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常重視人才、去年將20%股權給員工的威朋Vpon創辦人 Victor Wu,創業以來善用各國人才走入國際的經驗:
quote :「台灣人若只想要用台灣人,這樣的思維只會畫地自限,應該善用全球人才,發揮他們的能力與價值,讓台灣人做產品,香港人做銷售,大陸人做市場,歐洲人做底層研發,東南亞人做區域運營,讓所有人才的優勢可以發揮, 把台灣作為總部,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為台灣所用,我們就不用再羨慕矽谷能影響全球。」
提高薪資水準需要產業轉型,產業轉型需要新的人力資源思維。全球產業經濟型態改變,過往製造業的人力思維模式也需要改變。
我想述說一下一個創業型公司對於引進海外人才的看法。
Vpon威朋,現在大約1/3的員工是外籍人士,其中包括香港人、中國大陸人、日本人、捷克人、瑞典人、烏拉圭人、馬來西亞人等等超過10個國籍的同事一起工作。我們經常用英文溝通,研發團隊的早會也都是英文,我們在找人,後勤單位必考英文,不是會說英文很屌,而是它是基本的工具,必須會用。這是基本盤。
回到人才上面,在幾年的經營後,我們開始發現,每個國家的人才,都有不同的專長,舉例來說,台灣人擅長研發與產品,因為大家工程師的性格很強,對於技術產品如何推到全球市場也很有經驗,但問題是不擅長行銷與銷售,包裝產品與公司的能力比較弱。香港人普遍英文好,聰明又勇敢,一開始就擅長與全世界市場打交道,貿易導向的國家,很會銷售。歐洲(瑞典、捷克)的同事,一般來說步調比較慢,但做事情非常仔細,對於數據與研發細節理論等基礎科學的興趣非常高,比起台灣人更適合做底層的研發工作,但一半速度就慢了些,但做出來的產品品質非常好,常常令我們驚艷,同時也非常樂於分享。日本人做事非常小心,很不喜歡說大話,所以每個產品的細節都會小心求證,但一旦他們相信了,他們就會非常有自信去跟市場溝通,整個日本市場的氛圍也是非常謹慎的,大家都很在乎Credit(信用),所以也不會亂說話,客戶付錢做交易是令人訝異的準時,非常令人佩服。東南亞(如馬來西亞)的團隊非常國際化,一般人都可以說4~5種語言,包括中文、英文、閩南語、馬來文、廣東話,甚至馬來語可以跟印尼話互通(有點像是閩南話跟台語的關係,很類似),這是非常少見的多國語言的人才,一些東南亞華人工作非常認真,聰明負責,這是很棒的市場尖兵。
綜合上面來說,台灣人若只想要用台灣人,這樣的思維只會畫地自限,應該善用全球人才,發揮他們的能力與價值,讓台灣人做產品,香港人做銷售,大陸人做市場,歐洲人做底層研發,東南亞人做區域運營,讓所有人才的優勢可以發揮,把台灣作為總部,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為台灣所用,我們就不用再羨慕矽谷能影響全球。美國的核心戰略,其實就是頂級人才戰略,頂級人才,不僅可以鍛鍊本地人才,激發更多想像力,互相競爭求進步,這才是國家應有的戰略思維,而不是保護主義,閉關自守。有哪個國家過度保護的產業,能征戰全球的?
我全力支持國際人才全面引進,不要怕競爭,台灣人才很優秀,經得起競爭,一旦競爭鍛鍊了好人才,成就了好公司,台灣才會變成有競爭力。
政府不應該把頭放在土裡,像鴕鳥,應該更大氣的接納全球人才,不要怕沒見過世面的選民給負評,擔心選票,你業績做好了,選民是聰明的,會往你這靠的。
英雄要創造時勢,這個環境下的政府,沒有退路了,只能勇敢,大破大立,國家才有未來!
請各位政治人物不要擔心自己的政治前途,做正確的事情,人民會支持你的,勇敢做夢,造夢,我們台灣需要真正有魄力的領導者,不是一群只是討好選民的懦夫。
Karen Yu加油。
距離上次的畢業季已過了將近快半年的時間
相信應屆畢業的新鮮人們已經非常熟悉履歷中的「個人專長」要如何寫了吧?
但在明年的三月左右,陸續會有高中的同學們需要選填大學
在明年的六月左右,也會有新的一批畢業生步上求職生涯
而你們的第一步,不外乎是準備備審資料、履歷吧?
為了要吸引面試官的注意,「個人專長」的描述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我們來告訴你們要如何撰寫吧!
