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錯的分析。
From 筆可思儀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看香港社會)
筆可思儀·SUNDAY, JANUARY 22, 2017
達明一派每次回歸,都會把〈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重新填詞,今次也不例外,各版本如下: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無大無細超)- 1990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Zw29XwU58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有潮定唔潮)- 2002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UMvPSjBbQ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你Chok定唔Chok)- 2012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3_a-emijog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係人定係鬼)- 2017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QLDjFWajU
這首歌詞看似是七拚八湊雜亂無章的歌,其實看到很多香港社會的變遷。
首先不少人都發現,愈後期的版本,歌詞裡政治人物愈多,娛樂界人物比例則愈來愈少。反映香港的社會氣氛從以前的歌舞昇平變得今天的沉重,對政局的不滿和無力感也愈來愈強,工時也愈來愈長,連娛樂的心情和時間都少了。
第一版不少人名均以英文唱出,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香港人要進入上流社會,必須擁有良好英語能力;主權移交中國後,英語在香港社會影響力逐漸減退,新一代英語能力下降,之後三個版本以英文唱出之人名已大幅減少。
香港的揸弗人。在港英政府統治的年代,入詞的當然是「David Wilson(衛奕信)」,還有當時未有實權管香港,卻已經不斷指指點點的「魯平」,末代港督「彭定康」竟然第四版才出現,若不是早前訪港可能繼續被遺忘;反而各任行政長官都及時入詞,當中尤以CY最為「得寵」,連老婆和兩個女兒的威水史都名流千古。
香港人對中國不滿之同時,對擁有真普選的台灣就有一份憧憬。第二版已有「Ah Jay」與「水扁」;2012年香港吹起一片寶島風,在第三版看到更多台灣名字,如「九把刀」、「方大同」、「小S」、「蔡康永」等。新版雖然只有「五月天」和「蔡英文」兩個名,但實際上台灣熱不但沒有減退,反愈來愈濃。台灣除了成為香港人的旅遊熱點外,甚至有移民台灣的討論。
香港娛樂事業的興衰也可以從歌詞看出。早年有金牌經理人「陳自強」、演唱會之父「耀榮」,跟著第二版出現了「Ba叔」、「楊受成」這些娛樂大亨。六叔六嬸也是常客,不過隨著六叔離世,六嬸出售了電視台的業務,加上香港的娛樂事業不景氣,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已不復見。
電視業除六叔六嬸外,第一版入詞大多為鎮台之寶,如「沈殿霞」、「裕玲」、「阿姐姓汪」,甚至當時仍是亞視高層的「周梁淑儀」;第二版有「好姨」、「如妃」這些電視角色,見證電視業小陽春;第三版正值電視發牌風波,入詞的大多為電視台高層,如「志雲」、「易玲」、「王征」、「王維基」,幕前藝員只有「林峯」一人。其後亞視熄機、香港電視無聲無息消失、無線影響力大不如前,第四版電視人近乎絕跡,只有「業坤」一個做電視,但實際上他是以歌手並非以藝員身份入詞(相信大家會記起他唱的歌和得過的音樂獎項,多過他拍過的劇和主持的節目)。
電台呢,第一版有「俞琤」、「硬軟天師」,時任廣播署長「張敏儀」;第二版只保留硬天師「海峰」,但加入了「大班」、「毓民」兩位名嘴,見證著峰煙節目的輝煌年代;2010年代,電台打歌影響力不及從前,論政節目一個個結束或換上親政府的主持,只有嘻嘻哈哈的吹水式節目,第三版很勉強才把「盧覓雪」算在內,第四版電台人已銷聲匿跡。
相對電視電台,紙媒更是夕陽行業。第一版提及的報業女王「Sally Aw(胡仙)」,曾擁有七份報章,如今均已停刊或轉售他人;第三版的「黎智英」,旗下的壹傳媒如今也是苦苦支撐。在人人都上網看資訊的年代,傳媒大亨的影響力被網絡紅人取而代之,於是第四版出現了「日曦」、「達哥」、「瓊姐」等名字。
體壇人物第二版有「李麗珊」,第三版有「林書豪」,第四版更一來三個人:「惠詩」(應是「慧詩」之誤)、「牛丸」、「曹星如」,但相對政界及娛樂界人物比例仍極少,反映香港人一方面關注體育明星,一方面又不重視體壇發展。
也許多年唯一不變的,是香港社會對女性身材的評頭品足。第一版的「利智」36吋上圍在八十年代是熱話,第三版的「周秀娜」反映了2010年代初的o靚模熱。「欣宜」2002年的減肥神話,也帶動全城一片減肥熱,人人都做瘦身公司代言人的奇怪現象;前年她終於來個大反擊,高調宣佈不再減肥,不斷唱出做自己,在2017年版再度入詞。
一首人名歌,竟可以帶出這麽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筆可思儀/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看香港社會/1332973946724853
Search