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Google尋找我的裝置- 看板MobileCom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三星智慧型手機遺失或失竊,自主尋找的方法心得分享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你的三星手機也收到「尋找我的手機」的通知了嗎?別擔心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尋找我的裝置samsung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尋找我的裝置samsung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三星手機遺失模式的推薦評價價格維修,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三星手機遺失模式的推薦評價價格維修,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如何關閉三星「尋找我的手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如何關閉三星「尋找我的手機」? -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新聞] Samsung 的「尋找我的手機」服務現在手機離線也能 ...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尋找我的手機三星ptt】資訊整理& find my mobile找回手機 ...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急# 要瘋了!手機不見,怎麼找回?! - 3C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Re: [新聞] Samsung 的「尋找我的手機」服務現在手機離線也能 ...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台灣三星A系列samsung討論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三星手機遺失求助| MobileComm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如何關閉三星「尋找我的手機」? -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如何關閉三星「尋找我的手機」?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BC中文網】芯片之戰:堪比「太空技術大戰」的科技競爭關鍵點是什麼?
芯片(晶片)是當下這個時代許多重要科技產品的核心。沒有芯片,世界各地的汽車廠就將停產。 現在,製造芯片的技術被美國視為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的關鍵武器。
在芯片技術的競逐上,哪方能贏得這場人工智能競賽,決定在誰能製造出最先進的芯片。
當前芯片短缺的原因
從美國的福特和通用汽車,英國的本田車廠再到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Nio),這些大廠都因為汽車芯片短缺,不得不削減汽車產量。
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這種後果?
也許新冠大流行是罪魁禍首,它讓我們之前關於於芯片生產的所有預測顯得過時了。
首先,對小裝置小設備的需求出現暴增。以前需要好幾年才會進化的數字化轉變,現在幾個星期內就發生了。
全球半導體協會(World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執行長謝爾頓(Jodi Shelton)告訴BBC:「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如何運用5G,網路和雲端在家工作。現在突然變成了現實。」
因為新冠疫情,汽車銷量下滑,汽車業高層取消了汽車芯片訂單。但是,隨後意外的銷售反彈讓車廠以及芯片商措手不及。
謝爾頓稱,那些以及時化供應鏈方式製造汽車的廠商,與半導體芯片廠商因此就有了矛盾。因為芯片生產,不是像打開或關閉水龍頭那樣簡單。
「他們(車廠)將不得不了解,那樣並非芯片的生產模式。芯片不是能馬上就有的現成產品。」
誰在製造最好的芯片?
芯片短缺也使得一件事變得很清楚:世上不再只有一種芯片產品。
因為,隨著需求改變,半導體行業也有了變化。
過去數十年來,英特爾憑借銷售口號『Intel Inside』成為許多人心中唯一的芯片製造商。
但是,情況不再如此。
研究公司「自由移動電台」(Free Mobile Radio)的分析師理查·溫沙(Richard Windsor)說,芯片世界已經改變了。
他概述了兩種趨勢:使用芯片進行數據存儲,以及圖形芯片(GPU)的重要性日益升高,這不僅讓線上游戲栩栩如生,而且在人工智能應用中也至關重要。
溫沙指出了這個行業中的新超級巨擘,尤其是台灣公司台積電(TSMC)。
他解釋說:「在目前的時間點,台積電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高端矽芯片製造商。」
建立芯片廠,或眾所周知的芯片代工廠(foundries)是一項非常昂貴的生意。溫沙告訴BBC,用最先進的設備,去開一家的新的芯片代工廠可能要花上250億美元。
製造芯片的機器又是哪裏來的呢?
