拖,在咖啡小店與三五知己訴說苦樂。可惜,在政府執意不撤回反送中條例及真誠對話之下,警民衝突連月來不斷升級,甚至有鄕黑勢力傷害無辜市民。香港青年人於這個 #自由之夏,在陽光下換成了集會遊行,在繁華街頭集會或化身成抗爭者,在醫院急症訴說如何被打至重傷骨折。
.
青年們追求理想的同時,連日來多人承受不同程度的身心和生命威脅。然而大家高舉齊上齊落,更希望如水般抗爭(#BeWater),但兩個多月來,八百多人被捕,有的身體換來永久傷殘,有的承受沉重的法律責任,有的被恐嚇至身心受創。
.
這段時間,我發覺有太多個晚上,為著前綫抗爭者和區內居民擔心其生命安危。長此下去,他們與警方只會成為了政治事件中的磨心,有人因此喪失生命,這將會是無可避免的結果。回看自己過去兩個多月在面書專頁轉載或發放有關政治議題的帖文,就好像日記般由從前寫到目前,內心霎時哼起鍾一諾以藍調演繹,那個近乎凄美版本的「#心𥚃日記」:「夜之中,喜愛倚星辰,重頭重讀我的心裡日記。遲遲才去睡,原因每日都有你⋯」。每天都擔心街角上的你(青年們),每星期總有一兩晚「徹夜難眠」。
.
或許自己在大學工作的關係,心裡特別關心年輕一代。就在昨晚,有一位年輕人向我查詢如何寫遺囑及身後事安排,她表明是代前綫友人尋找資料,但我心知不妙!我平日經常在社區推廣生死教育,老中青各年齡層都有參與者,最積極學習生前身後規劃的群眾,往往是七八十歳的長者,其次是身為照顧者的中年人士或專業人士,年輕人反而愛向我查問靈異事件及鬼神之事。今次的查詢一反常態,我心裡即時想到以下幾個可能:
.
1)她本人或其朋友,家裏有位長期病患者或臨終者,希望早作準備。
2)她本人或其朋友,預計抗爭的生命威脅愈來愈大,希望早作準備。
3)她本人或其朋友,有計劃自殺或在抗爭中犠牲的念頭。
.
既然她提到「前綫」這字眼,我心裡明白第二和第三點的可能性較大,只因社會衝突所衍生的情緒困擾或絕望感,已慢慢迫使不少年輕人走上不歸路,即使類似新聞報導中提及的自殺因由和形式各有差異,但導火線不離社會與青年之間的種種矛盾。何況這位年輕人可能早有準備,因而有自殺或自我犠牲的傾向。
.
十八世紀末的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對自殺行為進行深入研究,他反駁當時一些學者提出的自殺是與個人的經濟(貧窮或生活不滿足)與心理狀況(精神或心理因素)為個人動機。在其巨著《自殺論:社會學的研究》(Le Suicide : Étude de Sociologie)一書中,他提出自殺是個人與社會連帶關係的社會事實,認為自殺現象是深層社會結構的表象,是一種社會病態的危機徵兆,所以自殺行為更多是因為人與社會連結與互動有關,並把自殺行為分為四種不同的看法:
.
自我本位型(egoistic),自我與社會逐漸失去連結,個人在孤立或不被理解下,經不起長期精神或肉體折磨而產生自殺念頭,以此脱離困苦。
.
利他型(altruistic),當個人與團體、民族、信仰或社會價值產生極強連繫感,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時,能作出犧牲自己或以死明志的決定。
.
失序型(anomic),當社會秩序或價值失衡,長期無法維持穩定,個人在安全感受威脅或悲觀情緒籠罩下,混亂的思緒容易產生自殺念頭。
.
宿命型(fatalistic),當個人長期感到被置於極度受禁錮的情境中,即使如何付出和努力下也無法自主命運時,因絕望和無助而產生自殺念頭。
.
其中,自殺行為上升,尤其顯著於新舊社會秩序交替之時,而涂爾幹所處的時代正是處於舊體制失效,但新的社會力量亦尚未能取代其功能,所以當體制失衡下,社會進入動盪或處於社會危機,使個人影響力及社會連結進一步減弱,不同形式的自殺行為會更容易發生。
.
