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之前有個說法,大概是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在於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
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討論的也是散文,作者王充閭提到「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的看法,甚至舉了《史記》《左傳》中的例子來說明散文寫作時的創作技巧。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 王充閭
一
如何處理好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這是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散文必須真實,這是散文的本質性特徵,一向被我們奉為金科玉律;而散文是藝術,惟其是藝術,作者構思時必然要借助於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張開想像的翅膀;必然進行素材的典型化處理,作必要的藝術加工。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尤其是,歷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存在。當歷史成其為歷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復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歷史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要想恢復原態,只能根據事件發展規律和人物性格邏輯,想像出某些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進行必要的心理刻畫以及環境、氣氛的渲染。因此,海德格爾說,歷史的真意應是對「曾在的本真可能性」的重演。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其實就是一種文本化,其間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這裡也包括閱讀,由於文本是開放的,人們每一次閱讀它,都是重新加以理解。
很難設想文學作品沒有細節描寫,因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與個性。《史記》中寫漢初名相「萬石君」石奮一門恭謹,就採用了大量細節。石奮的長子石建謹小慎微,有一次書寫奏章,皇帝已經批回來了,可是,他還要反復檢視,終於發現「馬」字有誤:這個字四點為四足,加上下曲的一筆馬尾,應當是五筆,現在少寫了一筆。他驚慌失措,唯恐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石奮的少子石慶,一次駕車出行,皇帝在車上問有幾匹馬拉車,他原本很清楚,但還是用馬鞭子一一數過,然後舉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躍然紙上。太史公通過這些細節,寫出了當時官場中那種終日戰戰兢兢、恭謹自保的政治風氣。
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到藝術創造時,說一個是「畫」,另一個是「化」。畫,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就是要把客觀的、物質的東西化作心靈的東西,並設法把這種「心象」化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這就觸及到散文寫作中想像與虛構這一頗富爭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新生代作者的闖入,小說家、學者的加盟,以及跨文體寫作的出現,散文創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特別是作家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已不滿足于傳統散文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大膽引進西方的多種表現手法,吸收其他文學門類的寫作特點,輔之以象徵、隱喻、虛擬、通感、意象組合等藝術手法,意識流動,虛實相間,時空切換,場景重疊,使散文向現代性、開放性拓展。
事實上,早在「散文的想像與虛構」成為問題之前,有些作家已經在悄悄地進行著大膽嘗試了。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散文家何為的《第二次考試》,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可是,許多人都知道,它卻是經過想像與虛構,對真人實事進行大膽加工的產物。1956年上海合唱團招考新團員,一名女青年報考,由於考試前夕她在楊樹浦參加一場救火,弄倒了嗓子,以致影響了考試成績,但合唱團還是破格錄取了她。何為當時正在醫院休養,聽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便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設計出第二次考試的情節,加進了蘇林教授這個關鍵性人物,改換了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陳伊玲身著「嫩綠色的絨線上衣,一條貼身的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實際也並非如此,是作者為了加強形象的感染效果,從所住醫院一位實習醫生那裡移植過來的。
這個典型事例說明了,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前提是散文是藝術,而且是一種側重於心靈表達的藝術。黑格爾指出:「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它就是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作為這種產品,它是為旁人的,為聽眾的觀照和感受的。這種創造活動就是藝術家的想像。」「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覺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感情。」
二
今年三月中旬,我率領大陸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到日月潭觀光,接待我們的是南投縣文化局長,他是一位文學博士。在同我們交談時,他直率地說,總覺得作家們想像力不足,有時過於拘謹。他說,有一次訪問日本,見到了楊貴妃的墓,便問有關人士「根據何在」。答覆是:「你們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寫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詰:「楊貴妃不是死在馬嵬坡嗎?《長恨歌》裡分明講:『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答覆是:「《長恨歌》裡還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海上仙山在哪裡?就是日本嘛!」博士說:「這種顛倒迷離的仙境,原都出自當事人與詩人的想像。」答覆是:「什麼不是想像?『君王掩面』,死的是丫環還是貴妃,誰也沒有看清楚;所以才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這樣,生生造出一個「貴妃墓」來,結果還振振有辭!
