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大家這麼討厭國文課,應該有大半的原因,其實跟國文科的「配套」有關。比如課文的賞析,真的都是在讚頌這篇文章寫得多好多棒,作者多偉大多有智慧,然後選擇題考題又出得很爛,根本在荼毒學生的腦袋。(比如考李白〈將進酒〉中的「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愁」是懷才不遇還是感歎時光短暫之類的爛題目。)」
將進酒 懷才不遇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一篇文章不直接回應文言與白話的論戰,只是有一些感想需要抒發。
--
風向已經很明確了,至少在我的同溫層(一個充滿高度思辨能力的文化精英同溫層)(我不是說我是文化精英,我只是誤闖森林的小白兔),反對文言文的人佔了大多數,而且每個人都講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連我都開始覺得國文老師(包含我在內)是強迫學生吃屎的罪人了呢。
也許有很多擁護文言文的人,確實是「大中國主義者」,他們堅持要「傳承偉大的中華文化」,但至少我不是這種類型的人。要認真說的話,我其實還是個支持台灣獨立的小鬥士呢。
為什麼要學文言文?當然是為了讀懂「經典」。在這個人人眼中只有「實用」與「利益」的時代,要說服大家接受「經典」的價值,實在是太困難、太不合時宜了。
(我的意思不是文言文都是經典,而是大部分的經典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不學文言文,根本就不可能讀得懂古代的經典。)
在種種反對的聲浪中,最令感到我煩躁、不耐的,就是把「讀經典」視為一種灌輸學生特定價值觀的說法。
「經典」有沒有傳達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有。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價值觀,它必然會帶著時代的印記,所以你批判「經典」是守舊的、落伍的,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或者說它是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這些理由我通通都可以接受。
但一篇文章會被視為經典,引起後代無數文人跟它進行對話,絕不是沒有原因的。它會引起這麼多文人的迴響,就在於它觸及了某種普遍的人性感受──你可以把國文課本中那些「貶謫文學」都視為古代讀書人懷才不遇的靠腰語錄,但這些文章之所以會成為「經典」,就在於它們大多都觸及了「認識自己」這個人生中永恆的大哉問,而這些作者是用他們的生命,提出了各具風格的解答。
為什麼國文課本中都是失敗者的牢騷?我們為什麼不選一些成功者的文章?我們為什麼不教學生讀巴菲特傳記?
因為「成功」容易讓人迷失自我,讓人以為只要成為一個世俗價值觀中所謂「成功」的人,努力達到這個目標,他的人生任務就完成了、圓滿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相反,人通常都是在失敗的時候,陷入自我認同的混亂狀態,他才會重新思考人我關係,重新界定他自己是誰。這個才是真正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貧富,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探究的課題。而這些問題早就被古代的哲人們討論到快爛掉了,既然有這麼方便的工具,那我們為什麼不參考一下他們的想法或做法呢?
(你可以說,這只不過是我個人的價值信念,我幹嘛要強迫每個學生都去認識自己呢?我就是不想認識自己,難道不行嗎?如果你要這麼質問我,我其實也無言以對。)
好啦,我就是在發牢騷而已,不必在下面跟我論辯了。
--
然後我覺得大家這麼討厭國文課,應該有大半的原因,其實跟國文科的「配套」有關。比如課文的賞析,真的都是在讚頌這篇文章寫得多好多棒,作者多偉大多有智慧,然後選擇題考題又出得很爛,根本在荼毒學生的腦袋。(比如考李白〈將進酒〉中的「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愁」是懷才不遇還是感歎時光短暫之類的爛題目。)
其實大部分的學生並不覺得國文課很廢,也不會厭惡文言文,他們只是覺得考試很廢罷了。
--
好啦,說到最後,我覺得把文言文砍一砍也好,降低比例也可以,砍光了也無所謂。反正又不會因為學校不教,這些東西的價值就消失,搞不好脫離了升學主義的魔爪,到時候還會重新發現經典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