一、引導式自傳
例如「對你而言,什麼是有意義的?為什麼」
再慢慢延伸至「你最專長的能力是什麼?你如何培養這項能力?」、
二、展現人格特質
可以多發揮創意,
把自己好的一面或是對於該領域的想法呈現出來,
面試官就會認為你的企圖心很高
三、多寫出「職能關鍵字」
如果求職者是社會新鮮人,可以從實習、社團經歷或校外活動展現;
若是轉職者,可統整過去經歷提升了多少軟、硬實力,
在自傳中強調自己最相關的專長,
讓企業了解到:「你是最適合的人才。」
四、注意!太多專長等於沒專長
主要、次要、微接觸的等第要清楚分明,
不要讓面試官覺得:你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精!
五、由「硬實力」及「軟實力」做延伸
硬實力:資料分析工具、軟體工程、繪圖軟體、剪片技巧、模型預測、活動企劃
、異業合作、商業分析、市場洞悉與調查、語言專長、統計分析、
甘特圖專案管理排程…等。
軟實力:換位思考、領導力、抗壓性、時間管理、親和力、耐心、細心
、系統化思考、溝通力、整合力、善於合作、勇於發表不同意見、
獨立思考、反思力…等。
以上分享了這們多如何撰寫個人專長的好方法,
如何包裝自己這個既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相信大家已經有很多想法了吧?
剩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多多摸索自己的興趣,
也可以嘗試跨領域,祝福各位考生以及即將步入職場的同學們!
專長舉例 在 [轉錄][職場] 職場小心得--關於專長- 看板HCU_IMD_90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Salary 看板 #1B_IPNNF ]
作者: THC13 (惡魔黨頭目) 看板: Salary
標題: [職場] 職場小心得--關於專長
時間: Wed May 26 21:46:37 2010
職場小心得--關於專長
【關於專長】
有很多RPG遊戲,裡面的角色透過打怪或解任務來得到經驗值,
經驗值夠了就可以升級,拿到技能點數,再用來點選各種技能,
增加角色的能力與存活率,打敗大頭目或者完成任務。
跟遊戲一樣,不論讀書或工作,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經驗值,培養自己的專長。
然後將這些專長運用在職場上,爭奪更多的名利。
某些遊戲會強調不同角色的技能學習優劣勢與限制,
現實中也是類似,每個人學習專長的效率各有不同。
有人學語言很快,有人對手工藝有天份,有人擅長邏輯分析。
此外,當某項專長越專精,學習的效率也會越低下,邊際效用遞減。
這點在遊戲中跟現實中都是一樣的。
繼續說得更深入一點,有些遊戲的玩家專攻某項技能,
後來遊戲改版,該項技能的效用被弱化,角色的重要性也跟著一蹶不振。
這樣的下場跟社會變遷造成的中年失業,也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怎麼樣運用手邊有限的資源(經驗值、金錢、時間),
選擇投資報酬率高而且穩定的專長培養路線,影響每個人在職場上的發展甚鉅。
(更殘酷更重要的是,人生不能砍掉重練!)
【第一專長】
對於剛進入社會或者剛轉換跑道的人來說,選對第一專長最優先也最重要的任務。
它是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專精的程度決定你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坐穩這個位子。
每個人在學校多少都會培養某些專長,公司也希望錄取已經具備某些專長的人。
了解自己的專長,將履歷寄給需要這些專長的公司,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開始工作以後,應該定期檢查,現在這份工作所需要的專長是什麼?
大多數時候,找出低階工作的需求專長不太難。
不過在很多公司裡面,隨著年資增加,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越雜,
很容易讓人一忙起來就忘了或搞混了,到底什麼專長才是最重要的。
接著要做的,就是把它當作是現階段最重要的發展項目,不間斷地精進。
所謂的精進,可以有很多方式來表現,例如:
- 速度:重複性高的工作,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快?
- 準度:容易出錯的工作,怎麼樣可以降低失誤?
- 深度:需要思考的工作,怎麼樣可以把成果從80%增加到100%或甚至120%?
- 廣度:現有的工作之外,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多、貢獻更大?