歷史散文創作講求真實,關於史事的來龍去脈、真實場景,包括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都應該據實描繪,不可臆造;可是,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國外「新歷史主義」的「文學與歷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歷史脫離不了文本性,歷史文本乃是文學仿製品」,「歷史還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種虛擬」的論點,我們且不去說;這裡只就史書之撰作實踐而言。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左傳》記言而實乃擬言、代言」,「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分,假之喉舌,想當然耳」。「上古既無錄音之具,又乏速記之方,駟不及舌,而何口角親切,如聆罄咳歟?或為密勿之談,或乃心口相語,屬垣燭隱,何所據依?」原來,「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記言特其一端」。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孟軻讀過上古時的典章文獻彙編《尚書》中關於「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的記載,就曾提出過疑問,從而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到了宋代,當學生問到「《左傳》可信否」時,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回答是:「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我們再來看被奉為信史和古代散文典範的《史記》。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詳細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說是項羽和他的叔叔項伯坐在西面,劉邦坐在南面,張良坐在東面,範增坐在北面。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因為有范增向項羽遞眼色、舉玉玦,示意要殺掉劉邦的情節,他們應該靠得很近;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如果他們離得很遠,就無法辦到了。司馬遷寫作《項羽本紀》大約在西元前94、95年前後,而鴻門宴發生在西元前206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當時既沒有錄相設備,而戰爭年代也不大可能有關於會談紀要之類的實錄,即使有,也不會記載座次。那麼,他何所據而寫呢?顯然靠的是想像。
三
中國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典型事例。《古文觀止》中有一篇《象祠記》,作者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當時,貴州靈博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象祠,是祀奉古代聖賢舜帝的弟弟象侯的。當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都非常虔誠地祀奉著。這次應民眾的請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並請流放到這裡的王陽明寫一篇祠記。對於這位文學大家來說,寫一篇祠記,確是立馬可就;可是,他卻大費躊躇了。原來,據《史記》記載,象為人狂傲驕縱,有惡行種種,他老是想謀害哥哥舜,舜卻始終以善意相待。現在,要為象來寫祠記,實在難以落筆:歌頌他吧,等於揚惡抑善,會產生負面效應;若是一口回絕,或者據史直書,又不利於民族團結。反復思考之後,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判斷象的一生分前後兩個階段,前段是個惡人,而後段由於哥哥舜的教誨、感化,使其在封地成為澤被生民的賢者,因此死後,當地民眾緬懷遺澤,建祠供奉。《象祠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其中顯然有想像成分,但又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舜「愛弟彌謹」,「封帝象為諸侯」的記載。據此,作者加以想像、推理,既生面別開,又入情入理。用心可謂良苦。
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中,演說辭佔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認:「我親自聽到的演說辭中的確實詞句,我很難記得了,從各種來源告訴我的人,也覺得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方面儘量保持接近實際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語來。」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說:「我以為一種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這話不假。我們都看過《羅生門》這部影片,對於事件的真相,在場親歷者言人人殊。所以,有人說,「史,就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來,堅持歷史事件包括細節的絕對真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當然,這種想像必須是有限制的,要在尊重客觀真實和散文文體特徵的基礎上,對真人真事或基本事件進行經驗性的整合和合理的藝術加工,必須避免小說化的「無限虛構」或「自由虛構」;特別是有些散文種類是不能虛構的,比如,關於現實中的親人、友人、名人的傳記以及回憶性、紀念性文章,都是寫作者同時代的親歷親見親聞的事,與事涉遠古或萬里懸隔迥然不同,必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應隨意地想像、虛構。須知,這類散文美學效果的實現,是借助於其內容或主體的豐富而特殊的客觀意蘊,真實與否,影響是至大的。
尊重名人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偏離事實多遠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
答案可能很簡單,那就是只要世人不知道真實的版本,無論偏離多遠,大家應該都能接受。
.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2001),這部作品長期因為與事實偏離太大而遭到詬病,不過顯然一般觀眾並不在意,奧斯卡尤然,在當年授予其最佳影片、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大獎。特別值得玩味的是,人生被大改的主角本人,竟也毫不在意。
.
如果今天要拍攝的是一個關於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傳記電影,很多人都自認為能插得上話,一個非關史實的小改動就可能面臨抵制。不過當主角是一個曾經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名為約翰.納許(John Nash)的數學家,一切就容易操作得多了。
.