在這晚的傾談之中,我意識到自己無法以理性判斷而改變她或她友人的決定,也許她們曾經是「和理非」一份子,現在愈來愈走上前綫抗爭,當中已夾雜著不同的情緒及情感連繫。我簡單表達了不要被仇恨讓自我失控的忠告,同時希望她們與手足一起守護彼此免被傷害或傷害自己,守護彼此的心,其餘大部分時間我就只有「#聆聽」。他們希望向我查詢的事情,我當然能夠分享(其實我真的不想講),但我此刻更希望她們能分享內心的掙扎,給我成為一位能分擔苦澀的聆聽者,因為我明白,她們已經受過太多不同前輩或長輩的冷嘲熱諷,甚至乎督責指罵了!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亂世中,迫使芳華正茂的年輕女子要時刻面對生死大問,廿多歲來向我查詢如何寫遺囑及身後事安排,絕非尋常之事!為何她們有近乎犠牲的絕望,她們甚至希望為家人準備好自己的生前身後規劃,在最後的時候記掛著家人,令我看到使她們有「#轉念」的線索,就是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
長輩們,或許你們在手機和口耳相傳的交流之中,接收了很多令你憤怒的資訊,你們愛自己的民族,你們也支持社會安穩,但愛惜自己的子女或孫兒不是更重要嗎?維繫家庭的和諧不是你們更希望看到嗎?我明白指罵背後出於愛,有時會更不懂有效表達而顯得衝動,但你們無需說服自己去支持年輕一代的抗爭,我此刻只希望說服你在家中克制自己的說話和行為,因為你們溫柔的 #照顧 和 #問候,能讓年輕人在家中感受到被保護和有安全感。社會已經難以和解,但家庭隨時都可以,懇請家長不要趕離子女於門外,他們的心離開了,你們以為贏了口舌之爭,卻可能輸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生命!
#家長保頭家
#青年要回家
====================
筆者簡介:伍桂麟,資深遺體修復師及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任職醫學院解剖室經理,是香港遺體捐贈推廣運動之奠基者。現任香港生死學協會會長及生死教育學會前會長,亦為facebook專頁【生死教育X伍桂麟】及【陪着你嘔】版主。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的網紅義起幸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Roger Chung 鍾一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Namew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看板Boy-Girl - [求助] 如何跟男友家人相處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沉默不代表不在乎:父親的愛,從來不會說出口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和家人短暫的相聚,縱有萬般不捨、也要故作輕鬆的道別!神奇 ... 的評價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兄弟姐妹感情卻是彌足珍貴。
民國三十八年擔任醫護女兵和父親相識結褵,民國四十四年隨著父親帶著一歲女娃(大姊)跟著部隊,自浙江大陳島撤退來台,到了台灣先落腳於高雄美濃,寄住在簡陋的活動中心角落,生活非常的克難,慶幸的是再獲一女(二姊),因為一份軍餉無法養活全家,母親忍痛將大姊二姊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伯伯家,母親隻身到台北,為台灣有錢人家幫傭,數年後全家又再隨部隊遷移,落腳在澎湖縣西嶼鄉,再得三姊四姊五姊和么兒明義。
父親在澎湖服役於反共救國軍海上大隊,當時軍人眷屬生活極為困苦,為了填飽一家六個小孩的肚子,母親領著大姐四處撿拾地瓜、落花生帶回家補充糧食,為了改善生活在家圈養小豬二隻,大姊每天去軍中收集廚餘,挑回家中飼養小豬,把豬養大後賣掉變現貼補家用,後來父親又調回台灣到三重衛生大隊服務( 清潔隊 ),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住在三重正義南路垃圾回收場旁的「違章建築」,每天去垃圾場做回收分類賺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有一年垃圾場發生大火,燒掉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房子」,那年爸爸決定退伍並簽約遠洋商船出海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媽媽決定搬家到五股鄉貿商眷村租屋,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母親一人養活五個小孩吃穿讀書,省吃儉用在家中做聖誕燈手工,所幸父親軍中老友幫忙,介紹到某校長家幫傭又到泰山高中當工友,母親看不懂字但能分辨公文,還會分類印刷考卷,學校任何雜務工作她都使命必達,62歲屆齡時必須辦理退休,校長、主任、老師、職員都捨不得最和藹可親的「陳媽」退休,時至今日母親在學校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都還在老同事口中傳頌。
為了陳家,奉獻一生青春歲月,吃盡千苦萬難,韌命的無怨無悔,教養五女一子,雖未要孩子追求「求功成名就」,但母親以言行身教,引導子女們崇禮尚義、教忠教孝;有段時光母親嘴巴不說但對於分離近四十年未見的大陸親人,思念溢於言表,在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際,民國七十九年由明義陪伴父母兩老返鄉探親,從浙江寧波機場回家途中,翻山越嶺舟車勞頓,折騰近20個小時才找到兒時老家,父親見其家鄉親人,矜持依舊但仍是濕透眼眶,母親回到石浦老家見到兄弟姊姊,緊緊相擁泣不成聲,好似幾十年來所受的苦難,回到「娘家」,情緒徹底的崩潰渲洩,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命運的無奈。
來到寶島台灣,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她總是笑臉迎人,真誠親切,從一個道地外省婆變成安身立命,說著流利台語的台灣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到後山走路運動,天光微亮就到土地公廟,誠心上香、奉茶、擦桌、掃地,三十年如一日,媽媽燒香拜佛從不求榮華富貴,只跪祈子孫平安。
媽媽的好人緣是鄉里鄰居公認,也是明義每次選舉的最佳助選員,幾次選舉她瞞著大家,自己默默背著文宣走到泰山市場沿路發送,見人就說這是我兒子「陳明義」他在選舉,請你幫幫忙投他一票,偶有反對者直言不支持,她臉上流著汗、心裡淌著血,仍然彎腰鞠躬禮貌謝謝,這是娘親疼子,母儀天下!