精進的方法有很多,在此不再贅述。
簡單來說就是多看、多學、多思考,雖是老掉牙的論調,但有其歷久不衰的價值。
只要一直把這個目標放在心上,持續精進,日久必有所成。
第一專長需要專精到什麼程度?我的看法如下:
現在的大公司講究職務輪調,小公司講究一人多工,
這兩者都會造成一個現象:從頭到尾只擁有一個專長的人,其實並不吃香。
再加上同一專長越到後來會越難突破,投資報酬率也越低。
所以並不建議,一直把全部心力都專注在第一專長之上。
只有很少數的工作需要把第一專長鑽研到爐火純青、獨步武林的地步。
(例如高階技術研發人員,或者詠春拳法宗師)
對於其他工作來說,只要確保專長勝過公司90%以上的人,不會丟掉飯碗即可。
【鼯鼠五技而窮】
「鼯鼠五技而窮」並不是說把四技念成五年,多繳一年學費會變得很窮,
而是在講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很行,在各技能之間要做點取捨。
很努力但沒找對方向的人,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
什麼都想學,但是都只學到皮毛,最後變成樣樣通、樣樣鬆的庸才。
我完全不反對「什麼都想學」的心態,學得越多只會對自己越有利。
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忘本」,不能忘記現在這份工作的核心價值在哪。
例如當研發人員,最重要的價值就是產品研發。
就算英文再好、拿過多張ISO證書、對FMEA跟MSA非常熟悉,
如果產品研發不出來,一切都是白搭。
學習技能的時候,最優先的項目,還是搞好自己的第一專長,
剩下其他想學的,等到行有餘力,再慢慢來決定先後順序。
想成為人才,我覺得比較理想的發展方向是:
擁有至少一個別人難望其項背的專長,並且在各方面都略知一二。
【第二專長】
專精第一專長,位子坐穩以後,就可以思考第二個需要專心培養的專長。
建議觀察主管跟資深前輩擁有哪些專長?他們工作所注重的專長有哪些?
這很可能就是你的下一個目標。
隨著公司的組織架構與升遷管道各有不同,需求的複數專長組合也非常多種。
有些需要基層人員具備兩項以上的技術專長,
有些需要技術專長搭配語言能力,
有些需要技術專長搭配管理能力。
多數工作一路往上升遷,遲早都會變成管理職,
所以,管理能力往往成為第二專長的優先選擇。
廣義的管理能力可細分為很多項目,包括:
人才選用育留、溝通、授權、領導統馭、專案管理....等。
對於中階主管職來說,建議優先學會解決「人」的問題,
然後是目標設定與專案管理,最後才是財會方面的知識。
會做這樣的建議,主要原因是「人」才是公司運作的核心,
想辦法讓下屬都聽你的,願意幫你勞心勞力,你這主管的位子就會坐得很穩很輕鬆。
管理能力還有一個共通性的優勢:在轉換跑道的時候,損失的不多。
從科技業換到紡織業,經理職轉換的難度,通常比研發職還要低些。
【第二專長以後】
每個職位都有其獨特的需求專長。隨著職位提升、工作性質轉換,
原有的第一、第二專長可能不再重要,結果就是慢慢荒廢、退化。
面臨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心態的轉換,「換了位子就要換腦袋」。
當上主管以後,不用再去在意自己的程式寫得多好、實驗操作多精準。
因為那已經不再是評價工作表現的重點,留給基層的人去傷腦筋吧。
心態轉換以後,得趕緊評估新的職位中,哪些專長重要?培養的程度到哪裡了?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公司把最優秀的業務員拔擢為業務經理,管理業務團隊,
可是因為心態、專長都還沒準備好,結果反而造成業績下滑、團隊氣氛變差。
發生這種狀況,公司跟員工都應該負部份責任:
公司應該做好輔導、訓練的計畫;員工也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做好自我準備。
基層人員有時候會譏笑主管,連一些基本的知識都不熟悉,怎麼夠資格當主管?
就隨他們去笑去罵吧,在不一樣的高度,看重的項目本來就該有所不同。
【語言】
語言能力是比較特殊的項目,它很重要,但卻又不能只有它。
我非常不贊成把語言當成「唯一」的專長來培養,
因為只要求語言能力,而不需要其他專長的工作非常非常少。
只有語言專長,出路選擇相當有限,競爭也較激烈,難以出人頭地。
的確很多工作都需求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但那往往只是一個門檻,
跨過門檻的要求以後,更高強的語言能力,能帶來的成效不會太多。
聽說很多年前外貿協會考慮過一個問題:
要培養更多「具備理工與語言能力的人才」,應該怎麼作?
1.把主修語言的人找來,教授他們理工知識。
2.把主修理工的人找來,訓練他們語言能力。
最後他們選擇了後者,因為困難度比較低,易達到立竿見影之效。
或者可以這樣說:語言就像是一個乘法運算子。
如果你有其他專長,二二得四,搭配語言可以得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很讚!
但在沒有其他專長的情況下,0乘以任何數,結果還是0。
我身邊有不少例子,擁有相當不錯的語言能力,但是缺少其他專長,
他們只能夠從事基本的文職工作,例如外銷助理,發展的空間非常有限。
如果在校主修的是語言,建議最好及早準備,培養其他專長,讓乘數效果發揮,
以免畢業以後發現自己只是個「0」。
--
~~我的職場哲學~~
兩個旅人在山裡頭,遇到一頭飢餓的熊,追得他們兩個沒命地跑。
其中一個旅人悲觀地說:「沒用的,我們跑不贏熊的,一定會被吃掉的。」
另外一個旅人樂觀地說:「我不必跑得比熊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夠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3.104.2.7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219.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