在《美麗境界》問世以前,世人根本不知約翰.納許是何許人也,他對賽局理論的貢獻也當然只有學界的人才會清楚。好萊塢監製布萊恩.葛瑟(Brian Grazer)是在偶然之下讀了西爾維亞.娜薩(Sylvia Nasar)與1998年出版的《美麗境界》原作,內容詳述了約翰.納許的人生故事,葛瑟很快從中嗅到發展的可能性。
.
當然不僅僅是約翰.納許對20世紀經濟學、電腦科學與軍事理論等領域的貢獻很值得為眾人所知,而是他在正值壯年期間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經常妄想外星人傳遞訊息給他,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逐出學界。葛瑟發現這簡直是現成的好萊塢題材。
.
他找來阿奇瓦.高斯曼(Akiva Goldsman)來接手編劇,並請來朗.霍華(Ron Howard)負責執導工作。高斯曼大筆一揮,果然把約翰.納許的人生竄改得面目全非。在片中幾乎沒有認真提到太多他的學術貢獻,而是將故事重點聚焦在他與太太艾莉卡.納許(Alicia Nash)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陷入瘋狂的種種行為。
.
因此《美麗境界》當中除了納許夫婦之外,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是編劇虛構的,未提及他曾與妻子離婚38年。他是一直到他在1994年在諾貝爾獎折桂之後,才與太太復合,《美麗境界》上映的同年復婚。編導甚至為了避免觀眾以為思覺失調是可以透過藥物改善,所以將晚年的約翰.納許描寫成持續在服藥的狀態。就連「放筆」的儀式也是掰的,他本人也根本沒有去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致詞。
.
《美麗境界》的戲劇性大多聚焦在約翰.納許本人紊亂的精神狀況,監製與編導都表明立場,認為既然也沒有人知道他本人當時到底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幻覺,那的確就有「竄改」空間。事實上,他們的確也不是第一個把名人故事拿來技術性重新改寫的人。
.
有趣的是,許多人誤以為納許夫婦可能會對這樣的改編感到不舒服。沒想到在2005年接受《愛爾蘭時報》訪問時,兩人的態度卻是一副輕鬆坦然,一點也不覺得不被尊重。
.
「我一開始只覺得配樂好吵。」約翰.納許說:「但在我進入狀況後,我發現這部電影做對了很多事,例如它給了觀眾一定的懸念與娛樂性。當然我不太能接受這部片對我的描述,但我想它畢竟不是紀錄片,以劇情片來說是很成功的。」
.
他承認自己只跟飾演他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附圖)只在拍攝時見過一次面,而對方顯然無意效仿他的口音。不過他跟太太都愛極了他的演出,艾莉卡.納許說:「我們就是愛羅素.克洛,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雖然是純屬虛構。」她還為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叫屈,認為她的戲份應屬主角(卻在奧斯卡得到最佳女配角)。
.
約翰.納許也澄清,自己對賽局理論的「納許均衡」所做出的突破,當然也不是在酒吧裡把妹想到的。但與許多嚴詞批評電影改編的名人不同,約翰.納許相當慷慨,也完全理解電影可能的侷限,他甚至說雖然電影的敘述不甚準確,但卻對他的一生的確試圖提出了一個解釋的角度。
.
「一般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不會看到幻覺。但電影是一個視覺媒介,所以角色能看到這種幻覺也是正常的。通常真正的患者不一定會看到什麼,但是卻會聽到一些聲音。但想也知道,電影很難這樣做出表現。」約翰.納許明白許多人會批評這部片對思覺失調症症狀的誇張化,但他顯然毫不在意。
.
不過約翰.納許也語出驚人,他首先承認自己的兒子也罹患了類似的精神疾病,同時指出「去除精神病的污名,只有在精神病被完全消除才可能見效」。但他也暗示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有些人總是必須要靠治療精神病患來牟利。
.
事實上,納許夫婦如此捍衛這部電影的理由,除了他們也許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之外,說不定還有一個原因。在當時《美麗境界》作為奧斯卡得主熱門之後,突然出現了一些針對約翰.納許的攻擊,包括指控他有反猶太傾向等等,片廠親上火線,帶著約翰.納許受訪挽回聲譽。可說他的生涯成就幾乎與這部電影完全綁在一起了。
.