103年明義参選議員連任失敗,一段剪輯不實的影片形塑她的兒子是惡行惡狀欺負清潔隊的政客,透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刻意傳播,明義以五票之差落選。這對媽媽的精神及健康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雖然她知道兒子是因為擋下五股「設置火葬場、殯儀館」,被反撲攻擊而落選,但她無能為力,許多左鄰右舍、爬山拜拜的老朋友,都給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媽媽卻還是因此淡出人群、沉默寡言。
104年明義依舊如常每日到服務處上班,但母子間相處卻有變化,常常相對無語, 她怕我難過,我怕她傷心,這一年,我第一次有時間為自己媽媽過母親節,親自為她別上胸花,但我知道這是媽媽一輩子最心痛的母親節。
105年5月,我遞補回議會再任議員,107年5月媽媽當選新北市模範母親,在公所的表揚會上我跪著奉茶,在市府的表揚會上朱市長頒證,全家人一同獻花,媽媽露出了好久不見的溫馨笑容,這份榮耀她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往後幾年媽媽少有出門,我每天都是早上告知「出門上班了」,晚上回到家她幾乎都已就寢入睡,這段時間媽媽眼睛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精神偶有失憶,除了牙齒不好還算健康,但我已深刻體會到「 父母在不遠遊」的意義。
110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我摯愛的母親無病無痛在家人子孫陪伴身邊下辭世,走完了辛苦坎坷的一生,看著安祥的遺容雖然不捨,但也慶幸媽媽修得善終,願媽媽一路好走,隨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媽媽,全世界最偉大的母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5-mRo5yFE/hqdefault.jpg)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Namew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andarin+Cantonese+Hokkien
不知不覺,達叔走了幾個禮拜了。。。這首【心愛的人】是當初根據電影【冠軍歌王】裡面達叔所飾演的角色為出發點所創作的。歌曲裡面所運用的三個語言也是達叔平時懂的三個語言... 我們製作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小虎姐的抒情版,一個是我自己唱的搖滾版。你們喜歡哪一個版本呢?
【心愛的人 Lover】Youtube高清版 : https://youtu.be/IM-w6MMofZ4
數位音樂下載 Online Music Download【心愛的人 Lover】:https://lnk.to/HNDkRKb0
-
跨萬重山 雲霧中飄飄蕩蕩
再見你再見愛再見了故鄉
顛簸中左顧右盼
唯一不變的是毅然的倔強
回首不堪 往事雖由濃轉淡
想見你也許是奢侈的願望
掩著傷卻流露假裝
或許你已經將過去全都遺忘
其實我不會面對 其實我不忍離開
留住這心碎 眺望未來
只因我做什麼都不對
為著阮心愛的人 為著你心愛的仔
為著你的夢 來換阮心內的孤單
(若能夠再見 我願將過去都埋葬)
決心拋開你的袱累
仍知道方向風雨不改
思念你的聲 聽你的歌
你甘會知影? 哦…
-
欲網購黃明志最新實體專輯《亞洲通才》及歷年專輯和周邊商品請到。Purchase Namewee Latest 《Asian Polymath》 , Others Music Albums & Merchandises Please log in to https://namewee4896.com/
Namewee 黃明志 Official Facebook Fa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amewee/
Namewee YouTube Channel Link:
http://www.youtube.com/user/namewee
#Namewee #黃明志 #心愛的人 #吳孟達 #達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6D69abPprU/hqdefault.jpg)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aygoodbyeto】 和香港說再見
香港再次掀起一陣移民潮,去或留,離與別,成了一幀幀最日常的風景。
Andy和Renee育有一對七歲的孖女,於今年一月初移民新西蘭。他們一家四口,連同外父外母,將數十年在香港共渡的光陰,安放在一百個紙箱裏。今朝離鄉別井,為了女兒的教育前程,也為了舒一口空氣。
《明周文化》紀錄了他們離去前的一個月。去昔日野餐的草地玩耍;與朋友露營;拜祭過身的父親;在機場與家人相擁道別。香港是一座城市的名字,也是壓在很多人心坎的家鄉。離開與否,離愁萬千,此時此刻,我們與香港別過。
#移民 #新西蘭 #紐西蘭 #移民新西蘭 #再見 #告別 #送機 #親友 #不捨得 #香港 #香港人 #明周專題 #我就是我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hTu4ADrHk/hqdefault.jpg)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19年的暑假,香港的青年人原本應該好好享受青春,在陽光下盡情於不同的戶外活動,在繁華街頭與另一半掃街拍拖,在咖啡小店與三五知己訴說苦樂。可惜,在政府執意不撤回反 ... ... <看更多>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沉默不代表不在乎:父親的愛,從來不會說出口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父愛彷彿下方日本廣告中裡生澀的鋼琴曲,或許不溫柔,但一定最動聽。」 ... 但父親笨拙行為的背後理由通常只有一個,就是「這是他對家人的愛」! ... <看更多>
對家人的愛和不捨 在 看板Boy-Girl - [求助] 如何跟男友家人相處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41.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75573260.A.E74.html
※ 編輯: karenhung (120.115.147.7 臺灣), 02/06/2023 13:20: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