他又提到一家叫艾司摩爾(ASML)的公司。這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芯片光刻機製造商,其產品能像印刷機一樣製造出芯片。
BBC去年就曾經報導過這家「相對默默無聞的荷蘭公司」。
儘管並非家喻戶曉,但該公司市值卻高達1840億歐元(約合2200億美元)。
而且,艾司摩爾對自己所屬的角色十分滿意,還將這段話打印在員工的衣服上——該公司的研發副總班斯左(Jos Benschop)說:「我們製造了木匠用來建造你的房屋所需的工具。」
他又解釋了台積電(TSMC),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之類的公司如何需要他們生產的設備。該公司於1984年成立時,在芯片光刻(lithography)市場上有10家大型公司。現在,全球僅剩一個。
「隨著相關技術的掌握越來越難,所需的投資也越來越大,那麼優勝劣汰就開始了。越來越少的公司能夠跟上。」他解釋。
但是,這也意味著艾司摩爾陷入了美中貿易戰。
之前特朗普曾對荷蘭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艾司摩爾停止向中國客戶出售技術。這也似乎奏效了,相關設備被運送到中國的時間延遲了。
美中貿易戰
隨著美中兩國陷入人工智能領域的龐大爭奪戰,如何獲得或構建最新AI芯片,成為了關鍵武器。
曾經擔任美國前總統小布什( George W. Bush)顧問的瑪格倫(Pippa Malmgren)博士向BBC分析,芯片的賭注與另一場技術大戰「太空競賽」中的賭注一樣高。
「在地緣政治上,新的太空競賽在於提高電腦計算能力。也就是說,誰能搜集到最多的數據,並以最快的速度處理這些數據。這便是為何中美雙方,或者歐盟都在量子技術上大量投入。而電腦,或者說能處理數據速度極快的超級電腦,這些設備都需要芯片。」她解釋說。
台積電(TSMC)總部的所在地台灣,處於這場科技大戰中的前線。鑒於台灣一直有徹底獨立的想法,因此你可能會認為台灣會做任何美國想做的事情。
但是瑪格倫博士警告說,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中國有巨額投資在台灣。」
「我認為,若你要問台灣經濟能否與中國脫鉤,那麼我的答案是這將是十分困難的。」
摩爾定律還有效嗎?
自1960年代以來,芯片行業一直受摩爾定律的支配。該定律預測,因為技術發展,芯片上能置入的晶體管(transistors)數量,每兩年將翻一倍。
但是,鑒於晶體管現在越做越小,我們可以期望這種模式繼續下去嗎?
我問了威爾遜(Sophie Wilson),1980年代,她在當今世上最受歡迎的芯片Arm設計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她說摩爾定律中仍可能延續下去,因為半導體行業一直在尋找新方法,將更多的東西塞入更小的空間。
她解釋:「我們已多次抵達路的盡頭。但每次到了盡頭,都會有另外的路出現。」
未來的出路可能是在3D。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你將看會到來自3D技術的產品。借著讓越來越多的矽堆疊在一起,我們能夠加大既有的密度空間。矽層十分之薄,所以能將它們疊在一起。」威爾遜說。
此外,別指望中國會退出這場競賽。
由於無法獲得當前最新的芯片設備,中國將繼續投入巨資,研究新方法期望在下一個芯片時代超越美國。
#科技 #國際 #政治 #貿易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
【現實版戰鬥天使 無臂少女靠機械臂圓夢】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片段)
你會介意嗎?介意我不是完整的人類,你是我見過最有人性的人
艾莉塔,一個生活在26世紀的機械合成少女。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片段)
我不是你女兒,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我知道 你是史上最先進的武器),但這只是一具軀殼,無所謂好或壞,好壞取決在你,我不會對邪惡袖手旁觀
擅長將虛幻情節轉化成逼真影像的導演詹姆斯卡麥隆,這次不只塑造出新的銀幕"英雌",更要將這一切帶入現實世界。
(英國少女/蒂莉洛基)
(我)可以握拳,豎起拇指,還可以這樣,可以這樣捏住,還可以做這些動作
13歲的英國少女蒂莉洛基,就是真實版的艾莉塔。
(詹姆斯卡麥隆/電影導演)
身為電影創作者,我總是深受科技及科技帶來的成果啟發,科技是我這部電影的核心,我們正努力完成目標,艾莉塔戰鬥天使,讓我們看到高科技與人性緊密結合,而科技如何能為人類作出巨大的改變,來認識蒂莉洛基。當她在嬰兒時期確診罹患了腦膜炎,令人難過的是她失去了雙臂,儘管身有殘疾,蒂莉從不讓這些成為她的人生障礙
(英國少女/蒂莉洛基)
爸爸可以幫我拿果汁嗎?生活對蒂莉而言是殘酷的
(蒂莉洛基姐姐/蒂雅)
當我們玩Wii的時候,只能把遙控器用膠帶纏在她的手臂上,(膠帶要黏很多才夠緊)(會太緊嗎),所以當她有點隨電玩在跳舞時,遙控器才不會位移。(啊 痛痛)
這是過去的蒂莉,失去雙臂的生活縱有殘缺,卻沒能折損她積極正向的人生觀,過去她的父母也曾為她尋找合適的義肢,但不是配戴起來不舒服,就是價格太貴高昂。