2015年,因為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上的貢獻,約翰.納許與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共同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阿貝爾獎。
.
納許夫婦在遠赴挪威領獎後回國,因為改了航班提早返國,原訂的轎車不便接送,只好改攔了一輛計程車。怎料剛入行兩周的司機因為超車失控撞上護欄,納許夫婦被甩出車外,於同日謝世,結束傳奇一生。
.
.
myVideo 影音隨看 《美麗境界》線上看
7/31前可以免費兌換觀賞:
https://pse.is/3jzk4j
#美麗境界 #ABeautifulMind #羅素克洛 #RussellCrowe #約翰納許 #珍妮佛康納莉 #JenniferConnelly #JohnNash
尊重名人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衛芬奇的《曼克》:夫妻外遇跟愛與不愛,不見得完全相關】
到現在還在沈醉在看完《#曼克》的震撼,為了怕忘記,我必須手機記下來。
《曼克》有很多值得切的角度,好萊塢官商勾結的腐敗、電影業操縱假新聞的不堪、女明星與顯貴難解的情愫、曼克理想主義的悲劇英雄征途,每個角度值得拉篇探討。
建議大家一定要去 #Netflix 朝聖,你會對大衛芬奇的敘事深深嘆服。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黑白片,大衛芬奇沒有浪費任何一個角色,僅靠自然無痕的對白與細微動作和眼神,就交代他們的行為動機。
不過《曼克》諸多角色中,讓我印象最難忘的,竟然是男主角曼克和結婚 20 年的妻子「莎拉」的關係。
而且這個莎拉,她其實不是女主角。
-
我是愛女人的,看影劇觀察最細微的都是女人。
我喜歡阿曼達塞佛瑞飾演的女明星「瑪麗恩」的浪漫天真與裹藏在內心的不自信。但是,我完全理解「莎拉」這個家庭主婦的角色,且深深被她感動。
莎拉,曼克都叫她「可憐的莎拉」。
出於對自己的絕對清醒,曼克明白自己酗酒成癮、衝動易怒、一天到晚精神出軌的糟糕性格,妻子跟著自己就是吃苦。
身為一個「照理說很懂人性」的編劇,曼克卻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莎拉就是死都不離開自己?為什麼她完全沒想過放棄自己?其實不理解的又何止是曼克,外人也是不理解。
曼克問過好幾次莎拉:「妳為什麼愛我?」
關於「妳為什麼愛我?」這個疑惑,在曼克完成經典神片《大國民》劇本、窮困潦倒之際時,莎拉終於告訴他答案。
-
莎拉語帶憤怒地向曼克吐實,說這段 20 年的婚姻生活「一點都不無聊」,因為她時不時得面對曼克的好賭、出軌和酗酒成癮,且他還是個失職的爸爸。
然而,關鍵是莎拉的最後一句話。
她說:「但是奉獻這麼多後,我還是想知道故事最後的結局。」
莎拉這句台詞可以被解讀為兩層意思。
第一種意思,就是老娘都為這段婚姻犧牲這麼多、前半生梭哈,我真心想知道我的下場是不是真有這麼慘。
照理說這種心態都有不甘心成份,可是我並不認為「不甘心」是莎拉對於這段婚姻的全部想法。
莎拉的心聲,我比較傾向是第二種意思,即是她早就曉得丈夫對外看似憤世嫉俗的背後,是他不願意隨著鄉愿的好萊塢電影圈起舞。
莎拉就是欣賞曼克這份難得的善良,也很想見證丈夫的這個善良,能否讓他真正戰勝影壇扭曲的體制;她願意為了曼克的無畏與正直,選擇理解與原諒他種種不太符合「好丈夫」定義的特質。
-
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你遇到一個伴侶,對方完全看見你靈魂的本質。
莎拉清楚曼克衝動不羈、不願妥協,因為他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豪俠型人格,她愛的絕對不只是曼克的編劇才華。
莎拉願意陪伴曼克,看看這樣的他能有怎樣的結局,而過程中如她所言,哪怕崩潰,但也是充滿希望。
《曼克》有一幕我超喜歡,是曼克賭輸選戰,人生一夕全毀,他和莎拉隔著舞池對望,莎拉一副「我就知道」的瞭然表情。
接下來,夫妻倆怡然自得地跳起舞。
正因別人不懂你,可是我懂,所以我不會輕易的放開你。
這也呼應莎拉最後對曼克說:「你以後不要再說我是可憐的莎拉了。」
既然心甘情願,談什麼可不可憐?