(開放仿生公司創始人/佩恩)
對多數殘疾兒童來說,仿生手臂都是遙不可及的,因為仿生手臂尺寸都太大,或是價格太高,他們的父母買不起,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也無法承受,給每個殘疾人配備一個仿生手臂
詹姆斯卡麥隆此次與開放仿生公司合作,為蒂莉製作了一對科技與未來感十足的機械手臂,不久的將來,跟蒂莉類似際遇的孩子都能受惠,多虧了3D列印技術
和碳纖維這樣的現代材料,讓殘疾人擁有一雙負擔得起,適合自己的義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開放仿生公司推出的英雄手臂,義肢內置感應裝置,能夠感應使用者上臂的肌肉運動,隨之放鬆或是收緊尼龍製的仿生筋腱,使得義肢末端的手指做出相應動作,外觀設計也不同於傳統的仿真義肢,可以是鋼鐵人 可以是冰雪奇緣裡的艾莎,這讓很多原先因為身體殘缺而失去自信的孩子,勇敢挺起了胸膛。
(開放仿生公司創始人/佩恩)
之前有很多年輕用戶告訴我們,他們想去學校,但他們對義肢感到羞恥,他們不想帶著義肢去上學,因為可能會招致欺凌,然而帶著英雄手臂,它就像個可以被炫耀的小裝置,萊米,你可以跟姐姐擊掌嗎
他是萊米,自幼因病失去了右手
(萊米)
大家以前經常欺負我,他們也會模仿我的樣子,那很糟糕
自從有了英雄手臂之後
(萊米)
它改變了一切,你可以用它喝水,你可以用它做所有的事情,我在朋友面前做了這些事情,突然間所有人都驚退了,怕會被它打到臉上
這款義肢雖然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手臂,但已經能完成大量的手部動作,而且重量不到一公斤,卻可以承受八公斤的重量負荷,售價5000英鎊,約合台幣20萬,比市面上其他仿生義肢便宜至少四倍,重點是不需要隨兒童的發育成長經常更換。
sb
(聲音來源:開放仿生公司創始人/吉勃德)
英雄手臂設計有一個非常酷的事情是,它具有可調節性內置套筒,因此它可以適應更大幅度的(身體)增長,這意味著隨著孩子的成長,義肢可以和他們一起成長
目前開放仿生公司,已經與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合作,獲得NHS提供的近70萬英鎊獎金,用於兒童仿生義肢的臨床試驗。
(仿生科技公司創始人/佩恩)
未來的仿生義肢將會是低成本 重量輕 多指抓取 控制穩定,在未來甚至能更進一步,所謂的進步是指高度人性化
近年來一些科技公司推出的產品都讓"賽博朋克",一種受到科幻迷追捧的小說類型不再虛幻。
義大利Youbionic公司曾推出這種機械手套,戴上之後人類的一隻手會變成兩隻機械手,分工完成不同的工作
韓國三星公司2019年1月在美國的CES展會上,就亮相了這款"動力外骨骼",使用它爬樓梯更省力,走路的速度也比平時快20%,機械少女蒂莉的故事,讓我們對未來可以有更大膽的想望。
(英國少女/蒂莉洛基)
我是一名演員 一名歌手 一名舞蹈家,我不自我設限,在我面前的所有障礙都是為了讓我有所突破,我要打破每個天花板,用我的方式,我是蒂莉,我是仿生人。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三星智慧型手機遺失或失竊,自主尋找的方法心得分享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一開始容許我先廢話一番,也就是當我的手機遺失(失竊),回撥遭到惡意關機失聯,且占為己有,之後求助於警察相關單位,報案備案後,經說明且告知在 ... ... <看更多>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你的三星手機也收到「尋找我的手機」的通知了嗎?別擔心 的推薦與評價
使用 三星 手機的朋友們~ 不曉得您在昨天(2/20)下午是不是有收到一個來自「 尋找我 的手機」的莫名通知?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 尋找我 的手機」又是什麼 ... ... <看更多>
尋找我的裝置三星 在 [問題] Google尋找我的裝置- 看板MobileCom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媽因為80了
子女會用手機定位她在哪
但這兩個月來
查詢時的位置大都是什麼12分鐘前,548分鐘前
意思好像是google必需等她用手機
才會顯示她即時的位置
她那支是三星T295這支平板手機
因為只有我也是用三星
所以我這邊會用三星的尋找手機
三星的技術好像是會去喚醒手機
Sim定位若無再去找wifi什麼的
總之我弄好後
我姐再去google定位,就能得到即時的位置
(會寫剛剛,而不是幾分鐘前)
有人也遇過嗎?
是有設定要改嗎
我記得之前不會這樣子
謝謝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N92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31.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38924830.A.98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