-
看名人婚姻新聞,網友很喜歡拿自己的心態投射到明星夫婦身上,肆意批判一個藝人願意原諒外遇伴侶的理由,非得就是不甘心或者怕丟臉一樣。
婚姻沒有這麼蒼白。
一對夫妻相守多年,彼此都見過雙方最赤裸醜陋的一面,一個人不可能不曉得身旁伴侶到底是怎樣的德性。
特別是幾十年婚姻,若一方出軌,選擇原諒的另一方不見得代表就是「不清醒」。
接下來我講這句話會有點毀三觀,就是我並不覺得出軌是證明「一個人完全不愛另一個人」的表現,你充其量只能說這段關係嚴重缺乏溝通,但是,一對夫妻到底愛不愛對方,這個問句是無法從「出軌」得到完整答案的。
甚至,有些夫妻會從「外遇」中明白溝通的重要性,外遇倒是變成一種「機會」,讓他們終於正視問題、好好坐下來解決,結果婚姻反而更長久,綜觀娛樂圈,例子比比皆是。
-
不過對我來說,曼克跟莎拉的關係境界是最難得的。
莎拉願意跟隨曼克,到底是在於曼克從來不對她撒謊。他酗酒、外遇、好賭,都是完整敞開在莎拉眼前,而他不屈服電影圈淫威的勇敢和美善也是。
這使得莎拉的選擇,一路是在很清明的狀態下進行。
曼克與莎拉的關係給了我啟發,世界上讓人費疑猜的關係一大堆,但無論什麼關係,其實就是雙方(有時甚至是三方)都說好,願意保持信賴,對身在關係的當事者(們)都誠實,或許才是感情平衡的關鍵吧?
附註:以上言論只是個人想法,如果你有其他不苟同之處,那也是以你為準,大家彼此尊重。
尊重名人例子 在 Re: [閒聊] 藤井聰太龍王史上最年少名人奪取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看板C_Chat標題Re: [閒聊] 藤井聰太龍王史上最年少名人奪取作者 ... 棋要複雜得多還能升變然後關於將棋跟圍棋哪個難我就舉日本將棋棋士阿部光瑠當例子. ... <看更多>
尊重名人例子 在 Re: [問題] Faker LOL再打十年也不會膩嗎?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你是要偷渡榮耀
但這個問題很簡單
一個領域的強者肯定是會持續努力高壓訓練
他們追求的目標跟你們這群只會看到錢很多的魯蛇不一樣
推文講到什麼錢賺成這樣還是錢很多當然繼續打還是怎樣的
NBA球員一年的薪水就屌打你一輩子了還打三小球還要被酸民罵
你有這種想法就乖乖去搬磚當保全當社畜當別人的狗
想領這種錢不會是你 還以為只要很多錢就有動力一直打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55.1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oL/M.1646317669.A.C04.html
所以他不會在名人堂的討論範圍內 我們在講的是各領域的GOAT或接近的人好嗎
上班時間好好上班 夜班保全也是份好工作 加油啦
看到這就知道你只能待在什麼位置
你沒有想站在萬人之上的思想就乖乖認份當別人的員工一輩子為了賺錢過生活就這麼簡單
也沒有不好就是一般人而已
不是因為領很多錢GOAT才是GOAT
是因為他是GOAT才領很多錢的好嗎用點腦
看你噓文真的覺得可能需要多讀點書有一天搞不好能看懂中文 加油喔
你這句話講的是對的
T1開很低Faker的確高機率跳槽
不過如果你是認真認為如果T1開很低Faker會跳槽是因為錢
那就沒什麼好講的了 好好工作期待下輩子投個好胎吧
唉又來一個 估狗搜尋歐尼爾轉隊 原因
第一篇就有解答了
Faker如果被開低薪高機率會轉隊也是因為這個
你不”尊重”人才開低薪當然跑給你看啊幹
幫你上引號了啦看不懂就建議投胎
※ rainjuly:轉錄至看板 joke 11/24 00: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